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仁
陈小苹
+2 位作者
林炳亮
曹会娟
林秋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均经病理证实。(1)在微需氧环境37℃下应用哥伦比亚培养基分离培养肝脏组织中Hp。(2)系列生化反应和速尿...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均经病理证实。(1)在微需氧环境37℃下应用哥伦比亚培养基分离培养肝脏组织中Hp。(2)系列生化反应和速尿素酶检测。(3)免疫组化。(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的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正常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快速尿素酶检测阳性率为0,肝癌为3%;1例肝癌组织硝酸盐试验和过氧化氢酶检测阳性。(3)免疫组化示9例肝癌组织发现Hp,检出率为30.0%。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bp;30例原发性肝癌标本中有18例Hp16S rRNA基因,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Hp16SrRNA基因,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16S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肝癌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感染,可能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肝肿瘤
肝炎
尿素酶试验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状况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仁
陈小苹
+2 位作者
林炳亮
曹会娟
林秋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65-1966,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1)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各30例。(2)在微需氧环境(5%O2、10%CO2、85%N2),37℃培养肝脏组织中Hp。(3)免疫组化,肝脏组织均经常...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1)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各30例。(2)在微需氧环境(5%O2、10%CO2、85%N2),37℃培养肝脏组织中Hp。(3)免疫组化,肝脏组织均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免疫组化显示5例肝硬化组织中观察到Hp存在,检出率为16.8%。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存在,与肝硬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肝硬化标本有14例检出螺杆菌16SrRNA基因,阳性率47%;正常人、慢性肝炎组织均无检出螺杆菌16SrRNA基因。肝硬化患者肝组织16SrRNA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16S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Hp感染与肝硬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肝硬化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9
3
作者
黄晶
陈小苹
+4 位作者
陈学福
陈文莉
陈仁
马晓军
罗晓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26-232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87例隐源性肝炎行肝活检进行组织学分析,常规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Massorn染色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病理切片进行铜染色、糖原染...
目的:探讨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87例隐源性肝炎行肝活检进行组织学分析,常规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Massorn染色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病理切片进行铜染色、糖原染色、刚果红染色。结果:经过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及其他特异性诊断指标检查,87例隐源性肝炎有57例得到了确诊,诊断率为65.5%。其中隐匿性乙型肝炎16例(占18.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4例(占16.1%),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占14.9%),肝吸虫病3例(占3.4%)及其他疾病11例。结论:肝脏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提高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建议晋遍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肝活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尿酸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马晓军
伍定辉
+1 位作者
陈小苹
田德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6-2130,共5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成熟过程中MAPKs和NF-κB信号分子表达情况,探讨尿酸刺激DCs成熟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尿酸体外刺激大鼠未成熟DCs,在不同时点(0~45 mi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p38、p-ERK1/2、p-JNK和NF-κB p65表达情况;以MAPKs...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成熟过程中MAPKs和NF-κB信号分子表达情况,探讨尿酸刺激DCs成熟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尿酸体外刺激大鼠未成熟DCs,在不同时点(0~45 mi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p38、p-ERK1/2、p-JNK和NF-κB p65表达情况;以MAPKs和NF-κB信号分子抑制剂分别联合尿酸刺激DCs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分子CD83、CD86、IA/IE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12 p70的水平。结果:(1)尿酸刺激后15 min,DCs p-p38、p-ERK1/2、p-JNK和NF-κB p65表达量明显增加,30 min时达到最大值;使用相应信号分子抑制剂后,相关蛋白表达均不能测出。(2)经p38、JNK、NF-κB p65等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后,与单独尿酸刺激相比,DCs CD83、CD86、IA/IE等表面分子表达及IL-12 p70分泌水平均出现下降(P<0.05或P<0.01),ERK1/2抑制剂预处理者,则出现表达上升(P<0.05)。结论:尿酸可以调节DCs p38、ERK1/2、JNK、NF-κB等信号分子的活化,从而促进DCs表面分子表达及IL-12 p70分泌。这可能为尿酸能诱导DCs成熟及提高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树突细胞
p38
ERK1/2
JNK
NF-κ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
22
5
作者
陈学福
张东敬
+1 位作者
罗晓丹
陈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1015,共5页
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主要通过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来定义。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均能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降...
