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14年广东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水寒 邱建秀 王大刚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7-366,共10页
利用1960-2014年广东省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下次降水平均等待时间(Average Waiting Time for Precipitation,AWTP)计算得到的相当干期(Equivalent Dry Period,EDP)指数分析了广东省1960-2014年的干旱时空特性,重点分析其自2... 利用1960-2014年广东省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下次降水平均等待时间(Average Waiting Time for Precipitation,AWTP)计算得到的相当干期(Equivalent Dry Period,EDP)指数分析了广东省1960-2014年的干旱时空特性,重点分析其自21世纪以来的干旱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EDP指数能够较好地适用于本研究区。从空间分布上看,广东省干旱大致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加重的空间分布格局,东南部沿海地区干旱程度较粤北和粤西地区更为严重。1960-2014年广东省干旱有明显的年代际的变化特征,且干旱程度存在显著的逐年加重趋势。此外,广东省存在典型的季节性干旱,秋旱和冬旱频发,其次是春旱;各季的干旱中心位置有所不同。21世纪以来广东省干旱的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面积都远超20世纪后半叶。具体而言,进入21世纪,珠三角东部东源站和粤西云浮市罗定站的EDP值明显增高,成为广东省新的干旱中心。从季节性干旱的角度分析,21世纪以来,秋季与冬季的旱情加剧最为严重并向全省蔓延,秋、冬季EDP值在21世纪初期相对20世纪后半叶的增幅都为23%。春旱则是逐年缓慢加重,夏旱在1960-2014年较少,但进入21世纪后广东省夏旱也呈现频发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演变 AWTP指数 EDP指数 21世纪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65
2
作者 周永章 李兴远 +5 位作者 郑义 沈文杰 何俊国 虞鹏鹏 牛佳 曾长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681,共15页
钦杭成矿带是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的简称,具有矿床规模大、矿床分布密集、矿床类型齐全、伴生组分多样的显著特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划的全国重点成矿区带。钦杭成矿带又称为钦杭(构造)结合带,大地构造位置对应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 钦杭成矿带是钦州湾-杭州湾成矿带的简称,具有矿床规模大、矿床分布密集、矿床类型齐全、伴生组分多样的显著特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划的全国重点成矿区带。钦杭成矿带又称为钦杭(构造)结合带,大地构造位置对应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接合带。研究显示,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它在古生代仍存在洋壳,属于洋陆俯冲体系。中生代构造转换是一个重要的地质事件,它使钦杭带由特提斯构造域卷入到西太平洋构造域中,大地构造性质从华夏和扬子板块之间的板块构造机制为主,转为陆内岩石圈拉张伸展构造环境,并产生巨大的地质效应,最突出的是燕山期岩浆的大规模活动以及成矿作用的大爆发。燕山期花岗岩存在确切的幔源端元信息,幔源物质参与了许多矿床的形成,并为最近钨多金属矿床北拓找矿所验证。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钼)矿带,斑岩铜(钼)矿在钦杭结合带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它们的主成岩成矿年龄是燕山期,但带有古老俯冲带岛弧体系的基因。钦杭带也是一条古海洋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密集分布带,VMS型铜多金属矿床和SEDEX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发育。钦杭带是一条古老俯冲带改造成矿带,古老俯冲带经燕山期改造/叠加成矿是钦杭成矿带的重要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结合带(成矿带) 华夏板块 古老俯冲带 中生带构造转换地质事件 燕山期成矿大爆 斑岩铜(钼)矿 喷流热水沉积矿床 改造/叠加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领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实现语言 被引量:82
3
作者 周永章 王俊 +3 位作者 左仁广 肖凡 沈文杰 王树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73-3178,共6页
地质大数据正在以指数形式增长。只有发展智能数据处理方法才有可能追上大数据的超常增长。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机器学习已成为地质大数据研究的前沿热点,它将让地质大数据插上翅膀,并因此改变地... 地质大数据正在以指数形式增长。只有发展智能数据处理方法才有可能追上大数据的超常增长。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机器学习已成为地质大数据研究的前沿热点,它将让地质大数据插上翅膀,并因此改变地质。机器学习是一个源于数据的模型的训练过程,最终给出一个面向某种性能度量的决策。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子类,它通过构建具有很多隐层的机器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更有用的特征,从而最终提升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深度学习算法之一,它广泛用于图像识别和语音分析等。Python语言在科学领域的地位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其下的Scikit-Learn是一个机器学习相关的库,提供有数据预处理、分类、回归、聚类、预测、模型分析等算法。Keras是一个基于Theano/Tensorflow的深度学习库,可以应用来搭建简洁的人工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大数据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智能地质学 PYTH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梁锦 周永章 +4 位作者 李红中 尹缀缀 周留煜 曾长育 虞鹏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61-3372,共12页
