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2~14岁儿童睡眠呼吸疾病和睡眠时间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大波 钟建文 +7 位作者 邓力 陈倩 麦坚凝 黄振云 周丽枫 钱蔚珍 蓝海英 郭铁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918-2920,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睡眠状况和睡眠呼吸疾病主要症状的发生率,探讨儿童睡眠时间与环境,睡眠呼吸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000名2~14岁儿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儿...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睡眠状况和睡眠呼吸疾病主要症状的发生率,探讨儿童睡眠时间与环境,睡眠呼吸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000名2~14岁儿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回收3848份问卷,回收率为96.2%。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为(8.95±1.16)h,其中男(8.93±1.12)h,女(8.98±1.20)h,午睡时间为(1.20±1.01)h,其中男(1.21±1.08)h,女(1.19±0.95)h;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为4.65%,张口呼吸为3.53%,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0.49%,睡眠不安为6.08%。睡眠打鼾者夜间睡眠时间较不打鼾者少,与父母同睡者睡眠时间较独睡者长,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同年龄段,睡眠打鼾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地理环境打鼾儿童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州地区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长短和打鼾的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睡眠时间的长短与打鼾及睡眠环境有关,睡眠打鼾的发生与家族遗传有关,睡眠打鼾6岁以下多见,乡镇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儿童 睡眠时间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分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新华 杨有优 +2 位作者 王思云 郭永飞 李胜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88-391,共4页
目的:评价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7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共在33个肾脏中检出原发肿瘤36个,右肾11例,左肾10例,双肾6例;36个肾母细胞瘤中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 目的:评价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7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共在33个肾脏中检出原发肿瘤36个,右肾11例,左肾10例,双肾6例;36个肾母细胞瘤中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上皮型10例,胚芽型7例,间质型9例,混合型7例,间变型3例;术前分期Ⅰ期9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2例,Ⅴ期6例,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8.89%。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轮廓,精确确定病灶部位,测量病灶大小,并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转移灶,对肾母细胞瘤的定性、分期、评估预后及随访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中的应用:附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铁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药物疗法 头孢曲松 小儿 急性细菌性痢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患儿父母焦虑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彩球 梁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18-319,共2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父母在患儿住院期间的焦虑及需要情况,以更好地提供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护理。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Molter病人家庭需要量表对50例新生儿科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新生儿科患儿父母状态焦虑(SAI)均分明显高... 目的:了解新生儿父母在患儿住院期间的焦虑及需要情况,以更好地提供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护理。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及Molter病人家庭需要量表对50例新生儿科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新生儿科患儿父母状态焦虑(SAI)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不同文化程度父母SAI均分不同。家庭需要量表显示,患儿亲属认为能够保证患儿的安全,了解患儿的治疗与预后,了解患儿护理的需要最重要。部分需要与患儿亲属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有显著相关。结论: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正确认识患者家属的需要,根据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等因素满足患儿家属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护理,以帮助患儿家属应对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父母 新生儿科 护理 患儿家属 供心 状态焦虑 治疗 调查研究 特质焦虑 针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世荣 彭祥菊 李梅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60-2261,共2页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12.5mg/d)后作为治疗组,选30...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12.5mg/d)后作为治疗组,选30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均抽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10和IFN-γ水平。结果:血清IL-10水平:观察组(235.13±71.36)pg/mL显著高于治疗组(149.61±58.26)pg/mL和对照组(92.54±66.72)pg/mL(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FN-γ水平:观察组(183.32±108.56)pg/mL明显低于治疗组(282.57±81.75)pg/mL和对照组(307.26±112.62)pg/mL(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降低子宫腺肌病患者IL-10,升高IFN-γ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子宫腺肌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白细胞介素10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控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小霞 胡柳霞 李群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对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自愿使用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导尿管的产妇364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拔管时间、拔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有无膀胱刺激症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对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自愿使用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导尿管的产妇364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拔管时间、拔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有无膀胱刺激症状和泌尿系感染情况等。结果:两组之间在有无膀胱刺激症状、泌尿系感染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拔管后第1次排尿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为(30±6)h,建议护理人员掌握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对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减少产妇的痛苦,降低院内泌尿系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镇痛 病人控制 留置导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üppel样转录因子12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志华 廖秀娟 杨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37-3240,共4页
