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丘美嫦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45,共2页
广东省从2012年开始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新一轮高潮,其中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粤交通公司”)承担了“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约4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任务的45%,成为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力军。
关键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广东省 规范化管理 档案工作 投资建设 主力军 公司 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边坡滑坡机理及加固措施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记 袁坤 张玉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根据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某边坡滑坡设计及滑坡现状,通过现场调查及地质勘察对边坡进行分析,表明造成滑坡的直接原因是短时强降雨导致全风化层强度降低,诱发因素是放坡开挖造成坡脚剪出口贯穿;通过对现场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及对滑坡周界... 根据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某边坡滑坡设计及滑坡现状,通过现场调查及地质勘察对边坡进行分析,表明造成滑坡的直接原因是短时强降雨导致全风化层强度降低,诱发因素是放坡开挖造成坡脚剪出口贯穿;通过对现场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及对滑坡周界的分析,确定滑坡主滑动面倾角为17°,潜在滑动面倾角为24°,据此提出了竖向钢花管群桩+斜向预应力钢锚管框架梁加固治理措施。对加固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滑坡机理 治理效果 模拟分析 钢花管群桩 斜向预应力钢锚管框架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Boost集成学习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勇 陈记 +1 位作者 杨忠民 张化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13153-13160,共8页
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广义高效地准确判断,引入了一种新型的CatBoost集成学习算法评价边坡稳定性。根据边坡基本几何与地质要素,无需数值建模与计算,直接客观地评判边坡稳定性状态,并从概率信息论角度给出边坡稳定性概率,实现速度快、精... 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广义高效地准确判断,引入了一种新型的CatBoost集成学习算法评价边坡稳定性。根据边坡基本几何与地质要素,无需数值建模与计算,直接客观地评判边坡稳定性状态,并从概率信息论角度给出边坡稳定性概率,实现速度快、精度高、稳健性好的广域尺度下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影响边坡稳定性的5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创造了大型边坡稳定性评价数据集,据此构建了基于CatBoost集成学习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常见机器学习和代表性集成学习模型,CatBoost模型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型,且减少了超参数调优需求,更具有通用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可有效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初步评价。通过举例仁化(湘粤界)至博罗高速公路仁化至新丰段某边坡工程,验证了基于CatBoost集成学习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稳定性预测 机器学习 集成学习 Cat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浆液自重的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浆液渗透扩散模型 被引量:19
4
作者 叶飞 陈治 +3 位作者 孙昌海 韩兴博 杨涛 纪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75-2183,共9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管片注浆的渗透扩散模型,以宾汉姆浆液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义达西定律(毛管组理论),并运用相关流体力学理论,推导了考虑浆液自重的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渗透扩散模型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及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结... 为研究盾构隧道管片注浆的渗透扩散模型,以宾汉姆浆液流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义达西定律(毛管组理论),并运用相关流体力学理论,推导了考虑浆液自重的盾构隧道管片注浆渗透扩散模型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及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结合具体计算案例,讨论了注浆参数(注浆压力、注浆时间)、地层特性(地层渗透系数)等主要因素对浆液扩散半径的影响及浆液对管片总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浆液自重后,浆液的扩散范围呈椭球形;相同的注浆压力下,顶部注浆孔的浆液扩散范围小于底部注浆孔浆液扩散范围(顶部注浆孔出现最小扩散半径,底部注浆孔出现最大扩散半径);注浆压力、注浆时间及地层渗透系数增大,浆液扩散半径也增大,但其增长速率均减小;注浆压力增大,管片所受的注浆压力增大,单位管片所受的浆液压力呈线性增长,考虑浆液自重后,上部单位管片所受的浆液压力大于下部单位管片所受的浆液压力;注浆压力越大,注浆时间越长,地层渗透系数越大,最大扩散半径与最小扩散半径的差值越大,即浆液自重对浆液扩散半径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注浆 宾汉姆流体 渗透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沥青混合料骨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立万 王端宜 +1 位作者 吴文亮 钱尼贵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7-772,共6页
