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蚕蛹发酵工艺及其产物呈味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覃芳丽 王思远 +3 位作者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8,共8页
为优化建立蚕蛹发酵工艺,探索其发酵产物呈味特性,本文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蚕蛹发酵产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蚕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呈味物质与滋味的... 为优化建立蚕蛹发酵工艺,探索其发酵产物呈味特性,本文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蚕蛹发酵产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蚕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呈味物质与滋味的变化。结果表明:清酒乳杆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10 d是最佳发酵工艺,此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0.95±0.02 g/100 g,与预测值相近。与未发酵蚕蛹相比,发酵蚕蛹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有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52.19±0.11、1.01±0.03、65.54±1.61 mg/g。呈鲜味的天冬氨酸、谷氨酸、鸟苷酸、腺苷酸和琥珀酸的TAV值均大于1,特别是谷氨酸和琥珀酸,TAV值高达20.06、138.47,是发酵蚕蛹中鲜味的重要贡献者;蚕蛹发酵后的味精当量达74.44 g MSG/100 g,是发酵前的6.74倍。本研究表明,蚕蛹发酵可产鲜味物质,且风味良好,为蚕蛹的开发利用和鲜味物质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发酵 工艺优化 呈味物质 鲜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凉果加工中3种添加物质的用量及对产品质构和总糖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李俊 卜智斌 +4 位作者 唐道邦 肖更生 温靖 邹波 赵玉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8-593,共6页
以桑椹干为原料,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氨基酸和蔗糖3种物质加工制作桑椹凉果,通过正交试验结合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考察3种物质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质构和总糖含量的影响,优化3种物质的用量以提高加工制作桑椹凉果产品的品质。结果表明... 以桑椹干为原料,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氨基酸和蔗糖3种物质加工制作桑椹凉果,通过正交试验结合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考察3种物质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质构和总糖含量的影响,优化3种物质的用量以提高加工制作桑椹凉果产品的品质。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氨基酸添加量均对桑椹凉果的弹性有极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对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且呈负相关;氨基酸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硬度和咀嚼性有极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蔗糖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粘性和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当以谷氨酰胺转氨酶2 g/L、氨基酸3 g/L、蔗糖500 g/L作为最佳添加量,辅助渗糖的效果较好,桑椹凉果总糖质量分数达到16.42%,弹性好,软硬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果 桑椹 谷氨酰胺转氨酶 氨基酸 蔗糖 质构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桑桑枝总黄酮含量测定及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廖森泰 何雪梅 +3 位作者 邹宇晓 刘吉平 唐翠明 吴娱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5-349,共5页
为了探讨桑枝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开发桑枝的药用功能,采用比色法对广东桑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季节桑枝的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活性、.OH和O2-.清除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品种和生长季节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有... 为了探讨桑枝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开发桑枝的药用功能,采用比色法对广东桑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季节桑枝的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活性、.OH和O2-.清除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品种和生长季节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P<0.05)。分析结果还显示:染色体倍数性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无显著的影响(P>0.05);桑枝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总黄酮含量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水蔬菜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小静 刘军 +2 位作者 邹宇晓 廖森泰 刘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88-392,共5页
脱水蔬菜作为蔬菜深加工的一种,其加工技术决定产品品质,且其产品品质优劣决定其市场发展前景。本文概述了脱水蔬菜的风味成分和品质变化,具体分析了加工中的原料预处理工艺和干燥技术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并结合脱水蔬菜行业动态探讨其... 脱水蔬菜作为蔬菜深加工的一种,其加工技术决定产品品质,且其产品品质优劣决定其市场发展前景。本文概述了脱水蔬菜的风味成分和品质变化,具体分析了加工中的原料预处理工艺和干燥技术对其品质变化的影响,并结合脱水蔬菜行业动态探讨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脱水蔬菜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蔬菜 加工 品质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复合膜的改性及其在肉类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盼琪 温海桃 +4 位作者 邹金浩 唐道邦 杨怀谷 程镜蓉 王旭苹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1-159,共9页
