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亚湾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剑南 林蠡 +4 位作者 翁少萍 王云新 刘付永忠 张海发 何建国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75-80,共6页
用鱼类细胞株SSN-1(斑鳢细胞株1)对分布在大亚湾赤点石斑幼鱼的神经坏死病毒(大亚湾株)进行感染实验。在25℃的培养条件下接种3天后,病毒株可以导致细胞出现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细胞变圆,有颗粒,细胞质有空泡,细胞在接种3~6天... 用鱼类细胞株SSN-1(斑鳢细胞株1)对分布在大亚湾赤点石斑幼鱼的神经坏死病毒(大亚湾株)进行感染实验。在25℃的培养条件下接种3天后,病毒株可以导致细胞出现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细胞变圆,有颗粒,细胞质有空泡,细胞在接种3~6天后部分或者全部脱落,表明此病毒株对暖水条件比较适应。病毒在组织中的滴度为10m(TCID50)g^-1。分别用HaeⅢ酶和Sau3AI酶对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片段T2(约870bp)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表明,其结果和日本的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一致。对19株神经坏死病毒部分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276个氨基酸)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株属于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坏死病毒 赤点石斑鱼 病毒株 分离株 外壳蛋白基因 斑鳢 接种 基因型分析 滴度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沿海4种石斑鱼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舒琥 魏秋兰 +3 位作者 罗丽娟 蔡晓阅 蔡文贵 张海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127,共4页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分析比较了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rimacul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棕点石斑鱼(E.fu...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分析比较了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rimacul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核型。结果表明,4种石斑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核型为2n=48(2sm+2st+44t),臂数(NF)为50;斜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2sm+46t),NF为50;棕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为48;鞍带石斑的核型为2n=48(2sm+6st+40t),NF为50。将此4种鱼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石斑鱼核型作了比较,石斑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斑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云新 黄国光 +7 位作者 刘付永忠 黄锦雄 黄培卫 甘松永 张玉清 张海发 李志强 李景 《渔业现代化》 2003年第6期14-15,共2页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从 1 999年至 2 0 0 2年 ,使用 3.5~ 1 6kg的斜带石斑鱼作亲鱼 ,通过强化培育 ,实现自然产卵 ,培育出 2 .6~ 6cm的鱼苗 66.8万多尾 ,其中 2 0 0 2年 ( 5月 30日前 )出苗37.1万多尾。年产卵量为 1 .6亿粒~ 3....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从 1 999年至 2 0 0 2年 ,使用 3.5~ 1 6kg的斜带石斑鱼作亲鱼 ,通过强化培育 ,实现自然产卵 ,培育出 2 .6~ 6cm的鱼苗 66.8万多尾 ,其中 2 0 0 2年 ( 5月 30日前 )出苗37.1万多尾。年产卵量为 1 .6亿粒~ 3.5亿粒 ,受精率在 69.5 %~ 81 .3%;从仔鱼至出苗 ,最高成活率为 3.3%;每立方育苗水体最高出苗量为 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人工育苗试验 自然产卵 育苗水体 出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铁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立斌 王安利 +2 位作者 马细兰 张伟 张海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3-668,共6页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铁对美国红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溶菌酶活性、总补体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组织中铁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铁对美国红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溶菌酶活性、总补体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组织中铁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饲料组美国红鱼的成活率(93.33%-9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铁含量在327.2、368.1mg/kg时饲料效率显著高于285.3、303.5、443.7mg/kg组(P<0.05);随着饲料中铁含量从285.3mg/kg增加到327.2mg/kg,美国红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中铁含量达到443.7mg/kg之后,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通过回归拟合分析美国红鱼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铁含量为330mg/kg左右。各饲料组肌肉中铁积累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铁含量从285.3mg/kg增加到443.7mg/kg,美国红鱼肝脏中铁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饲料铁含量在368.1mg/kg时血清溶菌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85.3、303.5、327.2mg/kg组(P<0.05);饲料铁含量在327.2、368.1、443.7mg/kg时血清总补体活性显著高于285.3、303.5mg/kg组(P<0.05);饲料铁含量在327.2、368.1mg/kg时血清SOD活性较高,但各饲料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美国红鱼生长和免疫的饲料铁适宜含量为368.1mg/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鱼 生长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虎龙斑生长、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灵 李小梅 +2 位作者 舒琥 张海发 石和荣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5-20,共6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虎龙斑生长、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540尾体重为34 g左右的虎龙斑,随机分为6个组,在基础饲料中拌喂低浓度0.1%的芽孢杆菌、高浓度0.5%的芽孢杆菌、低浓度1%的光合细菌和高浓度5%的光合细菌,...