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8层MSCT虚拟仿真内镜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永熙 陈文俊 +4 位作者 黄育斌 韩鹏慧 黄煌 谭昱 孙善权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56,共8页
目的:探讨128层MSCT虚拟仿真内镜技术(VE)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8层螺旋CT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资料,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采用5分单盲法评价VE图像质量,比较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差... 目的:探讨128层MSCT虚拟仿真内镜技术(VE)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8层螺旋CT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资料,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采用5分单盲法评价VE图像质量,比较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差异,建立VE飞行路径规划。结果:VE诊断主要心脏结构异常的总符合率51.7%~100%,灵敏度51.7%~100%;MPR总符合率53.3%~100%,灵敏度53.3%~100%;TTE总符合率25.0%~100%,灵敏度25.0%~100%。VE和MPR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和血管环的诊断中其总符合率和灵敏度都高于TTE,但诊断房间隔缺损及卵圆孔未闭的总符合率和灵敏度不如TTE。VE在显示结构异常的直观性和三维空间感优于MPR。VE图像质量评分对比:RA与LV、RV、LA及大血管图像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1),LA与RV(P=0.006<0.01)、大血管图像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0.01)。大血管VE图像质量最佳,其后为RV及LV,LA、RA图像质量最差。VE飞行路径规划时应将左右心系统分别建立。结论:128层MSCT虚拟仿真内镜技术可准确显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腔和大动脉的异常结构,尤其对室间隔缺损、圆锥动脉干畸形和冠状动脉畸形较TTE更准确。VE有更强的直观性和三维空间感,更接近心脏直视手术视野,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合理设计,对提高虚拟手术教学和改善医患术前交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内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胎儿的分型、评估及其出生后随访 被引量:6
2
作者 邹鹏 孙善权 +4 位作者 刘琴 饶姣 黄景思 许伟滨 李虹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196,共5页
背景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并预测出生后的心脏情况,对于生育咨询非常重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PA/IVS和CPS胎儿、新... 背景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一类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并预测出生后的心脏情况,对于生育咨询非常重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PA/IVS和CPS胎儿、新生儿、手术后病例进行分型与评估。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对超声心动图诊断PA/IVS和CPS的胎儿、新生儿、手术后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胎儿期、新生儿期及治疗随访后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结局指标胎儿期、新生儿期及治疗随访后右心室的发育及肺动脉瓣开放的进展及相关性。结果100例PA/IVS和CPS胎儿中,Ⅰ、Ⅱ和Ⅲ型分别为69、19和12例。Ⅰ和Ⅱ型伴有中度至重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TR),Ⅲ型未发现TR。Ⅲ型均为PA/IVS,其中有7例出现心室冠状动脉交通。在PA/IVS中,11例胎儿出现肺动脉的明显发育不良。生后接受治疗的23例新生儿中,15例为PA/IVS,8例为CPS,Ⅰ和Ⅱ型分别为21和2例。2例分别由胎儿期的中度和重度肺动脉狭窄(PS),至出生时进展为PA/IVS。新生儿期的右室长径与左室长径的比值(RV/LV长径比值)较胎儿期变小。胎儿与新生儿期的中至重度TR均有22例。在镶嵌治疗后,1例PA/IVS患儿在术后7 d死亡,22例门诊随访,三尖瓣Z值、TV/MV比值和RV/LV长径比值与术前相比显著性增加,手术前与随访后的中至重度TR由22例减少至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对PA/IVS和CPS胎儿进行分型与评估,TR的程度轻而右室发育不良较重,胎儿期部分中至重度PS可至出生时进展为PA/IVS,胎儿右室发育不良程度呈加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 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 右心室发育不良 三尖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中肺静脉病变 被引量:5
3
