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有机物料对红层荒漠地的土壤改良效应分析——以广东菜心种植为例
1
作者 吴智健 赖晓群 +2 位作者 李俐宽 陈小花 徐国良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5期13-17,21,共6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区域人地关系动态平衡关系被打破,引发了严峻的土壤退化问题。本研究以退化土壤修复为切入点,通过广东菜心的盆栽试验,对比分析添加不同外源有机物料对退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外源有机物料均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区域人地关系动态平衡关系被打破,引发了严峻的土壤退化问题。本研究以退化土壤修复为切入点,通过广东菜心的盆栽试验,对比分析添加不同外源有机物料对退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外源有机物料均能有效改善土壤质地、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其中,单施动物源有机物料的效果优于植物源有机物料和微生物源有机物料。添加外源有机物料均能促进广东菜心的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其中,植物源和动物源有机物料混合施用的效果最为显著。而相较于单施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有机物料,单施动物源有机物料对作物增产的效果并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是红层荒漠地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研究表明,施用外源有机物料能改善土壤质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应,研究成果能为红层荒漠土地改良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生态修复 红层荒漠地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郊梯度上典型蔬菜地土壤抗生素污染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彩媚 林泳欣 +5 位作者 谢晓仪 何晓蓝 龙凌沨 李怡琦 刘锡晖 徐国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59-67,共9页
【目的】研究广州市典型蔬菜用地土壤抗生素污染的城-郊分布特征,及可能的抗生素污染来源和影响因素。【方法】以广州市城-郊梯度上海珠芒滘、南沙东涌、南沙横沥3个区域蔬菜用地为对象,采集3种不同类型的蔬菜地(根茎类、叶菜类、瓜果类... 【目的】研究广州市典型蔬菜用地土壤抗生素污染的城-郊分布特征,及可能的抗生素污染来源和影响因素。【方法】以广州市城-郊梯度上海珠芒滘、南沙东涌、南沙横沥3个区域蔬菜用地为对象,采集3种不同类型的蔬菜地(根茎类、叶菜类、瓜果类)表层0~20cm土壤样品,利用高分辨液相色谱方法检测抗生素。【结果】样品被检测出磺胺类(磺胺脒)、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恩氟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氧四环素、氯四环素)、青霉素类(新生霉素)、大环内酯类(竹桃霉素)共五大类12种抗生素。【结论】结果表明抗生素的种类和含量总体上呈现自城中心到城郊减少的情况;而抗生素的城-郊分布也与抗生素的种类有关,在检出率为100%的磺胺脒、土霉素和竹桃霉素中,竹桃霉素的含量从城中心向城郊递减,磺胺脒各样地的含量相当,但土霉素的含量从城中心向城郊递增;不同菜地土壤抗生素污染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海珠芒滘蔬菜用地土壤中抗生素的种类和总含量最多;3种不同类型蔬菜地土壤抗生素的污染状况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抗生素 广州市 蔬菜地 城郊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林湾近岸水产养殖区水域叶绿素α浓度反演 被引量:7
3
作者 潘翠红 夏丽华 +3 位作者 吴志峰 王猛 解学通 王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海水养殖已成为近海水体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叶绿素α作为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广东省柘林湾为研究区域,采用2018年9月4日的哨兵2号(Sentinel-2)影像与海水养殖区水体中实测的叶绿素α浓度数据... 海水养殖已成为近海水体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叶绿素α作为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广东省柘林湾为研究区域,采用2018年9月4日的哨兵2号(Sentinel-2)影像与海水养殖区水体中实测的叶绿素α浓度数据构建了叶绿素α浓度的单波段模型、比值模型、三波段模型与归一化叶绿素α指数模型(Normalized Difference Chlortophyll Index,NDCI)等估算模型;通过对比评价,以反演精度高的模型估算了2018年多个月份的叶绿素α浓度,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NDCI模型的反演精度明显高于其他模型,其可决系数R2为0.8,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9.7,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为0.99;利用实测数据对NDCI模型的时间适用性进行检验,表明NDCI模型能有效地估算出叶绿素α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2)叶绿素α浓度呈现出从近岸向湾外逐步降低的趋势,养殖区中叶绿素α浓度的总体趋势为池塘养殖区>滩涂插养区>网箱养殖区>浮筏养殖区;受到水体交换、降雨及养殖活动的影响,池塘养殖区中的叶绿素α浓度在投放幼苗期的2月最低,其变化趋势为2月<4月<6月<12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对柘林湾养殖水体的环境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叶绿素α浓度 反演 Sentinel-2影像 NDC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珠江流域NDVI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文裕 夏丽华 +3 位作者 徐国良 余世钦 陈行 陈金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06-1316,共11页
