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费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繁 +51 位作者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 班奕 白波 李广洪 严越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I的住院情况和住院费用,并按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和医院类型等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共2392例EPI与ELBWI进入分析,整体患儿的中位住院天数为52(4,73)d,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为2060(1441,3404)元,中位住院总费用为78044(20176,134440)元。死亡/转院组(n=1117)与存活/非转院组(n=1275)比较,存活/非转院组的中位住院天数和中位住院总费用均大于死亡/转院组(Z=-35.600、-29.394,均P<0.001),但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低于死亡/转院组(Z=-24.511,P<0.001)。在存活/非转院组中,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年份呈正相关(r=0.302、0.259,均P<0.001),各年的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相当于当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6、3.74、4.11、4.10和4.05倍;中位住院天数、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均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仅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医院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92,均P<0.001);综合性医院的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均低于专科医院(Z=-2.230、-3.373,P=0.026、P<0.001)。结论EPI与ELBWI的救治费用与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医院类型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低出生体质量 住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并发症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春一 龙芳 +1 位作者 叶秀桢 柳国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病理状况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10例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资料,并从同期健康母亲婴儿按1∶1比例随机抽取21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及病理状况,同时对...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病理状况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10例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资料,并从同期健康母亲婴儿按1∶1比例随机抽取21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及病理状况,同时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7日龄的神经行为能力评分和2月龄、6月龄的盖泽尔智能评分.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早产、大于胎龄儿、心脑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出生后7日龄神经行为能力评分为(36.77±1.3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46±1.08)分(P<0.01);GDM组婴儿2月龄、6月龄盖泽尔智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增加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等病理状况的风险,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可能有长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期 婴儿 新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 被引量:18
3
作者 邹晓妮 苏育敏 +5 位作者 卢小娟 李静静 吴菲 刘妙玲 王艳丽 陈运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932-3935,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应用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作用,为新生儿NEC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住院期间口服微生物制剂的VLBW新生儿设为观察组.未服用微生物制剂...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应用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作用,为新生儿NEC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住院期间口服微生物制剂的VLBW新生儿设为观察组.未服用微生物制剂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NEC的发病情况。从而探究微生物制剂对VLBW新生儿NEC的预防作用。结果:观察组的VLBW新生儿有310例,对照组34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喂养情况及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NEC发生率为14.2%,对照组为21.3%,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相对危险度(RR)及95%置信区间为0.67(0.48~0.94)。观察组中重症NEC(Bell分期≥2)的发病率为3.87%,而对照组的发病率为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院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NEC患者中各有7例(9.5%)、2例(4.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预防使用微生物制剂可降低VLBW新生儿NEC的发生率,谨慎使用微生物制剂对VLBW早产儿发生NEC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极低出生体重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外科208例患儿PICC异位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阮景 林慧佳 +3 位作者 张颖 麦嘉轩 李艳 吕栩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90-1893,共4页