目的对壳聚糖的性质、成膜方法、壳聚糖膜的改性方法及其肉类食品保鲜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开发可降解性、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均较优的壳聚糖保鲜膜提供指导。方法总结壳聚糖膜常用的成膜方法(流延、喷涂、浸涂、逐层自组装和挤出成型等)... 目的对壳聚糖的性质、成膜方法、壳聚糖膜的改性方法及其肉类食品保鲜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开发可降解性、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均较优的壳聚糖保鲜膜提供指导。方法总结壳聚糖膜常用的成膜方法(流延、喷涂、浸涂、逐层自组装和挤出成型等)及改性物质(如多酚、蛋白质、多糖、脂类、无机材料、低共熔溶剂等),比较不同改性方法对壳聚糖膜力学性能与阻隔性能等特性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国内外壳聚糖复合膜在肉类食品保鲜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壳聚糖膜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采用蛋白质、多酚、多糖、脂类、无机材料以及低共熔溶剂等改性壳聚糖膜,显著提高了壳聚糖基复合膜的力学强度、阻隔特性、抗氧化性及抗菌性。结论壳聚糖复合膜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抑菌性能,能够减缓肉及肉制品的劣变,延长其保质期,在肉类保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改性 肉类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加工中蛋白质的糖基化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周菲菲 肖更生 +3 位作者 唐道邦 徐玉娟 吴继军 林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90-393,399,共5页
蛋白质糖基化不仅存在于生物体自然过程中,也是改善蛋白质活性的一种新方法。以往的研究表明蛋白质与糖基化接枝能够显著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且优于其他改性方法。文章系统阐述了蛋白质糖基化改性的反应机理、合成方法、评价指标,糖基... 蛋白质糖基化不仅存在于生物体自然过程中,也是改善蛋白质活性的一种新方法。以往的研究表明蛋白质与糖基化接枝能够显著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且优于其他改性方法。文章系统阐述了蛋白质糖基化改性的反应机理、合成方法、评价指标,糖基化接枝对蛋白质的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溶菌性等特性的改善以及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并对蛋白质糖基化改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糖基化 活性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蛹蛋白酶法水解及美拉德反应改良其产物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鲁珍 穆利霞 +3 位作者 秦小明 刘军 邹宇晓 廖森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2-245,252,共5页
对多种蛋白酶的酶解效果进行比较,确定了制备酶解脱脂蚕蛹粉短肽和氨基酸的最佳条件,最终确定Alcalase 2.4L和风味蛋白酶的组合为最优方案,酶解液氨基氮含量达到43.17mg/g,总肽氮含量为47.13mg/g,蛋白回收率67.72%,酶解液感官评价值最... 对多种蛋白酶的酶解效果进行比较,确定了制备酶解脱脂蚕蛹粉短肽和氨基酸的最佳条件,最终确定Alcalase 2.4L和风味蛋白酶的组合为最优方案,酶解液氨基氮含量达到43.17mg/g,总肽氮含量为47.13mg/g,蛋白回收率67.72%,酶解液感官评价值最高。在同等的美拉德反应条件下,Alcalase 2.4L和风味蛋白酶复合酶解的酶解液的香气最为浓郁,腥味被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蛋白 酶解 风味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条件下桑椹膏在熬制过程中的糖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卜智斌 肖更生 +3 位作者 唐道邦 吴继军 余元善 温靖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6-841,共6页
以桑椹原浆为原料熬制桑椹膏,设置电磁炉加热功率为400 W、800 W,桑椹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1和1∶2,并组合为4组加工条件,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条件下桑椹膏在熬制过程中的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4组条件下桑... 以桑椹原浆为原料熬制桑椹膏,设置电磁炉加热功率为400 W、800 W,桑椹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1和1∶2,并组合为4组加工条件,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条件下桑椹膏在熬制过程中的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4组条件下桑椹膏熬制过程中的总糖含量变化较小,葡萄糖含量不断升高,果糖含量则逐渐下降,除桑椹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1、加热功率800 W条件下熬制桑椹膏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外,其余3组条件下熬制桑椹膏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较小;桑椹膏的体外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随着熬制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试验结果提示,在桑椹膏熬制过程中果糖要先于葡萄糖参与美拉德反应,过长的熬制时间会影响桑椹膏产品的抗氧化活性,加工条件以桑椹原浆与水体积比为1∶1、加热功率为400 W较佳,能较好地保持桑椹膏的营养与保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膏 糖类含量 抗氧化活性 加工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视角的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思远 廖森泰 +1 位作者 邹宇晓 林光月 《农业工程》 2019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作为珠江三角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非常突出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对其进行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搜集整理文献、现场调研考察和借鉴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梳理了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的历史演变,分析和总结了珠... 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作为珠江三角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非常突出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对其进行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搜集整理文献、现场调研考察和借鉴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梳理了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的历史演变,分析和总结了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显著的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并从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和农业景观等方面探索动态传承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行政部门管理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基塘农业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粉虫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符兵 周东来 +4 位作者 陈冰 李庆荣 彭凯 廖森泰 邢东旭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4,共6页
