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季高温越夏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勇 程艳 +1 位作者 王娟 郑卫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73-77,共5页
月季生长适应性强,品种丰富,花色多,在我国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多。月季喜凉喜热,但不耐高温,生长时忌高温,温度高于30℃时将进入半休眠状态,生长不良,病虫害加重。夏季高温多雨,月季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而月季的夏季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本... 月季生长适应性强,品种丰富,花色多,在我国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多。月季喜凉喜热,但不耐高温,生长时忌高温,温度高于30℃时将进入半休眠状态,生长不良,病虫害加重。夏季高温多雨,月季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而月季的夏季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月季高温越夏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基质选择(基质要求、基质配制)、日常管理(修剪、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生物刺激素的应用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有效提高月季高温越夏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高温 越夏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沙井滨海区生态修复及景观营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宫彦章 毛君竹 +2 位作者 李军娟 郑卫国 申凯歌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9年第4期1-4,8,共5页
对深圳沙井海上田园景观生态现状、土壤及水体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与检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呈盐碱性,pH值介于8.14~9.27之间,EC介于2 939~4 189 us/cm;水质盐碱度较高,污染较为严重,水体溶解氧含量介于5.38~6.15mg/L之间,COD含量介于50.1... 对深圳沙井海上田园景观生态现状、土壤及水体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与检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呈盐碱性,pH值介于8.14~9.27之间,EC介于2 939~4 189 us/cm;水质盐碱度较高,污染较为严重,水体溶解氧含量介于5.38~6.15mg/L之间,COD含量介于50.10~63.45mg/L之间;原生植被多为红树植物,且物种多样性较低,共计17科27属27种,其中乔木6种,灌木5种,草本16种。在开展滨海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规划设计时需对其水体进行原位修复、土壤进行改良,且遵循"海滩红树林带-海岸陆缘半红树林带-岸后季节性雨林带"的植物配置模式,多利用乡土耐盐碱树种,采用"乔+灌+草"的组合模式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植物 资源调查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制备的园林废弃物生物炭对氮磷吸附解吸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田雪 周文君 +2 位作者 郑卫国 高育慧 曹华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98-104,共7页
以300、400、500、700℃下制备的园林废弃物树叶和树枝生物炭为吸附剂,对不同氮、磷浓度的废水进行了吸附和解吸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废水中磷的吸附能力基本上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500℃以上制备的树叶生物炭对磷的吸附效果... 以300、400、500、700℃下制备的园林废弃物树叶和树枝生物炭为吸附剂,对不同氮、磷浓度的废水进行了吸附和解吸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废水中磷的吸附能力基本上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500℃以上制备的树叶生物炭对磷的吸附效果高于树枝生物炭,而在500℃以下时则反之;随着铵态氮浓度的升高,在300℃下制备的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更为突出;树叶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基本上高于树枝生物炭;从整体上看,树叶生物炭对氮、磷的解吸率均低于树枝生物炭,且在较高温度(500℃以上)下制备的生物炭对磷的解吸率较低;除在400℃下制备的树枝生物炭外,树枝生物炭对铵态氮的解吸率在20%~40%,树叶生物炭的解吸率在25%以下;除在500℃以上制备的树叶生物炭外,其他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均在磷浓度为50 mg/L时最强,而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随着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除在较高温度下制备的树叶生物炭外,其他几种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均高于对磷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枝叶 制备温度 氮、磷 吸附 解吸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化时间对园林废弃物生物炭氮磷吸附解吸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田雪 周文君 +2 位作者 郑卫国 高育慧 曹华英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5期41-47,共7页
