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颅内肿瘤6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邢澄 赵佩瑶 +2 位作者 付金涛 廖燕霞 张佳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胎儿颅内肿瘤临床资料,行产前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肿瘤,引产后均进行胎儿尸检,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 目的探讨胎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胎儿颅内肿瘤临床资料,行产前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肿瘤,引产后均进行胎儿尸检,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胎儿孕周龄为22~38周,平均30.6周。女性4例,男性2例,肿瘤分别位于鞍区、枕叶、丘脑和大脑透明隔处,最大径0.8~6 cm。4例畸胎瘤(成熟型畸胎瘤、未成熟型畸胎瘤各2例),1例颅咽管瘤和1例室管膜瘤。免疫表型:室管膜瘤肿瘤成分GFAP、S-100和EMA均阳性,Syn、CD31、NeuN和C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3%。未成熟型畸胎瘤原始神经管成分SOX-2、SALL4均阳性,Glypican-3、GFAP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90%。结论胎儿颅内肿瘤罕见,通过胎儿尸检结合影像学和产前检查,可明确胎儿颅内肿瘤性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全面的资料,辅助选择最佳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尸检 颅内肿瘤 畸胎瘤 颅咽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嫣 余浩杰 +4 位作者 王颀 郭庆禄 王霞 沈敏 张江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28-2330,共3页
目的:分析11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MRI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提高对该病MRI表现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 目的:分析11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MRI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提高对该病MRI表现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分析包括肿瘤形态学特征、平扫T1WI与T2WI信号、Spiral Axial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上9例呈分叶形,1例类圆形,1例不规则形;T1WI平扫6例呈稍高混杂信号,4例低信号,1例混杂低信号;T2WI抑脂8例混杂高信号,3例呈均匀高信号;Spiral Axial动态增强扫描8例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其中5例见囊变未强化区;11例均早期明显强化,后期呈持续上升型强化3例,平台型强化6例,流出型强化2例。病理诊断良性PTs6例,交界性PTs4例,恶性PTs1例。结论:乳腺P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R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文静 陈伟芳 +4 位作者 李荔 康小玲 郭玉娟 林慧娟 张江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患者年龄28... 目的探讨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患者年龄28~33岁,平均29. 5岁。患者3例因体检发现,3例以不规则出血就诊。5例行细胞学检查阳性,6例行HPV检测均提示高危型感染。显微镜下病变与周围间质边界清晰,腺腔内由复层未成熟圆形、卵圆形细胞核与含黏蛋白的空泡大小不等的上皮细胞混合构成。5例伴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伴子宫颈原位腺癌。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均表达p16和CEA,不表达ER和vimentin,其中5例p63散在表达,Ki-67增殖指数高,特殊染色PAS、AB-PAS均阳性。2例行全子宫切除,4例行子宫颈锥切。随访6~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年轻女性的特殊类型子宫颈原位腺癌,与高危型HPV密切相关,常伴其他病变。典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治疗可酌情采用宫颈锥切,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胼胝体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饶金 邢澄 +4 位作者 康小玲 霍雷军 彭海艳 赖日权 叶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围产期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超声及MRI检查胎儿胼胝体病发育不全者205例,对胎儿尸体解剖确诊胎儿胼胝体异常者14例进行分析。结果205例胼胝体异常患者,超声检查发现胼胝体发育不良142例,胼胝体缺如63例;... 目的探讨围产期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超声及MRI检查胎儿胼胝体病发育不全者205例,对胎儿尸体解剖确诊胎儿胼胝体异常者14例进行分析。结果205例胼胝体异常患者,超声检查发现胼胝体发育不良142例,胼胝体缺如63例;MRI诊断胼胝体发育不良113例,胼胝体缺如92例;染色体检查有9例存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14例尸体解剖存在胝体发育不良9例,5例胼胝体缺如。结论在超声诊断及MRI结合有助于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缺失的筛查,胎儿尸体解剖对胼胝体异常诊断提供有利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病变 胎儿 确诊方法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宴 赖日权 +4 位作者 郜红艺 张江宇 王毅 饶金 康小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of lung,CCA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CAM的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of lung,CCA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CAM的20例患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病理学分型、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结果 20例患儿术前诊断主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术前误诊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率为80.0%,依照Stocker组织病理学分型,20例CCAM中,Ⅰ型14例,Ⅱ型5例,Ⅳ型1例。结论 CCAM是一种少见的肺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是发现该病的有效手段,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畸形 囊性腺瘤样 先天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阴部丛状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郜红艺 赖日权 +5 位作者 杨志 张佳立 张江宇 吴坤河 饶金 阮红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6-427,共2页
