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行为神经干预及2岁内的神经发育跟踪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满红 常燕群 +3 位作者 彭武江 李容汉 曾新意 曾柳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6,共3页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1h内体重〈1500g者。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VLBWI的成活率逐年升高。大部分VLBWI都得以顺利出院,国外发达国家已达90%—95%[1]。但其生存质量与正...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1h内体重〈1500g者。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VLBWI的成活率逐年升高。大部分VLBWI都得以顺利出院,国外发达国家已达90%—95%[1]。但其生存质量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存在差距,存活的VLBWI大约有10%成为脑瘫患者,50%存在学业障碍或行为障碍,需要特殊教育[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神经发育 行为障碍 生存质量 脑瘫患者 正常出生体重 干预组 birth infant 异常运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吴满红 梁利平 +4 位作者 曾静 李容汉 罗鑫刚 梁伟燕 常燕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2-945,共4页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1月,将7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头针组(n=39)。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两... 目的研究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11月,将7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头针组(n=39)。常规组采用运动疗法、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5个月。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共脱落5例,其中常规组3例,头针组2例。治疗前,两组ACA、MCA、PCA的Vs、Vm、RI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的Vs、Vm均较治疗前增加(t>2.051,P<0.05),常规组各血管RI无明显变化(t<1.1631,P>0.05),头针组各血管RI降低(t>2.659,P<0.05);头针组各血管Vs、Vm均高于常规组(t>2.098,P<0.05),头针组ACA的RI低于常规组(t=2.375,P<0.05),MCA和PCA的RI与常规组无显著性差异(t<1.637,P>0.05)。头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χ~2=6.887,P<0.05)。结论头针有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血流,降低颅内血管阻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头针 脑血流 经颅多普勒 粗大运动功能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运动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满红 常燕群 +2 位作者 李奎 李容汉 李贤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运动、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108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产儿分为干预组(n=57)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和预防接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新生儿期起施行相应的早期干预。1岁及2岁...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运动、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108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产儿分为干预组(n=57)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和预防接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新生儿期起施行相应的早期干预。1岁及2岁时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运动、智力评估,2岁时进行脑瘫筛查。结果两组各失访1例。干预组1岁及2岁时精神运动和智力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儿运动、智力的发育,降低脑瘫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干预 脑性瘫痪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 运动 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od疗法超早期干预早产儿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满红 常燕群 +3 位作者 彭武江 李容汉 曾柳苑 黄智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Rood疗法用于早产儿超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胎龄>32周的148例高危脑损伤早产儿,分为干预组(n=74)和常规组(n=74)。常规组进行常规诊治、早产儿日常护理及早产儿饮食。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Rood... 目的探讨Rood疗法用于早产儿超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胎龄>32周的148例高危脑损伤早产儿,分为干预组(n=74)和常规组(n=74)。常规组进行常规诊治、早产儿日常护理及早产儿饮食。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Rood疗法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在28 d(校正胎龄达足月)时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测试。结果干预组NBN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及一般评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始反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ood疗法对促进早产高危脑损伤儿的行为神经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超早期干预治疗 Rood疗法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伴听力障碍儿童临床及听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芳 裴铮 +4 位作者 罗鑫刚 冯洁芬 肖慧媚 张杰 李碧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20-2124,共5页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伴听力障碍儿童的临床及听力学特征,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特异性康复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整理46例脑瘫伴听力障碍儿童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听力学特点、高危因素、诊断、干预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1)46例...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伴听力障碍儿童的临床及听力学特征,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特异性康复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整理46例脑瘫伴听力障碍儿童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听力学特点、高危因素、诊断、干预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1)46例患儿中89.13%Gesell评估发育迟缓,Gesell评估发育迟缓发生率与患儿首诊主诉相一致(P> 0.05)。(2)32.61%患儿共患癫痫,47.83%患儿脑电图异常,两者无显著差异(P> 0.05);脑电图异常率和头颅MR异常率(69.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66.30%患儿耳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ABR)听阈重度及以上异常,重度及以上听阈异常耳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引出率明显高于中-重度及以下听阈异常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OAE和(或)CM引出率最高达58.7%。发病相关高危因素分析中,高胆红素血症95%置信区间为61.23%、87.41%。结论脑瘫伴听力障碍儿童主要表现为运动、言语、认知发育异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其首位高发因素,听力障碍程度以重度及以上异常为主、类型以听神经病谱系障碍为主,及时Gesell评估、脑电图、尤其头颅MR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结合人工耳蜗植入等听力干预措施可能会取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听力障碍 临床 听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