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华照 彭伟彬 +4 位作者 马远珠 缪华章 李兵 尹爱华 赵庆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广东省为地中海贫血基因高携带率地区,中重型地中海贫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文中将系统评估广东省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方法选取广东省8个地市作为取样点,收集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45例作为调查对... 目的广东省为地中海贫血基因高携带率地区,中重型地中海贫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文中将系统评估广东省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方法选取广东省8个地市作为取样点,收集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45例作为调查对象。了解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包括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用患者门诊费、住院费、营养费和交通费的总和表示,间接经济负担用患者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结合人力资本法测算,无形经济负担用支付意愿法计算。结果 4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人均年直接经济负担为43 058.66元,人均年间接经济负担为20 474.51元,人均无形经济负担为302 466.67元。结论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直接、间接、无形疾病经济负担均相当沉重,建议采取措施降低患者家庭负担,使其有经济能力进行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型地中海贫血 直接经济负担 间接经济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防控模式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玲 曾玉坤 +4 位作者 丁红珂 姚翠泽 余丽华 刘畅 张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31,共7页
目的对广东人群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热点基因突变筛查、基因诊断和出生缺陷临床防控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并提供人群频率、基因诊断方案等数据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6587名正常听力且无耳聋家族史的育龄女性进行耳聋基因热... 目的对广东人群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热点基因突变筛查、基因诊断和出生缺陷临床防控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并提供人群频率、基因诊断方案等数据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6587名正常听力且无耳聋家族史的育龄女性进行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筛查,对携带者配偶进行相应基因的Sanger测序,对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采用基因芯片结合GJB2、SLC26A4基因测序。对相同致病基因携带者知情选择产前诊断。结果46587例广东地区正常听力且无耳聋家族史的育龄女性遗传性耳聋热点突变携带率为3.40%,其中GJB2、SLC26A4、GJB3、线粒体MT-RNR1基因在人群携带率分别为1.88%、1.17%、0.14%、0.19%;694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到78种变异,其中2个未见报道变异根据ACMG分类指南可分为可能致病变异。共计为170例孕妇知情选择进一步产前诊断,其中25例孕妇因选择终止妊娠。结论本研究对广东人群遗传性耳聋热点突变筛查、基因诊断以及出生缺陷临床防控模式进行大样本的探索,丰富了非综合征耳聋基因突变谱,为耳聋基因突变筛查、耳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非综合征型耳聋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外显子组测序检测遗传病拷贝数变异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彦 孙樱桐 +3 位作者 许艺明 丁红珂 张巍 尹爱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4-149,共6页
【目的】评价医学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拷贝数变异(CNV)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两个不相关的遗传病家系案例,患者除了有智力障碍的类似症状外,无其他明显共同点。通过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基因筛查、染色体G显带技术、染色体微阵列... 【目的】评价医学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拷贝数变异(CNV)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两个不相关的遗传病家系案例,患者除了有智力障碍的类似症状外,无其他明显共同点。通过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基因筛查、染色体G显带技术、染色体微阵列技术以及医学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等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在两个家系的患者中均发现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片段大小从11.4 kb到13.03 Mb不等。拷贝数变异得到了其他技术的验证。【结论】医学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拷贝数变异相关的遗传病临床辅助诊断是可行的,但其有效性和准确度有待进一步大量数据的评估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医学外显子组 拷贝数变异 孟德尔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及东南亚型HPFH的临床表型研究及遗传咨询 被引量:16
4