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矿带。斑岩铜矿在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主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燕山期。钦-杭结合带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主要为钙碱性岩浆系列的中酸性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和次英安斑岩等,具有与新元古... 钦-杭结合带是重要的斑岩铜矿带。斑岩铜矿在北、中、南三段均有产出,主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燕山期。钦-杭结合带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主要为钙碱性岩浆系列的中酸性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和次英安斑岩等,具有与新元古代岛弧火成岩类似微量元素特征。它们来源于软流圈的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混合后部分熔融的结果,与受到过早期俯冲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有关,存在壳幔混染现象。钦-杭结合带燕山期的斑岩铜矿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关系密切,但斑岩和铜矿体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出的具有弧岩浆作用特点,这与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转折事件发生以前的地质演化有关。钦-杭结合带的中酸性斑岩体来自于元古代岛弧底部玄武质岩石(下地壳)在中生代时期的部分熔融,本质上该类矿床带有岛弧俯冲环境的特征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古岛弧岩浆 板块构造 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正在引发地球科学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地质科学》2017年大数据专题代序 被引量:71
5
作者 张旗 周永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7-648,共12页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大数据研究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在地球科学领域大数据研究落后的原因,指出大数据正在引发地球科学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大数据的关键不在于数据的大,而且在于思维的新;从数据出发,让数据说话,依靠人工智能方法...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大数据研究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在地球科学领域大数据研究落后的原因,指出大数据正在引发地球科学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大数据的关键不在于数据的大,而且在于思维的新;从数据出发,让数据说话,依靠人工智能方法,让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可视分析等大数据技术逐步成为必需。利用大数据方法研究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以及中新世岩浆事件的意义所取得的成果即是极佳的研究范例。文中指出,面向未来,大数据对于地球科学界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将创造奇迹。大数据作为第四科学范式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它将改变地球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从逻辑思维方式转变为由数据驱动的关联思维方式,文中呼吁科学界对大数据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第四科学范式 玄武岩判别图 小数据 问题 前景 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桂东四套成矿系统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构造启示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义 余盼 +1 位作者 王岳军 林振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2-694,共13页
粤西-桂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是研究区域成矿作用和大地构造演化耦合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粤西-桂东地区四套主要成矿系统的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内矿床精确定年和构造演化的研究成果,探讨四套主要成矿系统的成因类... 粤西-桂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是研究区域成矿作用和大地构造演化耦合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粤西-桂东地区四套主要成矿系统的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内矿床精确定年和构造演化的研究成果,探讨四套主要成矿系统的成因类型、成矿构造背景及其对钦杭结合带构造演化的启示。其中,广东云浮硫铁矿产于震旦系大绀山组,块状和条带状矿石呈层状产于火山沉积岩系中,是一套与海底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VMS成矿系统,形成于新元古代俯冲相关的弧后(间)拉张盆地;盘龙铅锌矿产于泥盆系上伦组,角砾状和胶状矿石产于浅海相白云质碎屑岩中,是一套加里东期被动大陆边缘的SEDEX型铅锌成矿系统;河台金矿田赋存于震旦系乐昌组,脉状矿体严格受断裂和蚀变带控制,是一套变质热液主导的造山型金矿成矿系统,形成于印支-燕山期陆内走滑或陆陆碰撞背景;圆珠顶铜钼矿床形成与燕山期(155Ma)二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细脉浸染状矿石赋存于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是一套陆内伸展背景的斑岩铜钼成矿系统。总体而言,粤西-桂东地区经历了新元古代俯冲、加里东期被动大陆边缘、印支期陆内走滑(或陆陆碰撞)和燕山期陆内伸展四个重要的构造事件,这与钦杭结合带总体构造演化过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大地构造演化 粤西-桂东 大降坪硫铁矿 盘龙铅锌矿 河台金矿田 圆珠顶钼矿 钦杭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质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大数据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旗 焦守涛 卢欣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5-280,共6页