作者 邹鹏 洪庆山 +7 位作者 孙善权 张翠翠 杨伟健 黄景思 孔娟娟 刘琴 饶姣 李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中肺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CTA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根据肺静脉引流部位对55例TAPVC患儿进行分类,分为心上型24例、心内型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中肺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CTA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根据肺静脉引流部位对55例TAPVC患儿进行分类,分为心上型24例、心内型20例、心下型7例及混合型4例。15例垂直肺静脉梗阻中,心上型的梗阻多出现在垂直静脉与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之间,心下型的梗阻均出现在垂直静脉与肝静脉或门静脉之间。肺静脉狭窄4例,其中3例局限性狭窄均为心内型,出现在分支肺静脉与共同肺静脉腔或右心房之间,1例弥漫性狭窄为心下型。分支肺静脉异常9例,其中超声心动图仅检出1例,而CTA检出8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对TAPVC中的肺静脉的引流、梗阻和分支肺静脉近端的狭窄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CTA评估分支肺静脉的汇入和数目异常及远端肺静脉的成像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 超声心动描记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静脉闭塞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自然病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邹鹏 刘礼和 +8 位作者 刘琴 饶姣 黄景思 许伟滨 杨思慧 刘慧 徐昕韵 李虹 孙善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194,共4页
背景国内外鲜有报道从胎儿期至出生后对单纯室间隔缺损(VSD)的长期随访研究。目的为单纯VSD产前咨询和预后判断提供数据支撑。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我院)心脏中心门诊咨询的确诊为单纯... 背景国内外鲜有报道从胎儿期至出生后对单纯室间隔缺损(VSD)的长期随访研究。目的为单纯VSD产前咨询和预后判断提供数据支撑。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我院)心脏中心门诊咨询的确诊为单纯VSD,且生后规律随访并且有记录的患儿;排除孕母选择终止妊娠或引产、合并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经羊水或脐血穿刺发现)或失访>1年的患儿。基于我院常规随访表单,于门诊收集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孕妇的年龄、胎儿的孕周、室间隔缺损直径和部位、主动脉直径,并于门诊随访生后48 h内、3个月、6个月和每年的超声心动图,本研究随访资料截至2023年3月31日。以闭合方式分为自然闭合组、手术闭合组和持续缺损组。主要结局指标自然或手术闭合率及闭合时间。结果264例单纯VSD进入本文分析,男109例(41.3%)。自然闭合组154例(58.3%),手术闭合组78例(29.5%),持续缺损组32例(12.1%)。发现VSD时,胎儿孕周28.3(20~38)周;缺损直径2.6(1.0~7.5)mm;肌部75例(28.4%),膜周186例(70.5%),干下型3例;大型60例(22.7%),中型179例(67.8%),小型25例(9.5%)。264例随访时间7(0.1~69)个月,自然闭合组闭合时间8(0~48)月龄,手术闭合组闭合时间4(1~53)月龄,持续缺损组随访时间45(38~69)月。自然闭合组的肌部、小型VSD构成比均高于手术闭合组和持续缺损组;自然闭合组的膜周、大型VSD构成比、R值和缺损直径均低于手术闭合组和持续缺损组;自然闭合组的随访时间长于手术闭合组,短于持续缺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肌部VSD和膜周VSD的自然闭合率分别为92.0%和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中和小型VSD的自然闭合率分别为26.7%、63.1%和100%,小型VSD分别与中型、大型V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闭合组78例,至手术时,23例中型VSD(占中型VSD的12.8%)增大至大型VSD。结论胎儿VSD以膜周型最常见,肌部次之。58.3%的VSD可自然闭合,肌部VSD和小型VSD自然闭合率较高。12.8%的中型VSD可在出生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胎儿 室间隔缺损 肌部 膜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离断术后婴儿短期随访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邹鹏 李虹 +5 位作者 黄景思 许伟滨 饶姣 刘琴 孔娟娟 孙善权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婴儿主动脉缩窄(Co 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术后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3月28日至2017年12月15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我院)心脏中心年龄<6月接受Co A或IAA外科治疗并存活的、且术后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小婴儿主动脉缩窄(Co 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术后发生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3月28日至2017年12月15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我院)心脏中心年龄<6月接受Co A或IAA外科治疗并存活的、且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婴儿。采用SPSS 20.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Co A和IAA患儿术后出现LVOTO的危险因素。结果 (1)共118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75例。手术年龄的中位数为19(4~150)d,术前平均体重(3.3±0.8)kg,术前平均动脉瓣环(AV)-Z值-0.5±1.2。Co A 95例,其中7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VSD);IAA 23例,A、B、C、其他类型分别为15、6、1、1例。二叶式主动脉瓣(BAV)23例,三叶式主动脉瓣(TAV) 95例。(2)118例的中位随访时间18(12~81)个月,18例(15.3%)在术后出现主动脉瓣狭窄(AS),其中10例进展为LVOTO,至随访终点时中度AS 8例,重度AS 2例。LVOTO的部位:5例TAV患儿中,3例为主动脉瓣下,2例为主动脉瓣及瓣下;5例BAV患儿中,3例为主动脉瓣,2例为主动脉瓣及瓣下。