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幸运成像和生成对抗网络的大气湍流图像复原方法
1
作者 吕品 邓东平 +6 位作者 石铁柱 王梦迪 刘潜 田雨 张紫红 曾赟 邬国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在拍摄远距离目标时,视频序列图像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从而产生畸变和模糊,为对视频序列大气湍流退化图像进行复原,提出了一种幸运成像与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空域幸运成像方法,在有限的视频序列图像中挑选出幸运区域,将其拼接... 在拍摄远距离目标时,视频序列图像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从而产生畸变和模糊,为对视频序列大气湍流退化图像进行复原,提出了一种幸运成像与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空域幸运成像方法,在有限的视频序列图像中挑选出幸运区域,将其拼接-排序后进行叠加,从而消除大气湍流带来的几何畸变;在此基础上引入DeblurGAN-v2模型,进一步提升图像质量.将高速相机拍摄的真实湍流退化图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提方法进行实验,并与图像重采样、灰度变换、巴特沃斯高通滤波、MPRNet模型和DeblurGAN模型等方法进行对比,并通过客观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法的结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Brenner梯度函数、Laplacian梯度函数、灰度差分函数(SMD)、熵函数(Entropy)、能量梯度函数(Energy)、PIQE以及Brisque指标相较于其他方法分别提升了194%,58%,84%,7%,55%,74%和163%.从主观效果上看,幸运成像与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能显著地提高图像的视觉质量,并有效地降低图像的模糊和几何畸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大气湍流效应 幸运成像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基础设施的三维探地雷达属性成像及信息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家松 雷占占 罗享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02-1711,共10页
为解决探地雷达(GPR)三维图像(C-scan)信息维度低、成像效果主观等问题,以图像像素值的有效测量信息阈值及信息映射函数为研究对象,建立GPR C-scan的成像优化策略。通过以图像的SSIM和PSNR为评价指标,以室内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道路路面为... 为解决探地雷达(GPR)三维图像(C-scan)信息维度低、成像效果主观等问题,以图像像素值的有效测量信息阈值及信息映射函数为研究对象,建立GPR C-scan的成像优化策略。通过以图像的SSIM和PSNR为评价指标,以室内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道路路面为试验案例,量化分析变成像参数的可视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城市典型应用场景的GPR信息可视化方法包括映射阈值为70%及投影函数为平方函数。此外,提出融合振幅和频率的属性成像方法,丰富C-scan图像信息,组合信息可视化方法,实现准确表现目标物体几何形状并缓解噪声干扰的GPR C-scan成像,有助于减少人为判读误差,提高C-scan解译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C-scan 多属性成像 映射优化 基础设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语义信息辅助的室内停车场车辆定位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宝定 杨程景 +1 位作者 顾祉宁 刘旭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1,75,共7页
针对室内停车场环境下GNSS信号受限,无法进行车辆定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环境语义信息辅助的室内停车场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智能手机,首先在使用机器学习识别室内停车场中环境语义信息(减速带、转弯)的基础上,建立了室内停车场路网... 针对室内停车场环境下GNSS信号受限,无法进行车辆定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环境语义信息辅助的室内停车场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智能手机,首先在使用机器学习识别室内停车场中环境语义信息(减速带、转弯)的基础上,建立了室内停车场路网的拓扑结构,然后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传统车辆航位推算定位数据进行了融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消除了车辆航位推算的累积误差,平均定位精度达3 m以内,并通过语义信息匹配减少了传统粒子滤波方法的运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定位 智能手机 航位推算 环境语义信息 粒子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三维点云空间自动划分与规则化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敬淳 汤圣君 +4 位作者 王伟玺 李晓明 李游 谢林甫 朱家松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97,138,共6页
