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力佳 全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7-984,共8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ART治疗并成功分娩的4348个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原因、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类型、分娩...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ART治疗并成功分娩的4348个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原因、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类型、分娩类型(单胎、双胎分娩)、既往ART流产次数、ART分娩次数和分娩的5607名新生儿的性别,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分娩新生儿性别的影响。结果共有3019名男婴和2588名女婴出生,性别比为116∶100;单胎分娩的3087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双胎分娩的2520名新生儿性别比为116:100;经ART治疗一胎分娩5542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二胎分娩新生儿65名,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在单胎妊娠活产婴儿中,若女方或男方高龄,出生男婴比例较对照组(年龄〈35岁)显著增高(分别为58.4%vs 52.8%,P=0.012;56.4%vs 52.3%;P=0.026),同时观察到ICSI组出生男婴比例较IVF组明显较低(45.7%vs 55.6%,P〈0.001),其它因素则对出生婴儿性别比无显著影响;在双胎妊娠活产新生儿组中,上述不同因素对出生新生儿性别比均无显著性差异。ART治疗后生育一胎新生儿中,女方高龄组出生男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7.4%vs 53.0%, P=0.009),并可知ICSI组中出生男婴比例显著低于IVF组(48.6%vs 55.4%, P=0.001);而ART治疗后生育二胎新生儿中,不同因素各组间出生婴儿性别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方年龄(OR:0.836,95%CI 0.731-0.955,P〈0.05)、授精方式(OR∶1.151,95%CI 1.027-1.289,P〈0.05)对出生婴儿性别比产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因素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则无显著影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无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经ART治疗后高龄女性生育男性婴儿比例更高,在单胎活产婴儿中男方高龄与出生男婴比例增加相关,而ICSI授精方式较IVF女性婴儿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性别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灌注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曦倩 许虹 +3 位作者 罗燕群 朱秀兰 董梅 刘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770-1773,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69例RIF患者随机分成对...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69例RIF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4)及治疗组(n=35)。治疗组行G-CSF宫腔灌注治疗,对照组行强的松5 mg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年龄、不孕年限、BMI、血清卵泡刺激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及既往移植周期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胚胎种植率(25.5%)、临床妊娠率(51.4%)及活产率(5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6%、26.5%和23.5%,P <0.05),且治疗后宫腔液中的INF-γ、IL-17较治疗前下降,而IL-10、TGF-β1及VEGF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05)。结论宫腔灌注G-CSF可提高RIF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改善RIF患者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粒细胞刺激因子 宫腔内灌注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代测序对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夫妇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天文 卢建 +5 位作者 陈创奇 周伟宁 李静姝 董云巧 杜丽 尹爱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在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夫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α-珠蛋白基因(HBA1、HBA2)和β-珠蛋白基因(HBB)编码区为目标区域,在基因上下游2M区域内选择高密度紧密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在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夫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α-珠蛋白基因(HBA1、HBA2)和β-珠蛋白基因(HBB)编码区为目标区域,在基因上下游2M区域内选择高密度紧密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记,二代测序后选择有效单核苷酸多态位点构建夫妇单体型,确定夫妇携带致病基因的风险染色体。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胚胎HBA1、HBA2和HBB直接测序和构建单体型连锁分析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胚胎HBA1、HBA2和HBB直接测序和构建单体型连锁分析结果显示,活检的6个囊胚中2个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1个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携带,2个为α地中海贫血杂合携带,1个为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选择发育良好且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提示可以移植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后,足月分娩一健康婴儿。结论: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可对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夫妇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同时可以避免选择非整倍体胚胎而导致的流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ICSI与重复周期直接ICSI的临床数据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曦倩 董云巧 +1 位作者 周娜 呙庆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9-1220,F000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月的77例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ICSI的患者与该中心同期3295个直接ICSI的患者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妊娠率的对比。整理其中17例第一周期常规IVF受精失败联合早期ICSI补救未妊娠的患者与该患者重...