为了给抗车辙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提供参考,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反映沥青混合料骨架状态且较为精确的VCA_(mix)(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计算方法以及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骨架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对粗... 为了给抗车辙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提供参考,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反映沥青混合料骨架状态且较为精确的VCA_(mix)(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计算方法以及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骨架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对粗集料接触细观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面空隙率和接触点数量沿旋转压实试件高度的分布都不均匀,试件两端的面空隙率较大,接触点数量少,中间面空隙率较小,接触点数量多;考虑粗集料接触特性的VCA_(mix)(IMAGE)计算方法克服了经验法的误差,更加严格、合理,能更好地保证粗集料形成骨架;VCA_(mix)(IMAGE)、粗集料平均配位数与车辙深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以VCA_(mix)(IMAGE)≤VCADRC(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和粗集料平均配位数作为沥青混合料骨架性能的评价指标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数字图像处理 接触点 配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鹏 李志宏 +1 位作者 曾聪 马保松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0-1125,共6页
为了研究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通过分析拱北隧道管幕工程曲线顶管现场实测数据,得出曲线顶管地表沉降槽的偏移曲线;在现有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曲线顶管与隧洞的相对位置对沉降槽偏移量的影响,得出经... 为了研究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通过分析拱北隧道管幕工程曲线顶管现场实测数据,得出曲线顶管地表沉降槽的偏移曲线;在现有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曲线顶管与隧洞的相对位置对沉降槽偏移量的影响,得出经过沉降槽偏移修正的Peck和Loganathan地表变形预测公式。结果表明:1)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槽曲线表现为非对称,最大沉降点可能出现在轨迹弯曲内侧,也可能偏向外侧;2)曲线顶管与隧洞相对位置引起的土体损失变化是造成沉降槽偏移的主要原因,相对位置与顶管穿越地层性质、顶进力、注浆压力和轨迹曲率半径等因素有关;3)修正的Peck公式可以较好地反映砂层和淤泥质土层中曲线顶管施工地面沉降槽偏移效应和最大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顶管 地表变形 变形预测 土体损失 沉降槽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忠居 胡海波 +5 位作者 贾明晖 王富春 赵亚婉 董芸秀 张其浪 席称心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10-116,共7页
作为水域中桩基础施工的围堰结构,钢护筒的应用愈加广泛,钢护筒因为施工或者拆除困难等原因有时不再回收,从而与钢筋混凝土材料一起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为探明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着重... 作为水域中桩基础施工的围堰结构,钢护筒的应用愈加广泛,钢护筒因为施工或者拆除困难等原因有时不再回收,从而与钢筋混凝土材料一起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为探明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着重研究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上部钢管段(钢护筒)合理埋深为桩长的1/3,当钢管段埋深小于1/3桩长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摩阻力会出现双峰现象,当钢管段埋深大于1/3桩长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摩阻力双峰现象将逐渐消失;根据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承载特性,提出适用于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以期为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 离心模型试验 钢管埋深 竖向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温度对水泥固化淤泥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章荣军 郑俊杰 +1 位作者 程钰诗 董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63-3471,共9页
采用水泥固化海泥(CSMC)作为围海垦地填料正在被广泛关注。由于水化放热,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大体积填筑的CSMC内部实际养护温度可能明显高于室内标准养护温度(≈20℃),这必然会对CSMC的强度发展产生影响,但目前工程实践中并未考虑这一温... 采用水泥固化海泥(CSMC)作为围海垦地填料正在被广泛关注。由于水化放热,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大体积填筑的CSMC内部实际养护温度可能明显高于室内标准养护温度(≈20℃),这必然会对CSMC的强度发展产生影响,但目前工程实践中并未考虑这一温度差异的影响。因此,基于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配合比CSMC试样在不同养护温度下的强度发展过程,并重点探讨了养护温度对CSMC强度发展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养护温度对CSMC强度发展影响显著,高的养护温度不仅会显著提高CSMC的早期强度,而且会比较明显地提高CSMC的晚期强度,这就意味着在CSMC垦地工程实践中考虑养护温度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文中最后给出了如何在CSMC垦地工程实践中考虑养护温度对强度发展影响的建议和设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固化海泥 养护温度 强度发展 水化反应 火山灰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承载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冯忠居 王富春 +6 位作者 张其浪 席称心 甄东晓 苏航州 田江磊 靳子良 郝宇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3,128,共11页
