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降解效果与作物生产力研究
1
作者 杨明愈 刘计涛 +2 位作者 李成晨 李小波 胡新喜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为明确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下地膜降解效果及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以马铃薯早熟品种‘粤引85-38’为试验材料,以裸地栽培为对照,比较并分析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T1)、透明聚乙烯地膜(T2)、黑色聚乙烯地膜(T3)对马铃薯生... 为明确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下地膜降解效果及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以马铃薯早熟品种‘粤引85-38’为试验材料,以裸地栽培为对照,比较并分析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T1)、透明聚乙烯地膜(T2)、黑色聚乙烯地膜(T3)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地膜降解性能的差异。覆膜处理均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相较于裸地栽培,T1处理显著提高株高6.95%,出苗率增加6.76%,叶片SPAD值提高8.54%,T1与T3出苗率、叶片SPAD值无显著差异。产量由高到低为T3(2474 kg/667m^(2))>T2(2441 kg/667m^(2))>T1(2437 kg/667m^(2))>裸地栽培(2343 kg/667m^(2)),三种地膜间无差异。商品薯率由高到低为T3(93.62%)>T1(88.67%)>T2(86.51%)>裸地栽培(82.97%)。块茎品质上,与裸地栽培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64.30%)、维生素C含量(37.39%)、可溶性糖含量(79.18%)。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在马铃薯成熟期降解36.05%,降解速度显著高于透明聚乙烯地膜和黑色聚乙烯地膜。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可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块茎品质,且降解速度快无需回收,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冬种马铃薯 降解效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甘薯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立飞 陈景益 +8 位作者 邹宏达 张雄坚 王章英 罗忠霞 杨义伶 姚祝芳 唐朝臣 江炳志 房伯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62-72,共11页
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 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保存甘薯资源1981份;选育了33个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或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中广薯87和普薯32为代表性品种,广泛种植于南方乃至全国薯区,为甘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在杂交不亲和性、航天诱变、病虫害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对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甘薯资源收集利用、育种技术、育种成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甘薯 种质资源 育种技术 鲜食型甘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小波 安康 +2 位作者 方志伟 张小兰 刘晓津 《中国马铃薯》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对从云南省和甘肃省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薯506’和‘陇薯7号’产量为61 495和60 240 kg/hm2,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与对照‘粤引85-38’(产量44 857 kg/hm2)相比,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06-1169’... 对从云南省和甘肃省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薯506’和‘陇薯7号’产量为61 495和60 240 kg/hm2,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与对照‘粤引85-38’(产量44 857 kg/hm2)相比,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06-1169’产量为51 828 kg/hm2,与对照‘粤引85-38’相比,增产达到显著水平;‘云薯505’产量与对照‘粤引85-38’相当;‘陇薯10号’较对照‘粤引85-38’减产,但差异不显著。通过其他生物学性状的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薯505’、‘云薯506’和‘陇薯7号’3个优良品种,并建议推荐参加2015年广东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为筛选适宜广东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 马铃薯 品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低海拔马铃薯种薯本地化繁育
4
作者 索海翠 罗焕明 +5 位作者 王丽 刘计涛 李成晨 单建伟 安康 李小波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冬种马铃薯是广东省特色典型的效益农业,但由于缺乏种薯本地繁种体系,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探索广东省马铃薯原种繁育采用的原原种最适规格,以不同单薯重的‘陇薯7号’和‘粤引85-38’原原种为材料,以原种为对照,进行小区试... 冬种马铃薯是广东省特色典型的效益农业,但由于缺乏种薯本地繁种体系,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探索广东省马铃薯原种繁育采用的原原种最适规格,以不同单薯重的‘陇薯7号’和‘粤引85-38’原原种为材料,以原种为对照,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原原种生育期至少较原种长9 d,随着原原种单薯重的增加,2个品种出苗率呈现升高的趋势,株高、主茎粗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病率均为0,在T5规格(重量为20~25 g)下2个品种产量最高,其次为T4(重量为15~20 g)和T3(重量为10~15 g),但与对照T6(马铃薯原种切块,重量25~30 g)在产量上均无显著差异(‘粤引85-38’T5除外)。第2年,将2个品种原原种繁育的种薯分别混合播种,以甘肃省种薯基地调运原种为对照,结果发现混合的‘陇薯7号’产量较甘肃省种薯基地调运原种增产2.51%,混合‘粤引85-38’产量较甘肃省种薯基地调运原种增产0.87%,且田间病毒病和晚疫病发生率在2批种薯间无差异。综合考虑生产投入成本、贮运等因素,提出T3(重量为10~15 g)为繁种的理想重量。研究为广东省低纬度种薯本地化繁育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原原种 重量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冬种马铃薯施肥现状调查与施肥对策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成晨 安康 +2 位作者 索海翠 刘晓津 李小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54-2060,共7页
