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地热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
1
作者 朱雄 张尊民 +2 位作者 宋昊 黄文博 蒋方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1-379,共9页
系统综述了广东省地热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情况.根据广东省地热特点,详述新型超长重力热管地热发电技术原理,并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体系,对梅州丰顺与惠州黄沙洞地热井开展发电潜力测算与经济性评估,分析地... 系统综述了广东省地热资源概况与开发利用情况.根据广东省地热特点,详述新型超长重力热管地热发电技术原理,并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体系,对梅州丰顺与惠州黄沙洞地热井开展发电潜力测算与经济性评估,分析地热出水温度对系统热效率、自耗电率和单位电能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口地热井都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梅州丰顺地热井资本金投资收益率可达6.5%(上网电价0.689元(/kW·h));惠州黄沙洞地热井如实现6.5%的资本金投资收益率,则需对应上网电价为0.746元(/kW·h).针对广东省地热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勘察、利用、技术、管理和产业5个维度提出建议,为推动广东省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中低温地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发电装机 地热能产业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和PVP组合抑制甲烷水合物形成实验研究
2
作者 郭炫 唐翠萍 梁德青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6,共9页
为了防止油气开采和输送管道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的开发,尤其是组合抑制剂,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考察了甘氨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协同抑制作用和相平衡条件的影响。利用高压反应釜实验装置... 为了防止油气开采和输送管道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的开发,尤其是组合抑制剂,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考察了甘氨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协同抑制作用和相平衡条件的影响。利用高压反应釜实验装置进行了甲烷水合物形成实验,采用诱导时间对动力学抑制剂的抑制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甘氨酸和PVP具有显著的动力学协同抑制作用,在PVP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甘氨酸浓度,可显著延长甲烷水合物诱导时间。质量分数为5%PVP体系的平均诱导时间为2.4h,而5%甘氨酸+5%PVP和10%甘氨酸+5%PVP平均诱导时间分别为5.5 h、10.5h。通过高压低温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了甘氨酸与PVP组合抑制剂存在下甲烷水合物形成的相平衡点。结果显示含13%甘氨酸+5%PVP体系甲烷水合物相平衡点相比纯水体系平均降低了1.59K。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水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甘氨酸与PVP不改变甲烷水合物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甘氨酸 聚乙烯吡咯烷酮 协同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功能化三硅氧烷电解液添加剂的合成及其在LiMn_(2)O_(4)电池中的应用
3
作者 闫晓丹 骆萱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5,共9页
LiMn_(2)O_(4)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但其高温循环稳定性仍面临重大挑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胺基功能化的三硅氧烷电解液添加剂[3-(N,N-二甲基氨基)二乙氧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MTSON),以提升... LiMn_(2)O_(4)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但其高温循环稳定性仍面临重大挑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胺基功能化的三硅氧烷电解液添加剂[3-(N,N-二甲基氨基)二乙氧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MTSON),以提升LiMn_(2)O_(4)电池的高温电化学性能。在55℃、1 C倍率下,添加0.5%MTSON的LiMn_(2)O_(4)/Li电池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5.2%,而使用基础电解液的电池容量保持率为92.6%。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MTSON添加剂在LiMn_(2)O_(4)电极表面形成了稳固的正极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同时,MTSON添加剂抑制了电解液中LiPF6盐的水解,在55℃下循环200次后,LiMn_(2)O_(4)/Li电池中LiMn_(2)O_(4)电极锰离子溶解量降低近80%。结果表明,MTSON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电解液添加剂,可用于提高LiMn_(2)O_(4)电池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基 三硅氧烷 LiMn_(2)O_(4) 电解液添加剂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HZSM5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费托合成催化性能
4
