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服务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与案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1 位作者 张会 韦家怡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4-1053,共10页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典型开敞空间和居民重要的游憩场所,对维护城市生态、加强市民间交往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公园绿地服务能力的评价存在指标与视角单一等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文章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典型开敞空间和居民重要的游憩场所,对维护城市生态、加强市民间交往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公园绿地服务能力的评价存在指标与视角单一等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文章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尝试构建一种综合的、多视角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可达性、绿地本身质量及服务人口数据来尝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公园绿地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动态人群使用率回归模型能较好反映研究区公园绿地服务能力等级特征,整体分布具有异质性规律,高值区包括区域中部的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及烈士陵园,低值区包括西南部二沙岛的广州发展公园、传祺公园、宏城公园及二沙岛体育公园。(2)耦合静态人口加权的综合评价结果中,高值区占比30.07%,低值占比70.1%;存在3个高值中心,为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和流花湖公园;其中低值中最低的占比最多,高达31%。(3)综合评价模型中,越秀区公园绿地服务能力等级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等级由区域中心圈层扩散变为自西向东自由扩散分布,整体公园绿地服务能力降低。(4)人口数据从动态短期实际人流量和静态居住人口来表达服务综合人群的能力,并利用空间句法进行空间可达性分析,使结果更具预测性、有效性。综上,综合服务模型的构建为公园绿地服务水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手段和支撑数据,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成果可为越秀区未来增量绿地分布的优质区域提供依据,有助于优化绿地综合布局,提高有限绿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城市规划、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服务能力 综合评价模型 空间句法 人群使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江润 吴艳艳 吴志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0,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近年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双重胁迫,湿地面积急剧萎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服务、生态过程等愈加复杂,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在类型丰富、结构复杂的大湾区湿地生... 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近年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双重胁迫,湿地面积急剧萎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服务、生态过程等愈加复杂,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在类型丰富、结构复杂的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构建针对性的、适用性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进而开展系统性的、针对性的生态服务及资产评估,也是现阶段大湾区自然资源监测及生态安全评估的重点及重大课题之一。以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为分析对象,梳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研究进展。研究发现该区域存在湿地遥感监测能力不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不适用等关键问题,受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气候特征、复杂的地表环境及湿地类型,此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难度将会提升。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目前面临的挑战,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三个重要方向:1.实现湿地参数精准提取,构建高时间分辨率湿地数据集;2.针对湿地资源特征,构建大湾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3.建立湿地资源价值评价系统,实现湿地从“资源评价”到“资产核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3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4-229,共6页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 发展历程 规划设计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时空背景的遥感生态指数适用性分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城 陈颖彪 +2 位作者 郑子豪 林妙萍 阮杰儿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0,共8页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从影像完整度、PC1贡献率与稳定性和样区纯净度三方面,探讨研究区空间尺度、传感器类型和影像合成时间窗口对RSEI反演结果影响的差异性,并基于最适宜方案反演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变...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从影像完整度、PC1贡献率与稳定性和样区纯净度三方面,探讨研究区空间尺度、传感器类型和影像合成时间窗口对RSEI反演结果影响的差异性,并基于最适宜方案反演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传感器类型通过影响湿度、干度、绿度、热度4个指标分量导致RSEI反演结果产生差异且影响效果最显著,不同合成时间窗口因气候与物候差异导致RSEI反演结果出现波动;2)不同空间尺度的RSEI反演方案效果受影像完整度和空间分辨率影响,在满足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传感器单景覆盖度越高、合成时间窗口跨度越短,反演效果越好,对于以城市群为代表的中尺度研究对象,MODIS季度合成反演效果最佳;3)200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RSEI值表现出以珠江口为中心向外递增的半圈层结构,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基于RSEI的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大湾区建设生态宜居湾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Google Earth Engine 粤港澳大湾区 适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过渡带空间演进与空间交互强度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妙萍 陈颖彪 +2 位作者 千庆兰 杨智威 阮杰儿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5-326,共12页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广州市城乡过渡带边界,利用基于sDNA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空间交互强度,分析其空间演进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总体呈扩大...