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7
1
作者 任建兵 梁树 +4 位作者 颜慧恒 吴晓武 黄学林 杨杰 聂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7-523,共7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确诊为AP-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5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视网膜病变的改变疗效.结...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确诊为AP-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5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视网膜病变的改变疗效.结果: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因附加病变持续不退超过1周接受激光光凝治疗12只眼,因出现新增嵴样病变或纤维增生膜加重接受激光光凝治疗40只眼.二者联合治疗后,42只眼视网膜血管网或嵴消退,其他病变消退,视网膜平坦.仍有6只眼病情未控制,病变处纤维增生明显,再次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另有4只眼考虑复发,再次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期复查均痊愈.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可能是AP-ROP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 雷珠单抗 激光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激光光凝术后视功能和屈光状态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欢欢 穆歌 +1 位作者 孙伟 黄学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激光光凝术后视功能和屈光状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我院行二极管激光光凝术治愈的ROP患儿44例(88眼),远期随访3 a以上,观察其视力、眼位及屈光状态情况。术后最佳...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激光光凝术后视功能和屈光状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我院行二极管激光光凝术治愈的ROP患儿44例(88眼),远期随访3 a以上,观察其视力、眼位及屈光状态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3定义为低视力,术后低视力与出生体质量、孕周、治疗时矫正胎龄、病变区域和激光次数的相关性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44例(88眼)患儿年龄为(4.2±0.8)岁,BCVA≤0.1者2眼,>0.1~0.3者9眼,>0.3~0.5者14眼,>0.5者63眼。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低视力与出生体质量、孕周、矫正胎龄和激光治疗次数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与病变区域有关(P=0.049)。近视性屈光不正29眼,近视度数为-0.25^-10.50 D,其中高度近视(SE≥-5.00 D)8眼;合并散光者44眼,散光度-1.00^-5.00 DC,其中高度散光(≥-2.00 DC)20眼;10例患有斜视,1例有眼球震颤。结论ROP激光术后大部分患儿有较好的视力,高度近视和斜视是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术 视功能 屈光不正 眼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蛋白PTD-HSP27进入细胞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抗氧化损伤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怡凝 陈梦婷 +2 位作者 沙霄媛 刘莲 钟敬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7-243,共7页
【目的】观察重组蛋白PTD-HSP27穿透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RGC-5的能力及其效率,测定重组蛋白PTD-HSP27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FITC标记重组蛋白PTD-HSP27,荧光显微... 【目的】观察重组蛋白PTD-HSP27穿透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RGC-5的能力及其效率,测定重组蛋白PTD-HSP27对氯化钴(CoCl2)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FITC标记重组蛋白PTD-HSP27,荧光显微镜观察PTD-HSP27-FITC的穿透细胞膜的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PTD-HSP27-FITC的穿膜效率,随后建立RGC-5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oCl2损伤组、PTD-HSP27+CoCl2处理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后,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比例;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Bcl-2、Bax和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重组蛋白PTD-HSP27-FITC能够有效通过细胞膜进入RGC-5细胞内,其进入细胞的效率为(47.29±2.33)%。CoCl2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GC-5细胞存活率。比较正常对照组、CoCl2损伤组和PTD-HSP27+CoCl2处理组的检测结果示:PTD-HSP27能有效抑制CoCl2诱导的RGC-5细胞早期凋亡(P<0.01);PTD-HSP27能有效提高Bcl-2/Bax的表达比例,并抑制Caspase-3的激活(P<0.01)。【结论】重组蛋白PTD-HSP27能有效地穿过细胞膜进入RGC-5细胞内,且对CoCl2诱导的RGC-5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的蛋白比例抑制细胞的早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氧化损伤 热休克蛋白27 蛋白转导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