研究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响应机制,对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珠江流域为例,基于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探究NDVI时空演化特征,通过相关分析揭示NDVI与气候因素和人... 研究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响应机制,对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珠江流域为例,基于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探究NDVI时空演化特征,通过相关分析揭示NDVI与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关性,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究珠江流域NDVI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珠江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4年、2005—2009年和2014—2018年是NDVI快速增长的3个时期;4个子流域NDVI变化趋势均以增长为主,但不同子流域内NDVI的空间分布和增长速率存在差异,东江流域的NDVI均值最高,北江流域的NDVI上升速率最高,而珠江三角洲流域的NDVI均值最低且增长速率较低。(2)在研究时段内,珠江流域的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由其他土地覆盖类型转换为林地、草地和耕地的区域内,NDVI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比分别为95.37%、85.31%和90.75%;而在转换为建设用地的区域内,NDVI则以下降趋势为主,土地覆盖类型的转换对NDVI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3)NDVI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以正相关为主,表明在珠江流域气候因素对NDVI的影响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NDVI与夜间灯光强度以正相关为主,与人口密度则是以负相关为主;NDVI与人为因素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城市群以及各大城市的外围地区,呈负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城市群以及各大城市的城区。(4)从单一因子来看,土地覆盖类型、人口密度和夜间灯光强度对NDVI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度较高;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结果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在不同子流域中,土地覆盖∩夜间灯光强度和土地覆盖∩人口密度的解释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珠江流域植被资源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NDVI 时空演变 相关分析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砂岭退化土壤改良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漫 徐国良 +8 位作者 舒灿伟 莫凌梓 杨现坤 邓光蔓 吴智健 李璐璐 凌雨楠 李俐宽 许子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6,共10页
红砂岭是红层地貌经土地退化形成的特殊荒漠化景观。土壤微生物可作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技术分析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红砂岭退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从微生物角度评价不同改良措施对红... 红砂岭是红层地貌经土地退化形成的特殊荒漠化景观。土壤微生物可作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技术分析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红砂岭退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从微生物角度评价不同改良措施对红砂岭退化紫色土的改良效果。试验基于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3种改良措施(菌剂、蚯蚓粪有机肥和秸秆覆盖),共设计8个处理:(1)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秸秆覆盖,(2)微生物菌剂+有机肥,(3)有机肥+秸秆覆盖,(4)微生物菌剂+秸秆覆盖,(5)秸秆覆盖,(6)微生物菌剂,(7)有机肥,(8)无处理的空白对照。研究红砂岭土壤退化背景下多种改良措施及其联合作用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分析土壤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改良效果,而蚯蚓粪有机肥和菌剂单一处理的改良效果有限;然而,相较于单一改良措施,多种改良措施配施无一例外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及各类群生物量,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此外,与对照处理相比,多种改良措施配施和覆盖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真菌、丛枝真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相对丰度,降低革兰氏阳性菌与厌氧菌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等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组成变化主要受含水量、p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综上所述,秸秆覆盖配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的综合作用能有效调节红砂岭退化土壤生态环境,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岭 土壤改良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南雄盆地县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演变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光蔓 杨现坤 +7 位作者 徐国良 符加方 莫凌梓 杨漫 凌雨楠 李俐宽 李委庭 蔡志云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39-146,共8页
南雄位于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中的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早期不合理的农耕发展生成了大量的未利用地,对生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 南雄位于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中的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早期不合理的农耕发展生成了大量的未利用地,对生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对4个周期(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20年)的生境质量演变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生境质量贡献率探究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南雄市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与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2)南雄市生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丘陵生境质量低,西北部以及东南部高山是高生境质量的分布区;3)2000—2020年,耕地向林地转化是研究区生境质量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林地向耕地转化以及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是研究区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协调林地与耕地、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转化将会有效缓解南雄市生境质量下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南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网络模型的高分影像养殖池塘提取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行 夏丽华 +3 位作者 颜军 蒋晓旭 黄腾杰 邓剑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0期166-171,共6页