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广州市城乡过渡带边界,利用基于sDNA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空间交互强度,分析其空间演进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总体呈扩大趋势,以北偏东方向发展为主,破碎区块逐渐演变为连续区域;2)广州市城乡过渡带之间的空间交互网络结构呈现"多方向化"趋势,从最初的西南侧单线网络结构逐步发育成多方向闭合网络联结结构,目前演变为南北两支、东西向的强空间交互态势,以白云区为代表的北部区域和以番禺区为代表的南部区域是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重要战略节点地域;3)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社会经济优势度呈现出由内向外的3个空间层级结构,并由城市核心区辐射带动,向北、东北与东南3个方向推动发展为城乡过渡带;4)各城乡过渡带的发展速度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广州市应结合本区域优势产业和自然资源,走联合与互补发展并存的道路,重视城乡过渡带区域发展引擎,增强其与周边地区联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 空间交互 sDNA NPP/VIIRS夜间灯光 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空间化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匹配度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智威 陈颖彪 +2 位作者 千庆兰 胡应龙 黄清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2,1-2,共10页
对城市常住人口与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城市发展中一项重要任务。该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全市常住人口进行空间化处理;同时利用Huff改进模型,计算格网单元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份额;最后以这两类指标为... 对城市常住人口与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城市发展中一项重要任务。该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全市常住人口进行空间化处理;同时利用Huff改进模型,计算格网单元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份额;最后以这两类指标为变量,计算区域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匹配度。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空间化结果能弥补传统人口统计数据分辨率低的问题,能更细致地刻画广州区域内部人口分布特征;2)格网单元的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份额与广州市全域公共医疗设施核密度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形成"一主片区,多核心"的空间分布格局;3)广州市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匹配度在局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现象,指数高值区域主体部分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范围基本吻合,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匹配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格网单元 常住人口 公共医疗服务 匹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及近岸海域水体叶绿素浓度反演方法综述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棋斐 吴志峰 解学通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5期215-222,共8页
由于近岸河口地区水体复杂的光学特性,以往大洋一类水体的叶绿素a反演方法已不再适用。为提高河口及近岸海域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精度,具体从水体组分复杂性和光谱响应差异性两个方面描述河口及近岸水体光学特性的不确定性;分析影响河... 由于近岸河口地区水体复杂的光学特性,以往大洋一类水体的叶绿素a反演方法已不再适用。为提高河口及近岸海域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精度,具体从水体组分复杂性和光谱响应差异性两个方面描述河口及近岸水体光学特性的不确定性;分析影响河口及近海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精度的关键因素,总结归纳近十年来水体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及河口及近岸海域水体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方法;最后从反演算法、数据处理和算法体系三个方面,对河口及近岸浑浊水体提高反演叶绿素精度提出几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近岸海域 叶绿素A 遥感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演变 被引量:22
8
作者 郑晓豪 陈颖彪 +3 位作者 郑子豪 郭城 黄卓男 周泳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把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动态变化特征,厘清其主导因素的演变趋势,对于区域生态建设意义重大。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的遥感解译数据,结合当量因子法和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了湖北省ESV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ESV的... 把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动态变化特征,厘清其主导因素的演变趋势,对于区域生态建设意义重大。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的遥感解译数据,结合当量因子法和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了湖北省ESV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ESV的主导因素,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其主导因素的驱动作用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2005—2019年湖北省ESV整体减少124.31×10^(8)元,但是下降率由2005—2010年的1.14%缩减至2015—2019年的0.57%。历年ESV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研究期间有83.4%区域的ESV处于上下轻微波动的状态,空间分布较为稳定。(2)随机森林排序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因素对ESV的重要程度更高,自然因素次之。重要性排名前六位的分别是人类活动(60.16%)、净初级生产力(50.66%)、年降雨量(46.85%)、地区生产总值密度(34.00%)、人口密度(29.53%)和建设用地占比(29.36%),地形因素及年均温度排名相对较低。ESV主导因素重要性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除人类活动和降水等因素的重要性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不同区域ESV主导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波动方向各不相同。其中,人类活动对ESV的驱动作用最强,呈现全局负相关,在鄂西最为明显;净初级生产力的正向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恩施州东部、宜昌市西部以及十堰市西部;年降雨量的负向影响在江汉平原逐渐稳定;人口密度和GDP密度在三峡和丹江口库区的波动方向于2010年后呈相背离趋势;建设用地占比的波动方向呈现明显的西正东负。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为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随机森林模型 影响因素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