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客家茶代表产品的主要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卓敏 王秋霜 +4 位作者 操君喜 陈栋 黄华林 马绵霞 邵燕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27,共4页
测定了广东梅州、河源、韶关等12个不同地域和品质风格客家茶鲜叶及其成品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并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鲜叶蒸青样,还是成品茶,不同客家茶之间的主要品质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水浸出... 测定了广东梅州、河源、韶关等12个不同地域和品质风格客家茶鲜叶及其成品茶的主要理化成分,并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鲜叶蒸青样,还是成品茶,不同客家茶之间的主要品质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总量均不同程度地显著高于新引进客家对照种龙井43(CK),总体上呈现出大叶种仁化白毛茶、潭山水仙茶和锅叾水仙茶>中叶种西岩乌龙>小叶种黄坑茶、官田茶、清凉山茶和上莞茶≥CK的趋势;成品茶中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是形成客家茶叶独特"高火甜韵"或"炒米甜韵"和"甘浓而不苦涩"特征的主要物质基础,而影响这些品质成分含量高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客家本土茶树的种性和传统的"晒(晾/做)青+长炒青"技术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茶 品质化成分 甜味分值 品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紫芽茶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
作者 潘亚燕 吴华玲 +2 位作者 李家贤 阳成伟 刘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8-12,17,共6页
红紫芽茶树是一种具有高花青素含量的特色茶树种质资源,全年新梢呈红色、紫色或红紫色。综述了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红紫芽茶生化特点和产品开发、红紫芽茶的生理功能、茶树花青素的提取技术及茶树花青素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研... 红紫芽茶树是一种具有高花青素含量的特色茶树种质资源,全年新梢呈红色、紫色或红紫色。综述了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红紫芽茶生化特点和产品开发、红紫芽茶的生理功能、茶树花青素的提取技术及茶树花青素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应用前景,提出要加强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创新利用,加强红紫芽茶特色产品开发,加强红紫芽茶遗传特点和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紫芽茶树 花青素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茶区茶叶含硒量初步调查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梁春燕 唐颢 罗一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3-46,共4页
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硒含量,通过对消解试剂混配比、介质酸度以及硼氢化钾-氢氧化钾浓度的试验,确定了最优检测条件;并分析了取自广东茶区的35个茶叶样品的硒含量,初步分析该省茶叶含硒状况及开发富硒茶的可行性.结果... 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硒含量,通过对消解试剂混配比、介质酸度以及硼氢化钾-氢氧化钾浓度的试验,确定了最优检测条件;并分析了取自广东茶区的35个茶叶样品的硒含量,初步分析该省茶叶含硒状况及开发富硒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混酸配比V(HNO3)∶V(HClO4)为4∶1、盐酸浓度为6.0 mol/L、硼氢化钾浓度为15 g,/L、氢氧化钾浓度2 g/L为茶样硒含量测定最优条件;所采集的35个茶样中都含有微量元素硒,其中有13个茶样含硒量为0.039~0.097 mg/kg,占37.14%;有20个茶样含硒量为0.100~0.197 mg/kg,占57.14%;有2个茶样的含硒量为0.229、0.320 mg/kg,接近或达到富硒茶标准.就茶类而言,乌龙茶的平均硒含量最高,绿茶次之,红茶最低,这可能与品种及加工工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茶区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皇竹草形态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海 陈小华 +1 位作者 黎健龙 黎华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5-28,共4页
采用盆栽方式模拟田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皇竹草形态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6 d)淹水条件下皇竹草形态没有明显变化,而长期(21 d)淹水导致皇竹草茎长出大量须根、叶片出现失绿;淹水条件下皇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采用盆栽方式模拟田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皇竹草形态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6 d)淹水条件下皇竹草形态没有明显变化,而长期(21 d)淹水导致皇竹草茎长出大量须根、叶片出现失绿;淹水条件下皇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叶绿素荧光Fv/Fm、Fo、Fm下降明显,叶绿素含量减少;干旱条件下,皇竹草叶片逐渐出现枯黄,且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叶绿素荧光Fv/Fm、Fo、Fm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竹草 水分胁迫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茶树田间参数自动采集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道宗 王卫星 +1 位作者 唐劲驰 姜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5-171,共7页