针对养殖池塘提取难的问题,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养殖池塘进行精细提取。研究基于0.5 m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采用DenseNet网络结构作为U-Net网络模型的编码器,使用手工矢量化的养殖池塘样本对改进U-Net网络模型进行训... 针对养殖池塘提取难的问题,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养殖池塘进行精细提取。研究基于0.5 m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采用DenseNet网络结构作为U-Net网络模型的编码器,使用手工矢量化的养殖池塘样本对改进U-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用训练后的网络模型对验证集影像中养殖池塘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改进U-Net网络模型提取精确率、召回率、交并比分别达92.77%、92.21%、85.60%。与面向对象方法和D-LinkNet模型方法对比,改进U-Net网络模型效果最佳。该模型为养殖池塘精细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利于推进渔业养殖资源确权调查及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深度学习 改进U-Net网络 高分辨率 精细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红层地貌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南雄盆地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金凤 余世钦 +6 位作者 符加方 徐国良 于波 赖晓群 胡思源 张开渠 刘家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8-930,共13页
红层地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广泛的分布。以往对红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分布和地貌特征等方面,但对于红层区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下的质量变化缺乏了解。为了研究华南典型红层地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粤... 红层地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广泛的分布。以往对红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分布和地貌特征等方面,但对于红层区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下的质量变化缺乏了解。为了研究华南典型红层地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粤北韶关南雄红层盆地,选择红层强蚀岗地、红层裸岩岗地、草丛地、灌木地、乔木地、农用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采集94个土壤样品并测试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等土壤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及土壤退化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南雄盆地红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差异显著,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1)南雄红层区土壤质量特征明显受到红层母岩的影响。由于红层区土壤主要是由紫红色砾岩、砂岩和泥质岩等发育而成,土壤总体上呈中性或弱碱性,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2)植被覆盖差异对土壤质量有显著影响。红层强蚀岗地是研究区土壤退化的极端表现,其表层缺乏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最低;乔木地土壤综合质量最高,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的含量最多,但pH值最低,可能是受到凋落物分解酸化和南方暴雨淋洗等的作用。不同乔木林地土壤质量的差异可能与凋落物类型、产生和分解能力的差异有关。(3)人类活动对红层区土壤质量具有深远影响,历史上人类开荒和农耕活动造成连片的红层荒漠化;近年农户的拾薪、踩踏和收胶也使马尾松林地出现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农用地人为输入养分一定程度也可以明显提升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地貌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质量 土壤退化 主成分分析 南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基质理化特征及其与微生物菌剂协同对上海青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欧诗婷 李晓晴 +8 位作者 吴雨晴 林凯茹 黄小梅 朱玲珑 谢晓仪 罗小凤 余晓 李家波 徐国良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3期3-7,共5页
为了找出较为适宜上海青生长的栽培基质,利用腐叶土、泥炭土、蛭石、珍珠岩、椰糠5种材料混配成不同的基质类型,并设置添加或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比较试验基质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与微生物菌剂协同作用对上海青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为了找出较为适宜上海青生长的栽培基质,利用腐叶土、泥炭土、蛭石、珍珠岩、椰糠5种材料混配成不同的基质类型,并设置添加或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比较试验基质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与微生物菌剂协同作用对上海青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基质之间除通气孔隙度外,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其对上海青生长指标有极显著影响(p<0.001);添加菌剂对基质理化性质没有显著影响,但同一基质类型中添加菌剂使上海青鲜重提高了24%~153%,能显著促进上海青的生长。上海青的生长指标与基质pH值和EC值显著正相关,与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认为较适合上海青生长的栽培基质为腐叶土+菌剂、腐叶土+泥炭土+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基质栽培 微生物菌剂 上海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