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外科术后发生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1
作者 汤黎黎 黎学明 +4 位作者 雷黎明 曾晓东 凌云 林琼瑜 朱苏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54-2859,共6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ous endocarditis,IE)术后发生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为预防IE术后住ICU时间延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总共纳入22...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ous endocarditis,IE)术后发生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为预防IE术后住ICU时间延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总共纳入223例患者。按照术后ICU停留时间是否大于3 d分为非延长组(<3 d)和延长组(≥3 d)。非延长组156例,延长组67例。ICU时间延长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再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精确度。结果223例患者中共67例患者发生ICU时间延长,发生率30%。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冠心病史、脑梗死史、术前心衰、主动脉瓣返流面积、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60%、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使用IABP、气管插管重插管、肺部感染、使用CRRT、机械通气时间延长>24 h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60%(OR=3.004,P=0.041)、术后使用IABP(OR=31.686,P=0.008)以及机械通气时间>24 h(OR=8.135,P<0.001)为IE术后I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预测ICU时间延长危险因素的AUC值为0.858(95%CI:0.806~0.901,P<0.001)。结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60%、使用IABP以及机械通气时间>24 h是为IE术后ICU时间延长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要综合防治各种危险因素,以期缩短ICU停留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外科手术 ICU时间延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智能预测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转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聪 孔令聪 +10 位作者 胡联亭 袁海云 任赟 赵翰鹏 王艳 陈炫卉 刘华章 况宇 梁会营 余洪华 杨小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智能预测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转归的可行性,为CHD围术期评估提供无创便捷的辅助工具。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行CHD矫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OCTA图像。根据是否发生术... 目的探索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智能预测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转归的可行性,为CHD围术期评估提供无创便捷的辅助工具。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行CHD矫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OCTA图像。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过度失血或围术期复合不良结局标注OCTA图像。标注图像经数据增强后,训练深度学习预测模型,使用测试集判断模型的性能。结果202例CHD患者中,发生术后过度失血的患者有45例(22.3%),发生围术期复合不良结局的有58例(28.7%)。在测试集中,术后过度失血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8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和0.75,准确率为0.78;围术期复合不良结局预测模型的AUC为0.8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和0.80,准确率为0.81。结论术前OCTA图像联合人工智能可高效预测CHD围术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围术期转归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氧供耗平衡导向温度管理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彭勤宝 谢庆 卢嫦青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氧供耗平衡导向温度管理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心脏手术患儿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66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温度管理方案,根据手术常规实施降、复温的护理管理;改良组在CDI500连续血...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氧供耗平衡导向温度管理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心脏手术患儿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66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温度管理方案,根据手术常规实施降、复温的护理管理;改良组在CDI500连续血气监测患儿氧供需状态下实施温度管理。记录两组患儿从入手术室至术毕返回ICU不同时点的鼻咽温(Tn)及直肠温(Tr),收集心肺转流(CPB)期间不同时段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及氧耗(VO_2),降温、复温时长以及相应的血温,并收集患儿术后早期的恢复指标及护理并发症。结果改良组CPB复温期间氧耗显著低于传统组(P<0.01),同期SvO_2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围术期体温波动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P<0.01),ICU呼吸机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CPB降温、复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在SvO_2等常规监测指导下简化保温护理措施,结合氧供耗平衡理论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温度护理,可有效避免大幅度体温波动导致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术中护理 温度管理 氧供耗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科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流程管理 被引量:26
4
作者 隆韩燕 杨洁 +3 位作者 李水金 钟杏 黄梓贤 吴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小组进行流程管理在心脏外科ICU患者早期活动中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按住院时间先后将心外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58例)、观察组(127例)。对照组以常规床上康复运动为主,观察组由ICU康复护理管理团队制定...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小组进行流程管理在心脏外科ICU患者早期活动中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按住院时间先后将心外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58例)、观察组(127例)。对照组以常规床上康复运动为主,观察组由ICU康复护理管理团队制定针对心脏外科手术后ICU患者的早期渐进式分级活动流程,进行全程康复护理与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开始进行离床活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出ICU时的肌力评分显著高于术后(P<0.01)。结论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流程管理,有利于促进其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术后 重症康复 早期活动 流程管理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满青 陈新梅 +1 位作者 袁静 冯艮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24-26,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14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房颤患者术中、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栓塞、低血压和恶性心律失常、穿刺血管并发症及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相关并发症等,均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 1... 目的总结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14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房颤患者术中、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栓塞、低血压和恶性心律失常、穿刺血管并发症及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相关并发症等,均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左心耳封堵器1次放置成功,1例主动脉损伤致急性心脏压塞转心外科行心脏破裂修补术。术后3~9(5.16±2.31)d出院,随访1~6个月经TEE证实封堵器无移位、无血栓形成。结论了解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 封堵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6
作者 欧阳淑怡 卢嫦青 +5 位作者 谢庆 韩盖宇 黄晶 王欣 谭玲玲 冯旭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35-37,共3页