作为水域环境中桥梁桩基施工围堰结构,钢护筒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其横轴向承载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特点,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 作为水域环境中桥梁桩基施工围堰结构,钢护筒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其横轴向承载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特点,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两种研究变量,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横轴向承载特性,得到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土抗力曲线、H-y曲线及桩身弯矩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钢管埋深在12cm范围内增大时,能明显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超过12cm后继续增大钢管埋深,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仍继续增大,但增幅已不明显;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的增大能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但增幅度较小。研究成果将为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 离心模型试验 桩侧土抗力 H-y曲线 桩身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与粒化高炉矿渣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收缩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鸥明 王士珩 +2 位作者 白敏 刘烜 张连成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9-515,共7页
为了系统评价活性粉末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间接抗拉试验、干缩试验和温缩试验,研究了粉煤灰与粒化高炉矿渣单掺及复掺比例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在单... 为了系统评价活性粉末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间接抗拉试验、干缩试验和温缩试验,研究了粉煤灰与粒化高炉矿渣单掺及复掺比例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在单掺、复掺下均能通过填充效应及二次水化反应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力学特性和收缩特性,其中掺加粒化高炉矿渣的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增长较快,复掺粉煤灰与粒化高炉矿渣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特性与收缩特性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 强度 收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明挖段变形缝间距的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强 彭焱森 +2 位作者 谭忠盛 李志宏 程占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5,共8页
合理的变形缝间距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防水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规范的调研,总结了隧道变形缝间距设置的要点,分析变形缝间距的影响因素:地质状况、截面型式、温度,以及结构轴向和横向安全性、允许沉降等控制指标.提出了变形缝间距设... 合理的变形缝间距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防水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规范的调研,总结了隧道变形缝间距设置的要点,分析变形缝间距的影响因素:地质状况、截面型式、温度,以及结构轴向和横向安全性、允许沉降等控制指标.提出了变形缝间距设置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使传统依靠经验取值向定量计算转变,变形缝设置更加科学.以拱北隧道明挖段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确定变形缝间距可优化段.结果表明:当变形缝间距为80m和120m时,均能满足结构轴向安全性、沉降条件.初步将变形缝间距设置为100m,对地质突变处进一步分析,发现隧道结构横向安全性也满足条件.综合考虑,将拱北隧道明挖段变形缝间距从原来的22m设置为100m.该优化方法减少了变形缝的数量,提高了隧道的防水性能,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明挖段 变形缝间距 优化方案 安全系数 允许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方式对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聪聪 叶勇 +1 位作者 田波 侯子义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29,33,共4页
采用HMP42型温湿度探头对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进行测试,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分别研究了表面未处理、喷洒养护剂、覆盖薄膜等3种养护方式对混凝土表层5 cm范围内相对湿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洒养护剂和覆盖薄膜对距混凝土表面1 cm处相... 采用HMP42型温湿度探头对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进行测试,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分别研究了表面未处理、喷洒养护剂、覆盖薄膜等3种养护方式对混凝土表层5 cm范围内相对湿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洒养护剂和覆盖薄膜对距混凝土表面1 cm处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大,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喷洒养护剂组相对湿度下降较快,而同龄期的覆盖薄膜组的相对湿度下降较缓慢;距混凝土表面3 cm处的相对湿度受养护方式的影响较小;距混凝土表面5 cm处,出现早期铺膜的相对湿度下降较快,低于未采取任何养护措施组的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龄期混凝土 相对湿度 养护方式 养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挖扰动及非达西渗流对隧道涌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1 位作者 伍毅敏 成国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85,共6页