为探索碳化时间对生物炭氮磷吸附解吸的影响,以园林废弃树枝和树叶为原料,在碳化时间为2、3、4、5 h下制备的生物炭为吸附剂对不同浓度梯度的氮磷溶液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树枝生物炭对磷的吸附量基本保持在0.4 ... 为探索碳化时间对生物炭氮磷吸附解吸的影响,以园林废弃树枝和树叶为原料,在碳化时间为2、3、4、5 h下制备的生物炭为吸附剂对不同浓度梯度的氮磷溶液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树枝生物炭对磷的吸附量基本保持在0.4 mg·g^-1左右,但随着磷浓度的升高,各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均有所增强,其中碳化时间为3 h和4 h的树枝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增长更为明显;树叶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随碳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碳化时间为5 h时,树枝生物炭和树叶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最佳;树叶生物炭对氮磷的吸附能力高于树枝生物炭。(2)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树枝生物炭对磷的解吸率基本保持在46%~66%之间;树叶生物炭则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对磷的解吸能力而降低,而碳化时间则对生物炭的铵态氮解吸效果无显著影响;树枝生物炭和树叶生物炭对铵态氮的解吸率分别在31.58%~56.68%和12.77%~28.2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枝叶 碳化时间 生物炭 氮磷吸附 氮磷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基质与EM菌剂对卷叶湿地藓生长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程艳 路洋 +1 位作者 许勇 郑卫国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3期94-100,共7页
为探索卷叶湿地藓的快速扩繁方法,以卷叶湿地藓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种栽培基质和3种EM菌剂浓度,综合分析和评价栽培基质和EM菌剂浓度对卷叶湿地藓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叶湿地藓的发枝数、盖度、叶绿... 为探索卷叶湿地藓的快速扩繁方法,以卷叶湿地藓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种栽培基质和3种EM菌剂浓度,综合分析和评价栽培基质和EM菌剂浓度对卷叶湿地藓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叶湿地藓的发枝数、盖度、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随EM菌剂浓度增高而增加,丙二醛(MDA)随EM菌剂浓度增高而降低。高浓度处理A3B2的发枝数是低浓度处理A3B1的1.16倍,是对照处理A3CK的1.88倍,A3B2处理盖度、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处理A3CK相比分别增加了57.34%、67.95%和16.94%,较低浓度处理A3B1分别增加了17.30%、29.41%和3.32%,MDA含量较对照A3CK和低浓度处理A3B1分别降低了70.54%和31.56%。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处理的发枝数、盖度、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略高于草炭基质,A3B2的发枝数、盖度、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较A4B2处理增加了3.33%、3.83%、4.68%和12.85%,MDA含量较A4B2处理降低了17.47%。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A3B2综合评分最高。综上,栽培基质和EM菌剂对卷叶湿地藓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较适宜卷叶湿地藓的栽培基质和EM菌剂组合为工程弃土40%+园林废弃物堆肥60%配施EM菌剂600倍稀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湿地藓 栽培基质 EM菌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水技术结合修剪与施肥对簕杜鹃花期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韩梦梦 罗炘武 +4 位作者 宫彦章 郑卫国 吴泽胜 林才 温辛菊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以盆栽‘水红’簕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Rosa’)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单独控水、修剪+控水、修剪+施肥+控水3组试验,探讨控水对‘水红’簕杜鹃内源激素、可溶性糖、花量和花期的影响,将控水技术结合修剪与施肥应用于簕杜鹃的日常养护... 以盆栽‘水红’簕杜鹃(Bougainvillea glabra‘Rosa’)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单独控水、修剪+控水、修剪+施肥+控水3组试验,探讨控水对‘水红’簕杜鹃内源激素、可溶性糖、花量和花期的影响,将控水技术结合修剪与施肥应用于簕杜鹃的日常养护中,为形成系统性的‘水红’簕杜鹃花期调控技术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GA 3和较低水平的IAA有利于‘水红’簕杜鹃成花,间隔控水和持续控水处理的ABA含量均持续上升至终花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间隔控水处理在整个花期的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和持续控水处理;单独控水对‘水红’簕杜鹃的花期影响不大,持续控水处理的花量显著低于间隔控水处理和对照;修剪后7 d进行间隔控水可提高‘水红’簕杜鹃成花数量,提前并延长花期;修剪+施肥后至现蕾期进行间隔控水可使‘水红’簕杜鹃提前进入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簕杜鹃 控水 修剪 施肥 花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22种园林植物耐涝性筛选 被引量:4
7
作者 尹婷辉 林瑞君 +2 位作者 孙林 罗炘武 宫彦章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31-40,共10页