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虎龙斑生长、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540尾体重为34 g左右的虎龙斑,随机分为6个组,在基础饲料中拌喂低浓度0.1%的芽孢杆菌、高浓度0.5%的芽孢杆菌、低浓度1%的光合细菌和高浓度5%的光合细菌,并以2%饲料用量的乳化鱼油包裹,配置成编号为Diet 1、Diet 2、Diet 3、Diet 4四种饲料作为益生菌添加组,再增设乳化鱼油组和对照组。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乳化鱼油组相比,Diet 1和Diet 4组末体重、增重率显著增加,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Diet 2和Diet 3组末体重、增重率极显著增加,饲料系数极显著降低(P<0.01),末体长四个益生菌添加组都显著增加(P<0.05)。不同益生菌对末肝体比、末脏体比、肥满度和成活率影响较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和乳化鱼油组,各益生菌添加组虎龙斑的血清总蛋白浓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溶菌酶活性升高,Diet 2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各益生菌添加组虎龙斑肝脏抗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活性相比于对照组或乳化鱼油组均有提高,Diet 2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丙二醛水平降低(P<0.05)。哈维氏弧菌攻毒之后,各益生菌添加组的免疫保护率显著提升。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可有效促进虎龙斑的生长、提升虎龙斑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斑 益生菌 生长性能 免疫力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苗中间培育技术探讨
6
作者 黄培卫 王云新 +1 位作者 黄国光 李景 《海洋与渔业》 2006年第9期20-21,共2页
本文探讨了斜带石斑鱼苗的中间培育技术.试验表明斜带石斑鱼苗在水温25~30℃,从全长2.5cm生长到9cm,约需要2个月时间,成活率81.6%.鱼苗全长2.5~6cm时,适合用小网箱培育,全长6~9cm时,适合用水泥池培育.全长3~5cm时,死亡率最高,每天死... 本文探讨了斜带石斑鱼苗的中间培育技术.试验表明斜带石斑鱼苗在水温25~30℃,从全长2.5cm生长到9cm,约需要2个月时间,成活率81.6%.鱼苗全长2.5~6cm时,适合用小网箱培育,全长6~9cm时,适合用水泥池培育.全长3~5cm时,死亡率最高,每天死亡0.7%左右,占这培育阶段内总死亡数量的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中间培育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带石斑鱼中间苗培育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锦辉 张海发 《海洋与渔业》 2011年第12期44-45,共2页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名龙胆或龙趸石斑鱼,它体呈椭圆形,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鞍带石斑鱼作为海水养殖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病害少、市场价值高且稳定等优势。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培育技术 间苗 名贵经济鱼类 黑色斑点 海水养殖 市场价值 椭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配合饲料在斜带石斑鱼苗种培育中的应用
8
作者 洪越群 王云新 +7 位作者 张海发 周立斌 梁伟峰 黄锦雄 吴锦辉 沈南南 饶碧波 孙恺辉 《广东饲料》 2010年第6期22-23,共2页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能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属于能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近两三年取代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eus)成为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四省的重要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抗逆性强、生长快、体色艳丽,市场价格高且稳定,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人工配合饲料 苗种培育 应用 养殖鱼类 点带石斑鱼 营养丰富 抗逆性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雌鱼卵巢发育与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生殖周期变化 被引量:28
9
作者 赵会宏 刘晓春 +2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9,63,共5页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以卵母细胞在卵巢中组成的差异可以把卵巢发育划分为相应6个时期。测定了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生殖周期变化,在生殖季节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最高。生...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以卵母细胞在卵巢中组成的差异可以把卵巢发育划分为相应6个时期。测定了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生殖周期变化,在生殖季节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最高。生殖季节成熟雌鱼的平均性腺成熟系数GSI显著高于其它月份,并且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与性腺成熟系数的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在生殖季节达到最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雌鱼 卵巢发育 血清性类固醇激素 生殖周期变化 雌二醇 睾酮 人工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血液性状及生化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海发 王云新 +3 位作者 林蠡 刘付永忠 王宏东 黄国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研究了斜带石斑鱼血液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并对其幼鱼与成鱼、雌鱼与雄鱼的血液性状及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其它的硬骨鱼类相比,斜带石斑鱼的血液性状指标处于较低的水平;斜带石斑鱼幼鱼的血细胞比容及血细胞数量低于成鱼... 研究了斜带石斑鱼血液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并对其幼鱼与成鱼、雌鱼与雄鱼的血液性状及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其它的硬骨鱼类相比,斜带石斑鱼的血液性状指标处于较低的水平;斜带石斑鱼幼鱼的血细胞比容及血细胞数量低于成鱼,幼鱼与成鱼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而雌雄差异不明显.结果可作为斜带石斑鱼的正常生理常数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血液性状 生化指标 鲈形目 血细胞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盐度及pH对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8