我们对大数据两年多来的研究表明,大数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一直以来,人们都是通过因果关系来认识世界的;而大数据不是,大数据是从数据出发,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提升数据的价值。例如在矿床学研究中,人们往往过分关注矿床... 我们对大数据两年多来的研究表明,大数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一直以来,人们都是通过因果关系来认识世界的;而大数据不是,大数据是从数据出发,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提升数据的价值。例如在矿床学研究中,人们往往过分关注矿床的成因,关注成矿与岩浆、流体与岩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际上,流体与岩体、矿床与岩浆之间主要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早先的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几乎都是按照因果关系的思路设计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完美。我们采用大数据方法对全球全体玄武岩和安山岩的数据进行挖掘,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主要依据的是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多少年来,人们在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中习惯于对因果关系的追求。现在,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对因果关系的追求转变为对相关关系的追求。实践表明,追求因果关系不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大数据方法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大数据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 矿床成因 玄武岩判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三维剖面地质界线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侯卫生 杨翘楚 +1 位作者 杨亮 崔婵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5-932,共8页
三维剖面地质界线是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重要基础数据,其不确定性会影响三维模型的几何形态和属性分布。以单一分布为假设前提的统计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掩盖了其他概率分布特征对模型的影响。突破单一误差分布条件的假设前提,本文使... 三维剖面地质界线是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重要基础数据,其不确定性会影响三维模型的几何形态和属性分布。以单一分布为假设前提的统计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掩盖了其他概率分布特征对模型的影响。突破单一误差分布条件的假设前提,本文使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不同概率分布情况下地质剖面数据中地质界线的抽样采集,以及地质界线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依托地质界线空间位置与地质属性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用地质属性概率分布实现地质界线空间不确定性的定量可视化,并结合实际地质剖面探讨了多种概率分布条件下地质界线的空间不确定性。实例研究表明,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可以突破单一误差分布假设条件,结合地质属性概率可充分揭示出建模数据的内在不确定性与模型外在要素形态之间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分析 MONTE CARLO模拟 地质界线 地质属性概率 三维地质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龚建文 周永章 张正栋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新丰江是广东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事关香港等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供应。结合实地调查,以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为对象,将水资源管理、水权制度、补偿机制和生态经济等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新丰江水库面临着较大的水... 新丰江是广东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事关香港等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供应。结合实地调查,以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为对象,将水资源管理、水权制度、补偿机制和生态经济等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新丰江水库面临着较大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经济发展限于水源保护而受到巨大制约,迫切需要启动生态补偿机制。针对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面临水资源需求缺乏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补偿方式单一、标准偏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优质水权市场,健全水源地监督管理机制和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新丰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红砂岩文物保护新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晓东 曹建劲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3,共5页