目的探讨会阴部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neurilemmoma,PN)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会阴部的PN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31岁,会阴部肿块渐增大4年,无疼痛。边界清楚,切面灰白,... 目的探讨会阴部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neurilemmoma,PN)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会阴部的PN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31岁,会阴部肿块渐增大4年,无疼痛。边界清楚,切面灰白,实性,呈多结节状,质地中等。镜检:肿物位于皮下,约有30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组成,直径0.5—2.0cm不等,每个结节均见纤维包膜包绕,大多数结节以细胞致密区(Antoni A)为主,无或少有细胞疏松区(Antoni B)。结节内瘤细胞呈长梭形,核呈锥形、仿锤形或波浪状,呈栅栏状和螺旋状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vimentin和S-100蛋白弥漫阳性,GFAP与GPG 9.5部分呈阳性。结节外包膜EMA、CD34阳性,瘤细胞阴性。NSE、CD57、ER、PR、CD68、α-SMA、desmin和H—Caldesmon均阴性。结论丛状神经鞘瘤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特点的外周神经肿瘤,应与丛状神经纤维瘤、丛状纤维组织细胞和婴儿和儿童丛状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肿瘤 丛状神经鞘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原位腺癌6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康小玲 廖燕霞 +6 位作者 邢澄 郭玉娟 刘婷艳 严珊珊 陈文静 郜红艺 冯映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子宫颈AIS的临床表现、HPV类型、细胞学结果、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中位年龄38岁,年龄以30~39岁居多;41%患者有阴道流血、白带...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子宫颈AIS的临床表现、HPV类型、细胞学结果、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中位年龄38岁,年龄以30~39岁居多;41%患者有阴道流血、白带异常及阴道排液等症状,59%患者无临床表现;HPV感染阳性率为94%,其中主要型别为HPV18型,占46%,HPV16型、45型及其它型别分别占29%、5%和5%,HPV阴性占6%;细胞学结果提示腺上皮异常占32%,49%患者表现为鳞状上皮病变,14%患者未见上皮内病变;子宫颈活检及锥切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单纯AIS仅为34%,同时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占66%,其中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亚型占14%;49例患者行根治术,术后微浸润癌占8%,浸润性腺癌占12%,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余16例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保守治疗,术后随访3~4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子宫颈AIS患者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细胞学筛查敏感性不高,HPV检测存在一定阴性值,细胞学筛查联合HPV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AIS亚型SMILE易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原位腺癌 细胞学 HPV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赖日权 郜红艺 +2 位作者 黄传胜 张江宇 彭文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SMA、MSA、CD34、ER/PR、S-100蛋白、CK和CD68。结果 7例AAM患者均为女性,23~54岁,中位年龄43.5岁。病变部位位于外阴部3例,累及阴道1例,位于盆腔及髂窝部2例,会阴累及坐骨结节1例。肿瘤直径3.5~17cm,平均7.5cm。位于皮下或较深部,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均质灰白或灰黄褐色,黏液胶冻样或肉质样。镜下瘤细胞幼稚,呈星形、梭形,弥漫或结节样分布,基质黏液样变性并见胶原纤维及为数众多的大小厚薄不一的血管分布其中,厚壁血管常透明变性,其周围常有增生肌纤维束,切面呈“袖套状”,间质可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1例可见多核巨细胞,肿瘤边缘浸润等特点。组织化学奥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7例AAM vimentin均阳性,5例SMA和desmin阳性,4例MSA阳性,3例CD34阳性,4例中有3例ER/PR阳性,而S-100蛋白、CK、CD68均阴性,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5例有随访,术后1—2年有3例复发,2例未见复发和转移,健在。结论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较为少见,好发于成年女性盆腔及会阴的软组织,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desmin、SMA、MSA、CD34等联合检测对确定AAM病变有所帮助,但与AMFb、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在鉴别诊断上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黏液瘤 外阴肿瘤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郜红艺 赖日权 +2 位作者 张佳立 吴坤河 张江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部位在大阴唇(3例)、宫颈管(3例)和腹股沟(1例),大小1.6-6.0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质地韧,切面灰白,局部有黏液感。镜检:肿瘤细胞分布稀疏不一,呈密集的血管区与少细胞的水肿区相交替分布。瘤细胞肥胖,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胞质突起或波浪状弯曲,瘤细胞围绕丰富的血管,大多是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间质可见胶原束。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α-SMA和CD34局灶阳性,发生于宫颈的3例ER和PR弱阳性,所有病例CK、S-100蛋白阴性。结论AMF是发生女性外阴、生殖道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要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的血管纤维瘤、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学 临床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0