精准空间划分是实现室内语义建模与拓扑结构重建的重要基础。三维点云作为常用的室内空间数据载体,如何基于三维点云进行室内空间语义信息提取与规则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分割方法实现室内场景的分割,并结合矢量规... 精准空间划分是实现室内语义建模与拓扑结构重建的重要基础。三维点云作为常用的室内空间数据载体,如何基于三维点云进行室内空间语义信息提取与规则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分割方法实现室内场景的分割,并结合矢量规则化方法完成分割场景的规则化。首先,基于区域增长算法与线性拟合方法提取空间分割要素,通过平面投影生成二进制影像,进而利用距离变换和分水岭算法完成空间分割;然后,对空间分割要素进行线性拟合,进行室内空间格网划分,采用矢栅叠加方法实现空间要素规则化;最后,通过4组实际场景(包含3组ISPRS数据集及1组实际场景采集数据)进行数据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室内空间分割与规则化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室内空间要素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空间剖分 分水岭 规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住区生态宜居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董轩妍 胡忠文 +5 位作者 吴金婧 王敬哲 杨超 张杰 夏吉喆 邬国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607-6619,共13页
作为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生态宜居性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遥感与兴趣点(POI)数据生成分类特征,利用文档主题生成模型进行特征重表达,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住区,为后续的生态宜居性评价提供基本单元;随后,依据多... 作为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生态宜居性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遥感与兴趣点(POI)数据生成分类特征,利用文档主题生成模型进行特征重表达,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住区,为后续的生态宜居性评价提供基本单元;随后,依据多源数据生成多个生态宜居性评价指标,使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构建生态宜居评价模型,得出每个住区综合得分;以深圳市为实验区对研究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深圳市的住区生态宜居性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机器学习方法与多源数据结合可得到精细的城市功能分区图,总体精度可达82.1%;(2)基于TOPSIS方法构建的生态宜居评价框架能够对住区生态宜居性进行有效量化,综合得分高的住区多为片区绿化率高、空气质量好、建筑密度较小的住宅区,而得分较低的住区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等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结果符合客观事实;(3)深圳市内的住区及其评价得分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南山、福田、罗湖区域的住宅小区较多;宝安、龙华、龙岗区内部同时包含较多的住宅小区与城中村,导致三个区内部各评价单元的得分差异较为明显;因住区数量少、绿地面积大、空气质量高等客观条件,坪山、盐田和大鹏区生态宜居得分情况较好。以上结果展示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城市生态宜居建设及城市规划等提供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分区 LDA模型 生态宜居性评价 TOPSIS 多源数据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沉斜率的CRTS-Ⅱ板CA砂浆层脱空长度评估方法
6
作者 王广琦 毛庆洲 +2 位作者 李清泉 夏梦璇 穆远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6-836,共11页
列车运动条件下CA砂浆层脱空病害的定量检测缺乏有效的评估指标,而基于轨道/车辆响应特征和轨道线形变化的检测方法以定性判断为主。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弯沉斜率作为脱空长度病害的评估指标,开展多种条件下脱空长度的定量评估研究。首... 列车运动条件下CA砂浆层脱空病害的定量检测缺乏有效的评估指标,而基于轨道/车辆响应特征和轨道线形变化的检测方法以定性判断为主。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弯沉斜率作为脱空长度病害的评估指标,开展多种条件下脱空长度的定量评估研究。首先,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Winkler模型,推导出轨道板弯沉斜率与变形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车辆-轨道有限元动力学模型,设置多种不同的脱空长度。其次,研究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病害区域时,轨道板表面特定区域变形速度的分布情况,统计该过程中轨道板最大变形速度出现的位置与轮对中心的间距。再次,基于线性递减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的变形速度测量位置。最后,分析弯沉斜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脱空长度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弯沉斜率与脱空长度呈正相关,因此弯沉斜率不仅可以用于砂浆层脱空的识别,还可以用于脱空长度的定量评估;在不同的脱空工况下,变形速度的最优测量位置位于列车轮对中心前方2.4 m处,该位置对应的变形速度能更有效地反映出脱空产生的影响;在不同的速度条件下,弯沉斜率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的平均值为13.7%,对应位置变形速度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的平均值为112.93%;揭示了不同脱空工况条件下弯沉斜率的变化规律,给出了7种脱空条件下弯沉斜率变化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水泥沥青砂浆 脱空 变形速度 弯沉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管安装测量塔倾斜位姿修正方法
7