研究目的:隧道开挖扰动对渗透系数的改变及扰动区的非达西渗流是影响隧道涌水预测精度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涌水预测精度,构建含扰动区的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地下水力学理论、非达西定律及线性叠加原理推导涌水量及结构外水压力计算... 研究目的:隧道开挖扰动对渗透系数的改变及扰动区的非达西渗流是影响隧道涌水预测精度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涌水预测精度,构建含扰动区的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地下水力学理论、非达西定律及线性叠加原理推导涌水量及结构外水压力计算表达式,并进行退化分析,后对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研究,最后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检验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研究结论:(1)扰动区厚度及渗透系数的增加,减弱了围岩的阻水能力,导致隧道涌水量增加,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降低扰动程度与扰动范围可减弱扰动区围岩渗透系数的变异性,对隧道运营期阻水有积极作用;(2)适当提高注浆圈的抗渗性能可有效降低隧道涌水量,但随注浆圈抗渗性能的增加,对隧道涌水量降低的作用逐渐趋于平缓;(3)考虑扰动区对围岩渗透系数的改变及非达西渗流影响时,涌水量预测误差可由8.9%降低为4.2%;(4)本研究成果可为考虑开挖扰动对隧道涌水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扰动 非达西定律 反映法 涌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富水断层段全断面注浆时的缓冲层厚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李凯 成国文 李鲒 张加兵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7,共10页
基于水力学和弹塑性理论,构建含缓冲层的隧道注浆计算模型,计算隧道支护结构及注浆圈外缘承担的渗水压力及隧道涌水量;研究支护结构、注浆圈及围岩的位移与应力解,利用数值模拟对构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以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某在... 基于水力学和弹塑性理论,构建含缓冲层的隧道注浆计算模型,计算隧道支护结构及注浆圈外缘承担的渗水压力及隧道涌水量;研究支护结构、注浆圈及围岩的位移与应力解,利用数值模拟对构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以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某在建隧道为例,计算并确定其缓冲层厚度。结果表明:增设缓冲层后,支护结构外缘径向应力理论值与模拟值最大误差来自隧道拱顶,为7.3%;涌水量模拟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理论值仅比模拟值小1.4%;随缓冲层厚度增加,支护结构外缘径向应力急剧下降,涌水量缓慢增加,当缓冲层厚度与隧道支护结构外径比值为0.10和0.30时,与无缓冲层时相比,支护结构外缘径向应力分别降低39.63%和118.88%,涌水量分别增加4.70%和14.10%;综合考虑受力与涌水因素,在建隧道缓冲层厚度与支护结构外径比值宜采用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断层破碎带 富水断层 缓冲层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与平行隧道空间位置关系对涌水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成国文 李鲒 陈龙 余小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2-1040,共9页
作为渗流影响边界,断层是制约富水断层区隧道设计及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断层对隧道涌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分析断层与隧道空间位置关系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将断层视为定水头边界,利用反映法将有界含水层用... 作为渗流影响边界,断层是制约富水断层区隧道设计及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断层对隧道涌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分析断层与隧道空间位置关系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将断层视为定水头边界,利用反映法将有界含水层用映射原理转化为无界问题,构建含断层的深埋平行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利用地下水力学理论、达西定律及线性叠加原理推导涌水量及结构承担的渗水压力计算式。忽略断层及平行隧道的干扰,初步验证本文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基于理论公式对相关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揭示断层对隧道涌水的影响机理,探讨平行隧道及断层对涌水的影响特征。通过在建鸿图特长隧道检验涌水简化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及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倾角竖直时,平行隧道与断层的垂直距离最大,渗流稳定时平行隧道涌水量最小;平行隧道水平距离对隧道涌水影响较为复杂,应综合考虑平行隧道与断层的相互干扰;平行隧道涌水量理论值与实测值差异分别为6.8%及10.5%,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研究成果可为富水断层区隧道涌水量的计算及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反映法 叠加原理 势函数 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排水体系时隧道突涌水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1 位作者 伍毅敏 成国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35-3342,共8页
涌水量理论计算时多忽视支护结构内缘承担的水头,导致现有涌水量预测计算式精度较差。为解决该问题,构建考虑支护结构内缘承担水头的深埋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地下水力学理论及达西定律推导涌水量及支护结构承受水头的计算式,通过... 涌水量理论计算时多忽视支护结构内缘承担的水头,导致现有涌水量预测计算式精度较差。为解决该问题,构建考虑支护结构内缘承担水头的深埋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地下水力学理论及达西定律推导涌水量及支护结构承受水头的计算式,通过退化分析及工程案例检验涌水简化计算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探讨隧道涌水影响机理,揭示各支护结构及排水体系对隧道涌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排水体系时推导的涌水量计算式可退化到忽略支护结构内缘承担水头时的计算表达式,考虑支护结构内缘承担的水头时,隧道涌水量预测误差可由9.8%降低为6.1%,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测精度;富水区隧道结构设计时应先对支护结构进行计算,当仅设计支护结构无法同时满足受力及涌水时须设置注浆加固结构;适当提高注浆圈的抗渗性能可有效降低隧道涌水量,注浆设计时须对注浆圈厚度及渗透系数进行合理取值;环向盲管间距减小及土工布厚度增大均会加强隧道三维排水体系,导致排水作用增强,进而影响隧道涌水量及各结构承担的水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量预测 达西定律 退化分析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掌子面附近涌水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李凯 李鲒 余小辉 陈龙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47,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二维渗流模型分析隧道掌子面附近渗流场的局限性问题,以掌子面所在平面为分界线,利用反映法将有界含水层用映射原理转变为无界问题,分别构建掌子面前后方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流体质量守恒定律、达西定律及线性叠加原理... 