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外科208例患儿PICC异位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阮景 林慧佳 +3 位作者 张颖 麦嘉轩 李艳 吕栩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90-1893,共4页
目的:分析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率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此类患儿置管作业规范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外科2017—2018年间208例患儿的置管情况,对置管异位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患有外科疾病的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率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此类患儿置管作业规范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新生儿外科2017—2018年间208例患儿的置管情况,对置管异位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生儿外科患儿PICC异位率为16.8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疾病是发生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而在患儿身体右侧穿刺且首选贵要静脉入路的置管成功率较其他方式更高。结论:贵要静脉为新生儿外科患儿PICC置管首选部位,经患儿身体右侧置管比较容易达到目标位置。若患儿病变部位在胸腔,建议穿刺前备选1~2条不同部位的外周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外科 异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短肠综合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周佳亮 葛午平 +5 位作者 田松 方元龙 朱小春 肖尚杰 原丽科 许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37-541,共5页
目的总结利用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肠液回输治疗的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肠液回输情况以及治疗恢复情况。... 目的总结利用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肠液回输治疗的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肠液回输情况以及治疗恢复情况。结果共14例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接受肠液回输治疗,平均出生胎龄为(33.4±2.8)周,出生体重为(2 129±501)g。近端造口与Treitz韧带之间平均距离为(39.6±10.3)cm,远端造口与回盲部之间平均距离为(45.0±18.1)cm,平均造瘘液量为(65.4±9.2)m L·kg^(-1)·d^(-1),肠液回输治疗平均时间为(29.1±9.2)d,回输期间平均体重增长(26.6±6.4)g/d,肠造瘘术后(47.0±14.6)d关瘘。通过肠液回输,全组患儿静脉营养减少或完全由肠内营养代替,未出现与回输肠液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肠液回输操作安全可行,可减少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患儿肠外营养,改善患儿关瘘前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液回输 短肠综合征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产前诊断与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松 朱小春 +3 位作者 肖尚杰 李艳 原丽科 葛午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的产前诊断与多学科协作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方案。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接受MDT模式治疗的34例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患者... 目的探讨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的产前诊断与多学科协作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方案。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接受MDT模式治疗的34例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MDT团队由新生儿外科医生、产前诊断科医生、超声科医生、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病理科医生组成。按照肿瘤长径大小将34例患儿分为巨大畸胎瘤组(肿瘤长径>10 cm,13例),普通畸胎瘤组(肿瘤长径≤10 cm,21例),比较两组性别、孕周、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肿瘤性质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34例中,33例于孕中晚期行产前超声检查,提示骶尾部肿物,经MDT团队诊断为骶尾部畸胎瘤,并讨论制定多学科协作诊治方案;另有1例于产后诊断为骶尾部畸胎瘤。3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成熟型畸胎瘤29例(85.3%,29/34),未成熟畸胎瘤5例(14.7%,5/34)。巨大畸胎瘤组和普通畸胎瘤组患儿孕周、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伤口愈合情况、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伤口感染3例、伤口裂开5例。34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3年,无一例复发及明显直肠功能障碍。结论孕中晚期行产前超声检查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胎儿骶尾部畸胎瘤,MDT有利于改善SCT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畸胎瘤/外科学 婴儿 新生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原丽科 吴新华 +5 位作者 朱小春 许露 田松 黄蓉 方元龙 肖尚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02-130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在新生儿广泛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腹腔镜Ladd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最早于1995年VAN DER ZEE报道[2],但新生儿腹腔操作空间小、中肠复位困难,腹腔镜Ladd术在新...