城市园林植物的耐涝性筛选及其合理应用,对海绵城市设施功能的实现作用显著。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22种园林植物,通过水淹胁迫(0、5、10和15d)试验,观测其叶绿素相对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 城市园林植物的耐涝性筛选及其合理应用,对海绵城市设施功能的实现作用显著。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22种园林植物,通过水淹胁迫(0、5、10和15d)试验,观测其叶绿素相对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耐涝性。结果表明,对22种植物的耐涝性综合评价值的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个抗逆级别,分别为Ⅰ级耐涝植物:中华天胡荽Hydrocotyle chinensis、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黄蝉Allamanda schottii、鸢尾Iris tectorum、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蓝花草Ruellia simplex、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Ⅱ级一般较耐涝植物:茉莉花Jasminum sambac、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米仔兰Aglaia odorata、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semperflorens、灰莉Fagraea ceilanic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Ⅲ级不耐涝植物:假连翘Duranta erect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琴叶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月季花Rosa chinensis、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龙船花Ixorachinensis。Ⅰ级耐涝植物和Ⅱ级一般耐涝植物被推荐应用于海绵城市有耐淹需求的渗透设施、渗透传输设施、贮存回用设施、净化设施等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园林植物 水淹胁迫 耐涝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泥黏土改性及其对氮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文君 田雪 +2 位作者 高育慧 郑卫国 曹华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城市建设过程中,开挖工程形成的余泥渣土的处置难题日益凸显,对其资源利用是未来发展方向,余泥渣土成分中沙砾利用较为容易,而其黏土成分成为利用难点。通过成分分析和氮磷吸附试验发现,余泥黏土主要由高岭石、石英和斜长石组成,改性余... 城市建设过程中,开挖工程形成的余泥渣土的处置难题日益凸显,对其资源利用是未来发展方向,余泥渣土成分中沙砾利用较为容易,而其黏土成分成为利用难点。通过成分分析和氮磷吸附试验发现,余泥黏土主要由高岭石、石英和斜长石组成,改性余泥黏土具有较好的氮磷吸附功能,且优于海泡石,其中碱改性余泥黏土(YH-OH)对磷的吸附率达到55.46%,吸附量达到了0.30 mg/g,解吸率低至0.55%,YN-OH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到49.68%,吸附量达到了1.39 mg/g;溶液初始浓度对余泥黏土吸附氮磷有一定影响,随着浓度增高吸附率均呈下降趋势,对磷的吸附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对氨氮的吸附则先降低后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泥黏土 改性 氨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技术处理对‘小叶紫’三角梅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婷辉 林瑞君 +5 位作者 罗炘武 吴泽胜 林才 温辛菊 宫彦章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5-22,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技术处理下‘小叶紫’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Sao Paulo’的开花效果,形成可量化应用的三角梅花期调控技术体系,本研究以‘小叶紫’三角梅为试验材料,采用修剪强度(重剪、中剪和轻剪)、修剪时间(预定开花前80 d、...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技术处理下‘小叶紫’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Sao Paulo’的开花效果,形成可量化应用的三角梅花期调控技术体系,本研究以‘小叶紫’三角梅为试验材料,采用修剪强度(重剪、中剪和轻剪)、修剪时间(预定开花前80 d、70 d、60 d、50 d进行修剪)、施肥浓度(0.5%、0.3%、0.1%、0氮磷钾复合肥)和生长调节剂(75 mg·L^(-1)乙烯利、2000 mg·L^(-1)多效唑和2000 mg·L^(-1)矮壮素)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小叶紫’三角梅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强度、不同修剪时间、不同施肥浓度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均对‘小叶紫’三角梅花期调控有显著效果,其中不同修剪处理对‘小叶紫’三角梅的花期影响较大,较不修剪处理均能提前进入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延长植株的整体花期,尤其以重剪处理、预定开花前60 d修剪处理的‘小叶紫’三角梅开花效果最佳;不同施肥浓度处理和对照同时进入现蕾期和初花期,但不同施肥浓度处理均延长了植株的盛花期持续时长和花期,0.3%浓度氮磷钾复合肥处理同对照相比,花期延长了10 d;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中,矮壮素处理和多效唑处理的植株更快进入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提前20 d和19 d,也能延长植株盛花期的时长,分别延长49 d和40 d;不同修剪强度、不同修剪时间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小叶紫’三角梅的单枝成花数和分枝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施肥浓度仅对单枝成花数有显著影响;‘小叶紫’三角梅在预定开花期前40~50 d进行重剪,施用0.3%浓度氮磷钾复合肥或喷施2000 mg·L^(-1)矮壮素均能提升开花质量和观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紫’三角梅 修剪 施肥 生长调节剂 花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居住区绿化树种抗风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与树种分级选择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君竹 宫彦章 +4 位作者 郑卫国 申凯歌 曾鹏飞 李军娟 高育慧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0年第2期7-15,40,共10页
