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槽外科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前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楚峰 章锦才 +4 位作者 柳大烈 刘从华 徐平平 叶炳坤 盘荣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36-1737,共2页
目的: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研究将上颌前牙整体快速内收的可行性。方法:成年犬9只,拔除上颌双侧尖牙,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实施手术减阻后安装Ni-Ti拉簧,力量100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B组... 目的: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研究将上颌前牙整体快速内收的可行性。方法:成年犬9只,拔除上颌双侧尖牙,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实施手术减阻后安装Ni-Ti拉簧,力量100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B组实施减阻手术后安装特制加力装置,加力速度0.75mm/d,连续加力8d。C组作为对照组未施行手术直接用Ni-Ti拉簧,力量100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并分别于手术8d及3、5周后,进行标本测量并拍摄X光检查。结果:手术5周后A组前牙平均后退0.65mm,后牙支抗丧失0.28mm;B组前牙平均后退4.46mm,后牙支抗丧失1.46mm;C组前牙平均后退0.35mm,后牙支抗丧失0.26mm。且未见明显牙齿松动、骨坏死等不良并发症。结论: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起了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证明该手术方法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牙槽成形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正畸牙移动张力侧牙周组织中CTGF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段培佳 陈雨雪 陈扬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检测正畸牙移动张力侧CTGF基因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初步探讨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与CTGF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牙移动12h组、1d组、2d组、3d组、5d组、7d组、14d组、21d组,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 目的:检测正畸牙移动张力侧CTGF基因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初步探讨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与CTGF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牙移动12h组、1d组、2d组、3d组、5d组、7d组、14d组、21d组,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运用原位杂交实验方法,检测正畸牙移动张力侧CTGF基因表达强度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牙移动1 d后牙槽骨表面的立方形活跃成骨细胞CTGFm RNA阳性表达开始增强,7 d后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在机械力作用下CTGF可能参与了张力侧的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移动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牙周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正常人颅颌面形态的三维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红红 童学荣 王丛智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6年第3期154-157,共4页
作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一电子计算机系统对100名正常(牙合)广东汉族人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进行三维分析。结果表明:颅颌面横向、垂直向的生长发育男性大于女性,而颏部的生长发育女性大于男性;面下部的垂直高度在13岁以后还继续增长;而上... 作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一电子计算机系统对100名正常(牙合)广东汉族人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进行三维分析。结果表明:颅颌面横向、垂直向的生长发育男性大于女性,而颏部的生长发育女性大于男性;面下部的垂直高度在13岁以后还继续增长;而上颌骨宽度在第一恒磨牙萌出后基本稳定;广东人眼眶的横向距及颅颌面矢状线矩比西安人大,而颅颌面垂直距离及上颌骨宽度、上下牙弓宽度比西安人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 三维 测量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牙囊肿囊内埋伏牙的正畸治疗 被引量:18
4
作者 缪耀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及评估含牙囊肿囊内埋伏牙的正畸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颗含牙囊肿内埋伏牙以固定矫治器结合外科开窗、囊肿刮除,正畸牵引导萌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X线片示囊腔消失,腔内骨组织再生,病变的囊性组织为正常骨组织所代替;... 目的:探讨及评估含牙囊肿囊内埋伏牙的正畸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颗含牙囊肿内埋伏牙以固定矫治器结合外科开窗、囊肿刮除,正畸牵引导萌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X线片示囊腔消失,腔内骨组织再生,病变的囊性组织为正常骨组织所代替;埋伏牙被引导至正常的位置,牙根发育正常;牙列排齐、后牙尖窝关系良好和覆盖覆牙合正常。完成时间为14~36月,平均为21.25月。结论:外科开窗、囊肿刮除结合正畸牵引治疗含牙囊肿可消除囊腔,促进正常牙槽骨的再生和有助囊内埋伏阻生牙的萌出排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含牙囊肿 正畸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籍正常合人的模型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丛智 区运运 徐红红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4期235-236,共2页
