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伞形张拉膜结构在冰雹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海兵 刘长江 +3 位作者 王梦斐 姜苏 刘坚 郑周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8-227,共10页
以工程中常用的伞形张拉膜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冰雹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设计制作各种试验装置,通过对伞形膜结构的冰雹冲击试验,得到了冰雹冲击伞形膜结构不同测点的位移、速度以及边索的张拉松弛率。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LS... 以工程中常用的伞形张拉膜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冰雹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设计制作各种试验装置,通过对伞形膜结构的冰雹冲击试验,得到了冰雹冲击伞形膜结构不同测点的位移、速度以及边索的张拉松弛率。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模拟冰雹对伞形膜结构的冲击,并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试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冰雹冲击会造成伞形膜结构产生大变形,并加速应力松弛,甚至导致膜面撕裂破坏。该结果为研究群冰雹冲击动力响应打下基础,也为张拉膜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出工程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张拉膜 冰雹冲击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荷载作用下伞形膜结构动力响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梦斐 刘长江 +3 位作者 刘坚 谢海兵 姜苏 徐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0-79,共10页
研究了伞形膜结构在暴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通过研究雨滴谱、雨滴体积占有率、雨滴降落末速度等暴雨荷载的计算参数,建立了雨荷载计算模型。利用Ansys和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伞形张拉膜结构在暴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 研究了伞形膜结构在暴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通过研究雨滴谱、雨滴体积占有率、雨滴降落末速度等暴雨荷载的计算参数,建立了雨荷载计算模型。利用Ansys和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伞形张拉膜结构在暴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得到其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人工模拟暴雨荷载试验,模拟了三种不同强度的暴雨荷载对伞形膜结构的作用,并将试验所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极端暴雨不能使膜结构直接发生破坏,但暴雨荷载会使膜面产生松弛,松弛率最高达到11.0%,平均为8.14%,从而降低其失稳临界风速,而影响结构安全。研究结果为张拉膜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参考依据,丰富了膜结构设计、建造和维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结构 暴雨荷载 动力响应 人工降雨 膜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坚 彭林苗 +6 位作者 陈盼盼 刘长江 任达 陈原 肖海鹏 招渝 杨勤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4,共8页
针对圆钢管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在验证了分析模型合理性的前提下,考虑了圆钢管径厚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轴压比等设计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取了试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等效黏滞阻尼系... 针对圆钢管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在验证了分析模型合理性的前提下,考虑了圆钢管径厚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轴压比等设计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取了试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和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并与已有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再生混凝土取代率、轴压比、含钢率等参数基本相同时,圆钢管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比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表现出更好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滞回曲线等抗震性能指标影响不大,可基本满足工程抗震要求,并可广泛应用于工程的承重结构中;在取代率和轴压比相同时,随着径厚比的增大,试件弹性阶段初始刚度、峰值承载力和耗能能力逐渐下降,但延性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延性变形能力可提高30%~40%;在取代率和径厚比相同时,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变化不大,延性越来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型钢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柱 径厚比 再生粗骨料 取代率 轴压比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坚 田勇 +5 位作者 刘长江 张鹏程 江进 任达 柏宇翔 曾嵘森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5,共9页
针对再生混凝土相对普通混凝土延性较差、承载力较低的特点,利用钢管和钢筋笼对再生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将钢筋再生混凝土灌入圆钢管中形成圆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进行研究。基于极限分析法、套箍理论以及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考虑钢管和... 针对再生混凝土相对普通混凝土延性较差、承载力较低的特点,利用钢管和钢筋笼对再生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将钢筋再生混凝土灌入圆钢管中形成圆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进行研究。基于极限分析法、套箍理论以及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考虑钢管和钢筋笼的双重约束效应,提出了一套包含钢管径厚比、约束效应系数、含钢率以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等影响因素的圆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考虑短柱的非线性、钢管与再生混凝土的滑移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圆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进行建模分析;将理论公式值、有限元仿真结果以及相关文献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公式的有效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加了钢筋笼的圆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比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提高10%左右,研究结论可以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 轴压承载力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理论推导 建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H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坚 张鹏程 +5 位作者 江进 田勇 刘长江 陈原 张世豪 曹占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0-1286,共7页
