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大宝山铜矿Fe-Cu-S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因探讨和找矿方向的启示
1
作者 赵晨辉 王登红 +6 位作者 王成辉 秦燕 赵如意 刘武生 张熊 蒋金昌 李挺杰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8-2082,共15页
经过^(65)年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关于古生代海底喷流作用是否参与了大宝山铜矿的成矿过程,至今仍存在不同的看法。Fe和Cu同位素是研究成矿过程和示踪物质来源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Fe、Cu和S同位素的分析,探讨了大宝山铜矿的成矿过程... 经过^(65)年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关于古生代海底喷流作用是否参与了大宝山铜矿的成矿过程,至今仍存在不同的看法。Fe和Cu同位素是研究成矿过程和示踪物质来源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Fe、Cu和S同位素的分析,探讨了大宝山铜矿的成矿过程及其物质来源。大宝山铜矿δ^(57)Fe和δ^(65)Cu值总体范围分别为0.49‰~0.82‰和1.29‰~0.69‰。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矽卡岩和矽卡岩型铜矿石的δ^(57)Fe值偏低,表明形成矽卡岩的成矿流体相较于围岩富集Fe的轻同位素。大宝山黄铜矿δ^(65)Cu值总体分布范围为1.29‰~0.51‰,变化范围达1.8‰,表明高温成矿过程中铜同位素发生分馏。气液相分离、硫化物从流体中沉淀和流体与大气水的混合共同控制了黄铜矿的铜同位素分馏。铜品位和黄铜矿δ^(65)Cu值表现出空间分带特征,B3、B5线较B0、B9线铜矿化好,与之对应的是,B3、B5线中黄铜矿富轻Cu同位素。空间分带特征结合黄铜矿δ^(65)Cu的最小值(1.29‰)共同指示B5线深部仍有找矿潜力。大宝山铜矿的Fe-Cu-S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典型斑岩-矽卡岩型铜矿的同位素组成相似,特别是548个样品(本文和前人研究)的硫同位素δ^(34)S值集中变化于2‰~2‰,反映岩浆参与成矿的特点,与喷流沉积型铜矿的硫同位素特征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铜矿 FE同位素 Cu同位素 S同位素 矽卡岩型 斑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大宝山斑岩型铜矿床勘查突破及其区域找矿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如意 王登红 +8 位作者 王要武 陈毓川 刘武生 张熊 蒋金昌 刘战庆 李挺杰 王兰根 应立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接替资源勘查是广东省大宝山铜多金属矿近十五年的主题之一。本文在介绍矿床地质的基础上,回顾了大宝山英安斑岩中斑岩型铜矿的发现过程。陡倾细脉状石英硫化物是大宝山斑岩型铜矿的主要矿化形式,脉体倾向290°~310°,倾角65... 接替资源勘查是广东省大宝山铜多金属矿近十五年的主题之一。本文在介绍矿床地质的基础上,回顾了大宝山英安斑岩中斑岩型铜矿的发现过程。陡倾细脉状石英硫化物是大宝山斑岩型铜矿的主要矿化形式,脉体倾向290°~310°,倾角65°~75°,脉幅主要为0.5~10mm,脉频平均约22条/m。通过查明英安斑岩与铜多金属矿化之间的关系,将勘探线方向调整为120°,钻孔尽可能大角度穿切石英硫化物脉体,成为斑岩型铜矿勘查取得突破的关键。大宝山英安斑岩墙是早侏罗世晚期(175Ma前后)沿大宝山逆冲推覆构造侵位的浅成岩,铜硫多金属矿化与之相关。铜矿化强度与(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关系十分密切,蚀变分带较为发育,是特殊类型的斑岩铜矿。铜矿化品位主要为0.10%~0.60%,平均品位0.43%。250m高程以上的大宝山英安斑岩墙中,初步估算新增铜资源量可达大型规模,深部依然是其找矿主攻方向。在粤北-赣南地区,加强与英安斑岩相关的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找矿勘查工作,有望在该区落实一个北东向斑岩型铜多金属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矿床 逆冲推覆构造 斑岩型铜矿 突破与进展 绢英岩化 燕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北部层状矿体硫化物Re-Os测年及指示 被引量:18
3
作者 应立娟 王登红 +6 位作者 李超 王阔 王开建 王兰根 王要武 张熊 蒋金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8,共8页
广东省大宝山铜多金属矿,近年来在北部新发现层状铜硫矿体,新增铜资源量20.6万吨,与采区内层状铜硫主矿体特征基本一致。为解决层状铜硫矿体的成矿时代问题,采集北部层状矿体的块状硫化物矿石样品,首次直接对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开展Re-Os... 广东省大宝山铜多金属矿,近年来在北部新发现层状铜硫矿体,新增铜资源量20.6万吨,与采区内层状铜硫主矿体特征基本一致。为解决层状铜硫矿体的成矿时代问题,采集北部层状矿体的块状硫化物矿石样品,首次直接对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开展Re-Os测年,探讨成矿时代,并分析矿床成因。黄铜矿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43±41)Ma(MSWD=3.1),磁黄铁矿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410±16)Ma(MSWD=15),指示黄铜矿的形成可能晚于磁黄铁矿,加里东期是否存在成矿事件仍需进一步研究。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的矿石学研究表明,黄铜矿交代磁黄铁矿,前者形成晚于后者,结合采区地质填图结果,认为大宝山矿区及外围属于一个大的岩浆成矿系统,存在多期次岩浆侵位,主体可能属于燕山期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成岩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测年 黄铜矿 磁黄铁矿 层状矿体 大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矿田船肚钼钨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要武 王登红 +7 位作者 刘战庆 王兰根 刘武生 赵如意 张熊 蒋金昌 岑炬标 尹晓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1-225,共15页
