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付春俏 曾少枫 +3 位作者 周柏先 张文芳 杨帆 宋凤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先进技术接踵而来,3D打印技术作为新时代科技的代表,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具有高精密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在机械工业、建筑行业、食品加工以及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先进技术接踵而来,3D打印技术作为新时代科技的代表,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具有高精密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在机械工业、建筑行业、食品加工以及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个性化定制产品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潮,3D打印技术作为快速定型和个性化定制的有效手段,结合化妆品的特色可实现有效精准护肤和个性化定制,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护肤化妆需求。文章探索3D打印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发展现状,进一步介绍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护肤品、化妆模具以及定制妆容中的应用与优势,以期为皮肤的精细化护理和智能化妆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化妆品 精准护肤 个性化定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臭剂与除臭化妆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崔小倩 赵梦恬 +1 位作者 陈彦君 曹高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21-1127,共7页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除臭化妆品变为普通化妆品,不再属于特殊化妆品管理范围。人们对除臭化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使一系列新型的除臭化妆品与除臭剂问世,天然温和、安全低敏成为了开发这类化妆品追求的目标。本文综...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除臭化妆品变为普通化妆品,不再属于特殊化妆品管理范围。人们对除臭化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使一系列新型的除臭化妆品与除臭剂问世,天然温和、安全低敏成为了开发这类化妆品追求的目标。本文综述了体臭产生的机理;总结了除臭化妆品控制体臭的方法;着重介绍了除臭日化原料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并对除臭化妆品领域的产品开发提出建议,指出标本兼治、回归天然、注重功效将是除臭化妆品领域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市场开发安全高效的除臭化妆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臭剂 除臭化妆品 止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抗汗型防晒化妆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曹高 唐新宜 +3 位作者 杨艺 徐建 金家骅 丁礼琴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3-759,共7页
综述了防晒化妆品抗水抗汗性能的体内外评价方法,从配方体系、乳化剂、成膜剂、防晒剂及相互作用力等角度阐述了提高防晒化妆品抗水抗汗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并指出了抗水抗汗型防晒化妆品开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防晒化妆品 抗水 抗汗 功效评价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丁香、薄荷挥发油配伍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冬凡 黄健敏 王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226,I0041-I0043,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广藿香、丁香、薄荷3种挥发油及其不同配伍比例的抑菌效果,确定3种植物挥发油对5种受试菌抑菌效果的最佳配方比例。方法牛津杯法、响应面法(Box-Behnken)、最低抑菌浓度实验(MIC)。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 目的通过研究广藿香、丁香、薄荷3种挥发油及其不同配伍比例的抑菌效果,确定3种植物挥发油对5种受试菌抑菌效果的最佳配方比例。方法牛津杯法、响应面法(Box-Behnken)、最低抑菌浓度实验(MIC)。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5种实验菌为指示菌,所得抑菌圈直径大小为评价指标。基于响应面法对植物提取物及其复配物进行抑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活性分析;最后与阳性对照卡松进行对比。结果3种挥发油的最佳配比为广藿香:丁香:薄荷=0.4∶1∶0.5,此配方下的抑菌圈大小分别是(19.5±5.4)、(28.16±2.68)、(19.5±5.4)、(19.72±1.93)、(22.07±4.25)mm。与阳性对照相比,该复配抑菌效果好且无毒副作用。结论复配挥发油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为挥发油作为植物源防腐剂奠定更为深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油 响应面法 抑菌圈 协同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用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性及耐离子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晓敏 龙春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1-344,共4页
以5种化妆品常用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流变学参数黏度对其增稠性及耐离子性进行分析。考察了5种增稠剂水溶液在不同质量分数和pH下的黏度变化,结果表明,共聚物Carbomer 940的增稠效果最好,但黏度在pH=2~11时变化较大... 以5种化妆品常用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流变学参数黏度对其增稠性及耐离子性进行分析。考察了5种增稠剂水溶液在不同质量分数和pH下的黏度变化,结果表明,共聚物Carbomer 940的增稠效果最好,但黏度在pH=2~11时变化较大;含金属离子共聚物AVS、EMT-10和HMB增稠效果一般,黏度在pH=5~11时保持稳定;自聚物Zen增稠效果最差,但黏度在pH=2~8时保持稳定。向增稠剂水溶液中加入NaCl和MgCl_2,考察化妆品中常见离子对增稠剂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盐的加入均破坏了5种增稠剂水溶液的稳定性,其中自聚物Zen的耐离子性最好;对增稠性和耐离子性最好的2种增稠剂复配体系进行分析,发现Carbomer 940和Zen的复配体系在增稠性方面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两者复配使用能得到增稠性和耐离子性都较好的增稠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聚丙烯酸 增稠剂 黏度 耐离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伸筋草化学成分及抗骨质疏松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滕希峰 刘雅兰 +2 位作者 杨菲 王海娟 何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26-231,共6页