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少珍稀石质文物因缺少保护而遭受严重风化。为保护风化石质文物,文章将纳米材料和传统石质文物保护剂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保护方法:用纳米二氧化钛银与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按一定比例调和,涂抹于红砂岩文物表... 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少珍稀石质文物因缺少保护而遭受严重风化。为保护风化石质文物,文章将纳米材料和传统石质文物保护剂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保护方法:用纳米二氧化钛银与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按一定比例调和,涂抹于红砂岩文物表面;一段时间后在其表面喷洒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为检验新方法之功效,分别用该方法和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处理采自于广州的红砂岩文物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有机酸种类和质量分数,发现前者较后者的有机酸质量分数明显减少。又经实验检测,发现该方法处理后的样品能经受水流冲刷,能耐酸碱腐蚀。这表明新方法既能防水、耐酸碱,又能降解有机酸;可以有效延缓石质文物风化,较传统石质文物保护剂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文物 文物保护剂 纳米二氧化钛银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南段变质基底及其中生代改造地质作用
11
作者 周永章 曾长育 +3 位作者 郑义 林振文 虞鹏鹏 牛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86-,共1页
钦-杭结合带是位于华夏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的构造结合带。本研究分析了结合带南段云开地块的变质基底及中生代改造作用。在具有代表性的庞西垌穹状复式岩体中,由内而外依次为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云开群以及沉积岩。研究... 钦-杭结合带是位于华夏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的构造结合带。本研究分析了结合带南段云开地块的变质基底及中生代改造作用。在具有代表性的庞西垌穹状复式岩体中,由内而外依次为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云开群以及沉积岩。研究区内可见两类侵入接触关系,分别为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与云开群呈侵入接触关系,花岗岩与花岗岩片麻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利用锆石LA-ICP-MS U-Pb方法和白云母40Ar-39Ar方法测年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带 变质基底 云开群 古板块 片麻状 侵入接触 测年 花岗片麻岩 加里东期 侵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圆珠顶斑岩型铜钼矿床蚀变及元素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振文 梁志鹏 +3 位作者 庄文明 周永章 牛佳 李出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339,共15页
圆珠顶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钦杭结合带南段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为查明成矿过程中的围岩蚀变作用及元素迁移特征和研究成矿物质的沉淀机制,对圆珠顶铜钼矿床蚀变与矿化进行了岩相学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 圆珠顶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钦杭结合带南段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为查明成矿过程中的围岩蚀变作用及元素迁移特征和研究成矿物质的沉淀机制,对圆珠顶铜钼矿床蚀变与矿化进行了岩相学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对围岩进行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圆珠顶矿床围岩蚀变以花岗斑岩为中心,向外依次划分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绢英岩化带三个蚀变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黑云母+钾长石+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石英+绢云母+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和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方解石。热液蚀变过程中,Al_(2)O_(3)、MgO、CaO、Na_(2)O、Th、U、Ta、Sr、Zr、Ni、Co等组分发生不同程度的迁出,K_(2)O、Cu、Mo等组分发生迁入,以黄铁绢英岩化带最为显著。热液蚀变作用与流体混合作用是Cu、Mo沉淀的主要机制,钼矿化与钾硅酸盐化蚀变关系密切,铜矿化与绢英岩化蚀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 围岩蚀变 元素迁移 圆珠顶 钦杭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镜下矿石矿物的智能识别实验研究 被引量:78
13
作者 徐述腾 周永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44-3252,共9页
矿石矿物鉴定的智能化是智能地质学和智能矿床学的基础技术之一。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理论使矿石矿物鉴定的智能化成为可能。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系统Tensor Flow,以吉林夹皮沟金矿和河北石湖金矿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 矿石矿物鉴定的智能化是智能地质学和智能矿床学的基础技术之一。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理论使矿石矿物鉴定的智能化成为可能。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系统Tensor Flow,以吉林夹皮沟金矿和河北石湖金矿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矿物为例,设计有针对性的U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有效自动提取矿相显微镜下矿石矿物的深层特征信息,实现镜下矿石矿物智能识别与分类。实验显示,模型在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模型精度在不断增大,损失函数不断减小;经过3000个批处理之后,模型精度和损失函数基本趋于稳定。训练出的模型对测试集中的显微镜镜下矿石矿物照片的识别成功率均高于90%,说明实验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图像特征提取能力,能完成镜下矿石矿物智能识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深度学习 矿物自动识别 地质大数据 智能地质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细粒土固结过程中矿物组分与有机质的三维表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治清 宋晶 +2 位作者 李学 杨玉双 任玉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99-1306,共8页