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月的77例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ICSI的患者与该中心同期3295个直接ICSI的患者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妊娠率的对比。整理其中17例第一周期常规IVF受精失败联合早期ICSI补救未妊娠的患者与该患者重复周期直接ICSI的临床数据分析。方法回顾胜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IvF治疗3295个周期,其中受精完全失败77个周期,发生率为2.3%,839个成熟MII卵子行早期补救胜ICSI,2PN率69%、优胚率89.2%、临床妊娠率48%。对其中短时受精联合早期ICSI补救移植胚胎未妊娠的17例患者与该患者重复周期直接行ICSI的临床结局进行分析:257个成熟MII卵子行ICSI,2PN率73%、优胚率68%、临床妊娠率55%。结论短时受精失败后行补救性ICSI,可以减低取消周期数目,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和优胚率,但是其临床妊娠率仍低于本中心同期ICSI的临床妊娠率;相同患者重复周期直接ICSI的2PN率、优胚率均较短时联合早期补救ICSI高,17例患者中3例获得临床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注射 早期补救性IC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扳机方案对卵巢高反应人群胚胎质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罗燕群 朱秀兰 +3 位作者 黄莉 张曦倩 董梅 刘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08-2113,共6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联合小剂量hCG双扳机和GnRHa单扳机诱发排卵对卵巢高反应患者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拮抗剂方案治疗的287个IVF/ICSI周...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联合小剂量hCG双扳机和GnRHa单扳机诱发排卵对卵巢高反应患者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拮抗剂方案治疗的287个IVF/ICSI周期,按扳机方式分A组(GnRHa+hCG)和B组(GnRHa),B组按扳机次日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细分B1组(LH <40 IU/L)、B2组(LH 40~79.9 IU/L)和B3组(LH≥80 IU/L)。最后hCG日LH不同水平(≤1.99 IU/L、2.0~2.99 IU/L和≥3.0 IU/L)患者分别按扳机方式分GnRHa+hCG组和GnRha组。比较获卵率、优质胚胎率等结果。结果 A组患者获卵率和优胚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未明显增高(P>0.05)。B1、B2和B3组间hCG日LH水平、获卵率和优胚率依次明显增加(P<0.05)。hCG日LH≤1.99 IU/L患者采用双扳机获卵率和优胚率均较GnRha单扳机患者明显升高(P<0.05);hCG日≥2.0 IU/L患者采用双扳机虽然获卵率较GnRha单扳机明显升高(P<0.05),但优胚率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hCG日LH≤1.99 IU/L的卵巢高反应妇女GnRHa诱发排卵时添加小剂量hCG可能增加获卵率和优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A 双扳机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优胚率 卵巢高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五合方对卵巢低反应者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谢璐 姚俐 +4 位作者 陈烨 吕霄 何田田 潘碧琦 刘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左五合方对卵巢低反应(POR)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卵巢反应性、妊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肾精不足合脾气虚型P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常规行IVF/ICSI-ET,其中治疗组以... 目的评价左五合方对卵巢低反应(POR)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卵巢反应性、妊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肾精不足合脾气虚型P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常规行IVF/ICSI-ET,其中治疗组以左五合方治疗3月再行IVF/ICSI-ET.比较2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用药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优胚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结果 2组Gn用量及用药天数、HCG日E2和P水平、优胚率、生化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获卵数、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五合方能提高POR者IVF/ICSI-ET的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五合方 卵巢低反应 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对ERK介导的滋养层细胞侵袭行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曦倩 陈士岭 邢福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9-564,共6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介导的滋养层细胞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人绒毛外细胞滋养层(extravillous cytotropho-blasts,EVCT)细胞体外侵袭模型,加入不同浓...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介导的滋养层细胞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人绒毛外细胞滋养层(extravillous cytotropho-blasts,EVCT)细胞体外侵袭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黏着斑激酶抑制剂herbimycin A和ERK抑制剂PD98059,观察其对滋养层细胞生长的影响,FAK,ERK磷酸化的影响以及对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Herbi-mycin A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EVCT细胞中磷酸化FAK的表达;herbimycin A能够部分抑制磷酸化ERK1/2表达,而PD98059对磷酸化FAK的表达未见影响;herbimycin A,PD98059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EVCT细胞的体外侵袭作用。结论:ERK信号通路可能是多种侵袭信号的共同通路,其在滋养层细胞侵袭行为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 黏着斑激酶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受精人卵母细胞及废弃胚胎线粒体基因的表达
8