作者 刘世君 蒋倩 +4 位作者 陈晓丽 付娟 陈佩丽 莫家媚 苏秋成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通过费托合成从非石油资源中获取汽油的技术是发展含碳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针对目前费托催化剂存在的生物质合成气利用效率不高、C_(5)~C_(11)烃选择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构建了以Fe_(2)O_(3)为费托合成位、分... 通过费托合成从非石油资源中获取汽油的技术是发展含碳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针对目前费托催化剂存在的生物质合成气利用效率不高、C_(5)~C_(11)烃选择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构建了以Fe_(2)O_(3)为费托合成位、分级多孔分子筛为裂解位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通过一步耦合C_(5+)烃合成和C_(12+)烃裂解,实现C_(5)~C_(11)烃的高选择性合成。结果表明,引入分子筛的催化剂Fe_(2)O_(3)+HZSM5呈现出较无分子筛催化剂Fe_(2)O_(3)更优异的催化性能。催化剂Fe_(2)O_(3)+HZSM5-2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费托反应24 h的铁时间产率为42.3μmol·g^(-1)·s^(-1),C5+产物收率为3.74×10^(-3)g·g^(-1)·s^(-1)。C_(5+)选择性为63.6%,异构烷烃选择性为42.0%,CO转化率为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双功能催化剂 液体燃料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糖基单细胞蛋白饲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胥佳乐 张权 +4 位作者 苗长林 谭雪松 庄新姝 张金萍 许光文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单细胞蛋白(SCP),也称为菌体蛋白,富含营养成分,有很大潜力作为饲料替代来源以应对粮食短缺等挑战。通过对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SCP饲料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对以木质纤维素为基质产业化生产蛋白饲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蛋白饲料生产全流... 单细胞蛋白(SCP),也称为菌体蛋白,富含营养成分,有很大潜力作为饲料替代来源以应对粮食短缺等挑战。通过对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SCP饲料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对以木质纤维素为基质产业化生产蛋白饲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蛋白饲料生产全流程“预处理-酶解-发酵”过程逐一梳理,为未来蛋白饲料低成本、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生物炼制 糖平台 蛋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Micro LED研究进展
6
作者 程旭东 陈祖康 +3 位作者 张针霖 朱艳青 徐刚 徐雪青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器是由微米级半导体发光像元阵列所组成的新型显示技术,是显示技术与LED技术复合集成的综合性技术。与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相比,Micro LED具有对比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等优点。然...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器是由微米级半导体发光像元阵列所组成的新型显示技术,是显示技术与LED技术复合集成的综合性技术。与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相比,Micro LED具有对比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等优点。然而,由于LED芯片尺寸缩小至20μm以下,导致其吸收截面减小,使得传统的荧光粉颜色转换技术无法提供足够的亮度和产量,以满足高分辨率显示的需求。而量子点材料凭借其高量子产率、宽色域、颜色可调等优点,有望成为代替荧光粉的最佳材料。结合了量子点颜色转换技术的Micro LED光电器件具有高亮度、高效率和宽色域的优势,在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许多学界和产业界的研究者对全彩显示的Micro LED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实现了Micro LED的商业化。简要回顾了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的量子点材料合成和优异性能的重要研究成果,然后以印刷技术、光刻技术、微流控技术、激光写入技术这四种效果突出的颜色转换层沉积工艺分类总结了基于量子点颜色转换技术Micro LED的全彩显示策略与性能优劣。最后,对基于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Micro LED光电器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Micro LED 颜色转换层 全彩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深井换热器取热性能的影响:超长重力热管与同轴套管系统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李志斌 黄文博 +2 位作者 陈娟雯 郭剑 蒋方明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作为一种井下换热器,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与地下传热特性密切相关,而与之相关的大部分研究仅考虑岩层中的热传导且均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建立一个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地热资源中存在含水层并有渗流时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对影响系... 