饱和细粒土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易与土体中的孔隙水、有机质相互结合形成团聚体,这种结合形式对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三维微观结构角度探讨饱和细粒土的多物质结构特征对其固结演化性质的作用。土样分成4种组分:孔隙... 饱和细粒土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易与土体中的孔隙水、有机质相互结合形成团聚体,这种结合形式对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三维微观结构角度探讨饱和细粒土的多物质结构特征对其固结演化性质的作用。土样分成4种组分:孔隙,有机质,多矿物组分和伊利石为主的矿物组分。通过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联合数据约束模型,获取多物质三维结构表征。伊利石为主的矿物组分,与孔隙呈共存结构,即使在1600kPa高压作用下仍不易排出孔隙水。有机质与伊利石为主的矿物组分易结合形成有机黏土颗粒,有机质不仅吸附在组分表面,而且嵌入组分结构内部;在土体固结过程中,有机质存在富集特征,40~400μm直径的有机质总体积逐渐增大,削弱土颗粒间的连结强度。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获取了固结过程中矿物组分与有机质的结构表征,为特殊土体的微宏观性质分析提供一种可行性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分 有机质 同步辐射 μCT 数据约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新丰江水库表层水体CO2分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梅 叶丽菲 +3 位作者 张超 李元 唐文魁 高全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0-781,共12页
于2012年7月和2013年1月定点采集新丰江水库表层水样,测定水样的理化及生物学参数,计算水体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大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探讨新丰江水库p(CO_2)的影响因素及其CO_2源/汇机制.结果表明:丰水期p(CO_2)变化范围为16~3545... 于2012年7月和2013年1月定点采集新丰江水库表层水样,测定水样的理化及生物学参数,计算水体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大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探讨新丰江水库p(CO_2)的影响因素及其CO_2源/汇机制.结果表明:丰水期p(CO_2)变化范围为16~3545μatm,均值为999μatm,从水库上游到坝前p(CO_2)逐渐升高;枯水期p(CO_2)变化范围为399~1355μatm,均值为756μatm,从水库上游到坝前p(CO_2)呈下降趋势.丰水期p(CO_2)受温度影响较小,与营养盐(NO-3、DSi)浓度呈正相关,与叶绿素a(Chl.a)、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呈负相关,与溶解无机碳(DIC)浓度没有明显相关性;枯水期p(CO_2)受温度影响也较小,受碳酸盐体系的影响,与NO-3、DSi、Chl.a、DIC浓度呈正相关,与DOC浓度没有明显相关性.新丰江水库相对于大气来说是一个通量值偏低的CO_2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丰江水库 二氧化碳分压 水质参数 CO2扩散通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珠江三角洲海水入侵地区地下水微粒的TEM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易泽邦 刘千红 +4 位作者 曹建劲 赖佩欣 彭益军 张剑 宾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4-199,共6页
广州地区地下水咸化现象由来已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广州珠江三角洲地下水的咸化原因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其咸化程度。通过研究广州地区地下水中的微粒特征,包括观察微粒的形貌、结晶程度和化学成分等特征,同时对比现代海水微粒特征... 广州地区地下水咸化现象由来已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广州珠江三角洲地下水的咸化原因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其咸化程度。通过研究广州地区地下水中的微粒特征,包括观察微粒的形貌、结晶程度和化学成分等特征,同时对比现代海水微粒特征,讨论了微粒特征用于地下水咸化原因探究和评价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在咸化程度不同的样品中,微粒中Cl含量不同,没有咸化的样品中难以找到Cl元素,咸化程度越高,微粒中Cl含量可以越高。同时,在受到海水入侵的地下水微粒中发现了具有海洋来源含Sr、Ba等微量元素的微粒,这些微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海水的示踪剂,说明该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海水浸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地下水中的微粒,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地下水中的微粒继承了海水中的微粒特征,广州市地下水的咸化是由于海水入侵所致,因此,利用微粒特征用于海水入侵的判别分析和评价是可行的。类似地,该方法同样可用于水污染调查以及地下水找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微粒特征 海水入侵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新昌 李婷婷 +2 位作者 陈文煌 余梦明 兰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37,共13页