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在新生儿广泛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腹腔镜Ladd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最早于1995年VAN DER ZEE报道[2],但新生儿腹腔操作空间小、中肠复位困难,腹腔镜Ladd术在新生儿中的安全性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7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腹腔镜Ladd术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本中心收治并行手术确诊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173例纳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腹腔镜手术 新生儿外科 腹腔镜微创手术 手术确诊 操作空间 微创外科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帆状附着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龚舒 沈敏 +7 位作者 许露 谭昱 吴松鑫 江肖松 韩鹏慧 黄育斌 刘国成 江魁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观察脐带帆状附着(VCI)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VCI的MRI表现。结果 24例VCI患者MRI均表现为呈条状流空信号的脐血管附着于低信号胎膜,血管沿胎膜走行延伸至稍高信号胎盘,其中17例胎膜下血管于脐带... 目的观察脐带帆状附着(VCI)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VCI的MRI表现。结果 24例VCI患者MRI均表现为呈条状流空信号的脐血管附着于低信号胎膜,血管沿胎膜走行延伸至稍高信号胎盘,其中17例胎膜下血管于脐带附着区发出分支,7例胎膜下血管于胎膜下走行一段距离后发出分支。7例合并边缘性前置胎盘,3例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7例合并血管前置,MRI表现为沿胎膜走行的呈条状流空信号的血管位于胎先露下方、宫颈内口上方及其周围。结论 VCI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较好地显示胎盘、脐带、宫颈内口及其周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帆状附着 磁共振成像 血管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中心近十五年间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治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佳亮 葛午平 +5 位作者 田松 朱小春 肖尚杰 方元龙 原丽科 许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82-285,289,共5页
目的总结本院近十五年间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年至2016年间收治并实施手术治疗的11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42例。出生胎龄(38±2)周,出生体重(2.64±... 目的总结本院近十五年间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年至2016年间收治并实施手术治疗的11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42例。出生胎龄(38±2)周,出生体重(2.64±0.53)kg。115例按Gross病理解剖分类:Ⅰ型6例,Ⅲ型101例,Ⅳ型3例,Ⅴ型5例。结果 115例中,107例治愈存活,8例死亡,死亡率7.0%(8/115)。术后并发症:食管吻合口瘘13例(11.3%,13/115),吻合口狭窄27例(23.5%,27/115),食管气管瘘3例(2.6%,3/115),肺炎肺不张65例(56.5%,65/115)。13例吻合口瘘中,2例分别因合并吻合口出血、法洛四联症最终死亡,1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7例吻合口狭窄中,26例经球囊扩张术治愈,1例球囊扩张术后出现食管气管瘘。3例食管气管瘘术后均空肠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再次开胸手术后治愈。结论术后并发症是影响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护理减少吻合口张力,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吻合口瘘或狭窄一般经保守治疗可治愈,若发生食管气管瘘复发可经空肠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后适时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畸形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肠扭转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预后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潘云祥 马秋萍 +5 位作者 陈丹 吴松鑫 王丽敏 尚宁 肖尚杰 万志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9-595,共7页
【目的】探讨胎儿肠扭转的产前超声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提示肠扭转或产后证实肠扭转的17例胎儿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以肠管扩张合并漩涡征或血管... 【目的】探讨胎儿肠扭转的产前超声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提示肠扭转或产后证实肠扭转的17例胎儿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以肠管扩张合并漩涡征或血管螺旋征为诊断肠扭转的标准,并随访胎儿出生后手术病理或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追踪其临床预后。【结果】17例孕妇年龄介于24~40岁,中位数29(26~33)岁;初次诊断肠扭转的孕周介于24~33周,中位数26(24~31)周。17例胎儿在妊娠过程中均出现肠管扩张,16例存在漩涡征,13例存在血管螺旋征,2例存在咖啡豆征。10例胎儿出生,7例引产(含2例胎死宫内者)。出生后9例接受手术证实肠扭转(其中7例伴有肠坏死),1例自愈无需治疗。2例引产儿尸体解剖证实肠扭转,另外5例引产后未进行尸体解剖。接受手术的患儿7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因肠管坏死严重术后短期内死亡。经手术或尸体解剖证实存在肠扭转的11例胎儿,在25次系统性产前超声检查中超声征象阳性率为:肠管扩张(22/25)、漩涡征(20/25)、血管螺旋征(15/25)、咖啡豆征(2/25)、腹腔积液(6/25)、腹部囊性包块(1/25)、羊水过多(6/25);手术或病理证实肠扭转坏死的7例胎儿,全部具有提示肠坏死或穿孔的相关的超声征象:腹水(5/7)、肠管结构模糊(1/7)、肠管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2/7)、肠管扩张程度减轻(1/7)、咖啡豆征(2/7)。【结论】胎儿先天性肠扭转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产前超声对其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为产前咨询及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 胎儿 先天性异常 肠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尚杰 杨文熠 +5 位作者 俞钢 葛午平 谈蕴璞 周佳亮 何秋苑 朱小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8-453,共6页
