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康英 杨选 +2 位作者 吕金水 陈杏 陈贵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0-331,共12页
用初动和振幅比的方法求解广东台网运行以来32个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整理前人求得的83个广东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及邻区的震源机制特征,同时对阳江、新丰江和南澳3个老震区各自的震源机制分别进行了探讨。... 用初动和振幅比的方法求解广东台网运行以来32个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整理前人求得的83个广东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及邻区的震源机制特征,同时对阳江、新丰江和南澳3个老震区各自的震源机制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应力作用方式和性质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地震多数以走滑错动为主,兼具倾滑分量;新丰江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诱发的特殊性,只有走滑型和正断型的情况;阳江地区出现一些逆断型地震;主压应力P轴优势方向从广西海南的NS向到广东的NWW向,最后表现为粤闽沿海的近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地区 震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东部地区背景噪声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元敏 沈玉松 杨马陵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0-369,共10页
选取广东省东部及福建和江西测震台网的26个固定台站2011年3~9月的地震背景噪声的垂直分量数据,用互相关方法获得瑞利面波的格林函数,再用频时分析方法提取瑞利面波的群速度频散曲线,最后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周期为5~15... 选取广东省东部及福建和江西测震台网的26个固定台站2011年3~9月的地震背景噪声的垂直分量数据,用互相关方法获得瑞利面波的格林函数,再用频时分析方法提取瑞利面波的群速度频散曲线,最后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周期为5~15s的瑞利面波群速度图像。反演结果揭示了广东省东部地区浅部地壳群速度结构存在明显横向不均匀性。短周期群速度异常与研究区内山脉、盆地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沉积厚度较大的盆地地区表现为低速异常,而基底埋深较浅的山脉则显示了高速异常;地热分布对面波群速度产生重要影响,地热值较高的区域面波群速度一般表现为低速异常;粤东地区特别是粤东沿海地区地壳中部可能存在低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互相关 格林函数 频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水压致裂和诱发地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颜玉定 李亚林 +2 位作者 张专 欧阳立胜 谢明富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3-206,共14页
用7种岩石各制备了几类不同预裂纹的系列试件,并在不同围压下进行水压致裂强度实验。结合典型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实际资料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实验结果,以及应用岩石强度理论和岩石断裂力学的一些原理、方法,进行岩石孔隙水压诱发地震的探... 用7种岩石各制备了几类不同预裂纹的系列试件,并在不同围压下进行水压致裂强度实验。结合典型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实际资料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实验结果,以及应用岩石强度理论和岩石断裂力学的一些原理、方法,进行岩石孔隙水压诱发地震的探讨。初步结果为:(1)若岩体内构造应力很小,一定大小的孔隙水压力σP可直接使岩体内的薄弱面致裂并发生小地震。(2)若构造应力较大,存在两类诱发地震的可能:①对岩体浅部一些走向与构造应力的主压应力σ1方向相近的薄弱面,σP可促使其发生张性破裂并诱发小地震。②当构造应力接近于断裂的抗剪强度时,因σP降低了断裂面上的正应力σn,使原处于稳定状态的断裂失稳,发生滑移破裂并诱发出地震。σP导致断裂的破裂深度增大,使诱发地震的震级大于原潜在的地震震级。(3)各种岩体均存在着一个极限深度,此深度后不再有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压 水压致裂 诱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定位结果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沈玉松 康英 +1 位作者 黄文辉 刘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自动实时处理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之内自动确定出地震的3要素。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的自动定位结果后发现,282个4级以上地震的自动定位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的人机交互速报结果(CC)匹配;70...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的自动实时处理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之内自动确定出地震的3要素。