目的:分析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率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此类患儿置管作业规范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外科2017—2018年间208例患儿的置管情况,对置管异位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率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此类患儿置管作业规范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外科2017—2018年间208例患儿的置管情况,对置管异位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外科患儿PICC异位率为16.8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疾病是发生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而在患儿身体右侧穿刺且首选贵要静脉入路的置管成功率较其他方式更高。结论:贵要静脉为新生儿外科患儿PICC置管首选部位,经患儿身体右侧置管比较容易达到目标位置。若患儿病变部位在胸腔,建议穿刺前备选1~2条不同部位的外周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外科 异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病房阴沟肠杆菌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聂川 张永 +3 位作者 罗先琼 赵长安 杨杰 张春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5-82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病房阴沟肠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为有效防治阴沟肠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2—7月新生儿病房送检的血、痰、尿、大便、脑脊液及脐带分泌物等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析,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病房阴沟肠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为有效防治阴沟肠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2—7月新生儿病房送检的血、痰、尿、大便、脑脊液及脐带分泌物等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析,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通过改良酶提取物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AmpCβ2内酰胺酶(AmpC酶)和产超广谱β2内酰胺酶(ESBLs),分析不同种类阴沟肠杆菌的药敏结果。结果院内感染47例,占所有病例的7.4%,所有标本中共检出各类细菌395株,肺炎克雷伯细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列前3位(分别占43.2%,10.6%和8.6%),阴沟肠杆菌14株(3.54%),排第8位。标本来源为痰液、血液、尿液和脐带分泌物,分别占64.2%、14.3%、14.3%和7.14%;单产AmpC酶、产AmpC酶+ESBLs、单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21.4%、14.2%、14.2%;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阴沟肠杆菌在新生儿病房感染中并非常见细菌,其主要引起呼吸道、血液、尿路和脐部感染,产AmpC酶和ESBLs在阴沟肠杆菌中较为常见,在未明确药敏之前,可考虑将亚胺培南列为经验用药,及早有效治疗新生儿阴沟肠杆菌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阴沟肠杆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奶、牛奶和新生儿配方奶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伟明 肖昕 +3 位作者 熊爱华 毛晓健 陈新 周晓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08-910,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新生儿用奶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含量以及母乳EGF含量与新生儿成熟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5 7份人初乳、4种新鲜牛奶和 8种基于牛奶的新生儿配方奶的EGF含量。结果 :早产儿乳中EGF含量最高 [(2 ...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新生儿用奶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含量以及母乳EGF含量与新生儿成熟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5 7份人初乳、4种新鲜牛奶和 8种基于牛奶的新生儿配方奶的EGF含量。结果 :早产儿乳中EGF含量最高 [(2 8 2± 10 3)nmol/L],其次是足月儿乳 [(17 3± 9 6 )nmol/L],母乳EGF含量与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呈负相关 ;新鲜牛奶的EGF水平 (16 6± 3 8)nmol/L与足月儿乳相当 ;非水解蛋白质配方奶中EGF含量较低 [(7 5± 1 9)nmol/L],水解蛋白质配方奶的EGF浓度在可测范围之下。结论 :早产儿乳中EGF的高含量可能代表着一种与早产儿加速生长发育相适应的代偿机制。配方奶中的EGF不足甚至缺乏 ,不宜应用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或胃肠道受损的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尿抑胃素 婴儿 放射免疫测定 新生儿 配方奶 人奶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级法在NEC诊疗中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聂川 黄水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2-925,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分级法在NEC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院新生儿科NEC分级法实施前后NEC患儿的死亡率、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发生率、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剖腹肠切除术患儿和...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分级法在NEC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院新生儿科NEC分级法实施前后NEC患儿的死亡率、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发生率、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剖腹肠切除术患儿和腹腔引流患儿生存率,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和NEC分级组患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9%vs8.4%),NEC分级组患儿的外科干预率要高于对照组(37.7%vs26%),但外科干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12.7%vs18.8%);两组患儿禁食天数和静脉营养时间无显著差异,NEC分级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37.2±14.6)dvs(45.6±18.3)d;腹腔引流术患儿的死亡率低于剖腹手术组(9.1%vs16.7%),静脉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38.8±9.5)dvs(45.8±10.5)d,但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剖腹手术患儿无显著差异。结论:实施NEC分级诊疗,将外科干预时机前移有助于缩短NEC患儿的住院时间,但对患儿的病死率没有显著影响,与传统剖腹探查术相比,行腹腔引流术患儿的死亡率更低,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分级法 价值 腹腔引流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晓光 周宇 肖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3-67,共5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临床分型与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 186例MA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将MAS患儿分为无症状型、普通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型、肺动脉高压 (PPHN)...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临床分型与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 186例MA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将MAS患儿分为无症状型、普通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型、肺动脉高压 (PPHN)型及肺出血型等 5种临床类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重型和极重型等 3种临床类型。结果 :在 186例MAS患儿中 ,普通型、无症状型、PPHN型、肺出血型及ARDS型病例数分别为 133例 ( 71 5% )、2 8例 ( 15 1% )、13例 ( 7 0 % )、7例 ( 3 8% )及 5例 ( 2 7% ) ;轻型 10 9例 ( 58 6% )、重型 4 6例 ( 2 4 7% )和极重型 31例 ( 16 7% )。最后 ,158例 ( 84 9% )治愈 ,15例 ( 8 1% )好转 ,13例 ( 7 0 % )死亡。结论 :MAS的临床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临床分型 新生儿 治疗 无症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成熟度对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重排多样性的影响