作者 成益品 管明雷 +3 位作者 张德津 刘国辉 田晨阳 张奕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在沉管管节沉放对接施工过程中,针对管节本体发生形变导致测量塔与管节相对几何位置发生微变,从而影响沉管安装定位精度的问题,本文在管节本体与测量塔结构上分别加装倾斜仪监测设备,与管节内安装的倾斜仪在同一坐标体系下进行标定,在... 在沉管管节沉放对接施工过程中,针对管节本体发生形变导致测量塔与管节相对几何位置发生微变,从而影响沉管安装定位精度的问题,本文在管节本体与测量塔结构上分别加装倾斜仪监测设备,与管节内安装的倾斜仪在同一坐标体系下进行标定,在沉管沉放对接过程中实时监测与修正测量塔定位倾斜误差。经贯通测量比对验证发现,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管节形变对沉管安装定位精度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沉放对接施工决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安装 测量塔法 钢壳沉管 倾斜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A的新疆阿克陶MS6.7地震同震形变与滑动分布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温少妍 单新建 +3 位作者 张迎峰 刘云华 汪驰升 宋春燕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1416,共16页
文中利用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获取了2016年新疆阿克陶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形变场以水平运动为主,形变主要发生于断层南盘;升、降轨最大形变量分别约为12cm和-21cm;基于雷达影像观测右视成像的特点可知阿克陶地震具有右旋走滑的破裂特... 文中利用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获取了2016年新疆阿克陶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形变场以水平运动为主,形变主要发生于断层南盘;升、降轨最大形变量分别约为12cm和-21cm;基于雷达影像观测右视成像的特点可知阿克陶地震具有右旋走滑的破裂特征,结合形变场形态特征与余震剖面推断认为,阿克陶地震的发震断层为S倾的木吉断裂。基于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反演双断层面的静态滑动分布,结果显示:2个断层面上各存在1个椭圆状的滑动集中区,破裂基本到达地表,滑动主要发生在沿断层面走向长约50km、沿断层面倾向方向0~20km的范围内,最大滑动量位于约9km深处,量级约为0.7m;西段主要以走滑为主,东段为走滑兼具少量正断性质,反演得到的地震矩约为8.81×10^18N·m,相当于MW6.57。综合分析认为,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为右旋走滑兼有少量正断分量,是发生在公格尔拉张系内拉张环境下的构造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场 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云灰度图像的隧道渗水病害检测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宝定 谢沛瑶 +1 位作者 郭文浩 毛庆洲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39,90,共7页
地铁盾构隧道渗水检测是隧道维护的基础。针对传统的检测手段难以在隧道内部光线昏暗条件下获得高质量病害图片的问题,本文使用了激光雷达对隧道进行内部渗水检测。首先,基于激光点云灰度图中的渗水病害特征,建立了激光点云灰度图像渗... 地铁盾构隧道渗水检测是隧道维护的基础。针对传统的检测手段难以在隧道内部光线昏暗条件下获得高质量病害图片的问题,本文使用了激光雷达对隧道进行内部渗水检测。首先,基于激光点云灰度图中的渗水病害特征,建立了激光点云灰度图像渗水病害数据集;然后,以Mask R-CNN(Region-CNN)模型为基准框架,采用Swin transformer网络作为底层特征提取网络,实现了对隧道渗水病害的快速检测;最后,利用铁道移动测量系统在武汉采集的数据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Mask R-CNN模型的渗水病害检测精度比原算法提升了12%以上,在地铁隧道渗水病害检测中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渗漏水 深度学习 病害检测 Swin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割与深度学习联合优化的室内粘连点云分割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建国 张宇琦 +2 位作者 汤圣君 王伟玺 李晓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51,共7页
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城市三维模型重建对三维点云结构化的需求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准确地分割室内语义模型与三维重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点云分割分类是室内点云结构化的重要基础,如何将粘连点云构件进行准确分割并用于室... 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城市三维模型重建对三维点云结构化的需求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准确地分割室内语义模型与三维重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点云分割分类是室内点云结构化的重要基础,如何将粘连点云构件进行准确分割并用于室内点云结构化,是当前城市建模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室内粘连点云数据的分割分类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处理室内点云数据;其次,对点云数据进行标签分类,得到目标标签点云;然后,利用欧氏算法对目标点云进行聚类分割,通过室内语义构件包围盒信息计算各目标中心点坐标与水平半径;最后,利用点云最小割实现室内粘连点云的准确分割。利用3组室内场景中获取的数据对分割方法的精度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分割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数据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粘连点云 深度学习 标签点云分类 欧氏算法 最小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混合理论的沥青路面密度预估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学堂 谭忆秋 +2 位作者 张德津 肖神清 王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0-656,共7页