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主要通过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来定义。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均能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然而,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功能性治愈,其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结局。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抑制HBV复制,但不能清除病毒,HBeAg和HBsAg血清学清除率低。研发以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新型药物,并评价与现有药物的协同、联合等作用是HBV治疗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酸)类药物
干扰素Α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仁
陈小苹
林炳亮
曹会娟
林秋雄
机构
广东省
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感染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感染
科
广东省
医学
科学院
医学
实验中心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8-1030,共3页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研目(2006J1-C0181)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06028)
+1 种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36005018)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060032)
文摘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均经病理证实。(1)在微需氧环境37℃下应用哥伦比亚培养基分离培养肝脏组织中Hp。(2)系列生化反应和速尿素酶检测。(3)免疫组化。(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的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正常人、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快速尿素酶检测阳性率为0,肝癌为3%;1例肝癌组织硝酸盐试验和过氧化氢酶检测阳性。(3)免疫组化示9例肝癌组织发现Hp,检出率为30.0%。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bp;30例原发性肝癌标本中有18例Hp16S rRNA基因,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Hp16SrRNA基因,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16S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肝癌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感染,可能与肝细胞癌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肝肿瘤
肝炎
尿素酶试验
16S
RRNA
Key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liver neoplasms
chronic liver disease
urease test
16S rRNA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状况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仁
陈小苹
林炳亮
曹会娟
林秋雄
机构
广东省
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感染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感染
科
广东省
医学
科学院
医学
实验中心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65-1966,共2页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研目(2006J1-C0181)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06028)
+1 种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36005018)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060032)
文摘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1)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各30例。(2)在微需氧环境(5%O2、10%CO2、85%N2),37℃培养肝脏组织中Hp。(3)免疫组化,肝脏组织均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免疫组化显示5例肝硬化组织中观察到Hp存在,检出率为16.8%。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存在,与肝硬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肝硬化标本有14例检出螺杆菌16SrRNA基因,阳性率47%;正常人、慢性肝炎组织均无检出螺杆菌16SrRNA基因。肝硬化患者肝组织16SrRNA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16S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Hp感染与肝硬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肝硬化
16S
RRNA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9
3
作者
黄晶
陈小苹
陈学福
陈文莉
陈仁
马晓军
罗晓丹
机构
广东省
人民医院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26-2328,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87例隐源性肝炎行肝活检进行组织学分析,常规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Massorn染色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病理切片进行铜染色、糖原染色、刚果红染色。结果:经过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及其他特异性诊断指标检查,87例隐源性肝炎有57例得到了确诊,诊断率为65.5%。其中隐匿性乙型肝炎16例(占18.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4例(占16.1%),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占14.9%),肝吸虫病3例(占3.4%)及其他疾病11例。结论:肝脏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提高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建议晋遍采用。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肝活捡
诊断
分类号
R575.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尿酸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马晓军
伍定辉
陈小苹
田德英
机构
广东省
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感染科
厦门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肺
科
华中
科
技大学同济
医学
院附属同济医院
感染
科
出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6-213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471533)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粤科函社字[2010]1096号)
文摘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成熟过程中MAPKs和NF-κB信号分子表达情况,探讨尿酸刺激DCs成熟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尿酸体外刺激大鼠未成熟DCs,在不同时点(0~45 mi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p38、p-ERK1/2、p-JNK和NF-κB p65表达情况;以MAPKs和NF-κB信号分子抑制剂分别联合尿酸刺激DCs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分子CD83、CD86、IA/IE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12 p70的水平。结果:(1)尿酸刺激后15 min,DCs p-p38、p-ERK1/2、p-JNK和NF-κB p65表达量明显增加,30 min时达到最大值;使用相应信号分子抑制剂后,相关蛋白表达均不能测出。(2)经p38、JNK、NF-κB p65等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后,与单独尿酸刺激相比,DCs CD83、CD86、IA/IE等表面分子表达及IL-12 p70分泌水平均出现下降(P<0.05或P<0.01),ERK1/2抑制剂预处理者,则出现表达上升(P<0.05)。结论:尿酸可以调节DCs p38、ERK1/2、JNK、NF-κB等信号分子的活化,从而促进DCs表面分子表达及IL-12 p70分泌。这可能为尿酸能诱导DCs成熟及提高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之一。
关键词
尿酸
树突细胞
p38
ERK1/2
JNK
NF-κB
小鼠
Keywords
Uric acid
Dendritic cells
P38
ERK1/2
JNK
NF-kappa B
Mice
分类号
R392.12 [医药卫生—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
22
5
作者
陈学福
张东敬
罗晓丹
陈仁
机构
广东省
人民医院(
广东省
医学
科学院
)
感染
科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1015,共5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1007)。
文摘
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主要通过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来定义。已批准上市的两大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均能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以及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然而,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是功能性治愈,其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结局。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抑制HBV复制,但不能清除病毒,HBeAg和HBsAg血清学清除率低。研发以功能性治愈为目标的新型药物,并评价与现有药物的协同、联合等作用是HBV治疗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酸)类药物
干扰素Α
治疗学
Keywords
Hepatitis B,Chronic
Nucleo(t)ide Analogues
Interferon-alpha
Therapeutics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研究
陈仁
陈小苹
林炳亮
曹会娟
林秋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状况
陈仁
陈小苹
林炳亮
曹会娟
林秋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黄晶
陈小苹
陈学福
陈文莉
陈仁
马晓军
罗晓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尿酸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马晓军
伍定辉
陈小苹
田德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
陈学福
张东敬
罗晓丹
陈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