台风“山竹”过后,对深圳市居住区50种绿化树种风害受损情况和植物形态学指标进行调查统计,通过综合评价法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对50种绿化树种的抗风能力进行评价,并分别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对比分析。综合评价法表明一级抗风树种40种,... 台风“山竹”过后,对深圳市居住区50种绿化树种风害受损情况和植物形态学指标进行调查统计,通过综合评价法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对50种绿化树种的抗风能力进行评价,并分别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对比分析。综合评价法表明一级抗风树种40种,二级抗风树种10种,模糊隶属函数法表明一级抗风树种33种,二级抗风树种17种。两种评价方法的一级抗风树种的交集树种有32种,二级抗风树种的交集树种有10种,两种聚类分级结果中有42种树种完全一样,其余8种树种分类结果相近,表明其对绿化树种的抗风性评价与分级结果较为一致。在今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选用两种评价方法的一级抗风树种的交集树种,合理运用其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法 模糊隶属函数法 聚类分析 抗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润灌溉在新疆哈密盐碱土壤驱盐效果研究
11
作者 周文君 曹华英 +1 位作者 郑卫国 王迅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0年第3期30-34,共5页
以节水方式排盐对干旱地区盐碱土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微润灌溉在干旱地区进行原位驱盐的试验研究尚未有先例,本文以新疆哈密地区中-重度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润管不同铺埋方式、断水后土壤返盐情况以及微润管耗水量等内容,... 以节水方式排盐对干旱地区盐碱土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微润灌溉在干旱地区进行原位驱盐的试验研究尚未有先例,本文以新疆哈密地区中-重度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润管不同铺埋方式、断水后土壤返盐情况以及微润管耗水量等内容,结果表明不同铺埋方式(横铺、直插、环形铺设)均对土壤有驱盐效果;断水后,横铺和直插方式10cm深度处湿润体中心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7天内盐分几乎不存在反弹;微润管耗水量与水位压力有关。本研究为微润灌溉在干旱地区盐碱土壤改良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溉 新疆 盐碱土壤 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中国无忧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艺莛 李承东 +3 位作者 马道承 粟春青 王艺锦 王凌晖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1年生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 Pierre)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培育中国无忧花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无忧花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尿素(N)、过磷酸钙(P2O5)、氯化钾(KCl)施肥量的L9(34)正交试... 【目的】探明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1年生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 Pierre)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培育中国无忧花幼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无忧花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尿素(N)、过磷酸钙(P2O5)、氯化钾(KCl)施肥量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中国无忧花幼苗的生理特性。【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中国无忧花幼苗叶片POD和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OD和SOD酶活性分别为563.33~823.67 U/[g(FW)•h]和854.41~974.71 U/[g(FW)•h],与CK相比,施肥处理POD、SOD酶活性均有所下降。施肥处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N_(2)P_(2)K_(3)处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分别达3.72%和3.84%。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CK,施肥条件下N3P2K1处理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达423.31 mg/g,N_(2)P_(2)K_(3)处理最低,为125.11 mg/g;N_(3)P_(1)K_(3)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最高,为13.66μmol/g;N_(2)P_(1)K_(2) 处理最低,为10.33μmol/g。各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CK,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与CK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N3P1K3处理最高,分别为2.14 mg/g和3.07 mg/g,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N3P2K1处理最高,分别为0.94 mg/g和0.46 mg/g。POD和SOD酶活性间及各光合色素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下,中国无忧花幼苗各生理指标均优于未施肥处理,其中,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随着氮肥量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合理的钾肥量搭配适量的氮、磷肥更能有效促进中国无忧花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产生与富集,氮素在中国无忧花幼苗光合色素方面起主导作用。以施用尿素2 g/株、过磷酸钙1.6 g/株、氯化钾3 g/株处理(N_(2)P_(2)K_(3))的中国无忧花幼苗生理状况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忧花 氮磷钾 配比施肥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玻璃轻石对雨水径流的渗蓄特性与净化能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粟春青 韩梦梦 +4 位作者 鲁海燕 罗炘武 许勇 丁傲 宫彦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5,359,共9页