为研究马尾伸筋草(Lycopodium fargesii Hert.)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马尾伸筋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得到18个化合物,综合利用NMR、HR... 为研究马尾伸筋草(Lycopodium fargesii Hert.)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马尾伸筋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得到18个化合物,综合利用NMR、HR-ESI-MS等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α-芒柄蜡素(1)、26-去甲-8-氧化-α-芒柄蜡素(2)、serrat-14-en-3β,21α,24-triol(3)、serrat-14-en-3β,21β,24-triol(4)、1,20-eicosanediol(5)、二十三烷(6)、glycerolmonolinoleate(7)、glyceryl linolentate(8)、3-(4′-formylphenoxy)-4-methoxybenzaldehyde(9)、芹菜素(10)、对羟基苯甲醛(11)、香草酸(1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基-1-酮(14)、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15)、8-acetoxy-5-hydroxyumbelliprenin(16)、trans-4-hydroxy-2-nonenoic acid(17)和正十烷硫醇(18)。化合物1~18均为首次从马尾伸筋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对破骨细胞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1.9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伸筋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骨质疏松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冬凡 庞杜贤 林清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5,共8页
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温度对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L9(34)的正交实验,优化总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工艺.此外,通过进行DPPH·、ABTS自由基及·OH的清除实验,考察火... 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温度对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L9(34)的正交实验,优化总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工艺.此外,通过进行DPPH·、ABTS自由基及·OH的清除实验,考察火龙果果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正交实验优化得出的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3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70℃为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该条件下提取到的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87 mg/g和114.05 mg/g.在373.44μg/mL时,抗坏血酸对DPPH·、ABTS自由基及·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95.25%、99.57%、89.99%;而火龙果果皮提取物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8.64%、60.84%和61.77%,数据表明火龙果果皮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到对照品的2/3,证实火龙果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果皮 总黄酮 多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的多功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晓敏 龙春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3,108,共7页
以马齿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法对其抑菌、美白、抗衰老、抗炎、抗敏等功效进行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马齿苋提取液质量浓度为125 g/L时,对5种常见菌均有抑制效果;质量浓度为2.0 g/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82.49%,... 以马齿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法对其抑菌、美白、抗衰老、抗炎、抗敏等功效进行研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马齿苋提取液质量浓度为125 g/L时,对5种常见菌均有抑制效果;质量浓度为2.0 g/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82.4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100%,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2.56%,均高于同质量浓度的VC;质量浓度为150 g/L时,对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为55.74%;质量浓度为1.5 g/L时,对透明质酸酶的体外抑制率为72.37%;质量浓度为200 g/L时,RBC溶血率为45.78%,半数溶血量为230 g/L;质量浓度不超过150 g/L的家兔急性眼刺激和人体安全性评价等级为安全无刺激。马齿苋具有较好的抑菌、美白、抗衰老、抗炎、抗敏功效,是一种安全无刺激的化妆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原料 马齿苋 多功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水提物体内外抗菌作用及止痒效果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小诗 潘敬灵 +3 位作者 邓榕榕 莫梓童 唐春萍 沈志滨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以诃子水提物(TRW)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限制性马拉色菌(Malassezia restricta,M.restricta)体内外抗菌作用及对豚鼠皮肤瘙痒模型的止痒作用。采用试管药基法测定TRW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对M.restricta的MIC为7.20 mg/mL... 以诃子水提物(TRW)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限制性马拉色菌(Malassezia restricta,M.restricta)体内外抗菌作用及对豚鼠皮肤瘙痒模型的止痒作用。采用试管药基法测定TRW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对M.restricta的MIC为7.20 mg/mL。采用连续7日涂菌法构建豚鼠皮肤感染M.restricta模型,探讨TRW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给药7天后与模型组比较,TRW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豚鼠感染皮损评分(P<0.05);TRW低、中、高剂量转阴率分别为37.5%、50%和62.5%;减轻豚鼠病理组织的损伤程度,采用磷酸组胺构建皮肤瘙痒模型探讨TRW的止痒效果。结果显示,TRW明显抑制磷酸组胺所致的瘙痒(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限制性马拉色菌 真菌感染模型 止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果仙人掌籽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和刺激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小灵 刘环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以梨果仙人掌籽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总还原力、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和人体重复性开放型涂抹试... 