作者 杜丽 王继成 +2 位作者 秦丹卿 黄演林 吴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和东南亚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增高症(SEA-HPFH)的临床特征,为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基因诊断确诊的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和东南亚型SEA-HPFH病例进行... 目的:分析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和东南亚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增高症(SEA-HPFH)的临床特征,为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基因诊断确诊的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和东南亚型SEA-HPFH病例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研究其临床表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60例,其中中国型~Gγ^+(~Aγδβ)~0/β~N地中海贫血52例,中国型~Gγ^+(~Aγδβ)~0/β~N复合α地中海贫血有3例,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复合β地中海贫血引起的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有5例。检出东南亚型SEA-HPFH病例32例,其中SEA-HPFH/β~N25例,SEA-HPFH/βN复合α地中海贫血4例,SEA-HPFH复合β地中海贫血引起的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3例。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杂合子与SEA-HPFH杂合子的MCV、MCH及HbA_2、Hb 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中国人群中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和东南亚型SEA-HPFH是比较常见的β珠蛋白基因簇缺失类型,两者之间的血液学指标有统计学差异,临床表型分析可以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 东南亚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增高症 遗传咨询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型缺失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杜丽 秦丹卿 +4 位作者 刘玲 卢建 姚翠泽 黄华洁 王继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85-1591,共7页
目的:对1个罕见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家系进行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及分析。方法:采用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家系中所有成员外周血的血液学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点杂交(PCR-RDB)、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 目的:对1个罕见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家系进行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及分析。方法:采用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家系中所有成员外周血的血液学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点杂交(PCR-RDB)、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及裂隙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方法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采集脐带血或者绒毛膜组织进行产前诊断。囊胚活检滋养外胚层细胞经过全基因组扩增后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单体型构建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基因诊断检测出该家系的先证者为罕见的台湾型缺失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2次产前诊断结果显示,2个胎儿均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发现在11个胚胎中检测出6个可供移植胚胎。结论:台湾型缺失是罕见的β地中海贫血缺失类型,当复合β珠蛋白基因其他突变时可导致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可供地中海贫血高风险家庭选择的一种优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台湾型缺失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代测序对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夫妇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天文 卢建 +5 位作者 陈创奇 周伟宁 李静姝 董云巧 杜丽 尹爱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在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夫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α-珠蛋白基因(HBA1、HBA2)和β-珠蛋白基因(HBB)编码区为目标区域,在基因上下游2M区域内选择高密度紧密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在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夫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α-珠蛋白基因(HBA1、HBA2)和β-珠蛋白基因(HBB)编码区为目标区域,在基因上下游2M区域内选择高密度紧密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记,二代测序后选择有效单核苷酸多态位点构建夫妇单体型,确定夫妇携带致病基因的风险染色体。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胚胎HBA1、HBA2和HBB直接测序和构建单体型连锁分析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胚胎HBA1、HBA2和HBB直接测序和构建单体型连锁分析结果显示,活检的6个囊胚中2个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1个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携带,2个为α地中海贫血杂合携带,1个为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选择发育良好且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提示可以移植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后,足月分娩一健康婴儿。结论: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可对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夫妇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同时可以避免选择非整倍体胚胎而导致的流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1例临床及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星 伦妙栩 +2 位作者 蔡婵慧 许玲 张忆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46,54,共4页