目的: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12(Krüppel-like factor12,KLF12)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寻找新的子宫颈腺癌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增城市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92例子宫颈腺癌患者的肿瘤... 目的: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12(Krüppel-like factor12,KLF12)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寻找新的子宫颈腺癌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增城市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92例子宫颈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KLF12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Kaplan-Meier及Log-rank法分析KLF12表达水平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KLF12表达水平高低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KLF12表达水平及其他临床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KLF12在大部分子宫颈腺癌患者中高表达(69/92),高表达KLF12的子宫颈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KLF12低表达患者(P<0.001)。KLF12高表达与子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01)和宫旁浸润(P<0.001)存在明显的相关性。KLF12高表达是子宫颈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HR=4.117,P=0.001)。结论:KLF12在子宫颈腺癌中可能是一个癌基因,并有可能作为子宫颈腺癌患者预后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KLF12 预后标志物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伟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84-2085,共2页
目的:观察产妇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残留物排除及月经恢复的情况。方法:选择180例孕7周内药物流产后B超有少量胚物残留物(直径<1.5cm)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90例,口服产妇安胶囊作为实验组,口服益母草液作为对照组1,另选90... 目的:观察产妇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残留物排除及月经恢复的情况。方法:选择180例孕7周内药物流产后B超有少量胚物残留物(直径<1.5cm)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90例,口服产妇安胶囊作为实验组,口服益母草液作为对照组1,另选90例药物流产后做B超子宫内未见残留物为对照组2,观察各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残留物排除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在药物流后加服产妇安胶囊,与益母草口服液及未服药的对照组比较,其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阴道时间、残留物排除情况及月经按期恢复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产妇安胶囊能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及缩短出血时间,有促进残留物排出及术后月经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药物疗法 产妇安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新华 郭永飞 +2 位作者 姜国华 黄穗颜 王淑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89-491,共3页
目的: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蛛网膜下腔为最常见出血部位,其次为硬膜下、脑实质及脑室,脑室内出血可伴有梗阻性脑积水... 目的: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蛛网膜下腔为最常见出血部位,其次为硬膜下、脑实质及脑室,脑室内出血可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脑缺氧缺血性病变为本病常见改变,可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梗死。结论:CT能快速准确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并能显示脑缺氧缺血性病变、脑水肿、脑梗死等并发症,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维生素K缺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建平 陈东晓 +1 位作者 郑莉 郭铁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探讨对于肺透明膜病 (HMD)发病危险性高的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对照组待确诊HMD后使用PS ,比较两组的重症HMD(三、四级 )发病率、机械通气概率、脑室内出血 (IVH ... 目的 :探讨对于肺透明膜病 (HMD)发病危险性高的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对照组待确诊HMD后使用PS ,比较两组的重症HMD(三、四级 )发病率、机械通气概率、脑室内出血 (IVH )发生率、死亡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重症HMD发病率、机械通气、IVH发生率比较 ,P <0 0 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HMD高危发生儿预防性应用PS的疗效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预防性应用 肺表面活性物质 疗效观察 透明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腹部手术吗啡硬膜外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治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036-1037,共2页
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超前镇痛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于硬膜外麻醉后分为两组,吗啡超前镇痛组(P组)40例,对照组(C组)40例,其中P组于切皮前10min经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5mL+吗啡2mg,以施行吗啡超前镇痛;而C组... 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超前镇痛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于硬膜外麻醉后分为两组,吗啡超前镇痛组(P组)40例,对照组(C组)40例,其中P组于切皮前10min经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5mL+吗啡2mg,以施行吗啡超前镇痛;而C组仅注入局麻药5mL,观察术中术后镇痛时间、效果、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P组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P组术中加药间隔时间较C组明显延长(P<0.01),利多卡因用量P组明显低于C组,术后疼痛评分小于Ⅲ级,镇痛时间大于24h者,P组为78%,C组为23%,P组明显高于C组。结论:吗啡超前镇痛是下腹部手术中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吗啡 下腹部手术 超前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及其他急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作用
12
作者 郭铁军 李建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969-970,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呼衰)及其他急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996年5月~1999年5月本院儿科使用机械通气的住院患儿8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比较,机械通气后pH值改善,动脉氧分压(PaO2)提高,...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呼衰)及其他急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996年5月~1999年5月本院儿科使用机械通气的住院患儿8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比较,机械通气后pH值改善,动脉氧分压(PaO2)提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02)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可以治疗呼吸道疾病所致呼衰,而且可以通过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为其他急重症患儿提供综合治疗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儿童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