以梨果仙人掌籽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总还原力、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和人体重复性开放型涂抹试验评价其刺激性。结果表明,从梨果仙人掌籽油中鉴定出16种质量分数大于0.1%的化合物,占总质量的94.02%。其中质量分数大于1%的有亚油酸(C18∶2)60.42%、十六酸(C16∶0)15.20%、硬脂酸(C18∶0)5.57%、γ-谷甾醇4.34%、亚麻酸(C18∶2)1.89%、油酸(C18∶1)1.48%、顺-7-十六碳烯酸(C16∶1)1.13%。梨果仙人掌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各指标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5.11,0.79,3.19,1.12和1.49g/L。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和人体重复性开放型涂抹试验显示梨果仙人掌籽油无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果仙人掌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性 刺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羟基丙酮免晒美黑凝胶的配方设计与功效研究
11
作者 杨艺 徐建 +1 位作者 赵梦恬 曹高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3,337,共6页
研究了二羟基丙酮美黑凝胶中增稠剂的种类和用量、溶剂配比、二羟基丙酮的含量和制备工艺对配方的影响,通过外观、铺展性等感官评价和稳定性、功效性研究,综合确定较优配方,为二羟基丙酮免晒美黑凝胶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羟... 研究了二羟基丙酮美黑凝胶中增稠剂的种类和用量、溶剂配比、二羟基丙酮的含量和制备工艺对配方的影响,通过外观、铺展性等感官评价和稳定性、功效性研究,综合确定较优配方,为二羟基丙酮免晒美黑凝胶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羟基丙酮免晒美黑凝胶的增稠剂宜用2%质量分数的羟乙基纤维素;溶剂以乙醇、丙二醇和丙三醇质量比为10︰5︰3复配;较优工艺为加热溶解增稠剂,冷却后再添加二羟基丙酮;二羟基丙酮的含量为3%~17%时能够呈现类似晒黑的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羟基丙酮 化妆品 免晒美黑剂 皮肤白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熊果苷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滕希峰 李钟 +5 位作者 刘龙元 何洋 王亚青 陈星宇 梁颖欣 何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66-2370,共5页
目的测定α-熊果苷的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常数。方法 HPLC法测定37℃下α-熊果苷在水和不同p H值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紫外吸光度法测定其解离... 目的测定α-熊果苷的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常数。方法 HPLC法测定37℃下α-熊果苷在水和不同p H值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紫外吸光度法测定其解离常数。结果 37℃下,α-熊果苷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325.7 mg/m L,Papp(lg Papp)为0.65(-0.187);在磷酸盐缓冲液(pH 3.0、4.0、5.0、6.0、7.0、8.0)中分别为395.4、523.4、405.8、427.7、407.2、369.6 mg/m L,Papp(lg Papp)分别为0.37(-0.432)、0.61(-0.215)、0.81(-0.091)、0.58(-0.236)、0.57(-0.244)、0.58(-0.236)。其解离常数为4.22。结论α-熊果苷溶解性好,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小,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Ⅲ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熊果苷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解离常数 HPLC 紫外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杨酸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被引量:6
13
作者 滕希峰 王峰 +4 位作者 李坤荣 陈珊珊 叶鹏 何琳 李国全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水杨酸25℃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其制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摇瓶法及HPLC法,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47∶53)...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水杨酸25℃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其制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摇瓶法及HPLC法,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47∶53);柱温:室温;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20μL。考察25℃水杨酸在水中,p H值1.0盐酸溶液,p H值2.0,3.0,4.0,5.0,6.0,7.0,7.8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系中平衡溶解度及Papp。结果25℃下水杨酸在水中平衡溶解度为(2.205±0.020)mg·m L^(-1),Papp为(6.18±0.08);在p H值1.0盐酸溶液,p H值2.0,3.0,4.0,5.0,6.0,7.0,7.8磷酸盐缓冲液中平衡溶解度分别为(1.169×10-3±7.40×10-6),(2.250±0.010),(2.410±0.010),(2.694±0.003),(5.208±0.010),(5.826±0.006),(6.255±0.030),(3.353±0.070)mg·m L^(-1),相应的Papp分别为(16.39±0.19),(4.23±0.07),(6.03±0.11),(5.56±0.10),(1.25±0.01),(0.27±0.001),(0.08±0.001),(0.07±0.002)。结论水杨酸的平衡溶解度随溶液p H值增大而增大;Papp随着p H值的增大而减小。其溶解度小,脂溶性小,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Ⅳ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藤5种多甲氧基黄酮分子靶标的预测
14
作者 周臻 吴晓敏 周毅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预测龙须藤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PMF1)、5,6,7,3’,4’,5’-六甲氧基黄酮(PMF2)、5,6,7,3’,4’-五甲氧基黄酮(PMF3)、4’,5’-亚甲二氧基-5,7,3’-三甲氧基黄酮(PMF4)和5,7,3’,4’,5’-五甲氧基黄酮(PMF5)... 目的预测龙须藤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PMF1)、5,6,7,3’,4’,5’-六甲氧基黄酮(PMF2)、5,6,7,3’,4’-五甲氧基黄酮(PMF3)、4’,5’-亚甲二氧基-5,7,3’-三甲氧基黄酮(PMF4)和5,7,3’,4’,5’-五甲氧基黄酮(PMF5)的分子靶标。方法通过反向分子对接法进行靶标预测,利用PDTD、TTD和Drug Bank数据库对靶标综合分析。结果多甲氧基黄酮可能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方面发挥作用。结论该方法可为龙须藤及5种多甲氧基黄酮的药效学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藤 多甲氧基黄酮 分子靶标 反向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大力根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雅兰 张毓婷 +2 位作者 顾琼 滕希峰 何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46-2050,2188,共6页
