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桉树人工林芒萁层片的生态筛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美洁 孙中宇 +3 位作者 耿守保 温美丽 戴佳玲 杨龙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8-1346,共9页
芒萁是华南退化坡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先锋种、优势种和关键种,能够快速形成密集的单优种层片结构。与传统阻碍更新的观点不同,野外观察发现芒萁层片内仍有少数物种能够成功定居,被认为具有生态筛效应。文章通过设置4种芒萁层片处理(芒萁... 芒萁是华南退化坡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先锋种、优势种和关键种,能够快速形成密集的单优种层片结构。与传统阻碍更新的观点不同,野外观察发现芒萁层片内仍有少数物种能够成功定居,被认为具有生态筛效应。文章通过设置4种芒萁层片处理(芒萁层片完全剔除-UR;仅保留地上层-AF;仅保留根毯层-AR;芒萁层片全部保留-CK),分别在不同处理下移植目标种幼苗并结合土壤性状,探究芒萁层片生态筛效应及其潜在机理。结果发现:1)桉林芒萁根毯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钠、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高于芒萁红壤层和裸地红壤;2)多数乔木种和草本种在芒萁根毯层保留时无法存活,仅荷木、桃金娘、梅叶冬青和野牡丹等目标种幼苗在保留芒萁根毯层处理(AR和CK)下能够存活与生长。这表明芒萁层片确实具有生态筛效应,且其关键在于根毯层的作用而并非土壤养分改善作用。理论上,芒萁层片(尤其是根毯层)与生态恢复的生物阈值突破密切相关,未来需要进一步解析芒萁根毯层的结构与功能。应用上,华南地区存在大量以芒萁为单优林下植物的人工林类型(如桉林等),在进行结构优化与林分改造时需注意芒萁的生态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生长 林下植被 蕨类 幼苗移植 群落演替 根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淇澳岛红树林冠层叶片功能性状反演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萌 孙争争 +5 位作者 何志东 王智慧 耿守保 赵新锋 杨龙 孙中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46-2154,共9页
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结合(PLSR+NDVI)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与连续小波变换(PLSR+CWT)相结合的2种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内红树林的10种冠... 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结合(PLSR+NDVI)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与连续小波变换(PLSR+CWT)相结合的2种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内红树林的10种冠层叶片功能性状。结果表明,PLSR+NDVI的方法更适用于红树林冠层叶片比叶重LMA、单位质量磷含量P_(mass)和单位面积氮含量N_(area)的反演,PLSR+CWT的方法更适用于氮磷比N/P、叶绿素含量C_(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C_(xc)的反演,2种方法用于反演单位质量氮含量N_(mass)、单位质量钾含量K_(mass)、单位面积磷含量P_(area)和单位面积钾含量K_(area)的结果均不理想(R~2<0.3)。采用所建立的较优方法对研究区红树林冠层叶片的LMA、P_(mass)、N_(area)、N/P、C_(ab)和C_(xc)的含量进行反演和空间分布制图,得到的功能性状空间分布格局与冠层结构及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密切相关。将不同生活型的红树林物种分开构建高光谱功能性状反演模型,有望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反演精度。未来可针对每一个红树林物种构建特定的功能性状反演模型,同时结合可见光影像的物种识别结果,以提升红树林冠层叶片功能性状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功能性状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 功能性状制图 PLSR 红树林 淇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