9
作者 熊爱华 肖昕 周晓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10,共6页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IgH)基因序列特征 ,探讨新生儿成熟度对其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10例极不成熟儿、12例不成熟儿和 11例成熟儿的脐血淋巴细胞DNA被抽提 ,IgH基因被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 :极不成熟儿和...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IgH)基因序列特征 ,探讨新生儿成熟度对其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10例极不成熟儿、12例不成熟儿和 11例成熟儿的脐血淋巴细胞DNA被抽提 ,IgH基因被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 :极不成熟儿和不成熟儿优先使用VH1和VH3 ,成熟儿的VH3使用率下降 ;所有新生儿中 ,JH3和JH6使用率较高。极不成熟儿、不成熟儿和成熟儿的NDN长度分别为 ( 13 5± 7 2 )、( 16 8± 6 5)和 ( 2 2 3± 7 2 )bp ,体突变率分别为 15 8%、2 3 6%和2 9 5% ,均为点突变。极不成熟儿、不成熟儿和成熟儿中 ,分别 78 3%、84 7%和 92 4 %的克隆有开放性阅读框。结论 :新生儿的VH-D -JH 重排机制已处于活化状态但多样性有限 ,不同成熟度新生儿的IgH基因存在异型性 ,表明体液免疫系统的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免疫球蛋白 基因序列分析 成熟度 I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高氧损伤肺组织EGFR及EGF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国胜 刘海英 +4 位作者 邱锐琴 聂川 赵小朋 康举龄 关洁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新生大鼠高氧损伤肺组织EGFR及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胎龄21d剖宫产出生的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持续吸入95%的O2制作未成熟肺高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高氧表皮生长因子(EGF)组和高氧生理盐... 目的:探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新生大鼠高氧损伤肺组织EGFR及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胎龄21d剖宫产出生的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持续吸入95%的O2制作未成熟肺高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高氧表皮生长因子(EGF)组和高氧生理盐水(NS)组,另设空气NS对照组;所有组按给药(或NS)时间分为3个亚组,即:a亚组(1-3d)、b亚组(4-6d)、c亚组(1-6d);各亚组均于生后3、7、14d分批处死取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各组肺组织EGF-R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EGF-mRNA的表达。结果:EGFmR-NA的表达随着日龄增加而递增,生后7、14d高氧组EGF-R及EGF mRNA的表达高于空气对照组,14dEGFa和c亚组EGF-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高氧NS组(P<0.05),14d时EGF组内源性EGF mRNA的表达较NS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应用EGF可促进肺泡上皮细胞EGF-R的表达,改善高氧所致肺发育受阻,对未成熟肺高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症 肺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后早期鼻塞式间歇与持续正压通气的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薇薇 柳国胜 +5 位作者 许芳 杜岚岚 李伟涛 张晓玲 陈佳 林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比较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中早期使用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出生胎龄26+0~32+0,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生后随机分入NIPPV组或NCPA... 【目的】比较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中早期使用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出生胎龄26+0~32+0,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生后随机分入NIPPV组或NCPAP组。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数据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200例患儿完成实验,至纠正胎龄36周时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9%vs 45%,P〉0.05);NIPPV组患儿生后3 d时有创机械辅助通气使用率较NCPAP组低,(23%vs 41%,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较NCPAP组少(33%vs 48%,P〈0.05)。NIPPV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均低于NCPAP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临床并发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NCPAP比较,VLBW早产儿早期使用NIPPV治疗虽未能减少BPD的发生,但仍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 早产儿 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帅春 封志纯 +2 位作者 汪灏 叶秀桢 张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ICC...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且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ICC致CRBSI的发生率为6.36/1000导管日(32/5028);检出病原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46.9%(15/32),革兰阴性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也较常见;检出的细菌均为耐药菌,真菌尚未见耐药。胎龄〈28周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高于胎龄28~32周及≥32周的早产儿(27.9%对9.9%和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体质量〈1000 g的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高于≥1000 g者(19.2%对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长〈20 d的早产儿CRBSI的发生率低于20~30 d和≥30 d者(2%对20.9%和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极低体质量儿留置PICC时引起CRBSI的多为条件致病菌,且致病菌大多为耐药菌。