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流吸宫手术中宫腔内摄像监护与经阴道超声引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沛明 刘颖 +3 位作者 罗艳华 谭淑娴 周龙书 钱德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人流吸宫手术中宫腔内摄像监护与经阴道超声引导的优劣性,验证摄像人流管的实际性能。方法:32例患者进行人流吸宫术时,每例均同步采用经摄像吸引管视频与阴道B超实时监护同时录像观察。比较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 目的:对比研究人流吸宫手术中宫腔内摄像监护与经阴道超声引导的优劣性,验证摄像人流管的实际性能。方法:32例患者进行人流吸宫术时,每例均同步采用经摄像吸引管视频与阴道B超实时监护同时录像观察。比较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差异和两种监护方式判断正确的敏感度。结果: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和判断的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摄像吸引管在宫腔内的监护更细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摄像吸引管 人流吸宫术 B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附睾分泌蛋白在盆腔肿物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观娣 李志刚 +2 位作者 钱德英 毕燕玲 欧阳云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774-2776,共3页
目的:初步验证人附睾分泌蛋白(HE4)在盆腔组织中的分布,实验性探索其在盆腔包块中鉴别出卵巢癌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病房因"盆腔包块"及部分子宫体肿瘤而入院的158例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 目的:初步验证人附睾分泌蛋白(HE4)在盆腔组织中的分布,实验性探索其在盆腔包块中鉴别出卵巢癌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病房因"盆腔包块"及部分子宫体肿瘤而入院的158例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HE4检测,了解HE4在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并与CA125相比较,以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HE4、CA125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表达比例为66.67%(12/18),其中在浆液性癌中表达比例最高,达76.92%(10/13)。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成熟畸胎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表达比例分别为10.34%(3/29)、7.14%(2/28)、5.13%(2/39)。作为单一检测指标,HE4及CA125对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90.32%、80.00%、82.35%和55.56%、83.87%、66.67%、76.47%。两者联合检测,可使各值分别达83.33%、74.19%、65.22%、88.46%。结论: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很高,而在盆腔非恶性肿瘤中表达很低。作为检查指标,HE4的诊断价值较CA125高,在盆腔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上较有优势。若两者联用,可明显提高对肿瘤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HE4 CA125 盆腔包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叶海燕 陈建国 +2 位作者 罗东兰 蒋洲梅 钱德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34-1837,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tumours showing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s)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院妇科收治的形态学上有PEComas特征加做免疫组化后确... 目的:探讨妇科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tumours showing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s)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对1998年以来我院妇科收治的形态学上有PEComas特征加做免疫组化后确定属于PEComas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理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病例随访。结果:共3例PEComas家族的病例,发生于子宫2例,阴道1例。临床表现未发现伴有结节性硬化综合征(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相关症状的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病例都表达至少1种黑色素细胞标记,HMB45表达均阳性。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均表达。除MiTF阳性定位是在细胞核外,其余抗体均定位于胞浆。3例病例分别随访26、22及10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妇科PEComa具有PEComas家族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但需与多种肿瘤鉴别,其严格的恶性标准尚需更多的病例和随访资料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 临床表现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处理策略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春艳 胡小平 吴淑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17-2020,共4页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对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共384例,均为头位单胎,初产妇,无头盆不称及内外科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的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参加研究孕妇分为期待治疗组(2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对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共384例,均为头位单胎,初产妇,无头盆不称及内外科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的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参加研究孕妇分为期待治疗组(201例)和引产组(183例,使用催产素引产),分别研究两组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与胎膜早破至分娩时限的关系。结果:(1)384例产妇中剖宫产例数81例(21.0%),阴道助产15例(3.9%),产后出血发生26例(6.8%),宫内感染发生73例19.0%,产褥病率发生3例(0.8%),围产儿病发生102例(26.6%);(2)在201例期待治疗组产妇中,24h内自然临产者共146例(72.6%),12h内自然临产者90例(44.8%),12~24h内自然临产者56例(27.9%),超过24h未自然临产者55例(27.4%);(3)期待治疗组剖宫产率为22.9%,引产组剖宫产率为19.1%,期待治疗组的产后出血率(10.4%)、宫内感染率(20.4%)、新生儿病率(35.8%)均较引产组明显增加(P<0.05);(4)在期待治疗组中,不同自然临产时限,剖宫产率分别为21.1%(12h内)、21.4%(12~24h内)及25.5%(超过24h),宫内感染及新生儿病率的发生自然临产时限越长,发生率就越高,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足月妊娠无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产妇,胎膜早破发生后,无需等待自然临产至24h后,在12h内行催产素滴注引产,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并未增加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引产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舒焰红 钱德英 +4 位作者 吴越 岑坚敏 陈观娣 阳丽 李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细胞筛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提供有价值的诊疗手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年龄22~65岁、无妊娠、宫颈细胞学筛查为高度病变的妇女200例,... 目的:探讨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细胞筛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提供有价值的诊疗手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年龄22~65岁、无妊娠、宫颈细胞学筛查为高度病变的妇女200例,按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按即查即治策略(A组)处理,另一组按传统三步法(B组)处理。比较两组的最终病理结果、术后3、6个月异常TCT(包括ASCUS)、切缘阳性或阴道镜异常等需行二次LEEP手术率。结果:A组的过度治疗率6%,CIN2、3检出率89%,原位癌检出率5%,二次手术率16%。与B组比较,过度治疗率、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术后复查异常TCT、二次手术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安全、经济和有效的诊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即查即治 三步法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毒基因表达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舒焰红 赵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113-4115,共3页
目的:探讨活动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病毒基因表达特点。方法:建立持续稳定感染(A组)及活动感染(B组)两种细胞感染状态,FQ-PCR和RT-PCR法监测HCMV DNA复制和MCP mRNA转录,免疫组化法联合计算机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UL44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活动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病毒基因表达特点。方法:建立持续稳定感染(A组)及活动感染(B组)两种细胞感染状态,FQ-PCR和RT-PCR法监测HCMV DNA复制和MCP mRNA转录,免疫组化法联合计算机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UL44表达水平,光镜观察细胞病变、电镜检查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B组HCMV DNA负荷量(5.61~9.04 lgGE/10~6HEL)明显高于A组(4.32~5.91 lgGE/10~6HEL,P<0.05或P<0.01),pUL44也持续升高表达area:339.6~1 431.9μm^2,IA:56.4~319.8,P<0.01),MCP mRNA水平逐渐升高。A组pUL44少量、随机表达(area:219.2~296.7μm^2,IA:31.0~58.3),未检到MCP mRNA,亦未发现细胞病变,B组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细胞病变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结论:HCMV DNA负荷量持续升高及MCP mRNA转录是活动性HCMV感染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人巨细胞 基因复制 主要衣壳蛋白 pUL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剑辉 陈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023-4025,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科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25岁以下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8例,占56.25%;恶性上...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科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25岁以下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8例,占56.25%;恶性上皮性肿瘤12例,占37.5%;恶性性索间质瘤2例,占6.25%。腹部包块、腹胀、腹痛为位居前3位的主要症状,分别占62%、50%、43%。32例惠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25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已生育的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6例),1例行剖腹探查术;28例患者术后给予化疗。结论: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中以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上皮性癌及性索间质细胞瘤。对青春期少女,出现腹部包块、腹胀、腹痛等症状时应重视体检,结合B超、肿瘤指标等检查尽早发现肿瘤。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及化疗,建议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特别是对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辅以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青少年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