为了实现沥青路面密度的准确预估,开展了沥青混合料的介电特性测试和密度预估模型对比研究.基于多相复合材料的电磁混合理论,推导出沥青混合料的4种密度预估模型(CRIM模型、Rayleigh模型、Böttcher模型和ALL模型);使用Percometer... 为了实现沥青路面密度的准确预估,开展了沥青混合料的介电特性测试和密度预估模型对比研究.基于多相复合材料的电磁混合理论,推导出沥青混合料的4种密度预估模型(CRIM模型、Rayleigh模型、Böttcher模型和ALL模型);使用Percometer介电常数仪测定了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及其组分的相对介电常数,综合考虑了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类型和空隙率因素,进行了不同模型预估密度值与表干法实测密度值的误差分析;最后通过现场AC-20沥青路面探地雷达检测以及取芯检测验证了优选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Percometer介电常数仪测得的沥青路面相对介电常数与探地雷达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沥青混合料密度预估模型的精度受到级配类型和空隙率的影响;与CRIM模型和Böttcher模型相比,Rayleigh模型和ALL模型更适用于沥青混合料密度预估,其中ALL模型预估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电磁混合理论 密度预估模型 相对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测量数据的桥梁挠度异常探测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睿哲 涂伟 +3 位作者 李清泉 谷宇 左小清 高文武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110,共6页
桥梁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运输,桥梁安全状态监测至关重要。受桥梁自身承重、桥面移动荷载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桥梁挠度不断发生变化,而挠度异常可能会引起桥梁的结构性损伤而产生安全隐患。针对目前挠... 桥梁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运输,桥梁安全状态监测至关重要。受桥梁自身承重、桥面移动荷载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桥梁挠度不断发生变化,而挠度异常可能会引起桥梁的结构性损伤而产生安全隐患。针对目前挠度异常探测方法没有综合考虑其外部环境和挠度自身变化特征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测量数据的桥梁挠度异常探测方法。利用环境温度、桥面移动荷载及桥梁挠度计算多源测量数据特征并融合,通过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识别异常挠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异常探测精度达到88.18%,效果良好,并且优于其他典型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帮助桥梁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桥梁挠度异常情况,从而提高桥梁维护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挠度 异常探测 数据融合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域与梯度显著特征融合的沥青路面裂缝检测方法 被引量:18
13
作者 胡成雪 何莉 +2 位作者 陶健 王墨川 张德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5-253,共9页
针对沥青路面裂缝检测中富纹理噪声影响和细小裂缝误识别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邻域与梯度显著特征融合的沥青路面裂缝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灰度校正和形态学重建降低外界干扰和富纹理中较亮点状噪声导致亮度不均的影响,根据像素及其邻域的... 针对沥青路面裂缝检测中富纹理噪声影响和细小裂缝误识别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邻域与梯度显著特征融合的沥青路面裂缝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灰度校正和形态学重建降低外界干扰和富纹理中较亮点状噪声导致亮度不均的影响,根据像素及其邻域的显著差异提取邻域显著特征,通过方向可调滤波器得到不同方向上的梯度显著特征,将两者卷积融合并优选方向生成特征融合显著图;然后对特征融合显著图阈值分割得到疑似裂缝聚集区域,结合聚集区域的不同几何特征引入聚类分析法筛选裂缝候选区域;最后提出区域端点搜索与定位法,剔除无端点聚集区域的子集,并连接不同区域端点,最终实现裂缝较完整提取.在采集的沥青路面裂缝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召回率、F值分别为92.857%, 86.405%和89.515%,可有效地检测沥青路面图像裂缝,尤其能识别细小裂缝,为路面养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裂缝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裂缝检测 显著特征融合 裂缝区域筛选 区域端点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众源轨迹数据的行人路网提取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恬静 黄金彩 +1 位作者 周宝定 张德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4,共6页