为了精确判断茶树水分胁迫情况,以Idso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模型中的参数为监测对象,研制了一套茶树水分胁迫田间参数自动采集系统,实现对表征茶树发生水分胁迫的茶树自身生理参数及茶树田间物理环境参数的自动监测。系统通过不同... 为了精确判断茶树水分胁迫情况,以Idso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模型中的参数为监测对象,研制了一套茶树水分胁迫田间参数自动采集系统,实现对表征茶树发生水分胁迫的茶树自身生理参数及茶树田间物理环境参数的自动监测。系统通过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分别监测茶树的冠层温度、田间的土壤湿度和土壤热通量、太阳净辐射、风速及空气温湿度。通过所采集的上述参数,结合CWSI模型,便可精确计算出茶树水分胁迫指数,用于指导灌溉,避免茶树发生干旱胁迫或过度灌溉。系统充分利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便捷性,各传感器节点所采集的参数以多跳的方式无线传输至远端的上位机节点,上位机节点可以本地存储参数,也可通过串口,输送至电脑上。系统经过重新标定,也可用于监测其他作物的水分胁迫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水分胁迫 田间参数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石灰对不同品种水稻镉吸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高云华 周波 +1 位作者 李欢欢 李柏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22-25,共4页
为探索施用生石灰对水稻镉富集能力的影响,筛选出降低镉富集的实用农艺措施,针对衡东县常见的6个水稻品种在红壤中施用生石灰对镉的富集能力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湘早籼45外,其余品种在施用生石灰后产量均未出现显著下降。... 为探索施用生石灰对水稻镉富集能力的影响,筛选出降低镉富集的实用农艺措施,针对衡东县常见的6个水稻品种在红壤中施用生石灰对镉的富集能力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湘早籼45外,其余品种在施用生石灰后产量均未出现显著下降。施用生石灰可显著降低稻谷中镉的含量。中嘉早17稻谷镉含量最低,陵两优674镉含量最高,差异显著。施用生石灰处理的土壤p H值有所升高,约升高8.90%。但处理前后土壤中镉的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稻米中镉的含量在6个水稻品种中也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石灰 富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季低温期大棚茶园覆盖转光膜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15
7
作者 唐颢 刘晓瑭 +2 位作者 陈震东 唐劲驰 黎健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2,共5页
以露天茶园、普通膜大棚茶园为对照,研究了冬春季低温期大棚茶园覆盖转光膜并配合补充CO2气体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转光膜的保温、增湿效果稍优于普通膜.覆膜期间,1~3月棚内平均气温比露天茶园分别提高2.8~3.4℃、3.1~3.9℃、1.3... 以露天茶园、普通膜大棚茶园为对照,研究了冬春季低温期大棚茶园覆盖转光膜并配合补充CO2气体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转光膜的保温、增湿效果稍优于普通膜.覆膜期间,1~3月棚内平均气温比露天茶园分别提高2.8~3.4℃、3.1~3.9℃、1.3~1.9℃,平均湿度比露天茶园高5.0~10.4个百分点,保温增湿作用显著.覆膜大棚的光照强度较露天茶园降低7.9%~30.2%,转光膜的透光率比普通膜略低,但转光膜大棚内茶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高于普通膜大棚,略低于露天茶园.转光膜大棚内,茶树新梢萌动期、春茶开采期比普通膜大棚提前6~7d,比露天茶园提前23~27 d;转光膜大棚茶园明前茶产量比露天茶园高51.2%~56.2%,覆盖转光膜并补充CO2使春茶总产量比露天茶园增加33.3%,克服了以往单纯覆盖农膜导致春茶产量下降的缺陷;冬春季低温期覆膜对全年茶叶产量无不利影响.茶园覆盖转光膜有利于碳同化作用,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促进茶汤的浓厚度、甜度.茶园覆盖转光膜后,棚内小气候变化对假眼小绿叶蝉、茶蚜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茶园 转光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改良土壤酸化的综合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颢 唐劲驰 +1 位作者 刘奋安 黎健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7-59,74,共4页
以习惯施肥作对照,试验了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以茶渣、中草药渣为主要原料)在改良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养分均衡,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提高了0.... 以习惯施肥作对照,试验了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以茶渣、中草药渣为主要原料)在改良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养分均衡,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提高了0.14-0.54,改良土壤酸化效果显著;而习惯施肥则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下降了0.27-0.40,加剧土壤酸化趋势。就土壤养分效应而言,在同等养分用量条件下,茶园专用有机肥速效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习惯施肥,缓效养分供应能力与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增加了土壤矿质元素供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可使茶鲜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金萱和英红九号产量分别增加6.4%和7.8%,增产提质作用明显。在经济效益上,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的净产值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增效幅度达6.5%-7.9%,平均每667 m2增收1 249-6 54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中草药渣 茶园专用有机肥 习惯施肥 土壤酸化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型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及促产提质效应 被引量:7
9
作者 唐颢 唐劲驰 +2 位作者 黎健龙 周波 方华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3期91-95,共5页