作者对102名广东籍汉族人的恒牙正常合的牙模型进行了测量分析。通过计算Pont指数来预测理想牙弓宽度,得出其统计学公式,并对上下颌牙量进行了比率分析,即Bolton分析,来预测上下牙弓是否协调,得出其直线回归方程。为... 作者对102名广东籍汉族人的恒牙正常合的牙模型进行了测量分析。通过计算Pont指数来预测理想牙弓宽度,得出其统计学公式,并对上下颌牙量进行了比率分析,即Bolton分析,来预测上下牙弓是否协调,得出其直线回归方程。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正常牙合 PONT指数 Bolton分析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煌 武秀萍 +19 位作者 黄兰 徐晓梅 康娜 韩向龙 李宇 赵宁 江凌勇 谢贤聚 郭杰 李志华 莫水学 刘楚峰 胡江天 施洁珺 曹猛 胡炜 曹阳 宋锦璘 汤旭娜 白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9-637,共9页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 正畸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TiO_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晟 麦理想 +3 位作者 柳大烈 刘从华 轩东英 章锦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扫描电镜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微观形态;采用贴膜法研究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本研究合成的纳米Ag/TiO2涂层为具有严整组织结构的纳... 目的: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扫描电镜检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微观形态;采用贴膜法研究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本研究合成的纳米Ag/TiO2涂层为具有严整组织结构的纳米颗粒膜;纳米Ag/TiO2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20min黑暗环境下抗菌率均达到79%以上。结论: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托架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银 抗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牙期骨性Ⅱ类错矫正前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612-613,共2页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矫正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15岁的骨性Ⅱ类Ⅰ分类错11例,采用直丝弓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矫正前后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数据做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Ⅰ分类错矫正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15岁的骨性Ⅱ类Ⅰ分类错11例,采用直丝弓技术,进行拔牙矫治,矫正前后进行头颅侧位片测量,数据做统计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矫正后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颌骨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改变均不显著,但下颌骨有后下旋转的倾向。上唇明显内收,下唇变化不明显。结论:骨性Ⅱ类错的矫正主要通过上下切牙前后移动代偿,矫正深覆盖,深覆,掩饰颌骨间的差异,真正的颌骨畸形并未得到实质的矫正,严重的畸形仍需手术治疗,提示应早期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 切牙 骨性Ⅱ类错he 恒牙期 颌骨 临床分析 治疗 结论 垂直 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中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红红 柳青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调查了100例正常样本,男女各50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ANB角、前、后面高、前下面高、上、下后牙牙槽高度等11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后牙牙槽... 目的:探讨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调查了100例正常样本,男女各50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下颌平面角、ANB角、前、后面高、前下面高、上、下后牙牙槽高度等11项指标,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上下后牙牙槽高度与前下面高、前面高、后面高呈正相关,与下颌平面角、ODI呈负相关,下颌后牙牙槽高度还与ANB角呈正相关,与APDI呈负相关。结论:后牙牙槽高度与垂直生长型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提示临床正畸医生在正畸设计时,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牙槽高度垂直生长型相关关系正常(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C涂层对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观察
10
作者 麦理想 张晟 +3 位作者 谢永建 谢彬 王大为 张志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考察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抗菌性能,为其在种植体周围炎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TiO2及TiO2:C薄膜涂层,根据贴膜法,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样,每个样品重复3次实验,检测其对不同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通过X射线能... 【目的】考察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抗菌性能,为其在种植体周围炎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TiO2及TiO2:C薄膜涂层,根据贴膜法,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样,每个样品重复3次实验,检测其对不同口腔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通过X射线能谱仪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胞膜的离子种类并计算离子含量,从而分析探讨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抗菌机理。【结果】本研究合成的纳米TiO2:C薄膜涂层厚度均匀,对口腔常见细菌20 min可见光催化抗菌率均达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X射线能谱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Na离子、Ca离子含量随着光催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P元素变化趋势无规律。【结论】纳米TiO2:C薄膜涂层对口腔细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改善了基体材料的抗菌性能。纳米TiO2:C薄膜涂层的可见光催化抗菌机理之一可能为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支抗种植体 纳米二氧化钛 抗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美的侧貌儿童X线头影测量
11
作者 李琳 兰泽栋 孙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29-530,共2页
目的 :研究正常牙合美的侧貌儿童的颅颌面发育特点 ,建立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标准。方法 :从 10 4例正常牙合样本中 ,按照陈氏唇型分类法中的Ⅱ型、Ⅲ 1型及Ⅲ 2型唇型标准筛选出美的侧貌人群 (男 12例 ,女 18例 )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 目的 :研究正常牙合美的侧貌儿童的颅颌面发育特点 ,建立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标准。方法 :从 10 4例正常牙合样本中 ,按照陈氏唇型分类法中的Ⅱ型、Ⅲ 1型及Ⅲ 2型唇型标准筛选出美的侧貌人群 (男 12例 ,女 18例 )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得出Downs分析法正常值。结论 :男女颅颌面结构特征很相近 ,但仍存在一定差异。了解正常牙合美的侧貌人群颅颌面发育特征 ,有助于创造富于个性美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颌系统 正畸治疗 医学美学 儿童 X线头影测量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颅面骨骼侧貌面积的研究