目的探讨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PKS)的细胞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集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 array)技术鉴定异常片段来源,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加以确认。结果女性患儿,8月龄,... 目的探讨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PKS)的细胞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集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 array)技术鉴定异常片段来源,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加以确认。结果女性患儿,8月龄,因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就诊。出生后有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面容异常、后发际线低、足部畸形、双耳听力未过关等临床表现。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为mos 47,XX,+mar[18]/46,XX[82];芯片分析结果发现患儿12号染色体短臂嵌合重复,提示为12 p四体嵌合体;FISH检测显示有48%的细胞有4个12 p信号。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常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SNP-array及FISH检测诊断P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 12p四体 核型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珠蛋白基因3′UTR+101G>C(HBB:c.*233G>C)变异的遗传学效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丽 姚翠泽 +4 位作者 包秀琴 梁杰 袁腾龙 秦丹卿 王继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β珠蛋白基因3′UTR+101G>C(HBB:c.*233G>C)变异是否具有遗传学效应,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血细胞分析和毛细管电泳进行血液学指标分析,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中国南方人群常见的2... 目的:探讨β珠蛋白基因3′UTR+101G>C(HBB:c.*233G>C)变异是否具有遗传学效应,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血细胞分析和毛细管电泳进行血液学指标分析,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中国南方人群常见的23种地中海贫血相关突变,采用一代测序方法检测β珠蛋白基因(HBB)的其他变异位点。结果:在463个进行HBB基因测序的病例中共检测到7个病例携带HBB:c.*233G>C变异,其中4例同时携带HBB基因其他致病性变异(2例反式排列,2例顺式排列),均为典型的轻型β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特征,3例同时携带异常血红蛋白变异,均不具有β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特征。结论:本研究的数据显示HBB:c.*233G>C变异无明显遗传学效应,应为多态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珠蛋白基因 3′UTR+101G>C HBB:c.*233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曲线分析血红蛋白A2筛查地中海贫血的价值 被引量:23
9
作者 何天文 余丽华 +6 位作者 郭浩 王奕霞 杜丽 袁腾龙 张艳霞 骆明勇 尹爱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8-18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A2(HbA_2)指标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成人外周血2 000例。应用全自动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分析HbA_2含量,同时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A2(HbA_2)指标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成人外周血2 000例。应用全自动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分析HbA_2含量,同时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HbA_2在不同类型的地中海贫血中的最佳截断值。结果:HbA_2指标在诊断静止型,轻型,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和轻型β-地中海贫血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5%、2.65%、2.25%和3.4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0.839、0.979和0.997;敏感度分别为0.481、0.721、0.953和0.994;特异性分别为0.846、0.837、0.929和0.969。结论:利用ROC曲线建立了本实验室诊断不同类型地中海贫血HbA_2的最佳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可以表明HbA_2指标对诊断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和轻型β-地中海贫血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A2 地中海贫血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Wolf-Hirschhorn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莉 何轶群 +4 位作者 卢建 钟银环 任丛勉 郑来萍 尹爱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64-1668,共5页
目的研究产前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胎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与产前超声特征,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或转诊需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分析WHS胎儿的... 目的研究产前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胎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与产前超声特征,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就诊或转诊需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分析WHS胎儿的传统染色体G显带和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1)介入性检测染色体共34 956例,诊断胎儿WHS共14例。传统染色体G显带检出13例,2例隐匿性不平衡易位。CMA检出所有的14例,可准确提示缺失片段大小,并检出2例隐匿性不平衡易位染色体来源。(2)产前超声表现孕中/晚期异常13例,早期1例,包括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12例,肾发育异常9例,鼻骨发育异常5例等。结论 (1)传统染色体G显带可检出大多数WHS,CMA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特别是隐匿性不平衡易位。唐氏生化筛查高风险有一定提示作用。(2)胎儿肾发育异常和鼻骨发育异常可能是WHS早期表现之一,产前超声未发现胎儿颜面异常不能排除W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WOLF Hirschhorn综合征 染色体 微阵列 超声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二孩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 被引量:14