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的自动定位结果后发现,282个4级以上地震的自动定位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的人机交互速报结果(CC)匹配;70%的地震震级误差≤0.3;69%的国内及周边地区地震的震源水平位置定位误差≤20km,73%的国外地震的震源水平位置定位误差≤50km;国内及周边地区地震的平均速报时间为3.5min,国外地震平均为11.1min,该系统速报速度明显高于人机交互速报速度。全球6级以上地震中有284个的定位结果与欧洲-地中海地震学中心(EMSC)的实时定位结果匹配,其中49%的地震震级误差≤0.3;73%的地震水平误差不超过50km,68%的地震震源深度误差≤50km,对于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深源地震,90%的地震震源深度误差不超过50km。另对未匹配及误差较大的地震事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 地震自动速报系统 定位结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近震ML震级量规函数 被引量:7
5
作者 吕作勇 马晓静 房立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2-573,共12页
收集了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根据Richter提出的原始M_L震级定义,分别采用了频率域和时间域2种仿真技术将宽频带速度波形仿真为伍德-安德森地震仪波形,在仿真后的波形上自动量取地震水平向最大振幅,研究获得了广东地区近震M_L震... 收集了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根据Richter提出的原始M_L震级定义,分别采用了频率域和时间域2种仿真技术将宽频带速度波形仿真为伍德-安德森地震仪波形,在仿真后的波形上自动量取地震水平向最大振幅,研究获得了广东地区近震M_L震级的量规函数。通过对各台站计算的M_L震级残差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广东地震台网44个台站的台站校正。对台站校正的Z检验结果表明,44个台站中有38个台站的台站校正明显不为0。新量规函数以及台站校正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广东地震台网测定M_L震级的精度,使M_L震级测定的离散程度降低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地震台网 近震ML震级 量规函数 台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9年阳江M_S6.4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5
6
作者 林群 刘特培 +3 位作者 王小娜 徐晓枫 宫会玲 陈幸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5-753,共9页
利用2010~2016年阳江地区小震资料,对围绕广东阳江6.4级地震发震构造的NEE走向平冈断层的西南段及NW走向的程村断层展布的密集地震,经双差定位方法重新进行震源位置的修定,获得了1411个精定位震源资料。依据成丛地震发生在断层附近的原... 利用2010~2016年阳江地区小震资料,对围绕广东阳江6.4级地震发震构造的NEE走向平冈断层的西南段及NW走向的程村断层展布的密集地震,经双差定位方法重新进行震源位置的修定,获得了1411个精定位震源资料。依据成丛地震发生在断层附近的原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及高斯-牛顿算法相结合的方式,较精确地获得了2个断层面的详细参数:即平冈断层西南段走向258°、倾角85°、倾向NW,与6.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十分一致,断层长度约15km并穿过了其西南端海域抵达了对岸;程村断层走向331°、倾角88°、倾向NE,长度约28km,较已有结果更长、走向也朝NE向偏转了约15°。2条陡直断层近乎垂直相交于近海,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均以走滑错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断层面 阳江地震 小震丛集 断层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时钟方波测试地震数采时间精度及系统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剑波 袁松湧 +7 位作者 叶世山 杨大克 陈建涛 丁莉莎 卢子晋 劳谦 廖一帆 吕仲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3-1079,共7页
用采集时钟方波信号加以分析的方法评估地震数据采集器的授时、守时服务精度、稳定性及系统特性。将具有时钟误差日志记录的数采的时间精度测试结果与日志记录相比较,二者完全一致;用时钟方波信号实测的数采经验传递函数与用厂家提供的... 用采集时钟方波信号加以分析的方法评估地震数据采集器的授时、守时服务精度、稳定性及系统特性。将具有时钟误差日志记录的数采的时间精度测试结果与日志记录相比较,二者完全一致;用时钟方波信号实测的数采经验传递函数与用厂家提供的滤波器系数并校正滤波器时间延迟计算的理论频率特性相符。实测结果显示,由于数采守时误差变化呈非线性,即使同一型号的不同数采间,其守时能力也可以差别很大;对于不同的数采及抽取滤波器,由于滤波延迟时间校正的参考点不一致,可导致数采记录数据的时间服务存在1个采样点左右的时间差,这对时间精度要求高的研究工作是不能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采 时间精度 系统特性 时钟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地震目录中增加矩震级及震源机制解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康英 杨选 沈玉松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本文梳理了我国地震目录的产出现状,对于我国近几年应急机构和区域台网产出的震源机制解、矩震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于国内陆地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的产出率为100%,5级以... 