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下绿色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蓓 黄薏翰 朱吉婵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9,共14页
引导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促进社区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基于双系统理论,探讨两种不同形式的绿色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以及数字信任与绿色信任的并行中介作用和社区氛围的调节效应。采用偏最小... 引导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促进社区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基于双系统理论,探讨两种不同形式的绿色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以及数字信任与绿色信任的并行中介作用和社区氛围的调节效应。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收集的472份有效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绿色情感互动和绿色信息互动正向促进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且前者的作用更显著,表明绿色情感互动通过触发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绿色生产理念的价值共振,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正向作用更大;数字信任和绿色信任在其中起并行中介作用,即绿色情感互动与绿色信息互动通过数字信任和绿色信任两条并行的心理机制路径间接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值得关注的是,社区氛围不仅削弱数字信任与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间的关系,还会弱化绿色情感互动与绿色信息互动通过数字信任和绿色信任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间接效应,较强的社区氛围或许引发信息超载和虚假舆论等负面影响,导致绿色互动通过消费者信任对价值共创行为的间接影响减弱。鉴于此,为更好促进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社区支持农业实践者应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交互场景,强化成员间绿色价值情感纽带;开发可视化溯源系统,筑牢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的数字信任与绿色信任基础;畅通多元化交流渠道,营造理性自由社区氛围。研究结论从理论上厘清绿色互动如何促进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从实践上为优化社区支持农业经营策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互动 信任 价值共创行为 社区氛围 社区支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视角的粮食安全保障研究
2
作者 吴蕴奇 蔡键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建设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离不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强力支持。通过2022年实地调研广东省水稻种植大户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面临再服务体系落后、烘干服务发展缓慢及仓储服务尚未成型等现实困境。提出加大扶...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建设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离不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强力支持。通过2022年实地调研广东省水稻种植大户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面临再服务体系落后、烘干服务发展缓慢及仓储服务尚未成型等现实困境。提出加大扶持和培训力度、健全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提升粮食烘干服务能力以及重构粮食仓储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化服务 粮食安全根基 农机再服务 烘干服务 粮食仓储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方式对农户优质稻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广东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3
作者 曾牵芸 杨书婷 陈风波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42-156,共15页
【目的】社会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消费者对稻米的需求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自给型农户非农收入增加也对稻米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旨在探究稻农的优质稻品种采用行为。【方法】基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稻农优质品种选择行... 【目的】社会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消费者对稻米的需求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自给型农户非农收入增加也对稻米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旨在探究稻农的优质稻品种采用行为。【方法】基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稻农优质品种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2021—2022年广东省水稻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经营方式、经营规模与非农劳动收入对稻农优质稻品种选择行为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自给型和效益型稻农的优质品种选择行为具有差异,效益型稻农更倾向于选择优质稻品种;经营规模和非农收入显著影响效益型和自给型农户的优质稻选择行为,分别在1%和5%统计水平正向显著,效益型稻农受经营规模影响较大,而自给型稻农则受非农收入驱动。经营规模在经营方式与优质稻品种选择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在10%的统计水平正向显著,当稻农的经营方式从自给型转变为效益型时,经营规模对优质稻品种选择的影响增强。经营规模对优质稻品种选择存在门槛效应,当经营规模小于0.58 hm^(2)时,经营方式显著影响品种选择;当经营规模超过0.58 hm^(2)后,经营方式影响减弱。不同收入水平下,非农收入对优质稻品种选择的影响在低收入和高收入组中均较为显著,但作用机制不同,高收入组更依赖经营规模扩大,低收入组则更多受非农收入变化的影响。【结论】为提高稻农优质稻品种的采用率,建议首先提升和稳定优质稻品种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户优质品种采用的积极性;其次支持优质稻品牌建设,凸显优质稻品种的价格优势,提高优质品种市场竞争力;最后加强推动优质稻品种和种植技术推广,提升农户对优质稻品种的认知和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农户行为 影响因素 自给型稻农 效益型稻农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