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郭作梁 欧卫谦 +1 位作者 陈晓华 马树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17-20,44,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将其分为观察组(10例)与对照组(132例)。对其相关临床指标、指征以及影像学检查...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将其分为观察组(10例)与对照组(132例)。对其相关临床指标、指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癫痫、记忆力减退、双侧肢体无力、视觉异常和偏身麻木。查体显示,6例患者有双侧病理反射,4例患者有单侧病理反射。视乳头水肿2例,脑膜刺激征1例,眼球运动障碍1例,面瘫1例,延髓麻痹1例,共济失调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谷丙转氨酶升高、尿红细胞升高、C3下降、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四项指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危险因素(P <0.05)。观察组10例患者均接受颅脑CT和MRI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0%和80%。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相关的因素中,以谷草转氨酶、尿红细胞、C3、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四项指标异常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本病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将CT、MRI结果与临床独立危险因素相结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脑疾病 危险因素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理论及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刘宏艳 胡治国 彭聃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5-301,共7页
积极与消极情绪的关系一直是情绪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该文介绍了探讨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模型及相关的证据,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的双极模型及相关证据;(2)情绪的双变量模型及相关证据;(3)情绪的混合模型及相关证据;... 积极与消极情绪的关系一直是情绪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该文介绍了探讨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模型及相关的证据,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的双极模型及相关证据;(2)情绪的双变量模型及相关证据;(3)情绪的混合模型及相关证据;(4)解决各种模型争论的新视角:条件决定论。文章最后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双极模型 双变量模型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冲突: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被引量:15
3
作者 胡治国 刘宏艳 张学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2-698,共7页
情绪冲突是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源自认知冲突的研究。本文分三部分对情绪冲突进行了介绍,包括:(1)情绪冲突的溯源,概括介绍了认知冲突领域的研究情况;(2)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行为研究,包括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词-面孔St... 情绪冲突是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源自认知冲突的研究。本文分三部分对情绪冲突进行了介绍,包括:(1)情绪冲突的溯源,概括介绍了认知冲突领域的研究情况;(2)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行为研究,包括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词-面孔Stroop范式、情绪启动范式和情绪Flanker范式等进行的研究;(3)情绪冲突的脑成像研究,主要包括情绪冲突的检测和解决的脑机制。未来的研究,需要广泛借鉴认知冲突的研究范式,对情绪冲突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动态变化及相应的神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对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考察,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冲突 认知冲突 范式 冲突检测 冲突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MRI观察左旋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空间工作记忆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冉冉 马树华 +3 位作者 百茹峰 尹晶晶 谢磊 孙宗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4-669,共6页
目的采用血氧依赖水平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探讨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6例SCH患者进行LT4治疗6个月前后与对照组1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志愿者分别进行n-back任... 目的采用血氧依赖水平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探讨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6例SCH患者进行LT4治疗6个月前后与对照组1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志愿者分别进行n-back任务负载下fMRI扫描,以AFNI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在n-back任务负载下,所有受试者共同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双侧前运动区(PreMA)、双侧顶叶(PA)、前扣带皮层/辅助运动区及右侧尾状核/丘脑,且表现为右侧大脑半球优势。定量分析发现,对照组以上脑区均表现出与记忆负载相关的负载效应(P<0.001),而SCH组治疗前仅在左侧DLPFC、左侧PA、双侧PreMA及右侧尾状核/丘脑发现了这种负载效应。经LT4替代治疗6个月后,包括右侧DLPFC、右侧PA及前扣带回/辅助运动区在内的脑感兴趣区均出现与记忆负载相关的BOLD信号变化(P<0.001)。在n-back任务负载下,SCH组大部分工作记忆相关脑区的激活强度均比对照组小。结论 SCH患者存在空间工作记忆损伤,可能与右侧背外侧前额-右顶叶后部网络功能减退有关;LT4替代治疗对SCH患者记忆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素 磁共振成像 记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词汇学习中大脑激活模式的fMRI研究
5
作者 方卓 王伟 +2 位作者 熊小双 肖壮伟 张学新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2期41-47,59,共8页
该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技术,比较在新颖语言学习和母语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参与的异同。实验设置德语学习和汉语学习两个条件,采用跨通道联结学习范式,要求被试在听到听觉词汇后,按键判断屏幕上所呈现的图片是否与所听词汇匹... 该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技术,比较在新颖语言学习和母语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参与的异同。实验设置德语学习和汉语学习两个条件,采用跨通道联结学习范式,要求被试在听到听觉词汇后,按键判断屏幕上所呈现的图片是否与所听词汇匹配。行为数据显示,被试在六段实验后基本掌握了德语语音和语义之间的联结关系;脑成像数据显示,两种学习任务都激活了语言加工的主要脑区,而德语词汇学习过程相比汉语参照条件对应的颞叶激活强度与范围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比汉语条件表现出更显著的前额叶区域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颖词汇学习 大脑激活 语音加工 语义加工 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作梁 林少彬 +3 位作者 马兴灿 陈晓华 马树华 王维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115-117,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CT影像在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等特点,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分析64层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CT影像在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等特点,并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分析64层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与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64层螺旋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2.7%(38/41),肿瘤侵犯肠管范围准确率达90.2%(37/41)。T分期敏感度为97.6%(40/41),阳性诊断准确率为87.8%(36/41)。N分期敏感度为72.2%(13/18),阳性诊断准确率为66.7%(12/18)。M分期诊断准确率为100.0%。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结肠癌的解剖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更准确地诊断结肠癌和术前分期评估。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是N分期的难点,应结合其大小、形态、密度及其生物学行为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SCT 术前分期 病理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识别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丽翔 胡治国 张学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4-239,共6页
身份识别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身份识别可以单独通过面孔或语音来完成,也可以通过面孔和语音共同完成。文章首先从面孔和语音两个方面分别对身份识别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行介绍,包括对身份整体性的识别和对种族、年龄、性别、熟悉... 身份识别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身份识别可以单独通过面孔或语音来完成,也可以通过面孔和语音共同完成。文章首先从面孔和语音两个方面分别对身份识别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行介绍,包括对身份整体性的识别和对种族、年龄、性别、熟悉性等身份亚成分的识别,然后对面孔和语音在身份识别中的关系进行介绍,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识别 面孔 语音 脑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郭作梁 陈宁 +1 位作者 陈晓华 马树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5例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确诊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和CT影像资料,对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进行定位、定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5例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确诊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和CT影像资料,对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进行定位、定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对照。结果良性梗阻病变79例,其中胆道结石64例,炎性病变1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4例;恶性梗阻病变46例,其中胆管癌25例,胰头癌12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5例,肝癌侵犯肝门区胆管1例。64层螺旋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变显示清晰,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图像后处理,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对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