11
作者 麦明琴 熊盈 +3 位作者 陈汉彪 卢建 赵馨 张春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136-2139,共4页
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高龄妊娠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高龄人群提供适宜的产前诊断策略。方法统计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医学遗传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10 607例中3 569例高龄孕妇的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高龄妊娠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高龄人群提供适宜的产前诊断策略。方法统计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医学遗传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10 607例中3 569例高龄孕妇的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其中854例同时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比不同年龄组(35~39岁及40岁以上)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及异常类型分析。结果 10 607例产前诊断中,高龄妊娠比例33.6%;二孩政策开放后,有产前诊断需求的高龄孕妇增加,由27.2%上升到37.9%,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7.9%与10.8%,差异显著;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出率为5.2%与7.8%,2016年比2015年显著增高,但其它类型染色体异常无差异;3 569例高龄妊娠中有854例同时行CMA,CMA阳性率分别为39.4%与26.7%,CMA是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有利补充,对染色体微缺失与微重复检测有重要意义。结论 2016年因高龄行产前诊断的孕妇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与孕妇年龄密切相关。对高龄妊娠,孕前应遗传咨询、孕后需产前诊断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妊娠 产前诊断 胎儿染色体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3种最常见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继成 姚翠泽 +3 位作者 黄演林 刘玲 袁腾龙 秦丹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东南亚型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增高症(SEA-HPFH)和台湾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学特征。方法:应用血红蛋白电泳和血常规检测对所有采集的外周血标本进行血液学指标分析,使用P... 目的:分析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东南亚型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增高症(SEA-HPFH)和台湾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学特征。方法:应用血红蛋白电泳和血常规检测对所有采集的外周血标本进行血液学指标分析,使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和Gap-PCR的方法进行珠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并对相关血液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中台湾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MCH和MCV值最低。血红蛋白电泳结果显示,3者都有显著增高的HbF,除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患者的HbA2值有所降低外,其他2种缺失型β地贫患者的HbA2水平都有明显升高。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杂合子和SEA-HPFH杂合子的患者除Hb无统计学差异外(P=0.591),MCV、MCH、HbA2及HbF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结论:通过对中国人3种最常见缺失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学特性的分析,可以为其鉴别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型^(G)γ^(+)(^(A)γδβ)^(0)地中海贫血 东南亚型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增高症 台湾型β地中海贫血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异常血红蛋白的诊断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继成 郭浩 +4 位作者 黄华洁 袁腾龙 姚翠泽 秦丹卿 杜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8-2032,共5页
目的:分析2种分子诊断为罕见异常血红蛋白Hb Broomhill和Hb Hornchurch的血液学特征,并对2个家系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集所有病例外周血进行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收集羊水用于产前诊断。PCR-流式荧光杂交法和基因测序法用于... 目的:分析2种分子诊断为罕见异常血红蛋白Hb Broomhill和Hb Hornchurch的血液学特征,并对2个家系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集所有病例外周血进行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收集羊水用于产前诊断。PCR-流式荧光杂交法和基因测序法用于珠蛋白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共检测到3例Hb Broomhill病例,其中2例合并常见的东南亚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轻度贫血,血红蛋白电泳可见Hb A峰前有一特异性的小肩峰;1例为β0地中海贫血合并Hb Hornchurch,也表现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电泳可见Hb A2位置有一异常血红蛋白变异体峰。结论:异常血红蛋白Hb Broomhill和Hb Hornchurch的携带者均无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表现,当合并同型地中海贫血时,也不加重贫血等血液学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 Broomhill Hb Hornchurch 异常血红蛋白 地中海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及三胎妊娠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丽 秦丹卿 +7 位作者 王继成 饶腾子 余丽华 袁腾龙 张艳霞 王奕霞 梁驹卿 尹爱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和三胎妊娠地中海贫血的产前基因诊断情况。