作为一种井下换热器,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与地下传热特性密切相关,而与之相关的大部分研究仅考虑岩层中的热传导且均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建立一个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地热资源中存在含水层并有渗流时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对影响系统的主要参数如地下水流速、含水层厚度以及含水层位置进行研究,并与同条件下同轴套管式井下换热器地热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地下存在含水层且有渗流时,大的渗流速度可为井下换热器壁面提供更高的温度边界,进而提高系统的采热率;含水层厚度的增大能够有效增加井下换热器的对流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井下换热器的采热性能;由于地温条件,含水层位置越靠近地底,井下换热器的采热性能越好;与同轴套管相比,在相同的地温条件下,超长重力热管具有更好的均温性能,采热率更高,且超长重力热管在运行过程中不消耗泵功,因此在地热能高效开采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重力热管 含水层 地下水渗流 井下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蒋绍辉 张博博 +5 位作者 熊滕 孙乐 董凯军 王翠华 孙钦 张衍俊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以及云计算行业的迅速崛起,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不断增长,因而极大增加了冷却能耗。然而,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因此拥有更高冷却效率的液冷技术在最近十年已成为芯片热管理的...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以及云计算行业的迅速崛起,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不断增长,因而极大增加了冷却能耗。然而,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因此拥有更高冷却效率的液冷技术在最近十年已成为芯片热管理的更优选择。探讨了目前几种主流液冷技术发展现状,包括冷板式、浸没式、喷雾式以及射流冲击式等最新液冷技术,还详细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节能效果。当前研究表明,虽然冷板式液冷技术应用广泛,但存在着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浸没式液冷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但面临解决密封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挑战。与此同时,喷雾式和射流冲击式液冷技术由于可靠性问题应用较少,需要进一步优化。最后,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液冷技术的冷却性能和可靠性的改进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冷却 数据中心 芯片散热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扭曲管换热器壳程对流冷凝耦合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黄昕晨 刘世杰 +2 位作者 王飞扬 陈子霖 朱冬生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12,共8页
在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的燃烧过程中,大量高温烟气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且烟气余热未能有效利用,造成了巨大的能量损失。提出在烟道尾部增加螺旋扭曲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并降低排烟温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针对螺旋扭曲管换热器壳程... 在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的燃烧过程中,大量高温烟气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且烟气余热未能有效利用,造成了巨大的能量损失。提出在烟道尾部增加螺旋扭曲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并降低排烟温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针对螺旋扭曲管换热器壳程对流冷凝耦合传热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螺旋扭曲管换热器壳程的传热和阻力特性。结果表明,烟气温度的升高对整个对流冷凝耦合换热过程的对流部分具有促进作用;雷诺数(Re)的增加有利于烟气的显热交换但不利于冷凝潜热交换;水蒸气含量的增加对潜热交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显热交换影响不大。在入口烟气温度为353.15~433.15 K、Re为9000、水蒸气含量为18.6%的工况下,螺旋扭曲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效果的经济性最好且远优于圆管冷凝换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扭曲管 冷凝换热器 生物质 余热回收 耦合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及其短肽对甲烷水合物生长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0
作者 穆慧云 柳扬 +5 位作者 吕晓方 穆祎 余益松 周诗岽 马千里 王传硕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6,共8页
寻找环保高效的水合物抑制剂对于防止油气管道中形成水合物、保障流动安全与绿色油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氨基酸及其短肽等天然产物因具有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等特性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甘氨酸及其短肽对甲烷水合... 