作者 郜红艺 赖日权 +2 位作者 霍雷军 张佳立 吴坤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 rhabdomyosarcoma,SCR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CRM的临床表现、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性婴幼儿,年龄2天~4岁。肿瘤部位:睾...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 rhabdomyosarcoma,SCR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CRM的临床表现、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性婴幼儿,年龄2天~4岁。肿瘤部位:睾丸旁2例,腰背部1例,肿瘤直径2~6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韧。镜检:肿瘤呈侵袭性生长,边界尚清。瘤细胞由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胞质深嗜伊红色,纤维状,可呈席纹状或漩涡状排列,局部区域可见波浪状结构,似神经纤维。部分细胞内可见横纹结构,有些区域见散在的横纹肌母细胞。瘤细胞间质内有少量胶原纤维。细胞核多为长圆形,有些细胞核呈纤细波浪状,细胞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偶见。免疫表型:vimentin、desmin、myogenin和Myo D1均阳性,CK、α-inhabin、AFP、CD34、S-100蛋白均阴性。结论 SCRM是横纹肌肉瘤中一种少见的新类型,常发生于婴幼儿。需与婴儿纤维瘤病、先天性纤维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蝾螈瘤及促纤维组织的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与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饶金 叶倩 +4 位作者 张江宇 郜红艺 吴坤河 李辉斌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差异。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8例宫颈内膜样腺癌和76例宫体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差异。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8例宫颈内膜样腺癌和76例宫体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在组织学形态上相似。两组标本的免疫标记物阳性率分别为vimentin(0,95.45%)、CEA(100%,45.45%)、p53(12.50%,31.82%)、ER(0,54.54%)、PR(0,60.61%)、Ki-67(75.0%,12.12%)、HPV16/18(100%,3.03%)、p16(100%,46.97%)、Cam5.2(12.50%,62.12%)。两者相比,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5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标记物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检测是鉴别宫颈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方法,p53可作为辅助鉴别的免疫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样腺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维维 赖日权 +3 位作者 张江宇 李广民 黄小军 徐园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E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EMPNS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和EnVision法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9例EMPNST,女性... 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E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EMPNS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和EnVision法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9例EMPNST,女性4例;年龄20~67岁,中位年龄37.5岁;病变主要位于四肢,上肢3例,下肢4例,右季肋部和咽隐窝各1例;〉5cm7例,其中1例〉10cm;〈5cm2例,平均6.2cm,无包膜。深在型8例,浅在型1例,组织学,纯上皮样型5例,其中2例见节细胞样或横纹肌样瘤样区域,4例混合型伴有梭形细胞区。免疫表型S-100蛋白及NSE9例均呈阳性反应,纯上皮样型5例S-100蛋白呈强阳性,4例混合型呈灶性阳性,8例PGP9.5阳性,7例MBP阳性,5例EMA灶性或弱阳性,4例vimentin阳性,3例CD57灶性阳性,而HMB45、desmin、CD34、CK阴性。结论EMPNST是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形态学上缺乏特征性,易与其他软组织上皮样肿瘤混淆。S-100蛋白及PGP9.5阳性是诊断EMPNST有价值的指标,但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的结果,综合判断以免引起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化生性癌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园园 陈文静 +3 位作者 汪小丽 张嫣 王霞 郭庆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2-856,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MRI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化生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影像资料。结果:11例患者MRI共显示有12个病灶,呈类圆形6个、卵圆形4个、分叶状2个;边界清晰或大部分清晰9个...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MRI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化生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影像资料。