目前,导航位置服务应用提供的路线大多基于机动车道路网数据,难以满足行人导航的需求,有无完备的行人道路网络成为制约行人导航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莫尔斯理论的行人路网提取方法。首先对轨迹进行预处理,清除轨迹数... 目前,导航位置服务应用提供的路线大多基于机动车道路网数据,难以满足行人导航的需求,有无完备的行人道路网络成为制约行人导航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莫尔斯理论的行人路网提取方法。首先对轨迹进行预处理,清除轨迹数据中的冗余和噪声,并对原始轨迹进行合理分割,形成清晰的轨迹集合;然后利用莫尔斯理论,对步行轨迹密度图中的"山脊线"进行提取,并重构步行道路网。试验分析时采用深圳大学校园步行GPS轨迹数据进行行人路网提取,通过将提取的行人路网结果与OpenStreetMap(OSM)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与当前典型的路网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本文方法能提取出高质量的行人路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提取 步行轨迹 轨迹预处理 行人路网 莫尔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麦冠层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农田土壤含水率估算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梦迪 何莉 +6 位作者 刘潜 李志娟 王冉 贾中甫 王敬哲 邬国峰 石铁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精准监测农田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有助于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实现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探索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土壤含水率监测的... 精准监测农田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有助于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实现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探索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土壤含水率监测的方法,该研究选取新疆阜康绿洲田块为研究区,使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高光谱传感器采集田块尺度小麦冠层光谱信息,进行SMC定量估算和制图。对小麦冠层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SG)平滑,利用7种不同的小波基函数(bior4.4、coif4、db4、fk14、haar、rbio3.9、sym4)对光谱信息进行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处理,并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对小波系数进行特征提取,最后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PLS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随机森林(radom forest,RF)以及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估算SMC并实现其空间制图。结果表明:基于GA的特征波段选择方法可有效提高SMC的估算精度。使用全波段小波系数构建模型的决定系数R2在0.20~0.44之间,而使用特征小波系数的R2为0.25~0.82。与其他小波基函数相比,采用db4特征小波系数的估算精度最优,PLSR、SVM、ANN、RF和XGBoost模型估算SMC的R2分别为0.82、0.72、0.79、0.76和0.45。基于PLSR和ANN最优模型进行SMC空间制图,基于CWT和机器学习结合模型能够有效估算小田块尺度SMC。该研究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实现了SMC精确估算,为农田尺度SMC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无人机 高光谱 连续小波变换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在海岛测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樊勇 何宗宜 +1 位作者 李敏敏 贺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为提高海岛测绘的技术手段,将无人机引入海岛地形调查中,以Swallow-P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开展惠州市大亚湾虎洲海岛大比例尺测图为例,系统归纳了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的具体流程,并制作了DEM和DOM成果;经过实测地面点精度分析... 为提高海岛测绘的技术手段,将无人机引入海岛地形调查中,以Swallow-P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开展惠州市大亚湾虎洲海岛大比例尺测图为例,系统归纳了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的具体流程,并制作了DEM和DOM成果;经过实测地面点精度分析得出虎洲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成果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符合1∶1000测图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海岛测绘 Swallow-P小型固定翼无人机 大比例尺测图 测图精度 中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点云室内平面要素提取与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锦阳 钱建国 +2 位作者 汤圣君 王伟玺 李晓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20,27,共7页