引起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小、出生体质量轻和PICC管留置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菌血症 感染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聂川 罗先琼 +1 位作者 王俊平 伍苑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出现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ROP激光光凝术后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激光光凝术的ROP患儿64例,按照光凝术后有无出现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出现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ROP激光光凝术后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激光光凝术的ROP患儿64例,按照光凝术后有无出现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和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n=26)和无不良反应组(n=38),分析不良反应组患儿不良反应出现时间,比较2组患儿术前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眼底筛查次数、术时体质量、激光点数、麻醉方式等影响因素。结果:光凝术后38例患儿无不良反应(59.4%),2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40.6%)。不良反应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4例(53.8%)、呼吸暂停6例(23.1%)、败血症4例(15.4%)、消化道出血2例(7.7%),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为术后(3.05±1.95)d。2组患儿术前WBC、Hgb、PLT、CRP水平、激光点数和纠正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患儿眼底筛查次数多于无不良反应组(P<0.05),术时体质量低于无不良反应组(P<0.05);无不良反应组10例(26.3%)患儿行全身麻醉,不良反应组中有4例患儿行全身麻醉(15.4%),无不良反应组患儿行全身麻醉率高于不良反应组(χ2=3.265,P<0.05)。结论: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和消化道出血均为激光光凝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筛查次数多和术时体质量较低是光凝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的高危因素,全身麻醉后实施激光光凝术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7
14
作者 任建兵 梁树 +4 位作者 颜慧恒 吴晓武 黄学林 杨杰 聂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7-523,共7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确诊为AP-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5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视网膜病变的改变疗效.结...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确诊为AP-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5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视网膜病变的改变疗效.结果: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因附加病变持续不退超过1周接受激光光凝治疗12只眼,因出现新增嵴样病变或纤维增生膜加重接受激光光凝治疗40只眼.二者联合治疗后,42只眼视网膜血管网或嵴消退,其他病变消退,视网膜平坦.仍有6只眼病情未控制,病变处纤维增生明显,再次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另有4只眼考虑复发,再次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期复查均痊愈.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可能是AP-ROP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 雷珠单抗 激光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15
作者 孙秀静 王丹华 +9 位作者 宫丽敏 王颖 米延 陈超 季钗 余加林 张巍 夏世文 杨杰 杨式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因素进行...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及营养支持情况,研究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不同地区10所三甲医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早产儿生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38例符合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胎龄为(30.9±1.9)周,出生体重(1313±129)g。生后第1周~第6周平均体重生长速率分别为-7.2、14.2、13.6、13.7、14.2、14.8g/(kg·d)。肠内、外营养开始平均时间分别为(3.4±2.3)d和(3.1±1.7)d,总热卡达120kcal/(kg·d)平均时间为(21.3±11.6)d,喂养奶量达150ml/(kg·d)平均时间为(23.4±10.8)d。恢复出生体重后平均生长速率为(13.8±3.5)g/(kg·d),平均住院时间(39.8±13.9)d。出生时小于胎龄者较适于胎龄者恢复出生体重后的平均生长速率快[14.4vs13.2g/(kg·d),t=2.703,P<0.05]。结论平均生长速率较快组[≥15g/(kg·d)]与较慢组[<15g/(kg·d)]相比,出生胎龄差异无显著性,但出生体重低、接受肠内肠外营养早。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不能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更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可能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的早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 营养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9
16
作者 高薇薇 杨杰 +1 位作者 谭三智 陈运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677-3678,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中心静脉置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脐静脉插管(UV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110例患儿分入PICC组和UVC组,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与UVC组比较,成功作CVC使用80%vs57%(P... 目的:比较两种中心静脉置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脐静脉插管(UV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110例患儿分入PICC组和UVC组,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与UVC组比较,成功作CVC使用80%vs57%(P<0.05);与导管相关的感染41%vs21%(P<0.05);输液外渗10%vs32%(P<0.05)。两组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穿刺部位出血、堵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比UVC更为持久、安全,但在住院初期,UVC的应用仍有其临床价值。如何进一步提高UVC的置管成功率和减少NEC的发生,预防与导管相关的感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联合应用两种CVC将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脏超声联合X线在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洋 任竹潇 +2 位作者 向建文 杜岚岚 杨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肺脏超声对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1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儿诊治过程中肺脏超声同胸部X线的变化。