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企协同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尹春洁 《冶金丛刊》 2016年第6期223-224,252,共3页
校企协同育人面临机制体制不灵活、师资队伍跟不上、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在实践中通过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试点推进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创建学徒制下"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探索了校企协同下学徒制人... 校企协同育人面临机制体制不灵活、师资队伍跟不上、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在实践中通过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试点推进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创建学徒制下"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探索了校企协同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关键是要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方法,落实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建设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平台,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育人平台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大勇 《冶金丛刊》 2016年第5期225-226,229,共3页
文章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征出发,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具体案例,旨在通过整合内外部有效资源,系统性、有条理地推进项目建设,对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分析了岭南国际艺术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 文章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征出发,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具体案例,旨在通过整合内外部有效资源,系统性、有条理地推进项目建设,对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分析了岭南国际艺术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具体包括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案等8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传承视角下竹编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邱燕芳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3期4-8,共5页
竹编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中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非遗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竹编产品的创新设计。通过调研分析竹编产品在现代市场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竹编产... 竹编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中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非遗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竹编产品的创新设计。通过调研分析竹编产品在现代市场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竹编产品创新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挖掘竹编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产品设计、融入CMF设计、竹编产品模块化、竹编教育产品开发等,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提高竹编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为竹编产品的创新设计和非遗传承的推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编 非遗传承 产品创新设计 CMF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前期广东农品展览会述论
4
作者 欧阳湘 张莉彬 《古今农业》 2019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1917年,省长朱庆澜倡导办广东农品展览会。1920年,杨永□筹办第二次展会,因战争中断;到1922年由陈炯明续办成功。1924年4月,国民党中央决定举办广东农品展览会。因"商团事变"延期,最终不了了之。通过比较可知,广东农品展览会... 1917年,省长朱庆澜倡导办广东农品展览会。1920年,杨永□筹办第二次展会,因战争中断;到1922年由陈炯明续办成功。1924年4月,国民党中央决定举办广东农品展览会。因"商团事变"延期,最终不了了之。通过比较可知,广东农品展览会,与清末民初"农产品评会"类似;与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农品展览会,则名同实异。农品展览会对后来的广交会在实践上有渊源关系。国民党时期农品展览会筹而未办,有其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农品展览会 农产品评会 广交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道德·中国梦——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晶君 朱海龙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2,91,共7页
儒家经典《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首倡:于自我应有"温、良、恭、俭、让"的道德风貌;于社会需秉持"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信念;于家庭需要坚守"孝、友、悌、恭"的道德准则;探寻真理,"朝闻道,... 儒家经典《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首倡:于自我应有"温、良、恭、俭、让"的道德风貌;于社会需秉持"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信念;于家庭需要坚守"孝、友、悌、恭"的道德准则;探寻真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德境界;通过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下,价值相对主义日渐盛行,新锐思潮前赴后继,《论语》的道德示范是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精神利器。道德责任由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情绪等元素构成,需要大学生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道德元素在转化、融合的过程中,学习与教育是必要的催化剂,也是道德责任培养直接而有效的现实途径。追溯《论语》的精神内涵,以价值认同为魂、以自我反省与榜样借鉴为首、以实践为本,展开积极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道德责任培养的关键所在。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教育力量的汇聚则为大学生道德责任培养提供了相互策应的"能量场",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助力中国梦的实现。《论语》、大学生的道德责任以及中国梦之间的内部文化逻辑使它们融为一体:中国梦是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论语》的道德价值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大学生秉之以践行中国梦则是自身的道德责任,也是对价值纷扰的多元化文化时代做出的积极回应,三者相互促动,共同构筑了一幅生动的道德文化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中国梦 道德责任 价值认同 大学生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团队管理模式研究
6
作者 柯杉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9期61-61,69,共2页
本文将从深化思想创新意识、搭建创新管理平台、融合企业实践指导、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团队竞赛精神等方面探讨如何创新团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团队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作用.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学生 创新团队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