广东大宝山矿田船肚矽卡岩型钨钼铜矿床受船肚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的控制,按空间展布分为北矿带和南矿带。浅部钻探和坑道揭露显示:北矿带裂隙密集,由石英网脉型、构造破碎带型及少量矽卡岩型铜钼矿组成;南矿带为矽卡岩型钨钼矿。蚀变特... 广东大宝山矿田船肚矽卡岩型钨钼铜矿床受船肚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的控制,按空间展布分为北矿带和南矿带。浅部钻探和坑道揭露显示:北矿带裂隙密集,由石英网脉型、构造破碎带型及少量矽卡岩型铜钼矿组成;南矿带为矽卡岩型钨钼矿。蚀变特征和矿化类型及成岩成矿年龄表明,该钼钨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闪长岩。通过对有利的赋矿围岩分析、控矿构造解析和与大宝山矿区的控矿要素对比分析,认为船肚岩体是沿着寒武系(顶板)与泥盆系(底板)之间的推覆构造侵入的,靠近花岗闪长岩的内接触带是石英网脉型辉钼矿的有利找矿部位,而云英岩化则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在深部和外围矽卡岩带是船肚矿区南、北矿带探寻矽卡岩型钼钨矿体最具潜力的部位。船肚北矿带次英安斑岩体内部、与斑岩体相连通的成矿前断裂带中和构造虚脱部位、块状和似层状矿体外围的断层、裂隙、节理连通部位及层间滑动虚脱部位都是下一步铜多金属矿找矿的有利部位。文章认为船肚矿区深部存在隐伏铜钼多金属矿体的潜力较大,是大宝山多金属矿田找矿突破的重点地段和重要接替资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型钨钼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大宝山矿田 船肚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0
5
作者 毛伟 李晓峰 杨富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04-4120,共17页
广东大宝山矿床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带。它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多金属矿床,开采历史久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宝山矿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体为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因而人们较多地关注中生代的岩浆活动,而忽视了对其他时代岩浆活动的... 广东大宝山矿床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带。它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多金属矿床,开采历史久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宝山矿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体为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因而人们较多地关注中生代的岩浆活动,而忽视了对其他时代岩浆活动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系统地测试了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多个花岗质岩体和辉绿岩脉的形成时代,研究表明徐屋片理化流纹斑岩年龄为426.9±2.2Ma、九曲岭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船肚花岗闪长岩和大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分别为162.2±0.7Ma、160.2±0.9Ma和161.0±0.9Ma。矿区内两条辉绿岩脉的年龄分别为210.4±1.4Ma和163.9±1.8Ma。这些结果证实大宝山矿区内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个旋回的岩浆活动,中晚侏罗世铁镁质的岩浆活动可能存在对成矿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LA-ICP-MS U-PB定年 多金属矿床 铁镁质岩浆 大宝山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矿采空区安全形势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蓝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59-164,共6页
为了减少非金属矿山中采空区事故的发生,以大宝山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露天矿山采空区探测与处理方法的应用情况。通过长期的研究与现场实践,形成一套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地球物理探测、钻孔探测、三维激光扫描等)的采空区探测方法,精... 为了减少非金属矿山中采空区事故的发生,以大宝山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露天矿山采空区探测与处理方法的应用情况。通过长期的研究与现场实践,形成一套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地球物理探测、钻孔探测、三维激光扫描等)的采空区探测方法,精准探测大宝山地下采空区,同时构建采空区的高精度数据库。通过采空区分类管理、处置及采空区处理评价流程,完成对采空区的安全高效处理。采空区探测及处理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有地下采空区的露天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对类似地下采空区探测及处理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三维激光扫描 精准探测 定量分析 处理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区赋矿地层时代及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1