结果患儿,男,出生2天,因呼吸困难入院。入院胸片示先天性心脏病改变(肺血增多型);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 目的探讨肺脏超声对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1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儿诊治过程中肺脏超声同胸部X线的变化。结果患儿,男,出生2天,因呼吸困难入院。入院胸片示先天性心脏病改变(肺血增多型);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脏超声示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肺实变及支气管充气征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经过抗感染,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等治疗,复查肺脏超声提示A线出现、实变消失。3周后患儿治愈出院。结论肺脏超声对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比胸部X线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脏超声 胸部X线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节律基因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少芬 许鸣 +2 位作者 杨海云 李佩琴 池秀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4-718,共5页
目的检测生物节律基因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NPAS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NPAS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其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q PC... 目的检测生物节律基因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NPAS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NPAS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其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q PCR检测NPAS2 m RNA在4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新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PAS2蛋白在120例肿瘤及癌旁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利用其中78例随访患者资料,K-M生存法分析NPAS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T-q PCR结果提示,结直肠癌中NPAS2 m RNA表达显著低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NPAS2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9.2%,显著低于癌旁中的62.5%(P<0.05)。NPAS2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K-M生存分析结果表明,NPAS2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提示检测NPAS2的表达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生物钟 生存率 NPA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建桥 江静波 +5 位作者 罗燕 刘清云 肖伟 史煜 马红婕 唐仕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9-754,共6页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方法: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鉴定,第4代细胞接种于Polyester(PET)膜上,不同时点对滤膜表面行显微镜观察,通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间接反映细胞之间...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方法: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鉴定,第4代细胞接种于Polyester(PET)膜上,不同时点对滤膜表面行显微镜观察,通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间接反映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形成,应用共聚焦免疫显微镜观察2、3、4周occludin表达的变化;跨膜电阻(TER)检测屏障的稳定性,并通过测量正常培养条件和5μg/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预下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透性的改变反映屏障特性。结果:成功培养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可达95.8%。细胞接种1周后融合为单层,接种后2、3、4周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细胞接触紧密,呈单层生长,可见occludin在细胞相邻边界规则的表达;occludin在2、3、4周,在细胞内的分布逐渐移向相邻细胞交界处;2周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跨上皮细胞电阻达(120.62±3.97)Ω/cm2,2、3、4周差异无显著(P>0.05);单层细胞的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HRP从滤膜上方到达下方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且在VEGF的干预下,各时点通透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利用体外培养的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单层细胞具有典型的屏障功能特性,可作为体外研究血视网膜内屏障的有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血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极低体重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水清 周晓光 +1 位作者 吴婕翎 王小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6,52,共3页
为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选择32例极低体重儿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方法 :通过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靠X片确定和调整正确位置。结果显示成功放置中心静脉导... 为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选择32例极低体重儿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方法 :通过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靠X片确定和调整正确位置。结果显示成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30例 (93.75 % ) ,导管平均放置时间 (23.6±13.6)天 ,置入导管长度 (12.6±4.7)cm。21例 (70.0% )过渡到胃肠道喂养后选择性拔管 ;3例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提前拔管 ,其中2例证实感染与导管有关 ;6例因插管机械合并症拔管 ,包括2例导管阻塞 ,1例液体外渗 ,3例导管移位。无1例并发血栓栓塞、外周静脉炎、室上性心动过速。表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提供极低体重儿长期静脉营养的基本途径 ,可以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极低体重儿 静脉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