寻找环保高效的水合物抑制剂对于防止油气管道中形成水合物、保障流动安全与绿色油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氨基酸及其短肽等天然产物因具有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等特性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甘氨酸及其短肽对甲烷水合物在250 K、50 MPa环境下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与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VCap)对甲烷水合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甘氨酸五肽的抑制效果与PVCap接近,甘氨酸三肽次之,而甘氨酸单体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此外,通过均方位移、径向分布函数以及氢键等参数分析,得到了氨基酸类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甘氨酸及其短肽中羧基的H原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氢键对水合物笼型结构具有扰动作用,羧基的双键O原子与水分子的H原子形成的氢键对水分子的结构具有破坏作用;相较于氨基酸单体,短肽的碳链能够阻止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移动到水合物表面,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水合物生长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绿色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设计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动力学抑制剂 氨基酸 短肽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式空气透平的性能优化及叶片颤振数值模拟
11
作者 李显豪 张亚群 +2 位作者 盛松伟 范朝晖 刘敬锋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3,共7页
随着新材料的使用和叶片气动负荷的增加,叶片颤振问题凸显,严重影响透平机械的可靠性。以改进后的冲击式空气透平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有限元方法,求解叶片的结构动力学方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基于能量法开展动叶片的颤振预... 随着新材料的使用和叶片气动负荷的增加,叶片颤振问题凸显,严重影响透平机械的可靠性。以改进后的冲击式空气透平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有限元方法,求解叶片的结构动力学方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基于能量法开展动叶片的颤振预测,获取高效率和大流量系数两个工况下叶片的气动功和模态气动阻尼。研究表明,相关工况下冲击式透平未发生气弹失稳现象,但某些节径数的模态气动阻尼接近0。研究结果可为冲击式透平颤振现象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振荡水柱 冲击式透平 叶片颤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管与热泵直接换热式蒸发-冷凝器设计计算及性能测试
12
作者 蔺维杰 岑继文 +1 位作者 Abdullah Hassan 蒋方明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采用超长重力热管与热泵相结合进行中深层地热开发用于供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破坏地下水环境等优点,而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与重力热管冷凝段直接换热可减少换热环节,提高系统的供热效率。鉴于此,研制了U型结构蒸发-冷凝器,并通过搭建... 采用超长重力热管与热泵相结合进行中深层地热开发用于供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破坏地下水环境等优点,而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与重力热管冷凝段直接换热可减少换热环节,提高系统的供热效率。鉴于此,研制了U型结构蒸发-冷凝器,并通过搭建热泵与热管相结合的实验平台,研究了蒸发-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发现当热泵侧工质走管程时其传热系数可达2037.92 W/(m^(2)·℃)。基于均相流模型,将两相流质量、能量及动量守恒方程与管外冷凝和管内沸腾传热经验公式相结合,建立一维稳态流动蒸发-冷凝器换热计算模型。利用Python编写程序,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发现蒸发-冷凝器换热量平均计算误差为18.91%,证实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为设计高效的蒸发-冷凝器提供了理论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热泵直接换热 蒸发-冷凝器 双侧两相流换热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反应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钟家伟 林炜婷 +3 位作者 黄心宇 翁福建 卢鹏印 黄振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8,共9页
甲烷干重整是利用两种温室气体(CH_(4)、CO_(2))生成高附加值合成气的反应,对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CH_(4)、CO_(2)利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Ni基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甲烷干重整催化剂,但面临着积碳、烧结,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的问题。水... 甲烷干重整是利用两种温室气体(CH_(4)、CO_(2))生成高附加值合成气的反应,对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CH_(4)、CO_(2)利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Ni基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甲烷干重整催化剂,但面临着积碳、烧结,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的问题。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大、酸碱性和组分可调节,被广泛应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首先,系统讨论了甲烷干重整反应的机理及甲烷干重整催化剂的失活机制。接下来,深入阐述了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烷干重整反应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的组成、助剂组分和制备方法与条件对催化剂抗积碳和抗烧结能力的影响。最后,从Ni基亚纳米/单原子催化剂、少层/单层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和水滑石衍生Ni基多功能催化剂等方面出发,提出了水滑石衍生Ni基催化剂研究方向,可为开发适用于C1小分子(CH_(4)、CO_(2)等)催化转化的高效稳定Ni基纳米/亚纳米催化剂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干重整 合成气 水滑石 NI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技术诱导冻融水合物储层增产数值模拟