7
作者 蔺东永 王磊 +3 位作者 王祥东 张熊 金鑫镖 蒋金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5-1594,共30页
广东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著名的大型矿床之一,主要由斑岩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和层状—似层状铜–铅–锌多金属矿组成。矿区内层状—似层状多金属矿的成因一直存在古生代喷流沉积成因或属于侏罗纪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之争,关键问题... 广东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著名的大型矿床之一,主要由斑岩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和层状—似层状铜–铅–锌多金属矿组成。矿区内层状—似层状多金属矿的成因一直存在古生代喷流沉积成因或属于侏罗纪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之争,关键问题之一是赋矿地层的时代及与层状火山岩的关系未得到很好的约束。通过对赋矿地层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表明,2件样品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分别为430±8 Ma和431±4 Ma,2件层状火山岩底板碎屑岩中最年轻且谐和的锆石年龄分别为239±3 Ma和189±3 Ma,将矿区层状—似层状矿体的赋矿地层、层状火山岩底板砂岩的沉积时代分别限定在中泥盆世和早侏罗世。碎屑源区主要为中—新元古代(1200~750 Ma)和早古生代(440~420 Ma)的物质,并有少量古元古代(2500~1600 Ma)甚至泛非期(650~520 Ma)物质来源,后者还有少量晚古生代—早中生代(340~210 Ma)物质记录,它们是华夏地块早期微陆块聚合演化、扬子和华夏地块拼合及其显生宙演化过程的响应。Hf同位素特征暗示这些物质主要源自再循环的古老地壳物质及元古宙新生地壳。综合分析认为,矿区赋矿的泥盆纪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志留纪层状火山岩之上,后被推覆在侏罗纪碎屑岩之上,层状—似层状矿体先经历了泥盆纪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后受到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矿地层 碎屑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铜多金属矿 大宝山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铜矿英安斑岩的同位素组成与蚀变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晨辉 王成辉 +6 位作者 赵如意 刘善宝 饶娇萍 刘武生 张熊 蒋金昌 李挺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8-920,共13页
铜矿床类型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英安斑岩是斑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中普遍发育的岩石类型,当发育良好的热液蚀变时即可作为找矿标志和成矿岩体。广东大宝山是华南目前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前人研究表明该矿区英安斑岩既是铜多金属矿的成... 铜矿床类型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英安斑岩是斑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中普遍发育的岩石类型,当发育良好的热液蚀变时即可作为找矿标志和成矿岩体。广东大宝山是华南目前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前人研究表明该矿区英安斑岩既是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又是有利的赋矿围岩,但关于该矿区英安斑岩与成矿的关系目前存在多种认识,随着近年来英安斑岩中厚大矿体的找矿突破,英安斑岩与成矿的关系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技术测定大宝山英安斑岩样品中的铜、钨、硅、铝和钙等主次痕量元素的含量,重点研究了该矿区英安斑岩的同位素、金属元素组成与蚀变特征,探讨蚀变与找矿方向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铜元素含量变化于107~6909μg/g之间,与矿区采场铜矿石品位0.3%~0.5%一致,烧失量(LOI)等可代表蚀变程度的地球化学指标与铜存在正相关性;②热液蚀变在英安斑岩中广泛发育,由早到晚依次为钾硅酸盐化蚀变、青磐岩化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③各种蚀变中,绢英岩化蚀变中的铜含量要高出其他蚀变带2~5倍,表明绢英岩化热液蚀变与铜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找矿标志;④英安斑岩深部(270m标高以下)蚀变强度没有减弱,仍然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此外,英安斑岩与侏罗系接触带以及岩体中的围岩捕掳体也是重要的找矿方向,均可能赋存有矽卡岩型的富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大宝山 斑岩铜矿 英安斑岩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主次痕量元素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质泥岩Re-Os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对广东大宝山铜矿床成矿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武生 赵鸿 +6 位作者 赵如意 秦锦华 张熊 蒋金昌 赵晨辉 李挺杰 王成辉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0-313,共14页