目的 总结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围产期诊断、围手术期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5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经产前诊断、生后食管造影及CT诊断明确并初步分型,术前持续抽吸胃... 目的 总结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围产期诊断、围手术期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5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经产前诊断、生后食管造影及CT诊断明确并初步分型,术前持续抽吸胃管、抗炎治疗,及时行Ⅰ期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吻合术,术后留置胃管、胸腔引流管,抗炎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第7天行食管造影检查,有食管吻合口瘘者予鼻饲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常规于术后1个月复查造影,证实存在吻合口狭窄者行食管扩张术.按计划随访.结果 75例中,出车转运61例,成功率100%;产前诊断11例,诊断率14.7%(11/75).75例均合并不同程度肺炎,36例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占48%(36/75),5例确诊为VACTER综合征,占6.7%(5/75).术前放弃治疗11例,接受手术64例,术后放弃4例,治愈60例,治愈率93.8%(60/64).54例经胸膜外入路,10例经胸入路.Ⅲa型23例,Ⅲb型41例.出现食管吻合口瘘10例(15.6%,10/64),放弃4例,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吻合口狭窄23例(35.9%,23/64),行球囊扩张术(平均2.2±1.5次)后治愈.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5例有胃食管反流,3例有气管软化症,所有病例均生长发育良好,无吞咽困难.结论 通过围产期早期诊断,生后及时手术治疗,成熟缜密的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及对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可以提高CEA 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诊断 食管闭锁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食管闭锁15例诊断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宗辉 俞钢 +5 位作者 李晓伟 陈中扬 朱小春 林炎坤 葛午平 谢家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1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1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经胸片及食管支气管造影检查得以证实诊断,12例手术中除1例合并有室间隔缺损,1例术后并发胃瘘、腹膜炎及硬...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4年1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1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经胸片及食管支气管造影检查得以证实诊断,12例手术中除1例合并有室间隔缺损,1例术后并发胃瘘、腹膜炎及硬肿症最终导致心肺衰竭死亡之外,其余10例均手术治愈存活,存活率达83.3%。3例放弃手术,其中2例合并有先天性肛门闭锁,1例为Ⅱ型闭锁。结论早期诊断,造影剂的改良,术中仔细操作,围手术期NICU监护,积极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提高食管闭锁患儿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食管闭锁 小儿 临床表现 食管支气管造影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脐膨出:产前MRI表现与出生后闭合方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舒 沈敏 +2 位作者 许露 张丽 江魁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80-1684,共5页
目的 观察先天性脐膨出(CO)胎儿MRI表现与出生后闭合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CO,根据出生后治疗方案分为一期组(n=5,一期手术缝合)及保守组(n=5,囊膜悬吊保守治疗);基于胎儿MRI测量腹壁缺损直径(DD)、膨出物体积(OV)及脏腹失调... 目的 观察先天性脐膨出(CO)胎儿MRI表现与出生后闭合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CO,根据出生后治疗方案分为一期组(n=5,一期手术缝合)及保守组(n=5,囊膜悬吊保守治疗);基于胎儿MRI测量腹壁缺损直径(DD)、膨出物体积(OV)及脏腹失调比(OV/APV),以Bland-Altman图评价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组间基本资料及MRI指标差异。结果 2组患儿接受MR检查时胎龄、出生胎龄及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守组出生后初次住院时间长于一期组(P<0.05)。10例CO胎儿MRI均见腹内结构由腹壁缺损处向外膨出,其内可含多种结构,脐带由此插入。胎儿期MRI显示,一期组5例中,肝脏及肠管膨出各3例,胃及胆囊膨出各1例;保守组5例均见肝脏膨出,4例肠管膨出,胃及胆囊膨出各3例,脾脏膨出2例。