为了解广东省近年来马铃薯肥料使用现状及在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4个马铃薯种植区160户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大多数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播种时间集中... 为了解广东省近年来马铃薯肥料使用现状及在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4个马铃薯种植区160户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大多数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播种时间集中在10月底至11月初,施肥方式为一次性基施复合肥和鸡粪有机肥,并覆盖地膜。大部分马铃薯产量范围为33.5~45.0 t/hm^2,其中珠三角区域和惠东县的平均产量分别高达到40.40 t/hm2和42.39 t/hm^2。全省化肥投入量为2289 kg/hm^2,其养分氮(N)、磷(P2O5)、钾(K2O)投入量分别为360 kg/hm^2、288 kg/hm^2、430 kg/hm^2,N∶P2O5∶K2O为1∶0.8∶1.19,与马铃薯配方施肥比[1∶0.53∶(1.46~1.95)]不符;有机肥平均投入量为8615 kg/hm^2。综上所述,广东省马铃薯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用量大,尤其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多,建议按照马铃薯需肥规律施肥,减少化肥投入,适当增补钾肥,增加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种植效益,最终达到节本增效和农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马铃薯 施肥 化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坤 李高科 +5 位作者 肖颖妮 于永涛 李余良 谢利华 朱文广 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70-77,共8页
甜玉米为具有果蔬和谷物特征的新型农作物,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甜玉米含淀粉合成缺陷基因,糖类在胚乳中大量积累,是鲜食玉米主要类型之一。根据缺陷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 甜玉米为具有果蔬和谷物特征的新型农作物,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甜玉米含淀粉合成缺陷基因,糖类在胚乳中大量积累,是鲜食玉米主要类型之一。根据缺陷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等类型,不同类型间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差异较大。甜度、爽脆度、果皮厚度、风味等是甜玉米的主要食用品质特性,这些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其遗传研究及育种改良应用均面临很大挑战。目前,甜玉米品质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者对甜玉米食味品质(含糖量、果皮厚度等)和营养品质(维生素、矿物元素、蛋白含量等)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鉴定和分析,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表型变异、遗传力、QTL位点、候选基因等层面。这些研究的开展为甜玉米营养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分子基础。对甜玉米品质相关(包括甜玉米形成的遗传基础、维生素E、果皮厚度、锌含量、玉米黄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甜玉米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为甜玉米品质改良和优质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胚乳突变基因 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烟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5
7
作者 屈玉娇 李集勤 +5 位作者 陈泽鹏 文志强 梁俊芬 曹阳 李淑玲 陈俊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141-147,共7页
烟草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烟叶库存偏高及全球控烟浪潮大趋势的影响下,烟叶收购计划逐年下调,烟草种植规模持续下降,烟草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对烟叶生产提出了新要求... 烟草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烟叶库存偏高及全球控烟浪潮大趋势的影响下,烟叶收购计划逐年下调,烟草种植规模持续下降,烟草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对烟叶生产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查阅文献、调研烟农、合作社和烟草公司,调查广东省的烟草种植区域与植烟土壤类型、烟草主栽品种与种植技术、种植模式与政策保险、单产、均价、产值以及相关科研现状,分析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实现广东烟叶生产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广东省烟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抗病品种缺乏、植烟土壤退化、劳动力短缺及自然因素制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强化烟叶生产和收购制度、重视烟草良种引进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改良土壤和提升配套栽培、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发展烟草其他用途多方面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烟叶生产 对策 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农药使用现状调查及减量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成晨 杨东升 +4 位作者 索海翠 安康 刘计涛 罗焕明 李小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3,共9页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农药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冬种马铃薯施药方式落后,种植期间发生的地下虫害有蛴螬、地老虎,地上虫害为蚜虫、马铃薯块茎蛾、二十八星瓢虫,病害为...