Re-Os同位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工具,在黑色页岩沉积时代的精确定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高精度负离子热电离质谱(N-TIMS)测试技术的发展,炭质泥岩Re-Os同位素年龄测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厘定沉积时代。广东省大宝山铜矿成岩成矿时... Re-Os同位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工具,在黑色页岩沉积时代的精确定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高精度负离子热电离质谱(N-TIMS)测试技术的发展,炭质泥岩Re-Os同位素年龄测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厘定沉积时代。广东省大宝山铜矿成岩成矿时代争议一直是制约成因机制研究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Carius管中逆王水溶解炭质泥岩粉末后,使用负离子热电离质谱法(N-TIMS)测试Re-Os同位素含量,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195Ma, 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宽泛,并发育多个峰期,其中最年轻的源区岩浆锆石形成于印支期。这间接地约束了大宝山矿区侵入于侏罗系之中的英安斑岩和斑岩型铜矿的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同时,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进一步表明下侏罗统金鸡组形成于稳定大陆边缘,其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大陆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热电离质谱 LA-ICP-MS 炭质泥岩 RE-OS同位素 碎屑锆石 U-PB同位素 大宝山铜矿床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火山岩和斑岩铜矿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晨辉 王成辉 +4 位作者 赵如意 刘武生 张熊 蒋金昌 李挺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2-1056,共15页
广东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最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在矿区英安斑岩中新发现厚大的铜硫矿体。英安斑岩作为赋矿围岩,对其形成时代长期存在志留纪和侏罗纪之争,而新发现铜矿体的矿化时代也尚未得到精确限定。文章对英安斑岩中砂岩... 广东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最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床,近年来在矿区英安斑岩中新发现厚大的铜硫矿体。英安斑岩作为赋矿围岩,对其形成时代长期存在志留纪和侏罗纪之争,而新发现铜矿体的矿化时代也尚未得到精确限定。文章对英安斑岩中砂岩捕掳体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存在5个晚于泥盆纪的U-Pb年龄(231 Ma、274 Ma、310 Ma、324 Ma和362 Ma),表明大宝山英安斑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泥盆纪。同时,对英安斑岩中细脉状黄铜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试,等时线年龄为(188±12)Ma,表明铜矿化发生在早侏罗世。成岩成矿时代与野外地质事实相结合,指示矿区北西方向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英安斑岩 碎屑锆石U-PB年龄 黄铜矿Re-Os年龄 大宝山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中层状铜矿体的成矿时代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27
11
作者 瞿泓滢 陈懋弘 +4 位作者 杨富初 高志辉 王要武 赵海杰 余长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在空间上,与斑岩-矽卡岩型矿体密切相关的层状矿体的成因一直是我国矿床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长期以来有海底喷流成因和斑岩-矽卡岩型成因的两种主要分歧。此次工作发现在粤北大宝山层状铜矿体中存在辉钼矿和蚀变形成的绢云母,本文通... 在空间上,与斑岩-矽卡岩型矿体密切相关的层状矿体的成因一直是我国矿床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长期以来有海底喷流成因和斑岩-矽卡岩型成因的两种主要分歧。此次工作发现在粤北大宝山层状铜矿体中存在辉钼矿和蚀变形成的绢云母,本文通过辉钼矿Re-Os等时线测年以及绢云母Ar-Ar测年对该矿床中层状铜矿体的成矿时代进行限定,获得大宝山层状铜矿体9件辉钼矿样品Re-Os等时线年龄为166.0±3.0Ma、模式年龄为165.7±2.3Ma~163.4±2.4Ma(2σ)、加权平均值为164.8±0.8Ma,2件绢云母样品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166.6±1.6Ma和171.7±2.0Ma,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67.0±2.0Ma和161.7±1.7Ma,由于Ar过剩,出现一个过高值(171.7±2.0Ma),其他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这些结果可以厘定大宝山层状铜矿体的年龄,表明斑岩-矽卡岩与层状铜矿体为同一成矿系统,成因上与侏罗纪花岗质岩浆岩侵位密切相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位于钦杭带边缘的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具有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RE-OS年龄 绢云母Ar-Ar年龄 成矿作用 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宝山难选铜硫矿石选矿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喻连香 邱显扬 +3 位作者 邱冠周 王海东 刘聪 钟国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5-69,共5页