为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牛大力根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millettiaosa A(1)、高... 为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牛大力根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millettiaosa A(1)、高丽槐素(2)、medicarpin(3)、羽扇豆醇(4)、β-谷甾醇亚油酸酯(5)、β-谷甾醇(6)、单棕榈酸甘油酯(7)、二十七烷酸甘油酯(8)、香草醛(9)、琥珀酸甲酯(10)和1-辛醇(11)。其中化合物5和10为首次从崖豆藤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1的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化合物2、3、4和6具有显著的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其IC 50分别为2.23、1.39、2.25和1.63μM。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报道具有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抑制破骨细胞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市白纹伊蚊现场种群击倒抗性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罗菊 刘德星 +4 位作者 陈健 魏晓雅 李婷婷 邱德义 刘环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检测广东省中山市不同生境白纹伊蚊现场种群的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了解其抗药性水平,探讨kdr基因突变与性别间抗药性差异的关系,为蚊虫的抗性机制研究以及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8-11月在中山市选择5个生境采集白纹伊蚊幼... 目的检测广东省中山市不同生境白纹伊蚊现场种群的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了解其抗药性水平,探讨kdr基因突变与性别间抗药性差异的关系,为蚊虫的抗性机制研究以及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8-11月在中山市选择5个生境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和蛹569只,实验室饲养至成虫,提取单只成蚊基因组DNA,扩增并测序分析kdr基因突变情况,并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成蚊kdr基因突变的差异。结果共检测中山市5个生境的白纹伊蚊569只。kdr基因1532位点未发生突变,等位基因为野生型ATC/I,基因型为F/F。1534位点存在突变,有5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TTC/F,突变型TTG/L、TCC/S、TCG/S、TGC/C;8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F/F,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L、F/S和F/C,突变型纯合子L/L和S/S,突变型杂合子L/S和L/C。雌雄蚊个体间kdr基因1534位点的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8,P>0.05)。结论中山市白纹伊蚊kdr基因突变频率较高,提示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雌雄蚊在kdr基因突变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抗药性 击倒抗性基因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放度 被引量:7
17
作者 滕希峰 梁颖欣 +3 位作者 陈远云 许晓华 余秋杏 何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00-1505,共6页
目的优化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丙烯酸钠、明胶、聚乙烯醇、甘油用量为影响因素,综合评分(初黏力、膜残留量、膏体性状、涂展性、渗出度、皮肤追随性)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基质处方。以奇任... 目的优化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丙烯酸钠、明胶、聚乙烯醇、甘油用量为影响因素,综合评分(初黏力、膜残留量、膏体性状、涂展性、渗出度、皮肤追随性)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基质处方。以奇任醇为指标成分,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计算累积释放率。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用量5.0 g,明胶用量5.0 g,聚乙烯醇用量2.0 g,甘油用量2.0 g,柠檬酸用量0.2 g,甘羟铝用量0.1 g,综合评分94.667。奇任醇在12 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76.74%,释放过程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优化后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体外释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桐凝胶膏剂 基质处方 体外释放度 Box-Behnken响应面法 Franz扩散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NPs/PANI/TNTs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检测妥布霉素的适配体传感器 被引量:3
18
作者 农永玲 乔妮娜 梁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0-730,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检测妥布霉素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以差分脉冲伏安法(DPV)作为检测技术,亚甲基蓝作为电化学响应信号.构建了以纳米复合材料金纳米粒子/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管(AuNPs/PANI/TNTs)修饰玻碳电极的电极支架.通过透射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检测妥布霉素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以差分脉冲伏安法(DPV)作为检测技术,亚甲基蓝作为电化学响应信号.构建了以纳米复合材料金纳米粒子/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管(AuNPs/PANI/TNTs)修饰玻碳电极的电极支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详细的表征.循环伏安图和电化学阻抗谱显示AuNPs/PANI/TNTs可以很好地增加电极的界面传导性能.DPV结果显示电流密度的响应和妥布霉素浓度之间存在一个很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得到一个宽广的检测范围为0.5μmol·L-1到70μmol·L-1.本文提出的适配体基的传感器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作为一个潜在的手段可以应用在生物分析和医疗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妥布霉素 电化学分析 金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