方法:对27例双胎妊娠和三胎妊娠患者进行绒毛膜穿刺或羊膜囊穿刺胎儿取样,采取裂隙聚合酶链反应以及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点杂交方法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在进行α地中海...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和三胎妊娠地中海贫血的产前基因诊断情况。方法:对27例双胎妊娠和三胎妊娠患者进行绒毛膜穿刺或羊膜囊穿刺胎儿取样,采取裂隙聚合酶链反应以及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点杂交方法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在进行α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的20例双胎妊娠及1例三胎妊娠中,共对43个胎儿进行取材,共检测出6例Bart's水肿胎,3例血红蛋白H病。在进行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的6例双胎妊娠中,共对9个胎儿进行取材,共检测到3例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结论:地中海贫血的多胎妊娠孕妇产前基因诊断能较有效检出Bart's水肿胎和中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可预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产前诊断 双胎妊娠 三胎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罕见的同义突变导致的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和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丹卿 杜丽 +4 位作者 丁红珂 王继成 袁腾龙 姚翠泽 兰菲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7-582,共6页
目的:对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筛查结果提示疑为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孕妇及其丈夫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鉴定其表型并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点杂交(PCR-RDB)方法及DNA测序方法分析并鉴定孕妇及其... 目的:对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筛查结果提示疑为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孕妇及其丈夫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鉴定其表型并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点杂交(PCR-RDB)方法及DNA测序方法分析并鉴定孕妇及其丈夫的外周血和孕妇的羊水样本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结果:检测到孕妇本人为常见的β-珠蛋白基因IVS-Ⅱ-654(C>T)位点杂合突变,其丈夫携带一种罕见β-珠蛋白基因CD29(c.90C>T)位点杂合突变,产前基因诊断出胎儿基因型为βIVS-Ⅱ-654/βCD29。结论:本研究在中国人群中确切基因鉴定出β-珠蛋白基因CD29(c.90 C>T)突变,此突变类型虽为同义突变但其携带者表现为β+-地中海贫血表型。考虑遗传风险应对此类同义突变给予重视,尤其对指导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同义突变 剪接供体位点 中间型地中海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介入性产前诊断不同取样方法术后流产风险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馨 黄演林 +6 位作者 何薇 刘倩 钟燕芳 麦明琴 朱娟 熊盈 吴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产前诊断不同取样方法应用于双胎妊娠的术后流产风险,并分析影响术后流产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452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按照介入性产... 目的:探讨介入性产前诊断不同取样方法应用于双胎妊娠的术后流产风险,并分析影响术后流产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452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按照介入性产前诊断不同取样方法分为3组:绒毛取材组(33例)、羊膜腔穿刺组(376例)、脐血取样组(43例),分析孕妇的一般情况、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并分析术后2周流产率的差别,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其与流产的相关因素。结果:绒毛取材组术后的流产率3.0%,羊膜腔穿刺组术后流产率2.4%,脐血取样组术后流产率2.3%,3组术后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绒毛膜性、妊娠方式、孕妇年龄不同均不增加术后流产的风险(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校正孕妇年龄、妊娠方式和绒毛膜性质等多因素后,3种取样术并未显著增加胎儿流产的风险(P>0.05)。结论:双胎妊娠介入性产前诊断中不同取样方法可能并不增加术后的流产风险,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尽可能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介入性产前诊断 羊膜腔穿刺术 绒毛取材术 脐血取样术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学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裴元元 冉健 +4 位作者 丛潇怡 商璇 熊符 杜丽 魏凤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91-1692,1697,共3页
目的探讨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学特征,快速鉴别不同突变基因型。方法以646例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 目的探讨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学特征,快速鉴别不同突变基因型。方法以646例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血红蛋白A2(HbA2)等血液学参数,并对比β0/βN和β+/βN突变型间的区别。结果轻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主要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646例患者最常见基因型依次为β654/βN(33%)、β41-42/βN(32.5%)、β17/βN(14.4%)、β-28/βN(10%),β0/βN突变型占比较高。对比分析发现,除Hb、MCHC外,组间RBC、MCV、MCH、RDW-CV、HbA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β+/βN患者相比,β0/βN患者的MCV、MCH明显降低,RDW-CV、HbA2明显升高。结论不同基因型的轻型β-地中海贫血拥有各自独特的血液学特征,可以通过血液学分析快速有效鉴别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β-地中海贫血 β0/βN β+/βN 血液学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产后血压恢复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莉娟 王芳 +1 位作者 张静 温济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00-1604,共5页