Bland-Altman图示基于胎儿MRI测量DD、OV及OV/APV结果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一期组OV/APV小于保守组(P<0.05),而组间DD及O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胎儿MRI表现为腹内结构由腹壁缺损处向外膨出,其内可含多种结构;无肝脏膨出或OV/APV较小提示出生后可行一期手术治疗,对脾脏、胃脏或胆囊膨出,尤其脾脏膨出者则宜采用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先天性脐膨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牛心包补片修补巨大先天性膈疝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田松 李艳 +3 位作者 陈嘉颖 朱小春 肖尚杰 葛午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牛心包补片修补巨大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5例巨大CDH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胸腔镜下牛心包补片...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牛心包补片修补巨大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5例巨大CDH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胸腔镜下牛心包补片修补巨大膈肌缺损,出院后经门诊或电话随访。收集并分析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评价胸腔镜下采用牛心包补片修补巨大CDH的疗效。结果5例CDH患儿中,4例为左侧膈疝,1例为右侧膈疝;均为无疝囊的巨大膈疝。C级缺损4例,D级缺损1例。均采用胸腔镜下牛心包补片进行修补,其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20~210 min,平均160 min;住院时间23~50 d,平均34 d;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无一例复发;随访胸片提示患侧膈肌及肺生长良好,纵隔、横膈正常,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胸腔镜下牛心包补片修补巨大CDH手术安全性高,疗效可靠,可作为临床修补巨大CDH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牛心包补片 胸腔镜手术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原丽科 肖尚杰 +5 位作者 许露 田松 黄蓉 朱小春 葛午平 周佳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为CEA的临床诊断、治疗决策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85例CEA患儿临床资...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为CEA的临床诊断、治疗决策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85例CEA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109例;早产64例;出生体重(2740±506)g;195例伴发畸形。按Gross分型: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264例、Ⅳ型2例、Ⅴ型4例。总结分析患儿一般资料、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4例因早产、低出生体重或伴发畸形而放弃治疗。25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41例(96.02%)存活(存活组),10例(3.98%)死亡(死亡组)。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性别分布及伴发畸形情况(先天性心脏病、直肠肛门畸形、其他消化道畸形、消化道穿孔)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1500 g)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40例(40/251)、吻合口狭窄62例(62/251)、食管气管瘘8例(8/251)。230例Ⅲ型CEA中,123例行胸腔镜手术,107例行开胸手术,两种手术吻合口漏(χ^(2)=0.413,P=0.520)、吻合口狭窄(χ^(2)=0.302,P=0.583)、食管气管瘘复发(χ^(2)=3.016,P=0.082)的发生率、治愈率(χ^(2)=0.431,P=0.5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A伴发先天性心脏病、直肠肛门畸形、其他消化道畸形及消化道穿孔与CEA预后不良无关,早产、极低出生体重与CEA预后不良相关。Ⅲ型CEA行胸腔镜手术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仍需远期随访及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手术后并发症 诊断 外科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低体重儿胸、腹腔镜同期手术3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原丽科 许露 +3 位作者 黄蓉 田松 肖尚杰 朱小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胸、腹腔镜同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例早产低体重儿食管闭锁(Ⅲ型)合并腹腔消化道畸形同期行胸、腹腔镜手术的资料。出生孕周32^(+6)、36^(+5)、36^(+4),体重1640、2100、1500 g。先左侧卧位行胸...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胸、腹腔镜同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例早产低体重儿食管闭锁(Ⅲ型)合并腹腔消化道畸形同期行胸、腹腔镜手术的资料。出生孕周32^(+6)、36^(+5)、36^(+4),体重1640、2100、1500 g。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端端吻合术,再改仰卧位行腹腔镜手术,1例空肠隔膜闭锁行空肠隔膜切除纵切横缝术,2例十二指肠闭锁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并发症。1例术后6周食管吻合口狭窄(2 mm)行球囊扩张。随访16、14、16个月,食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无吞咽困难,生长发育与同龄无差异。结论早产低体重儿胸、腹腔镜同期手术是可行的,但尚需大样本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体重儿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闭锁 十二指肠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闭锁并肠穿孔1例
14
作者 方元龙 周佳亮 +1 位作者 朱小春 葛午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22-622,624,共2页
肛门闭锁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外科疾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3300—1/5000。但肛门闭锁并肠穿孔报道不多,本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肛门闭锁 肠穿孔 新生儿发病率 外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