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农药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冬种马铃薯施药方式落后,种植期间发生的地下虫害有蛴螬、地老虎,地上虫害为蚜虫、马铃薯块茎蛾、二十八星瓢虫,病害为黑胫病、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青枯病和疮痂病等。防治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农药有32种,按照农药用途分类,68.75%为杀菌剂,其中防治晚疫病的杀菌剂占13类杀菌剂有效成分总数的68.57%。根据推荐用量标准,防治蚜虫、黑胫病、早疫病和晚疫病均存在过量使用农药的现象,全省平均农药使用次数为10次,个别农户使用次数高达22次,超过当季建议用药次数的农药有10种。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存在农药使用过量问题,建议农户结合预警监测和农药减量防治策略,科学提高防效,合理使用农药,切勿盲目增施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虫草害 农药 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花生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普旋 刘军 +4 位作者 陈荣华 吴柔贤 范呈根 郭丹丹 鲁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1-679,共9页
配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本单位共收集到110份广东地方花生种质资源。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花生资源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 配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本单位共收集到110份广东地方花生种质资源。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花生资源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18%~37.34%之间,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品质性状,其中单株荚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荚果数与主茎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4个表型性状归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1.074%,能够表征大部分表型变异。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5时将110份花生种质分成4个类群,分别具有高粗脂肪含量、高亚油酸含量、高产、高抗锈病和叶斑病等特性。本研究为新收集花生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主要性状选育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小凤 熊婷 李余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的变化规律,探索甜玉米的育种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甜玉米育种的水平。【方法】根据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多点试验数据,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综合品质等主要... 【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的变化规律,探索甜玉米的育种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甜玉米育种的水平。【方法】根据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多点试验数据,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综合品质等主要性状表现。【结果】11年间参试品种株高平均增加15 cm左右,穗位高总体稳定在68 cm左右,平均茎粗趋向稳定接近2.0 cm;穗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1.5 cm,穗粗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表明注重大穗型品种的选育;区试品种产量在波动中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育成品种中高产品种占据较大比例;抗小斑病育种取得较好的成果,多数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级别达中抗以上,但近3年来对纹枯病的抗性一般,部分品种感病,抗性级别降低;优质品种占参试品种的比例达30%以上,对品质的选育也在加强。【结论】连续11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表明,甜玉米主要性状的改良取得一定成效,相关农艺性状在不断探索协调产量构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促使产量逐步提高,优质抗病品种比例有所提升,当今甜玉米育种在朝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复合性目标迈进,注重品种转化及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甜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甜玉米品种 区域试验 性状分析 变化趋势 育种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持下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东华 王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53-162,共10页
在传统种养规模化发展基础之上建立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载体,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涉及内容广,资金需求大、周期长。自国家提出建设现... 在传统种养规模化发展基础之上建立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载体,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涉及内容广,资金需求大、周期长。自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各级政府极为重视,组织财政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启动各级产业园建设。广东省率先利用财政资金投入,实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高标准产业园建设为总体目标,结合地方自然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设计,系统规划省级、市级、县级和镇级等各类产业园,初步形成梯次发展布局,并将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多轮产业园建设,广东省产业园在立项评审、资金管理、监督验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也不断完善,为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财政投入建设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强农业产业吸引力,撬动社会资本,也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不竭动力。