室内平面要素的准确提取与关系恢复是室内模型自动化语义重建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三维点云的室内平面要素提取与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区域增长和RANSAC平面混合分割方法分割室内点云数据;其次利用室内语义部件的空间... 室内平面要素的准确提取与关系恢复是室内模型自动化语义重建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三维点云的室内平面要素提取与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区域增长和RANSAC平面混合分割方法分割室内点云数据;其次利用室内语义部件的空间位置信息及包围盒和法向量信息,对分割后的平面进行平面要素的精确提取;然后对提取的墙面进行优化,实现共享墙面的合并,解决室内墙面冗余的问题;最后利用门与墙的空间位置信息,恢复门墙关联关系。试验部分采用了两组试验数据:一组是深圳大学某层教学楼的激光点云数据,另一组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的标准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点云 平面混合分割 平面要素提取 共享墙面合并 门墙关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沥青路面裂缝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陶健 田霖 +2 位作者 张德津 胡成雪 何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7-524,共8页
针对不均匀光照和阴影等因素影响沥青路面图像中裂缝检测误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沥青路面裂缝检测方法。设计结构保持型Retinex算法将高频的纹理信号从低频光照信号和结构型纹理中分离,改进百分比阈值算法,获取高信噪比... 针对不均匀光照和阴影等因素影响沥青路面图像中裂缝检测误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沥青路面裂缝检测方法。设计结构保持型Retinex算法将高频的纹理信号从低频光照信号和结构型纹理中分离,改进百分比阈值算法,获取高信噪比的裂缝区域二值图像,建立高置信裂缝段的特征匹配机制,利用圆形度、面积、不同置信裂缝的类间欧氏距离进行置信连通域邻域去噪,实现裂缝区域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改善了不均匀光照和阴影情况下裂缝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裂缝检测 邻域去噪 特征匹配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管道测量机器人的高堆石坝内部沉降测量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殷煜 李清泉 +3 位作者 余建伟 张德津 程翔 陈智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51-1958,F0002,共9页
针对传统堆石坝内部沉降监测方法难以适应高堆石坝内部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以及现有监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管道测量机器人的高堆石坝内部沉降测量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管道测量机器人的高堆石坝内部沉降测量原理以及... 针对传统堆石坝内部沉降监测方法难以适应高堆石坝内部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以及现有监测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管道测量机器人的高堆石坝内部沉降测量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管道测量机器人的高堆石坝内部沉降测量原理以及监测系统组成和部署方法,然后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管道机器人高程测量精度,最后成功应用于两河口大坝。高程检核结果表明,管道测量机器人的高程测量精度达到了0.32 mm。选取了一段起止时间与水管式沉降仪一致的监测管道沉降监测数据与之进行对比,其中起止时间的管道高程测量重复精度分别达到了15×10和10×10,对比结果表明,两套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沉降趋势基本一致,具有强相关性。工程应用情况表明,基于管道测量机器人的高堆石坝内部沉降测量方法可有效监测堆石坝内部沉降,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变形监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内部变形 管线测量 惯性测量 管道测量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樊勇 何宗宜 +1 位作者 李敏敏 贺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与演变是城镇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7期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有:①计算1980—2015年... 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与演变是城镇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7期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有:①计算1980—2015年中国的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及总建设用地的面积和增长率,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的建设用地变化速率。②运用GIS软件中的联合分析工具,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空间变化格局。③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建设用地整体上表现为持续扩张的态势;东部及沿海地区增长速度较快,青藏高原基本无变化,中部及东北地区增长速度较缓,西北地区有少量增加;增加建设用地以耕地转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 建设用地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