11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5 位作者 王云新 刘付永忠 黄国光 罗国武 王宏东 林浩然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比较观察了不同温度(20、22、24、26、28、30和32℃)、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及不同pH(5.0、5.5、6.0、6.5、7.0、7.5、8.0、8.5、9.0和9.5)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 比较观察了不同温度(20、22、24、26、28、30和32℃)、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及不同pH(5.0、5.5、6.0、6.5、7.0、7.5、8.0、8.5、9.0和9.5)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在以上各种条件下对斜带石斑鱼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最适温度范围是24—26℃;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15—45,最适盐度范围是20—30;受精卵孵化的适宜pH范围是5.5—8.5,最适pH范围是6.5—7.5。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2℃,最适温度范围是24—26℃;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10—40,最适生存盐度为15—30;仔鱼生存的适宜pH是5.5—9.0,而最适pH是7.0—8.5。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和仔鱼对以上3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coioides 温度 盐度 PH 不投饵存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产卵的赤点石斑鱼胚胎及仔鱼形态发育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2 位作者 黄国光 刘晓春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84,共4页
介绍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人工种苗繁殖生产中,以自然产出的受精卵产出的受精卵为材料,进行 孵化、培育,连续观察该种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及仔鱼的形态,并对其作的详细描述.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受精卵 胚胎发育 仔鱼 形态发育 自然产卵 人工繁殖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海发 王云新 +4 位作者 刘付永忠 黄国光 欧冲辉 黄培卫 梁伟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6-40,共5页
为建立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了鞍带石斑鱼亲鱼培育、催产及胚胎发育过程。根据性腺检查及催产结果,判定鞍带石斑鱼在广东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7-9月份,产卵水温在28-31℃。使用10.12尾雌鱼和3尾雄... 为建立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了鞍带石斑鱼亲鱼培育、催产及胚胎发育过程。根据性腺检查及催产结果,判定鞍带石斑鱼在广东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7-9月份,产卵水温在28-31℃。使用10.12尾雌鱼和3尾雄鱼搭配进行催产实验,亲鱼未出现发情和追尾现象,虽能产卵但均未受精,通过人工授精可得受精卵。对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将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7±0.5)℃、盐度31.0、pH7.8的海水中,鞍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5h40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人工繁殖 催产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6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黄国光 欧冲辉 易诗白 张勇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培育水温(25±0.5)℃、盐度31~32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d,从初次... 在培育水温(25±0.5)℃、盐度31~32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d,从初次摄食到进入PNR期的时间为2.5d;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发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迅速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发生率为76.7%;饥饿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d,至第8天,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以分为3个期相: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卵黄囊期仔鱼 摄食 存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素久 张海发 +2 位作者 赵俊 杨宇晴 杨少森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39-44,共6页
设置6、12、18、24、30等5个盐度梯度,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饲养体质量56±7.2 g(平均值±标准差,下同)、的斜带石斑鱼幼鱼65 d,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渗透压调节、消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1... 设置6、12、18、24、30等5个盐度梯度,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饲养体质量56±7.2 g(平均值±标准差,下同)、的斜带石斑鱼幼鱼65 d,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渗透压调节、消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12和18组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80±0.05)%/d(0.77±0.07)%/d,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且两者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12和18组饵料系数分别为1.20±0.08、1.16±0.03,显著低于其余盐度组(P<0.05),两者的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鳃丝Na+-K+-ATP酶活性在盐度12时最低;消化酶活性在盐度24时最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在盐度6时活性最高,其余盐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12与18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溶菌酶(lysozyme)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合各盐度条件下的生长、饵料转化、生理变化情况,适当降低盐度可提高斜带石斑鱼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生长 生理 盐度 特定生长率 NA+-K+-ATP酶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海产经济鱼类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伯春 舒琥 +3 位作者 刘锋 蔡晓阅 谭嘉欢 张海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5-328,共4页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分析了条石鲷、金钱鱼和星斑裸颊鲷的核型,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海水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且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其核... 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分析了条石鲷、金钱鱼和星斑裸颊鲷的核型,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海水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且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其核型如下:条石鲷2n=48,2m+2st+44t,臂数:NF=52;金钱鱼2n=48,48t,臂数:NF=48;星斑裸颊鲷2n=48,48t,臂数:NF=48;条石鲷的核型与后两者存在微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金钱鱼 星斑裸颊鲷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杂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付永忠 赵会宏 +4 位作者 刘晓春 林浩然 黄国光 张海发 王云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5,共4页