财政资金的专项投入在产业园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支撑作用,保障了产业园项目的顺利实施,并积累了一定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经验。其中,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是产业园建设中的核心,广东省对资金的使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畴和使用方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在产业园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本文结合广东省农业产业和产业园建设现状,分析了财政支持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水平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资金 现代农业产业园 绩效评估 建设路径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湛江烟区不同雪茄品种综合性状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舒佳惠 邹明民 +8 位作者 马柱文 伍彩云 陈桢禄 谭宇劲 余安 李章晓 李集勤 潘晓英 黄振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9-88,共10页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雪茄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筛选适宜广东湛江烟区种植的雪茄品种。【方法】对8个新引进雪茄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比较其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田间自然发病率、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评吸的差异,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其...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雪茄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筛选适宜广东湛江烟区种植的雪茄品种。【方法】对8个新引进雪茄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比较其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田间自然发病率、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评吸的差异,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综合性状评价。【结果】8个雪茄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均较长、平均为141.63 d,且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海研108’和‘海研201’大田生育期最短(均为133 d)、‘云雪8号’最长(155 d)。农艺性状以‘云雪8号’和‘海研200’综合表现最好,2个品种的株高、最大叶宽、节距和有效叶数均优于8个品种的平均水平,表明这2个品种的田间生长势强。‘海研200’‘海研101’和‘云雪2号’的烟草普通花叶病发生率均较低,介于5.09%~6.85%,且均无烟草气候斑点病发生,表明这3个品种的抗病性较强;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以‘海研200’和‘海研101’较好,综合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但2个品种的钾氯比均低于优质烟叶适宜范围(4~10)。感官质量评吸以‘海研101’得分最高(46.07),特点是香气量稍足、余味尚干净、回甜感较强和燃烧性较好。综合指数计算结果显示,8个雪茄品种的得分排序为:‘海研200’>‘海研101’>‘云雪8号’>‘云雪2号’>‘海研108’>‘海研201’>‘云雪3号’>‘Havana’。【结论】8个新引进雪茄品种中,‘海研200’和‘海研101’的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湛江烟区引进种植,建议通过优化施肥方案、晾制与发酵工艺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 品种筛选 变异系数 感官质量 综合指数 湛江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主要饲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传之 崔卫东 +3 位作者 任海龙 夏明阳 曾仕晓 张建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6,共8页
为培育高饲用价值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以饲用性状差异较大的粤夏106和矮生泥豆为亲本,其衍生的F_(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660对SSR引物,对大豆株高、生物产量、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相对饲用价值等8个重要饲用性状进行QTL定位... 为培育高饲用价值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以饲用性状差异较大的粤夏106和矮生泥豆为亲本,其衍生的F_(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660对SSR引物,对大豆株高、生物产量、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相对饲用价值等8个重要饲用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大豆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生物产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相对饲用价值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共检测到18个QTLs,分布在A1、B2、C1、C2、J和L共计6条连锁群上。其中,株高2个、主茎分枝1个、主茎节数3个、生物产量2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个、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3个和相对饲用价值3个,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贡献率介于2.11%~59.77%,qADF-l、qADL-a1、qADL-c2、qBY-j、qNBMS-l、qNDF-j和qNNMS-l等7个位点为表型贡献率大于15%的主效QT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大豆 QTL 生物产量 相对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种质基腐病抗性鉴定和分析
14