本文梳理了我国地震目录的产出现状,对于我国近几年应急机构和区域台网产出的震源机制解、矩震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于国内陆地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的产出率为100%,5级以上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产出率为81%。这两个研究所给出的3种矩张量结果和GCMT给出的矩张量结果较为一致,类型统计一致率分别达到71%、86%和66%,其中P、T轴空间夹角优势分布在15°左右。产出的矩震级和GCMT解得到的矩震级相差不大,偏差在0.1以内的比率分别为46%、86%和71%,偏差在0.3以内的比率分别为85%、100%和97%。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内陆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这两个研究所产出率较高、结果较为一致。而由各台网据震源参数得出的5级左右地震的矩震级和GCMT求解的矩震级比较起来明显偏小。由此探讨了在传统地震目录中增加震源机制解及矩震级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震级 震源机制解 地震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粤闽交界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叶秀薇 胡秀敏 +1 位作者 刘锦 黄元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利用粤闽两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7年6月~2010年5月的走时及波形记录对南澳地区ML≥1地震用双差法重新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挑选重复地震丛,并研究地震丛的P波走时经伪弯曲射线追踪技术及波形互相关校正后的走时差变化。经上述处理后,... 利用粤闽两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7年6月~2010年5月的走时及波形记录对南澳地区ML≥1地震用双差法重新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挑选重复地震丛,并研究地震丛的P波走时经伪弯曲射线追踪技术及波形互相关校正后的走时差变化。经上述处理后,汕头台、潮州台记录的南澳地区地震的P波走时差在2008年6~8月间出现负异常,经与地震活动性及形变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认为该时段的负异常反映了区域地壳介质速度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射线追踪 地壳介质变化 粤闽交界 双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动噪声RMS值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及误差概率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军 袁松湧 +3 位作者 杨大克 谢剑波 马洁美 李冬圣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对比两种计算RMS值的方法,结合误差概率统计给出结果的误差概率分布。在使用有限脉冲响应(FIR)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并计算RMS值的过程中,滤波器窗口函数和阶数是影响计算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其中阶数的作用更大。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PSD... 对比两种计算RMS值的方法,结合误差概率统计给出结果的误差概率分布。在使用有限脉冲响应(FIR)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并计算RMS值的过程中,滤波器窗口函数和阶数是影响计算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其中阶数的作用更大。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PSD)反算RMS值的误差主要受pwelch函数的窗口函数类型、窗口长度及重叠率等参数影响,其中窗口长度作用更大。从同等误差水平的概率分布看,在合理设置参数的前提下,使用PSD反算RMS值的方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方根值 功率谱密度 FIR滤波器 误差概率分布 参数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种应力加载方式的井水温度响应机理探讨
11
作者 陈大庆 万永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2-328,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几种不同周期的应力加载方式以及井-含水层的水位、水温响应特征,对井水温度的应力加载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总结了对于3种不同周期应力加载的水温响应机理。分别是对地震波应力加载的气体脱逸模式...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几种不同周期的应力加载方式以及井-含水层的水位、水温响应特征,对井水温度的应力加载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总结了对于3种不同周期应力加载的水温响应机理。分别是对地震波应力加载的气体脱逸模式、裂隙渗流模式、热弥散效应模式及冷水下渗模式,对固体潮应力加载的水动力学模式以及对地震孕育阶段长周期缓慢应力加载的应力-耗散热模式等,文章中针对每一种不同方式应力加载给出了典型的观测实例并对其可能的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温度 应力加载 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