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沉积岩相、遗迹化石均表明其牡丹层主体部分和乐水层均为深海沉积环境,沉积相为中扇至下扇亚相。里龙山层属于大陆棚至大陆斜坡的浅海环境,沉积相为补给水道和上扇亚相。锆石U-Pb定年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里龙山层与... 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沉积岩相、遗迹化石均表明其牡丹层主体部分和乐水层均为深海沉积环境,沉积相为中扇至下扇亚相。里龙山层属于大陆棚至大陆斜坡的浅海环境,沉积相为补给水道和上扇亚相。锆石U-Pb定年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里龙山层与牡丹层源自福建武夷山的闽江水系,而乐水层砂岩与九龙江河口砂质沉积物的锆石年谱相似,说明乐水层可能源自九龙江水系。结合野外沉积地层观察等,认为恒春半岛晚中新统是南海北坡深水扇的一部分,因晚中新世南极冰盖迅速扩张(12~5 Ma),导致全球海水面大降,海岸线往坡折带外移约200m,有利于深水扇的发育,然后随着南海海洋地壳向东俯冲卷入恒春半岛-恒春海脊增生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扇 增生楔 U-PB定年 物源分析 恒春半岛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地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恺其 肖凡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6-268,共13页
基于变差函数建模方法的两点地质统计学在表达和揭示复杂空间结构特征以及重建复杂地质体几何形态等方面存在不足,多点地质统计学,也称之为多点模拟(multiple-points simulations,简称MPS)应用训练图像代替变差函数来表征多点之间的空... 基于变差函数建模方法的两点地质统计学在表达和揭示复杂空间结构特征以及重建复杂地质体几何形态等方面存在不足,多点地质统计学,也称之为多点模拟(multiple-points simulations,简称MPS)应用训练图像代替变差函数来表征多点之间的空间关系及分布模式,因而可弥补传统两点地质统计方法的固有缺陷。自MPS理论与方法提出以来,它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与完善,至今已形成了基于迭代和非迭代算法的2类MPS方法,前者主要有Simpat、Dispat、DS-MPS等算法,在研究初期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收敛条件难以满足、计算速度过于缓慢而难以应用于实际的不足。后者则克服了这些不足,发展较快,逐步取代了前者,是目前主要的MPS方法,具体包括Enisem、Snesim、Growthsim等算法。MPS发展初期主要应用于储层建模,之后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解决裂缝模拟、数字岩心重构、地球物理约束反演等其他相关地学难题以及土壤学、计量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近年来MPS方法是地质统计学中的热门与前沿研究方向之一,针对算法优化及其应用拓展的研究较多,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获取适当的训练图像、模拟地质体的连续性受限、与其他建模方法耦合时数据标准不一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 多点模拟 克里格 随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蒙阴金伯利岩中尖晶石族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志军 黄珊珊 +3 位作者 陈耀明 雷雪英 李晓潇 曾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9,371,共12页
尖晶石作为副矿物存在于金伯利岩中,贯穿了金伯利岩的整个演化过程,其形态和成分特征可有效用于反映金伯利岩岩浆的演化过程。为了解蒙阴金伯利岩中尖晶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其进行了偏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EMPA)、... 尖晶石作为副矿物存在于金伯利岩中,贯穿了金伯利岩的整个演化过程,其形态和成分特征可有效用于反映金伯利岩岩浆的演化过程。为了解蒙阴金伯利岩中尖晶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其进行了偏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EMPA)、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山东蒙阴金伯利岩基质中尖晶石的自形程度较高,粒径通常为20-60μm,多具有环带,为原生尖晶石。自尖晶石的核部至边部,Cr含量逐渐降低,Ti含量逐渐升高,Fe^2+/(Fe^2++Mg)呈逐渐上升状态。据其形态可分为自形-半自形颗粒和环礁结构颗粒。不同的环带特征可能由多个因素造成,如形成环境的热扰动、压力变化及融体成分变化等。这些差异特征反映华北克拉通金伯利岩经历了长时间复杂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族 环带 金伯利岩演化 山东蒙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阴金伯利岩中钙钛矿的微组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耀明 杨志军 +3 位作者 黄珊珊 雷雪英 李晓潇 曾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1-749,共9页
为探讨蒙阴地区金伯利岩岩浆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金刚石含矿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对该区金伯利岩中钙钛矿的微组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钛矿的结晶普遍晚于铬铁矿,部分和铬铁矿同时生长;钙钛矿受金伯利岩岩浆后期的熔蚀,形... 为探讨蒙阴地区金伯利岩岩浆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金刚石含矿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对该区金伯利岩中钙钛矿的微组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钛矿的结晶普遍晚于铬铁矿,部分和铬铁矿同时生长;钙钛矿受金伯利岩岩浆后期的熔蚀,形成普遍的正环带;贫矿岩管和富矿岩管中钙钛矿的元素组成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其所对应的氧逸度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与数值。钙钛矿在岩浆后期易蚀变成TiO_2(金红石或者锐钛矿)、榍石及含锰钛铁矿等。由此看来,蒙阴地区的金伯利岩岩浆在成分上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其演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元素组成 氧逸度 岩浆演化 金伯利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