12
作者 缪耀强 谢以岳 +1 位作者 童学荣 李兰超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颅面结构比例的变化规律,查明4岁儿童和成人之间不同年龄的颅面部的生长趋势,生长量极。本研究样本包括104名男性和105名女性的汉族正常人。采用X线头影测量一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测量分析,测定颅面部测位投影面积的...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颅面结构比例的变化规律,查明4岁儿童和成人之间不同年龄的颅面部的生长趋势,生长量极。本研究样本包括104名男性和105名女性的汉族正常人。采用X线头影测量一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测量分析,测定颅面部测位投影面积的正常值和变异范围。结果表明:颅面面积存在性别差异,男大于女,出生后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快于颅部,且以后颌面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颅面面积比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X线 头影测量 颅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C薄膜涂层的构建及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麦理想 张晟 +3 位作者 王春阳 谢永建 王大为 张志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7,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纯钛片表面沉积纳米TiO2:C薄膜涂层,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纳米TiO2:C薄膜的化学成分。根据qbt2591-2003国家工业标准测试纳米TiO2:C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同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被杀灭的超微结构变化...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纯钛片表面沉积纳米TiO2:C薄膜涂层,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纳米TiO2:C薄膜的化学成分。根据qbt2591-2003国家工业标准测试纳米TiO2:C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同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被杀灭的超微结构变化过程,分析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在TiO2:C薄膜中C进入锐钛矿型TiO2晶格内并取代Ti或O的位置从而形成O-Ti-C键合,进而抑制TiO2相变。试样对大肠杆菌20 min可见光催化抗菌率均达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其杀灭细菌的超微结构变化表明其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引起胞壁穿孔,细胞胀大,细胞内容物外溢,直至细菌完全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钛表面 二氧化钛 抗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on Q自锁托槽在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的模拟定位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万贤凤 张文斌 +1 位作者 章锦才 段培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托槽模拟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对15例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的牙齿(每例28颗)进行托槽模拟定位,定位方法分别采用托槽高度定位法和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采用Ortho Rx软件形成矫治后的最终状态;采用美国正畸目标评分系统(ABO-O... 目的探讨数字化托槽模拟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对15例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的牙齿(每例28颗)进行托槽模拟定位,定位方法分别采用托槽高度定位法和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采用Ortho Rx软件形成矫治后的最终状态;采用美国正畸目标评分系统(ABO-OGS)评估矫治结果,测量指标包括牙齿排齐、后牙边缘嵴高度及牙根平行度3项。结果 1)虚拟矫治后两种托槽定位方法的边缘嵴高度扣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但两种方法虚拟矫治后边缘嵴高度扣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虚拟矫治后牙根平行度扣分小于托槽高度定位法,但两种方法虚拟矫治前后牙根平行度未发生明显改善。3)在牙齿排齐及3项总扣分方面,两种托槽定位方法在虚拟矫治前后扣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后扣分均小于治疗前,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矫治后的扣分小于托槽高度定位法(P<0.05)。结论在重建的包含牙根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上,采用Ortho Rx软件,通过托槽高度定位法及含牙根信息定位法进行托槽定位,模拟矫治均有效果;通过含牙根信息托槽定位法的模拟矫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槽定位 美国正畸目标评分系统 间接粘接 自锁托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头影测量中硬组织标志点与SN平面的可靠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留意 兰泽栋 +2 位作者 陈琳 解邦杰 刘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4-956,共3页
目的 :研究X线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标志点和SN平面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颅颌定位X线片 1 0 1张 ,分析SN平面与真性水平面的夹角 ;另从中随机选取 5张X线片 (无SN平面变异 ) ,由 3位... 目的 :研究X线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标志点和SN平面的可靠性。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颅颌定位X线片 1 0 1张 ,分析SN平面与真性水平面的夹角 ;另从中随机选取 5张X线片 (无SN平面变异 ) ,由 3位正畸医师每隔 2周连续 4次分别对其描图、定点 ,按照Stiner、Tweed要求项目测量、统计分析。结果 :① 1 0 1张X线片有 4张SN平面存在变异。②不同描记者对相同X线片的描记结果显示 :上齿槽座点 (A)、眶点 (Or)、颏前点 (Pg)、颏顶点 (Gn)、颏下点 (Me)、下颌角点 (Go)等差异较大 ;蝶鞍点 (S)、上中下切牙切端点(UI、LI)等差异较小。③同一描记者对相同X线片不同时期描记结果显示 :上齿槽座点 (A)、眶点 (Or)、颏前点 (Pg)、上下中下切牙根尖点 (UIA、LIA)等差异较大 ;但其差异幅度较不同描记者描记差异小。