14
作者 郝国强 侯嘉欣 +2 位作者 段硕 李新旺 申鹏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36,共16页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冰相生成增加了天然气在储层内的运移难度,因此,增加天然气产量和减少冰的产生对储层内气体运移阻塞影响是冻融水合物储层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问题。以祁连山冻土区DK-2站位储层参数为基础,提出降压与水力...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冰相生成增加了天然气在储层内的运移难度,因此,增加天然气产量和减少冰的产生对储层内气体运移阻塞影响是冻融水合物储层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问题。以祁连山冻土区DK-2站位储层参数为基础,提出降压与水力压裂协同开发策略。通过数值模拟系统评估压裂带半径(0~5 m)和渗透率(1~1 000 mD)对开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力压裂形成的改性储层区可有效抑制冰相堵塞,加速压力传递与气体运移。当压裂带半径由0增至5.0 m时,天然气30 a的累计产量提升219%,其中前10 a贡献率达54.8%,储层总体分解率为48.7%。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压裂带渗透率超过100 mD后增产效果趋缓,最优压裂半径取4 m。该研究成果为冻土区水合物开采中冰堵效应的工程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揭示了储层改造对提升气水两相运移效率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压裂技术 冻融储层 数值模型 祁连山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硅氧碳氮负极材料合成及可控化学预锂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欣悦 胡金龙 +4 位作者 燕禾 段先健 吴春蕾 王跃林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戊二醛(GA)为原料,通过水解和醛胺缩合反应生成前驱体,再高温热解制备碳氮氧化硅(SiOCN)负极材料。采用联苯锂(Li-BP)为锂化剂,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为还原溶剂的化学预锂化方法提高SiOCN负极极片的...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戊二醛(GA)为原料,通过水解和醛胺缩合反应生成前驱体,再高温热解制备碳氮氧化硅(SiOCN)负极材料。采用联苯锂(Li-BP)为锂化剂,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为还原溶剂的化学预锂化方法提高SiOCN负极极片的首次库仑效率。通过调控锂化试剂的反应时间很容易控制极片的预锂化程度。化学预锂化在电极表面优先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在1mol/L锂化试剂浸渍30s,SiOCN/Li半电池首次库仑效率由73.6%提高到90.4%,循环稳定性与原始极片相当,1 A/g电流密度下的充电比容量为604 mA·h/g,195圈充放电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8.5%。与NCM811正极匹配全电池,电池的首次效率从46.3%提高到78.6%。预锂化处理的SiOCN负极材料具有高首次库仑效率、高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氧碳氮 联苯锂 预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氧碳氮新型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6
作者 钟琪 余德馨 +2 位作者 赵欣悦 傅儒生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2-547,共6页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甲醛为原料通过烷氧基水解和席夫碱反应生成前驱体,高温热解制备硅氧碳氮(SiOCN)复合负极材料。比较研究了商用的电解液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自制的有机氟硅电解液添加剂(MFSM2)在SiOCN电池中的...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甲醛为原料通过烷氧基水解和席夫碱反应生成前驱体,高温热解制备硅氧碳氮(SiOCN)复合负极材料。比较研究了商用的电解液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自制的有机氟硅电解液添加剂(MFSM2)在SiOCN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与使用基础电解液相比,在使用MFSM2和FEC后电池可逆容量从614.6 m A·h/g分别提高至899.9 m A·h/g和886.9 m A·h/g,库仑效率从58.3%分别提高至62.2%和62.8%。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后在SiOCN电极表面反应形成稳定均匀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减小了界面阻抗,提高了离子传输速率,从而提高了SiOCN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氧碳氮 氟硅烷 电解液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流体抽注强制对流作用下超长重力热管地热系统取热强化增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弘韬 黄文博 +4 位作者 刘鲲鹏 王翠华 陈娟雯 郭剑 蒋方明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8-596,共9页