7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LVOTO的术后诊断时间为(22.2±14.4)个月,均为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6例行主动脉瓣下隔膜(Sub AM)切除术;3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的LVOTO患儿的术后诊断时间为(24.0±14.7)个月,均为BAV,在等待手术中。(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AV是Co A和IAA患儿术后出现LVOTO的危险因素(OR=8.994,95%CI:1.144~70.698)。结论在Co A和IAA <6个月婴儿术后短期随访中即可出现LVOTO,BAV可能是Co A和IAA术后出现LVOTO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左室流出道梗阻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下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永熙 陈文俊 +3 位作者 陈丹 邹鹏 孙善权 郭庆禄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7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TG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128层螺旋CT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资料,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手术证实单纯性CTGA 19例,心脏畸形有46处,128层螺旋CT和TTE的诊...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TG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128层螺旋CT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资料,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手术证实单纯性CTGA 19例,心脏畸形有46处,128层螺旋CT和TT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和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3,P>0.05);复合性CTGA有8例,心脏畸形有34处,128层螺旋CT和TTE的诊断符合率是94%和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05)。对CTGA的大动脉位置关系判断:128层螺旋CT与TTE的符合率分别是100%和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P<0.05)。对CTGA冠状动脉解剖类型的判断:128层螺旋CT和TTE的符合率分别是81%和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1,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可准确诊断CTGA心内及心外异常结构,对判断大动脉位置关系和冠状动脉解剖类型较TTE更准确,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小婴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邹鹏 孙善权 +3 位作者 刘琴 黄景思 许伟滨 李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PA/IVS的小婴儿,在术前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所有患儿被插入TEE探头,评估肺动脉瓣环及右心室的...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婴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PA/IVS的小婴儿,在术前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所有患儿被插入TEE探头,评估肺动脉瓣环及右心室的发育情况,指导术者选择合适的球囊。通过TEE来引导穿刺针刺破肺动脉瓣,并监测输送鞘和球囊置入肺动脉。在TEE监测下所有患儿行球囊扩张术,然后用TEE评估扩张的即刻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在TEE引导下,均成功进行了肺动脉瓣的球囊扩张术,在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通过TEE发现,88.0%的患儿肺动脉瓣的前向血流通畅,80.0%的患儿出现轻度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80.0%的患儿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明显减轻。有3例患儿在术后出现肺动脉瓣血流速度>3.0 m/s,在术后10~25月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结论:TEE能够对PA/IVS患儿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在镶嵌治疗中能够实时监测鞘管及球囊的置入,可以即刻评估扩张的效果。TEE是一种安全、有效监测小婴儿PA/IVS镶嵌治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 婴儿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纽扣电池致气管食管瘘2例
8
作者 饶姣 唐远平 +3 位作者 刘琴 黄景思 许伟滨 孙善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98-1000,共3页
儿童误服纽扣电池可在2小时造成组织损伤,嵌顿时间长者可造成气管食管瘘。除机械压迫和电流灼伤外,电池释放的碱性电解质和重金属在取出纽扣电池后亦可对组织造成持续损伤。小型气管食管瘘通过结扎瘘管等常规术式疗效确切。本文回顾性分... 儿童误服纽扣电池可在2小时造成组织损伤,嵌顿时间长者可造成气管食管瘘。除机械压迫和电流灼伤外,电池释放的碱性电解质和重金属在取出纽扣电池后亦可对组织造成持续损伤。小型气管食管瘘通过结扎瘘管等常规术式疗效确切。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通过手术治愈的纽扣电池所致大型气管食管瘘的病例临床资料,通过对比手术时机、急慢性瘘口的特点和手术效果总结了该类患儿的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异物 气管食管瘘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