叙述了4批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杂交的初步结果。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取得杂交受精卵,受精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的畸形率与雌鱼的卵质有关;杂交组与对照组的斜带石斑鱼相比,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无显著差异,但发育速度较快... 叙述了4批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杂交的初步结果。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取得杂交受精卵,受精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的畸形率与雌鱼的卵质有关;杂交组与对照组的斜带石斑鱼相比,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无显著差异,但发育速度较快;杂交组仔鱼与对照组仔鱼在孵化后11 d内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但12 d后杂交组仔鱼增长显著;杂交组仔鱼的不投饵活力系数SAI和育苗成活率较对照组显著高,初步表现出杂交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胰蛋白酶原和淀粉酶全长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永乐 梁旭方 +4 位作者 王琳 李观贵 刘秀霞 王云新 张海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5-131,共7页
采用RT-PCR及RACE法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胰脏克隆得到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TRY)与淀粉酶(amylase,AMY)基因cDNA全序列。斜带石斑鱼肝胰脏TRY基因cDNA全长911bp,其中5'非翻译区(5'-UTR)为55bp,3'-UTR为127... 采用RT-PCR及RACE法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胰脏克隆得到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TRY)与淀粉酶(amylase,AMY)基因cDNA全序列。斜带石斑鱼肝胰脏TRY基因cDNA全长911bp,其中5'非翻译区(5'-UTR)为55bp,3'-UTR为127bp,开放阅读框(ORF)为729bp,编码242个氨基酸,包含所有丝氨酸蛋白酶中共有的高度保守的催化活性中心。序列一致性分析发现,斜带石斑鱼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金头鲷Sparus aurata、鳎Solea senegalensis、石鲽Pleuronectes bicoloratus的TRY序列相似性高达86.8%-89.7%,与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斑马鱼Danio rerio的TRY相似性较低为59.9%-64.5%。斜带石斑鱼AMY基因cDNA全长1657bp,其中5'-UTR为41bp,3'-UTR为77bp,ORF为1539bp,编码512个氨基酸,包含与哺乳动物α-AMY二级结构相似的8个α螺旋和8个β折叠。序列一致性分析发现,斜带石斑鱼与澳洲肺鱼Neoceratodus forsteri、美洲拟鲽Limanda americanus、大西洋鲑Salmo salar、斑马鱼AMY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82.4%-91.8%,与人、小鼠、鸡G.Gallus的AMY基因相似性较低为70.1%-72.3%。斜带石斑鱼TRY和AMY基因cDNA全序列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表达调控机理及研发有效提高其表达水平的饲料添加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原 淀粉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及pH对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海发 舒琥 +5 位作者 王云新 刘付永忠 赵会宏 黄国光 魏仪 王宏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8-32,共5页
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及pH条件(5.0、5.5、6.0、6.5、7.0、7.5、8.0、8.5、9.0、9.5)下黄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和孵化率,同时对黄鳍东方鲀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 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及pH条件(5.0、5.5、6.0、6.5、7.0、7.5、8.0、8.5、9.0、9.5)下黄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和孵化率,同时对黄鳍东方鲀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5.0-40.0,适宜pH范围是6.0-8.5;仔鱼生存的适宜盐度为5.0-45.0,适宜pH值是5.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东方纯 孵化 仔鱼活力 影响因子 盐度 PH 不投饵存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因子对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梁伟峰 张海发 +3 位作者 王云新 黄国光 黄培卫 沈南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研究不同梯度的盐度、pH、温度及低温保存时间对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7.5~35.0,最适盐度为32.5,此时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分别为13.2min和14.8min;最适pH为8.5,精子的快速运动... 研究不同梯度的盐度、pH、温度及低温保存时间对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7.5~35.0,最适盐度为32.5,此时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分别为13.2min和14.8min;最适pH为8.5,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最长,分别达12.7min和17.3min;温度范围为27~31℃,以29℃时快速运动时间最长,达16.6min;在0~4℃冰箱保存6h后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未显著降低,其中保存前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18.4min,保存6h后为18.2min,保存120h后仍有活力,精子快速运动时间为2.3min,精子激活率为3.3%。以x为保存时间,快速运动时间y和寿命y′符合线性方程y=-0.8334x+19.164(R2=0.9856),y′=-1.1358x+27.8(R2=0.9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精子活力 盐度 PH 温度 保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