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2017—2022年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负担及常见病原体流行特征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静静 黄建英 +3 位作者 刘妙玲 肖苑红 王珂 邹晓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与常见病原体流行特征。方法以2017—2022上半年广州市某院收治的18542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 目的分析与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与常见病原体流行特征。方法以2017—2022上半年广州市某院收治的18542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副流感病毒(PIV)、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8项常见病原体IgM抗体。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5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平均住院7 d,平均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5870.93元,~1岁患儿的住院总费用较高。18542例患儿中,10214例至少感染一种病原体,检出率为55.09%。男童检出率(52.31%)低于女童(59.77%),2017—2019年总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高于2020—2021年,高年龄组患儿总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高于低年龄组。4973例为混合感染,以IFV-A+IFV-B+MP(1033例)及IFV-A+IFV-B(1022例)合并感染为主。病原体检出率前三分别为IFV-B(27.27%)、MP(25.47%)、IFV-A(21.24%)。RSV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LP、CP及MP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ADV在~3岁组检出率最高,IFV及PIV在~5岁组检出率最高。CP和RSV在夏秋季高发,其余6种病原体检出率无明显季节依赖性。结论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原体分布具有年龄和季节性特征,应采取措施降低低龄儿童肺炎发病率,减少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疾病负担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体表面清洁质量对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邹晓妮 李静静 +3 位作者 刘妙玲 吴菲 周日文 邱亿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71-3973,共3页
目的:探讨环境物体表面清洁质量干预对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法监测新生儿科内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通过监测-反馈培训-改进与提高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病区的环境保洁质量,并比较评价其在预防和控... 目的:探讨环境物体表面清洁质量干预对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法监测新生儿科内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通过监测-反馈培训-改进与提高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病区的环境保洁质量,并比较评价其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结果:通过实施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培训教育及反馈沟通等干预后,医院环境的有效清洁率由73.3%上升至88.4%(P<0.05),各"高频"接触物品的清洁率均有显著提高。新生儿科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由7.24%降低至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新生儿科内多重耐药检出率与环境物表的清洁率呈线性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145(P=0.01)。结论:通过加强对新生儿科内环境清洁的监测与干预,有效改进环境卫生清洁质量,可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清洁质量 防控 荧光标记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 被引量:18
3
作者 邹晓妮 苏育敏 +5 位作者 卢小娟 李静静 吴菲 刘妙玲 王艳丽 陈运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932-3935,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应用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作用,为新生儿NEC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住院期间口服微生物制剂的VLBW新生儿设为观察组.未服用微生物制剂...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应用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作用,为新生儿NEC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以住院期间口服微生物制剂的VLBW新生儿设为观察组.未服用微生物制剂的新生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NEC的发病情况。从而探究微生物制剂对VLBW新生儿NEC的预防作用。结果:观察组的VLBW新生儿有310例,对照组34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喂养情况及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NEC发生率为14.2%,对照组为21.3%,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相对危险度(RR)及95%置信区间为0.67(0.48~0.94)。观察组中重症NEC(Bell分期≥2)的发病率为3.87%,而对照组的发病率为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院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NEC患者中各有7例(9.5%)、2例(4.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预防使用微生物制剂可降低VLBW新生儿NEC的发生率,谨慎使用微生物制剂对VLBW早产儿发生NEC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极低出生体重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新生儿临床分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静静 刘妙玲 +2 位作者 吴菲 黄建英 邹晓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69-2872,共4页
目的分析住院新生儿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生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15 796份标本按操作规范培养分离,经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2 co... 目的分析住院新生儿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生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15 796份标本按操作规范培养分离,经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 125株,阳性率为7.1%,G-菌742株,占66.0%;G+菌355株,占31.6%,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G-菌和G+菌的首位。G-菌对氨苄西林、一/二代头孢等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抵抗率>24.0%。葡萄球菌中的MRSA和MRSCN的检出率分别是35.7%、73.3%,对青霉素、头孢类、红霉素等不同程度耐药,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等100%敏感。结论住院新生儿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以G-杆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药敏分析 耐药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