结果:11例患者MRI共显示有12个病灶,呈类圆形6个、卵圆形4个、分叶状2个;边界清晰或大部分清晰9个,边界不清3个;T1WI上病灶实性成分均呈等信号,3个病灶内部可见斑片状高信号,7个病灶内部可见斑片状及裂隙状低信号;T2WI上病灶实性成分呈等信号(6个)或稍高信号(6个),其内均可见裂隙状及斑片状高信号,其中1个病灶边缘可见大片状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7例,呈厚壁环形强化2个,呈薄壁环形强化3个(其内可见分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廓清型10例、平台型2例。11例中出现淋巴结转移5例。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生性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畸胎瘤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饶金 霍雷军 +4 位作者 康小玲 李辉斌 吴坤河 赖日权 叶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3例肾上腺畸胎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行CK、WT-1、S-100、Syn、CgA、CD56、CD99、MyoD1、desmin、CD34、Ki-67免疫组化标记并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3例,均为孕产检查中发现... 目的探讨肾上腺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3例肾上腺畸胎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行CK、WT-1、S-100、Syn、CgA、CD56、CD99、MyoD1、desmin、CD34、Ki-67免疫组化标记并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3例,均为孕产检查中发现肾上腺肿瘤。肿物切面囊实性,镜下肿瘤实性,表面被覆复层上皮,其内见较多软骨及钙化成分,偶见淋巴细胞及少许神经纤维。其中1例镜下另见幼稚的软骨、横纹肌、神经上皮和原始神经管。成熟性畸胎瘤WT-1、Syn、CK、CgA、MyoD1、desmin、CD34血管呈阳性,CD56、S-100、CD99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未成熟性畸胎瘤Ki-67增殖指数70%。结论肾上腺畸胎瘤是一种罕见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畸胎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BI-RADS分级假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颖 吴坤河 +2 位作者 凌月仙 郭玉娟 郜红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5-643,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超声假阴性与真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参数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差异,总结该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414例,结合乳腺影像...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超声假阴性与真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参数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差异,总结该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414例,结合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标准分为假阴性组和真阳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增殖抗原(Ki-67)表达、组织纤维反应、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坏死情况之间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14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例中有43例超声假阴性和371例真阳性,两组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250)。假阴性组中,管腔A型(32.6%)和基底样型(27.9%)比例分别高于真阳性组(17.8%和14.3%),HER2过表达型(6.9%)的比例低于真阳性组(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腔B型(32.6%)的比例和真阳性组(35.8%)无统计学差异(χ^2=0.182,P=0.669)。与真阳性组相比,超声假阴性组的肿瘤组织学分级(χ^2=5.129,P=0.077)、ER表达(χ^2=1.666,P=0.197)、PR表达(χ^2=0.290,P=0.590)、HER2表达(χ^2=3.378,P=0.066)、组织纤维反应(χ^2=5.353,P=0.069)、淋巴细胞浸润(χ^2=2.023,P=0.155)和坏死情况(χ^2=0.468,P=0.494)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大小(P<0.001)、淋巴结转移(χ^2=43.184,P<0.001)、Ki-67表达(χ^2=9.293,P=0.010)、年龄(χ^2=10.334,P=0.006)和血管增生情况(χ^2=5.937,P=0.01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假阴性组中肿瘤大小≤2 cm(81.4%,35/43 vs.33.7%,125/371)、无淋巴结转移(97.7%,42/43 vs.44.7%、166/371)、Ki-67表达>70%(18.6%,8/43 vs.5.9%,22/371)、年龄≤45岁(65.1%,28/43 vs.41.2%,153/371)和血管增生数量≤3条的比例(74.4%,32/43 vs.55.0%,204/371)均高于真阳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肿瘤大小≤2 cm(OR=6.791,P<0.001)和淋巴结无转移(OR=43.333,P<0.001)是影响超声结果为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管腔A型和基底样型乳腺癌易被超声BI-RADS分级标准低估,且肿瘤大小≤2 cm、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易出现乳腺超声假阴性,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假阴性 乳腺超声 乳腺影像报告与分级系统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叶倩 饶金 +4 位作者 易艳平 桂月娥 李辉斌 廖雨荷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tion cytology,FNAC)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 086例乳腺肿块行FNAC涂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评估肿块性质,其中221例获得术后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 221例乳腺肿块的FNAC与组织...