研究目的:针对二维渗流模型分析隧道掌子面附近渗流场的局限性问题,以掌子面所在平面为分界线,利用反映法将有界含水层用映射原理转变为无界问题,分别构建掌子面前后方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流体质量守恒定律、达西定律及线性叠加原理推导涌水量计算公式,并与已有解析公式对比以检验公式的适用性,再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检验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研究结论:(1)增加注浆圈厚度或降低其渗透性均对减小掌子面前后方涌水量有利,但掌子面后方对注浆圈厚度及渗透系数要求高于掌子面前方;(2)掌子面前后方涌水量均随隧道内缘水头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3)有注浆设计时,掌子面前后方理论计算与实测误差分别为12.8%与5.1%,无注浆设计时,掌子面前后方理论计算与实测误差分别为10.7%及6.9%;(4)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掌子面附近涌水量预测提供理论指导,为掌子面前后方加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场 涌水量预测 掌子面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非均质性对隧道突涌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李凯 成国文 李鲒 余小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9-1528,共10页
受开挖扰动或地应力的影响,围岩非均质性是普遍存在的,此时将渗透系数视为定值会降低涌水量预测精度。针对此问题构建考虑围岩非均质时隧道突涌水计算模型,基于渗流平衡微分方程及达西定律,推导了涌水量及结构外水压力计算公式,并利用... 受开挖扰动或地应力的影响,围岩非均质性是普遍存在的,此时将渗透系数视为定值会降低涌水量预测精度。针对此问题构建考虑围岩非均质时隧道突涌水计算模型,基于渗流平衡微分方程及达西定律,推导了涌水量及结构外水压力计算公式,并利用泰勒公式及级数展开定理对解析公式进行退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检验了模型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降低开挖扰动程度,可减弱隧道围岩渗透系数的变异性,对提高隧道阻水能力有积极作用;考虑开挖扰动对围岩渗透系数的影响时,支护结构外缘水头高度计算误差可由14%降低到6%;考虑地应力对围岩渗透系数影响时,涌水量计算误差可由18.2%降低为10.6%,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扰动 渗透系数 地应力 涌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黄锋 董广法 +2 位作者 李天勇 高啸也 彭焱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429-7440,共12页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体之一,容易导致隧道围岩失稳甚至塌方等问题。为了分析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依托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南湾隧道,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二维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作用下隧道围岩...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体之一,容易导致隧道围岩失稳甚至塌方等问题。为了分析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依托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南湾隧道,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二维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作用下隧道围岩应力呈非对称性,当断层位于受拉一侧时,断层对隧道水平位移的影响更为明显;当断层穿越隧道轮廓面时,断层对隧道围岩竖直方向位移的影响比水平方向位移更加显著;对比断层比邻与穿越隧道两种情况,断层与隧道相交时的最大潜在松动破坏区是未相交时的2倍以上;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当断层与隧道边墙位置相交时,该断面的位移最大且相比其他断面位移值明显增大,约为其他断面相同位置位移的2.5倍,这与数值计算中断层破碎带对潜在松动破坏区的影响规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离散元 松动破坏区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注浆圈与复合衬砌时体外排水方式设计 被引量:6
20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成国文 王仁健 李鲒 余小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2,共9页
基于反映法、叠加原理及渗流力学理论构建了是否含注浆圈的两种体外排水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隧道与体外排水洞涌水量的计算公式、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表达式,通过解析退化验证了理论模型及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适用性,根据推导公式进行... 基于反映法、叠加原理及渗流力学理论构建了是否含注浆圈的两种体外排水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隧道与体外排水洞涌水量的计算公式、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表达式,通过解析退化验证了理论模型及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适用性,根据推导公式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体外排水洞与隧道涌水量均随注浆圈渗透系数的下降而非线性降低,隧道二次衬砌外水压力随注浆圈渗透系数的下降而非线性增大,但其临界值小于常规排水方式;增加初期支护的厚度可达到降低二次衬砌外水压力及隧道涌水量的目的;围岩与注浆圈、注浆圈与初期支护渗透系数合理比值分别为15与100,同时须严格控制二次衬砌渗透系数;排水洞洞径对体外排水洞涌水量影响显著,为保护地下水资源,体外排水洞洞径推荐为0.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排水方式 渗流力学 涌水量预测 水压力 注浆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