目的总结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3例房颤患者施行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术前做好患者的评估,确保腔镜设备及射频系统完好,掌握射频原理,具备熟练的操作及应急能力,主动密切配合手术... 目的总结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3例房颤患者施行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术前做好患者的评估,确保腔镜设备及射频系统完好,掌握射频原理,具备熟练的操作及应急能力,主动密切配合手术,加强团队互相协作。结果 33例房颤患者顺利完成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效果满意,术中无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出院时30例患者为窦性心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正确摆放手术体位,熟练掌握3D腔镜手术操作技能,术中密切主动的配合及有效的团队协作是顺利完成3D全腔镜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胸腔镜 心房颤动 Mini-Maze手术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科镶嵌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晟 张智伟 庄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2-312,共1页
患儿,男,10月,孕1产1,因“出生后体检发现心脏杂音8月余”于2011年5月4日来本院就诊。患儿出生后2月因感冒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高压”。曾患3次肺炎,平素喂养费力,生... 患儿,男,10月,孕1产1,因“出生后体检发现心脏杂音8月余”于2011年5月4日来本院就诊。患儿出生后2月因感冒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高压”。曾患3次肺炎,平素喂养费力,生长发育迟缓,伴有气促,无发绀、水肿、晕厥、抽搐、偏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部室间隔缺损 麻醉处理 镶嵌治疗 外科 心脏彩超检查 生长发育迟缓 心脏杂音 医院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现有证据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谭桐 魏培坚 +5 位作者 李晓艺 谢年谨 付冰奇(综述) 庄建 刘健 郭惠明(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1-435,共5页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在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较常见,且该人群具有年轻、瓣膜钙化严重等特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医疗器械的迭代更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在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较常见,且该人群具有年轻、瓣膜钙化严重等特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医疗器械的迭代更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BAV狭窄患者接受TAVR治疗,但BAV复杂的解剖结构对TAVR治疗提出巨大挑战。通过术前充分了解瓣膜解剖形态和制定手术策略,BAV狭窄患者在我国行TAVR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在远期预后、新一代瓣膜的应用等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本文就TAVR治疗BAV狭窄的现有证据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 二叶式主动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斯瑶 吴敏 +1 位作者 黄劲松 吴怡锦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受者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预后、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后随访1年内的血钾水平分为正常血钾组(83例)、高钾血症组(43例)及重度高钾血症组(32例)。总结心脏移植术后高钾血...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受者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预后、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后随访1年内的血钾水平分为正常血钾组(83例)、高钾血症组(43例)及重度高钾血症组(32例)。总结心脏移植术后高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心脏移植术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结果心脏移植术后1年高钾血症发生率为47.5%(75/158),重度高钾血症发生率20.3%(32/158)。重度高钾血症组的病死率为16%(5/32),高于正常血钾组的8%(7/83)和高钾血症组的7%(3/43)。术前半年血清肌酐(Scr)平均值、术前末次总胆红素、术后血液透析时间、术后1 d Scr及术后1 d脑钠肽前体是心脏移植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术前半年Scr平均值、术后血液透析时间和术后1 d Scr、术后7 d Scr可预测术后重度高钾血症。结论心脏移植术后重度高钾血症的结局欠佳,心脏移植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半年Scr平均值、术前末次总胆红素、术后血液透析时间、术后1 d Scr及术后1 d脑钠肽前体,围手术期Scr及术后血液透析时间可预测心脏移植术后1年内重度高钾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高钾血症 血清肌酐 危险因素 脑钠肽前体 血液透析 心律失常 机械辅助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脏移植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家德 吴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儿童心脏移植是合并难以通过常规手术或药物进行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儿童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目前,全球儿童心脏移植的开展愈发广泛,但国内的开展经验仍较为缺乏。近10年来儿童心脏移植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方面,儿童心脏移植手术例... 儿童心脏移植是合并难以通过常规手术或药物进行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儿童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目前,全球儿童心脏移植的开展愈发广泛,但国内的开展经验仍较为缺乏。近10年来儿童心脏移植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方面,儿童心脏移植手术例数逐年升高;另一方面,为解决儿童心脏移植供心缺乏等问题,ABO血型不相容心脏移植、应用儿童心室辅助装置、体质量不匹配移植等治疗策略被广泛应用。然而,国内儿童心脏移植开展经验十分有限,尤其在儿童心脏移植适应证把握、特殊儿童心脏移植策略应用等方面。本文对儿童心脏移植的发展历史、治疗策略进展及预后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脏移植 顽固性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 心室辅助装置 ABO血型不相容 体质量不匹配 心脏分配 移植前过渡支持(B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怡锦 范瑞新 +2 位作者 曾嵘 熊卫萍 范小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0-713,共4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01至2012-12在开胸手术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3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49.2±11.6...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01至2012-12在开胸手术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3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49.2±11.6)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死亡分为死亡组(n=18)和非死亡组(n=62)。记录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马凡综合征;术前急性或慢性夹层、二次手术、术前低氧、器官灌注不良、左心室舒张末径及射血分数;术中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右半弓或全弓替换、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主动脉瓣替换或成形术出血(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浓缩红细胞或二次开胸止血);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永久性脑部并发症(昏迷或一侧偏瘫)、截瘫、肺部感染、心脏不良事件(停跳或重度低心排)、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败血症、伤口愈合不良,进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后早期(<3天)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5.8%,其中18例死亡,占22.5%。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P=0.019);出血(P<0.01);呼吸机使用时间(P=0.011);永久性脑部并发症(P=0.013);肺部感染(P=0.001);心脏不良事件(P=0.022);肾功能衰竭(P<0.01);肝功能不全(P<0.01);败血症(P=0.001);其中女性(P=0.019)和肾功能衰竭(P=0.001)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其中女性患者及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术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呼吸功能不全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6例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晶 谢庆 +4 位作者 卢嫦青 欧阳淑怡 谭玲玲 王欣 冯旭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0期52-54,共3页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为手术室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5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做好术前访视与手术仪器准备;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及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术中加强单肺通气...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为手术室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5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做好术前访视与手术仪器准备;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及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术中加强单肺通气及口腔护理;器械护士配合建立体外循环、胸腔内及心内操作配合、维持目镜清晰等。结果 516例中转为正中开胸8例,二尖瓣成形效果不佳行二尖瓣换瓣29例,其余均顺利完成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疾病知识与配合技能,确保手术仪器设备完好,正确摆放手术体位,术中确保呼吸道通畅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术 胸腔镜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