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患者肝移植前外周血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小红 张倩倩 +5 位作者 蔡燕 欧阳涓 陈茂根 唐秀鑫 何晓顺 黄俊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8-185,226,共9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的特征。【方法】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对6例准备接受肝移植的肝癌患者及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DC)及NK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与健康对...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的特征。【方法】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对6例准备接受肝移植的肝癌患者及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DC)及NK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癌肝移植受者组患者外周血CD4^+PD-1^+T细胞、调节T细胞(CD4^+CD25^+CD39^+)、B细胞、浆母细胞(CD27^(high)CD38^(high)IgD^-IgM^-)、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high)CD16^-)及未成熟NK细胞(CD3^-CD56^(high))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区B细胞(CD27^+IgD^+)、非类型转换B细胞(CD27^+CD38^(dim)IgM^+)、中间型单核细胞(CD14^(high)CD16^+)及NK细胞(CD3^-CD56^+)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等待肝移植的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表型与健康人有差异,对监测患者移植后的免疫状态及指导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免疫细胞亚群 多色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傅茜 王长希 +8 位作者 李军 何润钧 刘龙山 邓素雄 费继光 邱江 陈国栋 黄刚 陈立中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方法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 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必要性。方法筛选51例术后产生新生供体特异性抗体(dn DSA)的受者,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及其结合C1q的能力,同时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对于符合AMR诊断的受者,比较分析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DSA类别、补体结合能力和移植肾病理组织Banff评分。对无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的移植物进行Ka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在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受者中,HLA抗体的不同类别、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值、补体相关检测C1q结合力和C4d管周毛细血管沉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组织形态学损伤方面,两组在微血管炎、动脉内膜炎、肾小管-间质炎、移植肾小球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等表现的Banff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移植肾功能不稳定组受者移植物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稳定组,稳定组明显低于不符合排斥病理诊断的受者(P=0.002)。结论肾移植术后定期监测抗HLA抗体和做移植肾病理穿刺检查非常必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A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抗体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基因FANCI与肝癌预后和免疫浸润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游莹 梅美华 +4 位作者 谭宁歆 陈怡丽 池沛冬 何晓顺 黄俊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2,共12页
【目的】探究DNA损伤修复基因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临床分期、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在本研究中,使用TCGA、GTEx、TIMER2.0及qRT-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临床分期之... 【目的】探究DNA损伤修复基因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临床分期、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在本研究中,使用TCGA、GTEx、TIMER2.0及qRT-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FANCI与肝癌预后的关系;使用TISIDB数据库探索FANCI与肝癌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的关系;使用STRING数据库探索FANCI相结合的蛋白;使用TCGA及GTEx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实验探索了FANCI在肝癌中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FANC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01);高表达FANCI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P<0.001);肝癌组织中FANCI的表达与组织活化的CD4+T细胞数目、Th2细胞数目及免疫检查点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且FANCI高表达组的B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明显较低(P<0.01);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FANCI相关基因富集在氨基酸跨膜转运体活性等多种生物过程中;细胞实验发现敲低FANCI后,肝癌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下降(P<0.05)。【结论】FANCI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起抑制抗肿瘤免疫的作用,并作用于氨基酸跨膜转运等通路,与不良预后相关,敲低FANCI后,肝癌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coni贫血补充组Ⅰ 肝癌 免疫浸润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1/2抑制剂UNC1999对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丹平 池沛冬 +2 位作者 梅美华 游莹 黄俊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4-503,共10页