广东大宝山铜硫矿石铜品位低,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嵌布关系复杂,磁黄铁矿可浮性与黄铜矿相近,采用单一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难以获得较好的铜硫分离指标。为探索该难选铜硫矿石铜硫高效分选工艺,在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 广东大宝山铜硫矿石铜品位低,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嵌布关系复杂,磁黄铁矿可浮性与黄铜矿相近,采用单一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难以获得较好的铜硫分离指标。为探索该难选铜硫矿石铜硫高效分选工艺,在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基础上进行了选矿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磨细至-0.074 mm占80.10%,经1粗3扫铜浮选,粗选精矿再磨至-0.074 mm占90%经磁选脱除磁黄铁矿,非磁性产品经3次铜精选,可以获得铜品位为18.57%、回收率为80.26%的合格铜精矿,浮铜扫选尾矿经1粗1扫硫浮选,与磁性产品合并后可以获得硫品位为45.35%、回收率为87.12%的硫精矿,铜硫得到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磁黄铁矿 磁—浮联合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区黄铁矿与磁黄铁矿EPMA和LA-ICP-MS原位微区组分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机制约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武生 赵如意 +5 位作者 张熊 蒋金昌 陈毓川 王登红 应立娟 刘战庆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1-306,共16页
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一直存在燕山期岩浆热液成因和海西期火山喷流成因之争,争议的焦点在于块状、似层状硫化物矿体的成因。本文在全面开展矿区地质调查和钻探查证的基础上,对块状、似层状和脉状硫化物矿石中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开展E... 粤北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一直存在燕山期岩浆热液成因和海西期火山喷流成因之争,争议的焦点在于块状、似层状硫化物矿体的成因。本文在全面开展矿区地质调查和钻探查证的基础上,对块状、似层状和脉状硫化物矿石中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开展EPMA和LA-ICP-MS原位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产状黄铁矿的平均分子式相似,分别为FeS_(1.98)、FeS_(1.99)和FeS_(1.98),似层状和脉状硫化物中磁黄铁矿的平均化学式为Fe_(0.886)S和Fe_(0.874)S,属形成温度相对较低单斜磁黄铁矿。与花岗岩岩浆热液标型黄铁矿相比,不同产状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Co、Ni、Mn、Se和Ge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它们含量较低但稳定,Cu、Pb、Zn、Ag、Bi和Tl及Ga主要以微细矿物子晶形式存在,其含量丰富,但变化明显。从块状、似层状到脉状硫化物矿体,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Co、Zn和Se的含量及Co/Ni值降低,而Cu、Pb、Ag、Bi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升高。结合矿区次英安斑岩的产状和含矿性特征表明,大宝山矿床块状、似层状和脉状硫化物矿体都是次英安斑岩深部岩浆房产出的含矿流体在不同赋矿环境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 铜多金属矿 磁黄铁矿 黄铁矿 LA-ICP-MS 原位微区测试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与铜多金属矿之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如意 陈毓川 +5 位作者 王登红 蒋金昌 应立娟 张熊 刘战庆 王要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40,共18页
大宝山是粤北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区,其矿床成因一直争议不休。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和矿质迁移定量分析,认为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是早侏罗世晚期(~175 Ma... 大宝山是粤北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区,其矿床成因一直争议不休。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锆石微量和矿质迁移定量分析,认为大宝山矿区次英安斑岩是早侏罗世晚期(~175 Ma)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的次火山岩,并捕获了大量志留纪岩浆锆石。铜多金属矿化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次英安斑岩与灰岩接触时外接触带形成的矽卡岩中赋存块状、层状、似层状矿体;与泥质、长英质岩石接触时,由于外接触带角岩的流体圈闭作用,在岩体内形成了细脉状铜多金属矿化和绢英岩化。大宝山和九曲岭次英安斑岩既是成矿母岩又是有利的赋矿围岩,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流体是次英安斑岩深部岩浆房晚期去气作用排出的含矿热液,其中富含SiO_2、Fe_2O_3、K_2O、Mo、W、Cu、Rb、Th、U、Bi、Tl、Cs、In、Cd、Be和挥发分等,具有强氧化(Fe^(3+)/Fe^(2+)平均值为8.55)、高交代参数(K^+/Na^+平均值为56.62)的特征,并于围岩交代过程中,萃取其中的TiO_2、FeO、MnO、CaO、Na_2O、P_2O_5、REE及Sc、Pb、Ba、Sr、Ni、Mn、Zr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宝山 多金属矿 次英安斑岩 矿质迁移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UCN《矿山生物多样性管理系列指南》的大宝山矿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明 张世文 +5 位作者 魏洪斌 周鹏飞 周妍 陈妍 李灼超 张金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9,共10页