目的运用诊室血压(chinic blood pressure,CBP)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ying,ABPM)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孕妇产后6周左右的血压恢复情况.方法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本院分娩且在产后6周左右回院... 目的运用诊室血压(chinic blood pressure,CBP)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ying,ABPM)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孕妇产后6周左右的血压恢复情况.方法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本院分娩且在产后6周左右回院复诊的96例PE产妇和55例正常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产后代谢状况及血压水平等.结果PE组CBP和ABPM的收缩压、舒张压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BP检测发现PE组患者产后有26例(27.08%)仍患有高血压.ABPM检测发现PE组产后有33例(34.38%)患有白天高血压,43例(44.79)%患有夜间高血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E组合并隐匿性高血压的患者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16例(16.67%)vs.2例(3.64%),x2=4.482,P=0.034].PE组血压昼夜节律为非杓型的患者也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47(49.96%)vs.16例(29.09%),P=0.025].结论PE患者产后6周血压并非完全恢复,相对CBP,ABPM可显著提高产后血压患病率及隐匿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及合并异常昼夜血压节律患者的检出率.建议产后应提高对该类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动态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11~13^(+6)周胎儿超声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胎盘体积、胎盘厚度、心胸横径比与顶臀长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会敏 刘艳芳 +3 位作者 潘云祥 何薇 舒爽 尚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研究孕11~13^(+6)周胎儿超声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MCA PSV)、胎盘体积(PV)、胎盘厚度(PT)、心胸横径比(CTR)与顶臀长(CRL)的相关性,建立早孕期上述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资料与方法测量212名11~13^(+6)周正常胎儿MCA PSV、PV、PT、CTR... 目的研究孕11~13^(+6)周胎儿超声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MCA PSV)、胎盘体积(PV)、胎盘厚度(PT)、心胸横径比(CTR)与顶臀长(CRL)的相关性,建立早孕期上述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资料与方法测量212名11~13^(+6)周正常胎儿MCA PSV、PV、PT、CTR及CRL,按照CRL的大小分为11周、12周、13周3个组,每组分别31名、119名、62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述指标与CRL的相关性,并建立不同孕周上述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孕11~13^(+6)周,胎儿MCA PSV、PV、PT均与CRL呈正相关(r=0.389、0.434、0.313,P均<0.001);CTR与CRL无相关性(r=0.135,P=0.057)。11周、12周和13周组MCA PSV参考值(95%CI)分别为8.22~18.46 cm/s、10.81~21.83 cm/s、11.92~22.70 cm/s,PV分别为19.15~48.97 cm^(3)、20.80~69.99 cm^(3)、26.24~79.36 cm^(3),PT分别为9.53~18.35 mm、10.08~19.73 mm、10.18~22.52 mm,CTR分别为0.37~0.41、0.35~0.43、0.34~0.42。结论孕11~13^(+6)周胎儿MCA PSV、PV、PT随着CRL增长而增大,CTR不随CRL的变化而改变。本研究建立了MCA PSV、PV、PT、CTR不同孕周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初期 超声检查 产前 大脑中动脉 胎儿 顶臀长 胎盘 胎儿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二代测序技术产前诊断ZMPSTE24基因突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麦明琴 王逾男 +6 位作者 赵馨 丁红珂 卢建 尹爱华 陈燕 王文 易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Sanger测序验证法在一原发性部分性绒毛膜羊膜病理性分离家系致病基因检测的作用,探索临床罕见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全基因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方法,在ZMPSTE24基因中发现两个致病突变...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Sanger测序验证法在一原发性部分性绒毛膜羊膜病理性分离家系致病基因检测的作用,探索临床罕见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全基因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方法,在ZMPSTE24基因中发现两个致病突变,随后对先证者及其父母的致病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明确致病位点后,对第3次妊娠胎儿行绒毛取样术实施产前诊断,分析致病位点。【结果】检测到先证者在ZMPSTE24基因第10个外显子上发生了框移突变(c.1389至c.1390缺失AG,来源于母亲)以及在ZMPSTE24基因第8个外显子上发生了错义突变(c.1006G>C双重杂合改变,来源于父亲)。再次妊娠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为基因突变(c.1006G>C)携带者,突变来源于父亲。【结论】本研究运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成功分离出ZMPSTE24基因的两个新突变,对一曾出现相同两次原发性部分性绒毛膜羊膜病理性分离的孕妇再次妊娠行早期绒毛取样术产前诊断。该ZMPSTE24基因突变与mandibuloacral dysplasia with type B相关。新突变可能是该原发性部分性绒毛膜羊膜病理性分离病例的病因。为临床上罕见疾病的病因检测及胎儿宫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羊膜分离 二代测序技术 Sanger测序 产前诊断 经腹绒毛取样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