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锌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生长、免疫和组织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立斌 张伟 +3 位作者 王安利 马细兰 张海发 刘付永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饲料中添加锌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锌积累量影响的研究。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83.3、95.2、1...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饲料中添加锌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锌积累量影响的研究。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83.3、95.2、101.6、120.3、159.9mg/kg,对花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0±0.58)g左右的花鲈幼鱼20尾。饲养实验在海水网箱(1.5×1.0×1.0m3)中进行,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盐度为28—29,溶解氧含量在6mg/L左右。结果表明,各饲料组成活率(95.00%—100.00%)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锌含量从83.3mg/kg增加到101.6mg/kg,花鲈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中锌含量达到101.6mg/kg之后,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变化不显著(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幼鱼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锌含量为103.4mg/kg左右。各饲料组肌肉中锌积累量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从83.3mg/kg增加到101.6mg/kg,花鲈幼鱼肝脏中锌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而饲料中锌含量达到101.6mg/kg之后,其肝脏中锌积累量变化不显著(P>0.05);花鲈幼鱼获得肝脏中最大锌积累量时饲料中锌最低含量为105.1mg/kg。随着饲料中锌含量从83.3mg/kg增加到101.6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锌含量达到101.6mg/kg之后,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花鲈幼鱼生长和免疫的锌适宜添加量为105.1mg/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幼鱼 生长 免疫 组织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维生素C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立斌 张伟 +3 位作者 王安利 马细兰 张海发 刘付永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1-677,共7页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8.9mg/kg,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3.0mg/kg左右;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0—98.9mg/kg时,花鲈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花鲈幼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97.2mg/kg和105.0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C添加量达到396.4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维生素C 生长 免疫 组织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仔鱼不同饵料的营养分析及其对生长和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胜 刘永坚 +6 位作者 田丽霞 郑文晖 曹俊明 刘付永忠 杜震宇 梁桂英 肖伟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10-213,共4页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仔鱼投喂了不同的饵料(微颗粒饲料,用海水小球藻培养的生物饵料,用小球藻培养后用胶囊强化剂强化的生物饵料),在25d后结束取样测量体质量、体长等,并分析了各种饵料和鱼体的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用海...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仔鱼投喂了不同的饵料(微颗粒饲料,用海水小球藻培养的生物饵料,用小球藻培养后用胶囊强化剂强化的生物饵料),在25d后结束取样测量体质量、体长等,并分析了各种饵料和鱼体的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用海水小球藻培养的生物饵料都含有较丰富的EPA,但缺乏DHA,使仔鱼的生长、成活和鱼体DHA较低;而经胶囊强化剂强化后的饵料提高了其中的DHA含量,使仔鱼的生长、成活和鱼体DHA均有所提高。鱼体脂肪酸组成受到饵料脂肪酸组成的较大影响,同时提示了仔鱼DHA不能由自身合成,DHA对仔鱼的生产、成活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仔鱼 饵料 生长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