为研究矿山开采及修复过程中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本文借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矿山生物多样性管理系列指南》成果,将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广东大宝山矿生态修复实践中。文章在介绍IUCN的“综合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方法... 为研究矿山开采及修复过程中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本文借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矿山生物多样性管理系列指南》成果,将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广东大宝山矿生态修复实践中。文章在介绍IUCN的“综合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方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大宝山矿实施生态修复依据,阐述了该管理体系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并结合广东大宝山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宝山矿生物多样性管理的保护与修复框架,包括全周期的生物多样性管理手段,重点阐述大宝山矿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评价、保护与受损控制及恢复的技术方案,最后分析了对中国矿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的启示,IUCN矿山生物多样性管理系列指南对于指导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管理 矿山生态修复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大宝山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宝山矿用汽车的现状及其改进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光辅 王干汀 陈伟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89-593,共5页
本文介绍了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矿用汽车的使用、管理现状,针对矿用汽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矿用汽车 使用管理 汽车大修 运输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岭成矿带大宝山斑岩型铜矿的特殊性及其勘查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如意 刘丰毅 +7 位作者 王登红 张熊 秦锦华 李凯旋 蒋金昌 刘武生 李挺杰 林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6-733,共18页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次研究在矿区中南部发现了细脉浸染状铜矿的新类型。为确定其是否为斑岩型铜矿的成因类型,本文在梳理南岭成矿带铜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查明了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的蚀变...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此次研究在矿区中南部发现了细脉浸染状铜矿的新类型。为确定其是否为斑岩型铜矿的成因类型,本文在梳理南岭成矿带铜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查明了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的蚀变和铜矿化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南岭成矿带早侏罗世中酸性斑岩的小岩体较多,叠加多期断裂构造和碳酸盐岩建造,非常有利于铜多金属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大宝山英安斑岩发育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等蚀变类型,铜矿化与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大宝山铜矿中的英安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侵位并呈岩墙状产出,冷却过程中受区域构造应力产生了一组平行裂隙,岩浆房去气作用排出的热液沿裂隙蚀变围岩并充填成矿。大宝山斑岩型铜矿取得的找矿勘查成果表明,“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理念可以有效指导靶区圈定和老矿山外围(深部)找矿勘查,早侏罗世的南岭具有形成较大规模斑岩型铜矿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细脉浸染状 成矿条件 大宝山 南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矿区污染成因与源头控制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党志 姚谦 +4 位作者 陈锴 郑雄开 付浩健 廖正家 卢桂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77-1386,共10页