结论 :X线头影测量中硬组织标志点存在一定的定点误差 ,SN平面也可能出现变异 ,因而应注意X线头影测量的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组织标志点 SN平面 X线头影测量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髁突位置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俊峰 刘从华 李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在CO-CR位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利用髁突移位测量仪(MCD)记录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的髁突位置。结果:15例患者髁突CO-CR位矢状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0.99 mm;右侧1.22 ... 目的:分析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在CO-CR位的髁突位置变化。方法:利用髁突移位测量仪(MCD)记录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的髁突位置。结果:15例患者髁突CO-CR位矢状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0.99 mm;右侧1.22 mm,左右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矢状向上70.0%(21/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后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6.7%(10/15)。垂直向偏移量均值左侧为1.09 mm,右侧1.37 mm,左右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63.3%(19/30)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上方,其中左侧比率为60.0%(9/15)。髁突垂直向偏移量均值(1.23 mm)>髁突矢状向偏移量均值(1.10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髁突横向偏移量均值为0.54 mm,髁突在横向偏移量有统计学意义;53.3%(8/15)CR位髁突位于CO位的右方。结论: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患者存在着CO-CR位髁突位置不一致,正畸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髁突位置以便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位 正中关系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安氏Ⅱ类错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开云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 ,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 ,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理。方法 选用 4 0只 5周龄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 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 目的 研究功能矫形前伸青春期大鼠下颌后 ,翼外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性的变化 ,探讨功能矫形的神经肌肉调控机理。方法 选用 4 0只 5周龄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 0只。实验组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矫治器 ,引导下颌前伸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分别在实验第 1、3、7、14天处死大鼠 ,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 2组大鼠翼外肌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常数。结果 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具有高度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大鼠 翼外肌细胞膜 乙酰胆碱受体 口腔正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囊肿术后并发左下肢静脉栓塞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永春 余伟明 +3 位作者 杨征毅 张树标 孙洁 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05,共3页
深静脉栓塞是骨科、妇科和产科的常见并发症,然而口腔颌面部术后引起深静脉栓塞的病例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术后并发左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对下肢静脉栓塞高危因素和预防进行讨论。
关键词 下肢静脉栓塞 牙源性角化囊肿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压力对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开云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 建立咀嚼肌细胞的力学刺激—细胞培养模型 ,在细胞水平探讨机械力作用下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功能代谢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段、不同力值的机械压力对体外培养的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各... 目的 建立咀嚼肌细胞的力学刺激—细胞培养模型 ,在细胞水平探讨机械力作用下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功能代谢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段、不同力值的机械压力对体外培养的青春期大鼠咀嚼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各实验组肌细胞的DNA含量 (S期百分数 )均大于对照组。细胞持续受力 2h后 ,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指数 (PI)较对照组高 ;细胞持续受力 4h后 ,在 2 0 0 0 μstrain组的细胞增殖指数达到最高(4 8 9% ) ,而 4 0 0 0 μstrain组的PI在所有实验组中最低 (39 0 % )。 结论 适当的压力对咀嚼肌细胞起着促进增殖的作用 ;而较大的压力作用较长时间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压力 青春期 大鼠 咀嚼肌细胞 细胞增殖活性 牙颌面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托盘间接粘接技术精确粘接APCⅡ托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836-2837,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采用双托盘间接粘接技术在临床上精确粘接APCⅡ托槽的方法。方法:选取需正畸治疗患者20例,均采用双托盘间接粘接技术粘接APCⅡ托槽,并对托槽脱落率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托槽或颊面管都能精确粘接于20例患者牙面上,托槽...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采用双托盘间接粘接技术在临床上精确粘接APCⅡ托槽的方法。方法:选取需正畸治疗患者20例,均采用双托盘间接粘接技术粘接APCⅡ托槽,并对托槽脱落率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托槽或颊面管都能精确粘接于20例患者牙面上,托槽脱落率为5.0%,椅旁操作时间大大缩短。结论:双托盘间接粘接技术采用硅橡胶作为第一层软质托盘容易与托槽分离,第二层硬质托盘有一定的硬度能够把APCⅡ托槽精确地转移到患者的牙齿上,该方法粘固后托槽托盘容易取出,操作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粘合 正畸托槽 双托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