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tion cytology,FNAC)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 086例乳腺肿块行FNAC涂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评估肿块性质,其中221例获得术后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 221例乳腺肿块的FNAC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照分析,诊断符合率为96.83%,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6.36%,对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为99.44%,假阴性率(漏诊率)为13.64%,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潜在假阳性率为0.56%;阳性预测值为97.44%,阴性预测值为96.70%。结论乳腺肿物FNAC检测可准确反映乳腺病变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针穿刺 细胞学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染色机应用于病理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的效果和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颖 陈娜 +2 位作者 郭玉娟 吴坤河 郜红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5-1137,共3页
术中快速冷冻病理切片能帮助外科医师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痛苦[1],而切片的染色质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2]。传统手工染色步骤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切片的同时需兼顾染色,易导致染色质量... 术中快速冷冻病理切片能帮助外科医师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痛苦[1],而切片的染色质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2]。传统手工染色步骤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切片的同时需兼顾染色,易导致染色质量不稳定[3]。因此,本科室引进一台NQ100S自动快速冷冻切片染色机,旨在保障冷冻切片的染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染色机 冷冻切片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邢澄 陈文静 +2 位作者 陈娜 廖燕霞 张江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例子宫PECom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例子宫PECom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胞质透明至嗜酸性,间质血管丰富,其中1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并见出血、坏死。免疫表型:3例HMB-45阳性,2例SMA、Caldesmon阳性,Melan-A、TFE-3、desmin、CD10、CD117和S-100蛋白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30%。随访4~55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子宫PEComa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可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弱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珊珊 王永南 +1 位作者 唐璜 郭玉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ER弱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中ER和PR的表达,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HER-2表达,分析ER弱阳性(阳性率1%~10%)HER-2阴性乳腺癌,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和ER&... 目的探讨ER弱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中ER和PR的表达,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HER-2表达,分析ER弱阳性(阳性率1%~10%)HER-2阴性乳腺癌,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和ER>10%且HER-2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肿瘤直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33,P<0.01),但ER弱阳性HER-2阴性组和TNBC组的组织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3,P=0.084),ER弱阳性HER-2阴性组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比例高于TNBC组(χ^(2)=26.649,P<0.001),而低于ER>10%且HER-2阴性组(χ^(2)=1050.420,P<0.001)。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三组之间的无瘤生存期(χ^(2)=8.525,P=0.014)及总生存期(χ^(2)=8.838,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ER弱阳性HER-2阴性组和TNBC组的无瘤生存期(χ^(2)=0.200,P=0.655)及总生存期(χ^(2)=0.481,P=0.48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弱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与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预后差于ER>10%且HER-2阴性乳腺癌,且可能无法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激素受体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曼氏裂头蚴病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蒋汉文 李振连 +4 位作者 严珊珊 钟晓静 韩冷 赖肖芬 苏曙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主诉均为发现乳腺肿物。4例曼氏裂头蚴病中,2例大体取材发... 目的探讨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主诉均为发现乳腺肿物。4例曼氏裂头蚴病中,2例大体取材发现裂头蚴,虫体分别长46、52 cm,另2例仅在镜下发现裂头蚴。镜下示虫体局部角质膜表面见微毛被覆,体内存在特征性石灰小体及沿虫体长轴走行的平滑肌肌束。周围乳腺组织呈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炎改变,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2例见特征性的纤维性囊包结构。结论乳腺曼氏裂头蚴病临床罕见、易忽视,诊断主要依赖于大体取材所见及镜下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寄生虫病 曼氏裂头蚴 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