为了研究圆钢管H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对此类构件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基于极限分析法,运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并依据H型钢和钢管对核心区再生混凝土约束效果的不同,分别计算H型钢约束区再生混凝土和钢管约束区... 为了研究圆钢管H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对此类构件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基于极限分析法,运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并依据H型钢和钢管对核心区再生混凝土约束效果的不同,分别计算H型钢约束区再生混凝土和钢管约束区再生混凝土承载力,提出一套圆钢管H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考虑了钢管内径厚比、套箍系数、H型钢配钢指标以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短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同时也适用于无H型钢的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将推导得到的钢管有效约束力代入承载力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对比误差在10%以内,吻合较好,验证了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有效性和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H型钢再生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配钢指标 轴向受压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柱-H型梁柱外传力式节点抗震性能参数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忠根 张圳堡 邓长根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79,共5页
在静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针对方钢管柱-H型梁柱外传力式节点考虑传力板宽度的不同,建立了5个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节点的塑性转动能力、承载力、延性、应力分布等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方钢管柱施加0.4倍屈... 在静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针对方钢管柱-H型梁柱外传力式节点考虑传力板宽度的不同,建立了5个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节点的塑性转动能力、承载力、延性、应力分布等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方钢管柱施加0.4倍屈服压力的恒定轴向压力,对梁端施加同步往复荷载,当传力板宽度取梁翼缘宽度的0.75~1.25倍时,柱外传力式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为节点传力板宽度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传力板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坚 田勇 +3 位作者 张鹏程 江进 曹占彬 张世豪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75-2181,共7页
以方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RRACFSST)短柱为研究对象,考虑方钢管与钢筋笼的双重约束作用,采用极限分析法和套箍理论对RRACFSST短柱轴压承载力进行分析,推导了一套含钢管宽厚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配筋率以及约束效应系数等影响参数的RRAC... 以方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RRACFSST)短柱为研究对象,考虑方钢管与钢筋笼的双重约束作用,采用极限分析法和套箍理论对RRACFSST短柱轴压承载力进行分析,推导了一套含钢管宽厚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配筋率以及约束效应系数等影响参数的RRACFSST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其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将轴压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吻合较好,验证了承载力公式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研究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 极限分析法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约束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传力式矩形钢管柱节点的空间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郭俊宇 徐忠根 周苗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105,共9页
应用ANSYS对一种新型外传力式矩形钢管柱节点空间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空间框架两相邻钢梁截面高度相等和不相等时传统空间框架及中柱节点增设外传力件后空间框架模型的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性能、承载能力、破坏... 应用ANSYS对一种新型外传力式矩形钢管柱节点空间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空间框架两相邻钢梁截面高度相等和不相等时传统空间框架及中柱节点增设外传力件后空间框架模型的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性能、承载能力、破坏形态、刚度退化曲线以及应力分布等。结果表明:外传力式钢框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破坏位置从原来梁柱连接位置转移至与梁翼缘相连的外传力件及以外的地方,能够有效实现塑性铰外移;增加外传力件后的空间框架滞回曲线饱满,框架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与传统的空间框架相比,新型框架的初始刚度更大,刚度和强度退化更缓慢,并且延性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增加外传力件可以改善梁柱节点的节点域应力分布,梁柱连接位置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且应力峰值位置外移,有效避免了梁柱连接处根部焊缝的应力发展过快从而导致过早出现失效,提高了空间框架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传力件 空间框架 承载能力 滞回性能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端距下的螺栓连接板承载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忠根 肖德俊 +1 位作者 邓长根 陈荣毅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年第4期68-72,共5页
针对螺栓连接的端距,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中给出了关于最小和最大容许距离的规定,与德国规范相比,两者都有所不同。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螺栓双剪切面连接板模型,选择两种板件厚度,在两国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分析... 针对螺栓连接的端距,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中给出了关于最小和最大容许距离的规定,与德国规范相比,两者都有所不同。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螺栓双剪切面连接板模型,选择两种板件厚度,在两国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分析端距和螺栓布置形式的改变对连接板的荷载-位移曲线、应力分布规律和破坏模式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其适用情况。结果表明,当端距取值为1.2d0时,单列和双列螺栓连接板件的极限承载力分别达到2d0时的74.36%和97.02%。因此建议螺栓连接构件的端距可以放宽到1.2d0的范围内,但其承载力应适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距 布置形式 连接板 承载力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