以不施肥、习惯施肥为对照,进行“金海大”茶树型有机肥的土壤养分特性及对茶树的促产提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金海大”茶树型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主要养分氮、磷、钾、有机质及中微量元素有效硼、钼、锰、铁、铜、钙、镁、锌的含... 以不施肥、习惯施肥为对照,进行“金海大”茶树型有机肥的土壤养分特性及对茶树的促产提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金海大”茶树型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主要养分氮、磷、钾、有机质及中微量元素有效硼、钼、锰、铁、铜、钙、镁、锌的含量,且有助于缓解土壤酸化趋势.就促进茶树生长而言,在总养分量相当时,茶树型有机肥的养分速效性略低于习惯施肥,可通过适当提高施用量弥补;在提高茶叶品质方面,施用“金海大”茶树型有机肥使茶叶品质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可碱、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并显著降低茶叶氟含量,与对照(空白、习惯施肥)相比,降氟率为15.46%~25.58%、1.21%~1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型有机肥 土壤养分 促产 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乔小燕 黄秀新 +4 位作者 黄国资 丘亮伟 黄海英 王秋霜 陈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96-99,共4页
"二炒"温度是炒青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研究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形成至关重要。以梅占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3个不同的二炒温度,研究二炒温度下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炒温度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 "二炒"温度是炒青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研究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形成至关重要。以梅占炒青毛茶为原料,设置3个不同的二炒温度,研究二炒温度下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二炒温度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均有持续减少趋势;而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在115℃复炒时显著增加到4.31%,而后显著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15℃时显著降到2.74%,而在125℃时显著增加到4.00%;EGCG、GC含量随二炒温度的提高显著增加,C、GCG、CG含量则显著下降,当二炒温度达到125℃时,EGCG、GCG、CG、CG、ECG、EGC和EC变化并不显著,C含量则显著增加。二炒温度升高,毛茶中青气消失,火甜香增加,滋味浓厚回甘,125℃时,焦火韵味明显,茶汤鲜爽味减少。二炒以115℃3 h时茶叶品质最佳,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炒青绿茶 二炒 温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频RFID红茶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彩金 刘锦新 +4 位作者 吴家尧 王秋霜 刘淑媚 陈海强 赵超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67-170,共4页
为实现消费者、生产者双向全过程的可追溯并辨别真伪,针对英红九号茶树种植、加工和流通方式,基于研究单位的生产要素现状,引入超高频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超高频RFID网络化英红九号红茶追溯系统,系统采用.NET技术... 为实现消费者、生产者双向全过程的可追溯并辨别真伪,针对英红九号茶树种植、加工和流通方式,基于研究单位的生产要素现状,引入超高频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超高频RFID网络化英红九号红茶追溯系统,系统采用.NET技术,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VB.NET、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T-SQL语言开发设计,运用C/S与B/S相结合的网络架构,随机生成20位追溯码与标签自带的ID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并指向对应的批次和产品类型,这种采用三层结构开发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实现数据采集、追溯、共享以及查询等功能,数据和业务处理都集中在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构建并实现了英红九号红茶追溯系统,满足政府职能、公众以及生产者对英红九号品牌的保护、产品质量跟踪以及市场监管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无线射频技术 追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化清洁生产线加工的红条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晏嫦妤 刘淑媚 +4 位作者 凌彩金 赖兆祥 陈海强 曾文伟 赵超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96,共2页
对连续化清洁生产线2012年生产的11批次随机抽样的红条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旨在指导改进生产线的加工工艺参数,并促进红条茶品质提高。感官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加工的红条茶比较,11批次生产线加工的红条茶在干茶外形及茶... 对连续化清洁生产线2012年生产的11批次随机抽样的红条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旨在指导改进生产线的加工工艺参数,并促进红条茶品质提高。感官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加工的红条茶比较,11批次生产线加工的红条茶在干茶外形及茶汤亮度方面明显好于传统工艺,并且相同茶季不同批次间的产品品质差异较小,产品稳定性提高。品质成分结果表明,各茶季不同批次产品间的主要理化成分中大部分成分差异不显著,虽有部分成分差异显著,但批次越接近的差异越小,进一步说明各批次间产品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 红条茶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小燕 黄国资 +5 位作者 王秋霜 饶幸霞 黄秀新 饶国周 黄海英 陈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91-94,共4页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一炒是连续化加工7个工序中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工序,科学控制好萎凋、杀青和一炒工序,对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线加工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炒青绿茶 连续化生产线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