作者 刘也楠 黄立飞 +1 位作者 何贤彪 刘伟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探索甘薯基腐病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抗病种质,该研究对经过1~3 a试验筛选的81份甘薯(Ipomoea batatas)抗性或其他性状优良的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并分析甘薯不同生育时期的病情变化,以及不同抗性等级对鲜薯产量损失率的影响。... 为探索甘薯基腐病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抗病种质,该研究对经过1~3 a试验筛选的81份甘薯(Ipomoea batatas)抗性或其他性状优良的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并分析甘薯不同生育时期的病情变化,以及不同抗性等级对鲜薯产量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1份种质中,表现为高抗和抗的种质分别有24和11份。生长期从90到120 d的病情变化明显,尤其是感病种质的4级病级比例迅速提高。鲜薯产量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781^(**)),每下降1个抗性等级,鲜薯平均产量损失率将增加19.35%。生长期120 d时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25^(**)),除病情指数外,发病率也可作为甘薯基腐病抗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基腐病 种质 抗性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核心种质资源荚果成熟度评鉴及早熟种质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润风 李文佳 +7 位作者 廖泳俊 鲁清 刘浩 李海芬 李少雄 梁炫强 洪彦彬 陈小平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4,共10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早熟是花生重要的育种目标,早熟种质资源是早熟育种的基础。然而,受花生无限开花和地下结果的影响,花生成熟度鉴定难度大,花生种质早熟性鉴定技术缺乏。本研究优化和完善了花生荚果成熟度鉴定方法,...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早熟是花生重要的育种目标,早熟种质资源是早熟育种的基础。然而,受花生无限开花和地下结果的影响,花生成熟度鉴定难度大,花生种质早熟性鉴定技术缺乏。本研究优化和完善了花生荚果成熟度鉴定方法,通过荚果成熟度指数、成熟荚果比例、荚果平均灰度值等指标精准评鉴了390份花生核心种质资源的荚果成熟度,发现3个指标鉴定出的成熟度结果一致性较高,均可有效区分花生不同种质的荚果成熟度。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荚果成熟度在不同季节间的相关系数为0.48~0.54,表明光温环境对花生种质成熟度的影响较大;荚果成熟度与花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2~-0.59,表明花期是影响花生早熟性的重要因素;荚果成熟度与单株出仁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29~0.48,表明荚果成熟度的高低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综合3个成熟度指标,发掘出早熟种质28份,其中包括4份在不同光温环境下均表现为早熟的种质:ICGV95057、ICG4601、82-56(2)和桂花26。研究为开展花生早熟遗传改良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荚果成熟度 早熟 种质资源 成熟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荚果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伟津 郭泽佳 +8 位作者 刘浩 李海芬 王润风 黄璐 余倩霞 陈小平 洪彦彬 李少雄 鲁清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81,共13页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荚果大小与单株产量紧密联系,是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大果地方品种“东莞半蔓(DB)”和小果材料“ZLA”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花生10K液相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荚果大小与单株产量紧密联系,是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大果地方品种“东莞半蔓(DB)”和小果材料“ZLA”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花生10K液相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4个种植环境下的荚果大小(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总共检测到30个QTL,分布在A01、A03、A05、A06、A07、A08、B02、B04、B06和B10等10条染色体上,LOD值为4.04~34.17,贡献率为3.10%~33.52%,加性效应为-2.43~16.64。检测到13个与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有关的主效QTL,LOD值为4.41~34.17,贡献率为11.21%~33.52%。在这些主效QTL中,qPLA07在4个种植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qPWA08.1、qPWB02、qPTB06在3个种植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另外,检测到14对上位性QTL,LOD值为5.07~6.67,PVE为4.21%~21.84%。对qPWA08.1、qPWB02、qPTB06定位区间内的基因进行了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和花生不同组织中基因表达分析,预测了4个候选基因,分别是Ahy_A08g039622、Ahy_B02g057642、Ahy_B06g085859和Ahy_B06g085890。该研究结果有望为花生荚果产量关键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荚果 QTL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主茎节间和侧枝节间长度的关联作图及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斐斐 李少雄 +8 位作者 刘浩 李海芬 王润风 黄璐 余倩霞 洪彦彬 陈小平 鲁清 曹玉曼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8-556,共9页