【目的】探讨EZH1/2抑制剂UNC1999对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检测UNC1999作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的细胞存活率;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表型。【结果】相比对照组,UNC1999组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 【目的】探讨EZH1/2抑制剂UNC1999对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检测UNC1999作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的细胞存活率;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表型。【结果】相比对照组,UNC1999组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比例上调[(19.53±1.79)%vs.(66.60±5.02)%,t=13.31,P=0.006],中间型单核细胞(CD14^(++)CD16^(+))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比例下调[(35.08±3.97)%vs.(15.42±2.89)%,t=6.130,P=0.026;(35.50±3.53)%vs.(8.40±3.12)%,t=25.740,P=0.002];CD56^(dim)CD16^(+)、CD56^(dom)CD16^(+)NK细胞亚群比例下调[(3.39±0.86)%vs.(0.27±0.06)%,t=4.882,P=0.040;(80.50±0.64)%vs.(0.63±0.23)%,t=133.100,P<0.0001];初始B细胞比例上调[(10.67±1.76)%vs.(37.99±3.76)%,t=17.690,P=0.003],记忆B细胞、过渡B细胞、浆细胞比例下调[(23.39±4.20)%vs.(11.82±1.90)%,t=7.059,P=0.020;(3.58±0.47)%vs.(1.52±0.56)%,t=26.970,P=0.001;(0.18±0.03)%vs.(0.00±0.00)%,t=8.647,P=0.013];DC比例上调[(0.20±0.05)%vs.(1.38±0.13)%,t=16.500,P=0.004],其中pDC/DC下调[(24.90±1.95)%vs.(12.70±2.11)%,t=7.566,P=0.017],mDC/DC上调[(32.41±13.14)%vs.(60.87±8.43)%,t=8.252,P=0.014];CD8^(+)T细胞亚群中CD8^(+)中枢记忆T细胞、CD8^(+)PD-1^(+)比例上调[(5.62±1.24)%vs.(18.38±2.34)%,t=15.600,P=0.004;(2.50±1.02)%vs.(18.34±2.69)%,t=8.822,P=0.013],CD8^(+)效应记忆T细胞比例下调[(28.27±10.15)%vs.(15.62±9.48)%,t=19.480,P=0.003];CD4^(+)T细胞亚群中CD4^(+)CD27^(+)比例下调[(82.77±2.66)%vs.(56.00±9.01)%,t=5.715,P=0.029]。其余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NC1999可以改变PBMC免疫细胞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ste增强子同源物1/2 UNC1999 多色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转移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蔡燕 黄俊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59-2061,共3页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高[1]。肝癌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疗法,肝癌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疗效和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之一,是当前肝癌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肝癌转移和复发的机制,寻找与肝癌...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高[1]。肝癌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疗法,肝癌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疗效和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之一,是当前肝癌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肝癌转移和复发的机制,寻找与肝癌转移相关的靶标,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就近些年关于肝癌转移标志物的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转移 相关标志物 复发转移 转移标志物 恶性肿瘤 结合疗法 长期生存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3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8
6
作者 蔡燕 黄俊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7-1053,共7页
miR-33a参与许多肿瘤发展的调控。然而,其对肝癌的作用还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探讨了miR-33a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永生化的正常肝细胞系LO2相比,miR-33a在SMMC-7721、Bel-7405、Hep3B细胞中表达量较高,在SK... miR-33a参与许多肿瘤发展的调控。然而,其对肝癌的作用还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探讨了miR-33a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与永生化的正常肝细胞系LO2相比,miR-33a在SMMC-7721、Bel-7405、Hep3B细胞中表达量较高,在SK-Hep-1、HepG2、Huh7细胞中表达量较低。其中,在SMMC-7721中表达量最高,在Huh7中表达量最低。分别用miR-33a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表达量最高和最低的细胞系SMMC-7721和Huh7,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模拟物转染细胞后,36 h转染效率最高;cy3染色法显示,抑制物转染细胞后,各时间点被标记的细胞均大于60%;CCK-8法和Transwell法显示,miR-33a抑制SMMC-7721和Huh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Western印迹显示,miR-33a抑制SMMC-7721、Huh7细胞claudin-1表达,促进E-钙粘蛋白表达;balb/c裸鼠成瘤实验表明,皮下注射miR-33a拮抗剂能促进肿瘤生长。上述结果证明,miR-33a在不同的肝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高低不一,在SMMC-7721中最高,Huh7中最低;miR-33a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抑制claudin-1及促进E-钙粘蛋白表达,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进程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33a 肝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介导miR-519c-5p增强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发 吕嘉贤 +6 位作者 许静红 姚纪友 童荔 胡晓光 朱艳平 曹璐 蔡常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2-728,共7页