韶关大宝山矿区周边兴起的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对山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为应对矿山生态退化、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环境等问题,矿区有效实施了水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多项工程。本... 韶关大宝山矿区周边兴起的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对山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为应对矿山生态退化、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环境等问题,矿区有效实施了水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多项工程。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搜集大宝山矿区污染现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清污分流、尾矿清淤、污水处理、植被恢复、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实施内容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对大宝山矿区部分污染修复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并在全面分析矿山污染来源、横石河及其周边农田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归纳矿区目前所施行的治理工程及其成效,主要包括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铁龙新山片区清污分流工程、李屋拦泥库清淤工程以及尾矿库外排水处理厂工程。大宝山矿区采取的相关治理方法和理念可以为其他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修复 资源再利用 尾矿处理 酸性废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成矿热液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挺杰 张熊 +8 位作者 赵如意 秦锦华 蒋金昌 王成辉 刘武生 李凯旋 刘士岩 林雁 梁通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51-367,共17页
粤北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的找矿突破表明南岭成矿带具有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英安斑岩中硫化物石英脉类型有A脉、B脉、D脉、H脉、闪锌矿石英脉(S脉)和含少量硫化物的石英脉(Q脉)... 粤北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独具特色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的找矿突破表明南岭成矿带具有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英安斑岩中硫化物石英脉类型有A脉、B脉、D脉、H脉、闪锌矿石英脉(S脉)和含少量硫化物的石英脉(Q脉)。为解析大宝山斑岩型铜矿的热液形成过程,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以及蚀变围岩地球化学组分平衡计算等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脉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少量为富气相,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子晶。包裹体长为3~25μm,宽为2~14μm,长宽比多数为1.0~1.5。斑岩型铜矿成矿初始热液是富含K^(+)、Cu^(2+)、Zn^(2+)、Pb^(2+)、SiO_(4)^(2-)的氧化性流体,其进入容矿空间时为高温(平均371℃)、低盐(平均7.55%NaCl_(eqv))、低密度(平均0.67 g/cm^(3))流体。该流体与矿区辉钼矿成矿流体特征迥异,这表明其与花岗闪长斑岩之间没有成因联系,而与英安斑岩相关。水岩反应是粤北大宝山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热液的主要沉淀机制,而辉钼矿的成矿作用受水岩反应和流体混合双重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流体包裹体 热液特征 矿床成因 沉淀机制 南岭地区 大宝山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宝山矿重型矿用自卸汽车服务年限的探讨
20
作者 陈光辅 邱阳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98-600,共3页
重型矿用自卸汽车是大型露天矿山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其技术性能不断提高,载重量不断增加,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前景广阔。但随着服务年限增长,其运行费用不断增加,生产效率不断降低,运输成本增长。本文通过对一组汽车运营情况,包括... 重型矿用自卸汽车是大型露天矿山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其技术性能不断提高,载重量不断增加,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前景广阔。但随着服务年限增长,其运行费用不断增加,生产效率不断降低,运输成本增长。本文通过对一组汽车运营情况,包括技术状况、完好率、运输量、原材料配件、油料消耗、大修周期、大修费用等诸项指标的分析,从运行时间及大修次数两个角度,提出在目前的作业条件、经济力量及技术水平等现实情况下,将我矿重型矿用自卸汽车服务年限定为7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汽车 服务年限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