花生主茎节间和侧枝节间长度是影响单株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以390份花生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在花生成熟期分别测量主茎与侧枝的第一、第二、第三节间长度。选用GAPIT3.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PCA+K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花生主茎节间和侧枝节间长度是影响单株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以390份花生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在花生成熟期分别测量主茎与侧枝的第一、第二、第三节间长度。选用GAPIT3.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PCA+K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主茎、侧枝节间长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主茎节间与侧枝节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检测到63个主茎节间、侧枝节间长度相关位点。根据关联情况,找到3个显著性关联位点和位点簇。在A04_57397319挖掘到1个与前人共定位的显著性关联位点,并在该处预测到5个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花生主茎节间和侧枝节间的遗传基础和调控机制,为指导花生株型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主茎节间长度 侧枝节间长度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开花时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佳 廖泳俊 +5 位作者 黄璐 鲁清 李少雄 陈小平 金晶炜 王润风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0-1408,共9页
开花时间是评价花生早熟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量亦有重要影响。挖掘花生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对于花生早熟育种至关重要。本文以390份花生栽培种自然群体为材料,统计了在5种环境下的开花时间。表型统计结果显示,5种... 开花时间是评价花生早熟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量亦有重要影响。挖掘花生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对于花生早熟育种至关重要。本文以390份花生栽培种自然群体为材料,统计了在5种环境下的开花时间。表型统计结果显示,5种环境下,花生开花时间的变异系数介于3.21%~8.54%之间,存在较丰富的表型变异。花生的开花时间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且受环境影响较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得到259个与开花时间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有29个位点在2个以上环境中重复出现,分别位于A01、A02、A03、A04、A05、A07、A10、B01、B02、B03、B04、B06、B07、B09染色体上,可解释3.47%~8.58%的表型变异。在29个重复出现位点上下游100kb的置信区间寻找候选基因,共发现159个有功能注释的基因。在重复检测的位点的候选区间中预测到7个与花生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分别编码R2R3-MYB转录因子、叶绿素a-b结合蛋白、bHLH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FAR1转录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解析花生开花调控遗传机制及花生早熟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开花时间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早熟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2年我国花生登记品种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娅梅 谭家壮 +5 位作者 吴小丽 陈少菜 宋昌艺 黄小妹 洪彦彬 鲁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3,共13页
为提升花生育种水平、加速品种改良,对2017-2022年我国登记的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2年我国共登记了1168个品种,以普通型花生为主,通过杂交育成的品种占比达85.6%,科研院所是花生育... 为提升花生育种水平、加速品种改良,对2017-2022年我国登记的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2年我国共登记了1168个品种,以普通型花生为主,通过杂交育成的品种占比达85.6%,科研院所是花生育种的主导力量。对其进行亲本分析,发现亲本利用较为集中,开选01-6、白沙1016、豫花15号等9个骨干亲本育成新品种数多达300个,是国内花生育种重要的骨干亲本。登记品种的单株结果数、油酸含量随年份增长不断上升,但抗性等级有明显下降,产量及其它性状变幅较小,相对稳定。相关性分析发现,干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均与总分枝、结果枝、百果重、百仁重、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高、侧枝长、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产量可以通过增加分枝数、适当降低主茎高等措施来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关系为高产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登记品种 产量和农艺性状 高油酸 抗病性 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性状和SSR标记的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特异性鉴定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洪 徐振江 +6 位作者 饶得花 鲁清 李少雄 刘海燕 陈小平 梁炫强 洪彦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6,共11页
以101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为材料,利用形态学性状和SSR标记进行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 29个形态学性状中有7个无多样性,其余22个的多样性指数为0.23~0.77,平均为0.43。在相似系数为0.76处,将供试品种划分为七大类群... 以101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为材料,利用形态学性状和SSR标记进行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 29个形态学性状中有7个无多样性,其余22个的多样性指数为0.23~0.77,平均为0.43。在相似系数为0.76处,将供试品种划分为七大类群,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倾向于聚在一起。用40个SSR标记共检测出167个等位基因,单个标记检测的等位基因数2~6个,平均为4.18个。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差异较大,最大为0.79,最小为0.26,平均为0.55。在相似系数为0.70处,供试品种可被划分为六大类群,同一省份育成的品种多聚为一类。Mantel检验发现品种间的形态学性状和SSR标记的相似系数矩阵相关性弱(r=0.36),SSR标记无法取代形态学性状单独用于花生品种特异性鉴定,但两者相结合能有效提高花生品种特异性鉴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形态学 SSR 遗传多样性 D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