利用废玻璃、硫铁矿和工程弃土制备了一种新型玻璃轻石,研究5种基质组合(新型玻璃轻石、玻璃轻石、沸石、蛭石、陶粒)按2种装填方式(分层、混合)装填的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径流的渗蓄特性及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5、10、20、30、40 h)... 利用废玻璃、硫铁矿和工程弃土制备了一种新型玻璃轻石,研究5种基质组合(新型玻璃轻石、玻璃轻石、沸石、蛭石、陶粒)按2种装填方式(分层、混合)装填的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径流的渗蓄特性及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5、10、20、30、40 h)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滞水率为48.97%~54.41%,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不同处理对各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各处理对总氮(TN)、氨氮、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31%~84.90%、70.83%~91.09%、71.83%~90.78%、58.64%~74.32%,均以新型玻璃轻石处理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N、氨氮、TP、COD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92.71%、92.81%、97.54%、86.84%,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分层装填处理的TN、TP、COD去除率总体优于混合装填处理,混合装填时系统的氨氮去除能力较好。此外,基质深度与各污染物去除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HRT与TP去除率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无统一的最佳H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 玻璃轻石 生物滞留系统 渗蓄特性 净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余泥用作3种绿化植物种植基质的改良处理及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艳 许勇 +3 位作者 李朗 孙林 郭悦 郑卫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212-215,220,共5页
[目的]研究城市固体废弃物盾构余泥的资源化处理方式,为盾构余泥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将盾构余泥和园林废弃物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复合基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基质的pH、容重、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效氮、... [目的]研究城市固体废弃物盾构余泥的资源化处理方式,为盾构余泥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将盾构余泥和园林废弃物按不同比例配制成复合基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基质的pH、容重、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基本理化性质,及各处理的发芽情况,分析不同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适合用于绿化种植的基质配比。[结果]各改良基质处理下3种植物的综合评价指数不尽相同。熵权TOPSIS集成评价法分析结果显示,T40-5对盐肤木和草决明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T50-3对刺槐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结论]盐肤木和草决明的最佳基质配方为:40%盾构余泥+40%园林废弃物+8%生物炭+10%膨润土+2%缓释颗粒肥;刺槐的最佳基质配方为:50%盾构余泥+30%园林废弃物+10%生物炭+8%膨润土+2%缓释颗粒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余泥 改良 种植基质 发芽指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下钝化剂对污染土壤中Cd和Pb的钝化效果 被引量:14
15
作者 田雪 周文君 +2 位作者 张正蕊 李军娟 高育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2-528,共7页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海泡石、凹凸棒土及石灰制备的6种不同钝化剂在90 d内对土壤中镉(Cd)和铅(Pb)的钝化效果与特征。结果表明:(1)在90 d的钝化期,除海泡石+石灰(1∶2)外,其余5种钝化剂对Cd的钝化率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6种钝...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海泡石、凹凸棒土及石灰制备的6种不同钝化剂在90 d内对土壤中镉(Cd)和铅(Pb)的钝化效果与特征。结果表明:(1)在90 d的钝化期,除海泡石+石灰(1∶2)外,其余5种钝化剂对Cd的钝化率随着钝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6种钝化剂对土壤中的Cd钝化率均达到45%以上。对Pb的钝化率均在钝化的第90天达最大,且含凹凸棒土组分的钝化剂达50%以上。(2)就单一材料制备的钝化剂而言,海泡石对土壤中的Cd和Pb的钝化率更高。在复合钝化剂材料中,凹凸棒土与石灰1∶2比例制备的钝化剂对土壤Cd中Pb的钝化效果均为最好。除凹凸棒土+石灰(2∶1)外,其他5种钝化剂对Cd的钝化率均高于Pb,且黏土矿物+石灰比例为1∶2制备的钝化剂钝化效果优于2∶1。(3)6种钝化剂对Pb的钝化能力均大于Cd。凹凸棒土+石灰(1∶2)对Cd和Pb的钝化能力均最强,且6种钝化剂对Cd和Pb的总钝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凹凸棒土+石灰(1∶2)、凹凸棒土/凹凸棒土+石灰(2∶1)/海泡石、海泡石+石灰(1∶2)和海泡石+石灰(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土壤 钝化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深圳市绿化树种抗风性评价——以台风“山竹”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育慧 毛君竹 +4 位作者 曾鹏飞 李军娟 宫彦章 申凯歌 王业春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4期97-105,共9页