作者 黄睿 李涛 +2 位作者 黄敏珍 张敏芳 庄广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检测人卵和胚胎中线粒体基因组的表达,探讨线粒体基因表达水平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常规体外授精(IVF)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不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以及不适合移植和冷冻保存的胚胎,单个细胞裂解液制备单个... 目的检测人卵和胚胎中线粒体基因组的表达,探讨线粒体基因表达水平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常规体外授精(IVF)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不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以及不适合移植和冷冻保存的胚胎,单个细胞裂解液制备单个卵母细胞或胚胎总RNA,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编码的5个呼吸链蛋白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在所有未受精人卵和胚胎中都检测到了线粒体5种基因的mRNA;未受精人卵ND2、ND5、COⅡ、Cytb、ATP酶6的mRNA含量分别为:(0.38±0.16)、(0.75±0.31)、(0.49±0.22)、(0.74±0.30)(、0.53±0.24),明显低于胚胎中相应5种基因mRNA的含量,其分别为(2.16±0.41)、(3.40±0.53)(、2.40±0.40)(、3.26±0.46)(、2.32±0.42),与胚胎的mRNA含量相比,均P<0.01;三原核胚胎和发育阻滞胚胎的5种基因mRNA水平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线粒体基因表达下降可能参与卵母细胞不受精的机制,并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发育潜能 DNA 线粒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不孕症患者亲密伴侣暴力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唐纯芳 张茂玲 +2 位作者 陈妙虹 阮景 吕启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5-1051,共7页
目的 了解女性不孕症患者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的发生情况,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IPV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社会支持,... 目的 了解女性不孕症患者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的发生情况,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IPV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社会支持,生育压力及IPV。结果 本次回收343份有效问卷,120例(35.0%)发生过亲密伴侣暴力,其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111例(32.4%),其次为身体暴力31例(9.0%),伤害暴力22例(6.4%),性暴力发生率最低12例(3.5%)。通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抽烟(P=0.004,OR=2.005)以及生育压力(P=0.013,OR=1.043)是女性不孕症患者IPV发生的危险因素,配偶年龄(P=0.022,OR=0.948)及社会支持(P <0.001,OR=0.940)是女性不孕症患者IPV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女性不孕症患者IPV发生率为35.0%,且受配偶抽烟、生育压力、配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不孕症患者 亲密伴侣暴力 影响因素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和多溴联苯醚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余江 樊琳 +4 位作者 陈创奇 刘顿 刘风华 陈将飞 黄长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0-267,共8页
水环境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会对水生生物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视黄酸(retinoic acid, RA)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和肢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四溴联苯醚(BDE-47)或十溴联苯醚(BDE-209)单独暴露以及RA联合BDE-47或BDE-209暴露对... 水环境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会对水生生物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视黄酸(retinoic acid, RA)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和肢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四溴联苯醚(BDE-47)或十溴联苯醚(BDE-209)单独暴露以及RA联合BDE-47或BDE-209暴露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稳定光照、黑暗和光暗交替刺激3种不同环境条件下,5 μmol·L^-1 BDE-47和3 μmol·L^-1 BDE-209单独暴露均导致斑马鱼运动速度显著降低。当2 nmol·L^-1 RA联合相同剂量的BDE-47或BDE-209暴露时,可使仔鱼在稳定光照和黑暗下的自由运动速度相对单独暴露时显著升高,在光暗刺激下的运动速度也比单独暴露时于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因此,视黄酸的存在可以对因BDE-47和BDE-209暴露引起的斑马鱼运动行为异常起到恢复作用,这种恢复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或感官系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 多溴联苯醚 斑马鱼 运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颜秀敏 刘凯亮 +2 位作者 高心雨 钟兴明 韦相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6-63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氯化钠对照组13只,PCOS模型组52只。PCOS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低剂量(150 mg/kg)大豆异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氯化钠对照组13只,PCOS模型组52只。PCOS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低剂量(150 mg/kg)大豆异黄酮组和高剂量(250 mg/kg)大豆异黄酮组,每组13只。持续灌胃给药干预21天,期间氯化钠对照组、PCOS模型对照组均以1 ml/100 g 0.9%氯化钠液灌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激素及IL-1β、IL-18炎症因子水平;qRT-PCR检测卵巢组织中IGF-1和AR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干预处理后,二甲双胍组、低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和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均可恢复大鼠发情周期;3组的体质量、血糖、睾酮(T)、抗苗勒管激素(AM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IL-1β和IL-18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雌二醇(E_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IGF-1表达水平下降(P<0.05);两种剂量大豆异黄酮组与二甲双胍组体质量和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组血清LH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IL-1β和IL-18水平较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降调卵巢中AR表达(P<0.05),而高剂量组表现为AR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与二甲双胍干预PCOS可以取得同等的降体质量和血糖的作用,250 mg/kg剂量和150 mg/kg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均可改善PCOS大鼠体内激素紊乱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正常代谢,250 mg/kg剂量大豆异黄酮有更显著的抗炎作用,但会上调卵巢组织中AR表达,进而有加重高雄激素血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大豆异黄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