目的探讨外泌体介导的miR-519c-5p是否能增强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方法收集大量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清液,通过超速离心法制备大量外泌体(exosomes),制备大量无任何处理的blank-exosomes和过表达miR-519c-5p的miR... 目的探讨外泌体介导的miR-519c-5p是否能增强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方法收集大量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清液,通过超速离心法制备大量外泌体(exosomes),制备大量无任何处理的blank-exosomes和过表达miR-519c-5p的miR-519c-5p-exosomes;同时予以LPS 10μg/mL刺激HUVECs 6 h构建脓毒症模型,再与分别与上述两种外泌体共培养12 h。实验设立3个组:HUVECs+blank-exosomes为空白组,HUVECs+LPS+blank-exosomes、HUVECs+miR-519c-5p-exosomes为对照组,HUVECs+LPS+miR-519c-5p-exosomes为实验组。通过qRT-PCR法检测miR-519c-5p在外泌体及HUVECs中的表达,通过CCK-8法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经qRT-PCR验证转染的过表达exosomes较blank-exosomes与mimic NC-exosomes miR-519c-5p表达升高约13倍(P<0.001)。同时,CCK-8测得实验组OD值均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0.458 vs.1.388,0.458 vs.0.843,P<0.05),流式细胞术测得实验组细胞凋亡比例均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7.197%vs.0.647%,P<0.001;7.197%vs.3.423%,P=0.001)。结论外泌体介导的miR-519c-5p能增强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脓毒症 凋亡 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减少滤泡B细胞比例预防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糖尿病
8
作者 郭义文 刘宝宁 +5 位作者 余加 常鑫华 陈茂根 马毅 邓素雄 邓荣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8-964,共7页
【目的】1型糖尿病是由于慢性免疫炎症破坏了胰岛β细胞,导致血糖升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对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s)预防糖尿病的效果和潜在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GMSCs在预防小鼠1型糖尿... 【目的】1型糖尿病是由于慢性免疫炎症破坏了胰岛β细胞,导致血糖升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对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s)预防糖尿病的效果和潜在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GMSCs在预防小鼠1型糖尿病的机制,寻找临床治疗糖尿病的靶点。【方法】我们将人GMSCs注射到NOD小鼠体内,观察血糖的变化趋势,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的存活情况,并通过流式分析检测小鼠脾脏中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比例变化。最后,将NOD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回输至NOD-SCID小鼠,观察NOD-SCID小鼠的血糖水平及糖尿病发病率。【结果】GMSCs明显降低了NOD小鼠的糖尿病发病率,对照组小鼠在27周龄时有64%患糖尿病,而GMSC组只有35%,P=0.013。GMSCs处理的小鼠脾脏中滤泡B细胞比例从(52.2±4.1)%下降到(43.2±5.3)%,P=0.008,而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没有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MSCs可以有效地提高胰岛β细胞的存活率,使其能够持续产生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最后,我们发现患病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回输治疗能够促进NOD-SCI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结论】GMSCs可以通过减少脾脏中的滤泡B细胞比例来预防NOD小鼠的糖尿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1型糖尿病 滤泡B细胞 NOD小鼠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内mircoRNAs在肝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小红 黄俊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5-1109,共5页
外泌体是细胞间重要的信息交流介质,包含多种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DNA和微RNA(microRNA,miRNA)等,外泌体可从供体细胞分泌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受体细胞,进而影响细胞之间的生命活动。更有意义的是,外泌体内的miRNAs可在血液中稳定存... 外泌体是细胞间重要的信息交流介质,包含多种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DNA和微RNA(microRNA,miRNA)等,外泌体可从供体细胞分泌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受体细胞,进而影响细胞之间的生命活动。更有意义的是,外泌体内的miRNAs可在血液中稳定存在,且当肿瘤发生时出现异常表达,进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影响肿瘤患者生存及预后。近年大量研究报道显示,外泌体内miRNAs可作为肝癌诊断的新生物标志物及治疗肝癌的潜在靶标。本文就近年来外泌体内miRNAs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外泌体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1/2抑制剂UNC1999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10
作者 唐秀鑫 邓小红 +3 位作者 辛晓萍 李劼 何晓顺 黄俊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1-832,共12页
【目的】探讨EZH1/2抑制剂UNC1999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设2个组:DMSO(对照组)、UNC1999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MSO、UNC1999并作用不同时间,用CCK-8法检测细胞OD值,筛选药物较佳的作用浓度及时间;EdU细... 【目的】探讨EZH1/2抑制剂UNC1999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设2个组:DMSO(对照组)、UNC1999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MSO、UNC1999并作用不同时间,用CCK-8法检测细胞OD值,筛选药物较佳的作用浓度及时间;EdU细胞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的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细胞周期。RNA-seq检测UNC1999对细胞转录组的影响;qRT-PCR法检测药物作用相关基因(EZH1、EZH2)以及转录水平显著差异基因(NECTIN4)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EZH1、EZH2、H3K27me3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NC1999组的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降低(P<0.05);细胞周期发生G0/1阻滞(P<0.05);细胞凋亡数量无明显改变(P>0.05)。UNC1999可促进包括多个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首位显著上调的基因为NECTIN4(ENSG00000143217)。在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上,UNC1999组的EZH1、EZH2无明显降低(P>0.05);而在蛋白表达水平上,两者表达降低(P<0.05),同时H3K27me3也表达下降(P<0.05)。【结论】UNC1999能通过在蛋白水平上抑制表观遗传子EZH1、EZH2的表达及其催化组蛋白甲基化的功能,发挥抑制肝癌的作用;表观遗传子EZH1、EZH2与肝癌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是肝癌治疗具有潜力的靶标;UNC1999处理后NECTIN4表达显著升高,该基因异构体与抗癌药物治疗反应性相关,提示表观遗传抑制剂联合抗癌药物可能发挥更佳的治疗作用,这为临床肝癌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H1/2 UNC1999 转录组学 NECTIN4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