对台风"山竹"袭击后的100种常见绿化树种风害受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抗台风能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100种常见绿化树种的抗风性强弱可分为3个等级,I级抗风树种54种,II级抗风树种35种,III级抗风树种11种,其中... 对台风"山竹"袭击后的100种常见绿化树种风害受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抗台风能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100种常见绿化树种的抗风性强弱可分为3个等级,I级抗风树种54种,II级抗风树种35种,III级抗风树种11种,其中I级抗风性能最好,III级抗风性能最差。深圳市常用绿化树种有89种较为抗风,11种树种抗风性较差,抗风树种大多为乡土树种,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选用抗风性强的I级抗风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山竹” 绿化树种 层次分析法 抗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对金花茶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江丽 高育慧 +4 位作者 许诺 路洋 郑卫国 郭悦 蔡金术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42-44,54,共4页
为寻找一种能有效促进金花茶种子发芽的方法,通过采用破裂种壳、去壳、热水浸泡、氢氧化钠浸泡以及热水浸泡结合赤霉素浸泡5种不同的方法处理金花茶种子,观察并测定以上5种方法对金花茶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热水浸... 为寻找一种能有效促进金花茶种子发芽的方法,通过采用破裂种壳、去壳、热水浸泡、氢氧化钠浸泡以及热水浸泡结合赤霉素浸泡5种不同的方法处理金花茶种子,观察并测定以上5种方法对金花茶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热水浸种30 min结合100 mg/L赤霉素浸泡4h处理效果最好,其发芽率达93.33%;其次为去壳处理,发芽率为81.67%;50℃热水浸种30 min处理、破壳处理和2%氢氧化钠浸泡30 min处理发芽率分别为78.33%、75.00%和73.33%。综合考虑,50℃热水浸种30 min结合100 mg/L赤霉素浸泡4 h处理是促进金花茶种子发芽的较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种子 发芽率 发芽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渣资源再生种植土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育慧 周文君 王业春 《广东园林》 2019年第3期57-60,共4页
地下空间开挖产生大量的工程弃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对其资源利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进行泥沙分离是工程弃土的主要资源利用方式,分离后沙石直接作为骨料利用,而剩余的泥渣中含有丰富的黏土资源,却没有得... 地下空间开挖产生大量的工程弃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对其资源利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进行泥沙分离是工程弃土的主要资源利用方式,分离后沙石直接作为骨料利用,而剩余的泥渣中含有丰富的黏土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从技术原理、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提出以泥渣和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再生种植土的新思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工程弃土和有机废弃物的处置难题,还能为我国的种植土资源提供新的补充来源,在高质量绿化种植土生产和耕地占补平衡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渣资源 再生 种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处理不同时间对金花茶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江丽 许诺 +3 位作者 郑卫国 宫彦章 高育慧 蔡金术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30-33,共4页
以1.5~2.0 a龄的广西防城普通金花茶苗为试材,在0℃低温环境下进行不同时长的处理,研究了低温胁迫对金花茶生长情况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茶在低温下处理3 d时未产生明显冷害,但处理6~18 d时叶片明显失水、干枯卷曲,植株... 以1.5~2.0 a龄的广西防城普通金花茶苗为试材,在0℃低温环境下进行不同时长的处理,研究了低温胁迫对金花茶生长情况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茶在低温下处理3 d时未产生明显冷害,但处理6~18 d时叶片明显失水、干枯卷曲,植株受冷害明显;叶片CIR在低温处理3~6 d时由4.07%急剧上升到71.64%,而处理6~18 d时保持在68.03%~72.10%范围内;叶片MDA、SS以及SP含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处理18 d时分别是对照的2.97、2.75和1.71倍;S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POD活性先降低后增加,这2种酶的活性均在低温处理15 d时达峰值,其中SOD活性较对照增加42.44%,POD活性较对照降低57.87%。综合来看,金花茶在0℃下最长耐受时间为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低温胁迫 生理特性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