采用超长重力热管开采深部地热资源能够有效避免增强型地热系统存在的工质损耗、结垢腐蚀以及地下连通困难等问题,但重力热管地热系统取热速率受限于热储的低导热率。提出一种井下流体抽注强制对流换热方案,对井下热管与热储之间流体流... 采用超长重力热管开采深部地热资源能够有效避免增强型地热系统存在的工质损耗、结垢腐蚀以及地下连通困难等问题,但重力热管地热系统取热速率受限于热储的低导热率。提出一种井下流体抽注强制对流换热方案,对井下热管与热储之间流体流动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取了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对比了井下流体静止和流动情况的采热性能,分析了不同质量流量、抽注时间比、周期时长对采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内抽注流动可以显著增强热管系统的采热性能,增大抽注流量能够提高采热率;慢抽快注的方式对采热率有明显的提升效果,抽注时间比越大采热性能越好;采热总时长不变,抽注周期时长越大对采热性能提升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强制对流 采热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温度和水饱和度对多孔介质中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的影响
18
作者 关进安 薄文超 +1 位作者 王树加 梁德青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5-732,共8页
利用水合物封存二氧化碳是一种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清洁高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技术。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动力学反应过程,设置3组多孔介质体系下的二氧化碳水合物相平衡实验来确定进气压力条件,再设置16组工况开展... 利用水合物封存二氧化碳是一种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清洁高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技术。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动力学反应过程,设置3组多孔介质体系下的二氧化碳水合物相平衡实验来确定进气压力条件,再设置16组工况开展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动力学实验,分析20%~50%的初始水饱和度、1~7℃的反应温度对天然沉积砂中水合物反应过程的影响,分析影响多孔介质体系最终耗气量和耗气速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多孔介质体系最终储气量取决于初始水饱和度和反应温度,并与初始水饱和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在高初始水饱和度和低反应温度的天然砂体系中,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反应初始阶段具有更高的耗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水合物 相平衡 反应温度 水饱和度 碳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海砂沉积物中CO_(2)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特性
19
作者 章琦 周雪冰 +1 位作者 林德才 梁德青 《新能源进展》 2025年第5期503-509,共7页
大气中的CO_(2)浓度持续升高导致了全球气温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CO_(2)水合物作为有望实现碳封存的关键技术,备受世界关注。研究了模拟竖直井注气方式下粒径为0.30~0.45 mm的天然海砂中CO_(2)水合物生成的动力学特征,选取... 大气中的CO_(2)浓度持续升高导致了全球气温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CO_(2)水合物作为有望实现碳封存的关键技术,备受世界关注。研究了模拟竖直井注气方式下粒径为0.30~0.45 mm的天然海砂中CO_(2)水合物生成的动力学特征,选取实验温度为274.15、276.15、278.15K,在固定反应驱动力前提下设定实验压力为3.20、3.50、3.87MPa,阶梯设置初始水饱和度为15%~55%。结果表明,模拟竖直井有助于气体向储层内部扩散,实验温度越低,耗气速率越大。生成CO_(2)水合物的水转化率最高达到86.03%,封存率最高达到48.77%,15%的初始水饱和度下生成的水合物饱和度最低,封存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水合物 竖直井 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辐射制冷在建筑节能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翟强 邱昌煜 +7 位作者 熊滕 顾晓滨 董凯军 孙钦 薛雨欣 罗伟民 张博博 李雅侠 《新能源进展》 2025年第5期543-554,共12页
天空辐射制冷是一种利用深空冷能的制冷技术,通过在“大气窗口”波段(主要在8~13µm)向太空发射红外辐射并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实现降温效果。作为一种清洁、灵活、可扩展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天空辐射制冷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 天空辐射制冷是一种利用深空冷能的制冷技术,通过在“大气窗口”波段(主要在8~13µm)向太空发射红外辐射并强烈反射太阳辐射实现降温效果。作为一种清洁、灵活、可扩展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天空辐射制冷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材料特性、装置设计和地区环境条件是影响天空辐射制冷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天空辐射制冷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评估其性能的理论计算方法。基于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选择性和宽光谱辐射制冷材料,总结了部分新型辐射制冷材料的特性。还讨论了不同性能的实验装置的设计,并初步分析了气象参数对该技术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天空辐射制冷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其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辐射制冷 建筑节能 大气辐射 制冷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