由于鱼粉和豆粕的短缺和价格的居高不下,寻求优质蛋白的替代品迫在眉睫。黄粉虫作为一种高蛋白、易饲养、低成本的昆虫资源,在水产动物饲料蛋白的替代上极具发展潜力。文章综合阐述了黄粉虫的价值以及其对鱼类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免疫... 由于鱼粉和豆粕的短缺和价格的居高不下,寻求优质蛋白的替代品迫在眉睫。黄粉虫作为一种高蛋白、易饲养、低成本的昆虫资源,在水产动物饲料蛋白的替代上极具发展潜力。文章综合阐述了黄粉虫的价值以及其对鱼类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免疫抗氧化和肝肠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新型水产动物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鱼类 生长性能 免疫 肌肉品质 肝肠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及其活性物质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符兵 周东来 +1 位作者 李庆荣 邢东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60-2470,共11页
桑叶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桑叶黄酮、桑叶多糖、生物碱和γ-氨基丁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微生物具有多重功能。一方面,桑叶活性物质可以通过结合细菌或与细菌竞争生长所需底物,破坏细菌的结构和遗传物质,从而抑制有害... 桑叶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桑叶黄酮、桑叶多糖、生物碱和γ-氨基丁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微生物具有多重功能。一方面,桑叶活性物质可以通过结合细菌或与细菌竞争生长所需底物,破坏细菌的结构和遗传物质,从而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在酶的辅助下可以将这些活性物质分解转化为生物活性更高或毒性更低的小分子物质,提升肠道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肠道内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的生成,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肠道的消化吸收,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维持动物的肠道屏障功能。良好的肠道状态是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在现如今高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和饲料“禁抗”背景下,桑叶及其活性物质具有维持动物肠道健康等重要功能,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可用于开发绿色、高效的饲料添加剂。笔者综合阐述了桑叶中主要的活性物质、活性物质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以及桑叶及其活性物质对畜禽和水产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并对桑叶资源未来研究的侧重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为桑叶在畜禽和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桑叶活性物质 肠道微生物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食品的滋味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覃芳丽 邹宇晓 +4 位作者 王思远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刘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8-396,共9页
肉类、豆类、水产类和蔬菜类等原料经过自然的或人工接种的微生物发酵后,转变为滋味诱人但迥异于新鲜食材的发酵食品,从古至今一直广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糖类等是重要的呈味物质... 肉类、豆类、水产类和蔬菜类等原料经过自然的或人工接种的微生物发酵后,转变为滋味诱人但迥异于新鲜食材的发酵食品,从古至今一直广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糖类等是重要的呈味物质,决定了发酵食品的滋味与风味。该文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发酵食品中酸、甜、苦、咸、鲜、厚等6种滋味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传统发酵食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优质发酵食品的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滋味特性 形成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蚕沙对草鱼生长性能、肝肠组织形态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东来 符兵 +5 位作者 钟文豪 李仕培 田丽霞 吴雪阳 邢东旭 邝哲师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1,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蚕沙对草鱼生长性能、肝肠组织形态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932.34±36.9)g的草鱼30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在93 d饲养期中,对照组投喂常规基础饲料,10%蚕沙组投喂添加10%...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蚕沙对草鱼生长性能、肝肠组织形态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932.34±36.9)g的草鱼30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在93 d饲养期中,对照组投喂常规基础饲料,10%蚕沙组投喂添加10%蚕沙的饲料,2种试验饲料等氮等脂。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10%蚕沙组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脏体比、肥满度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蚕沙组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肠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10%蚕沙组草鱼肝脏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结构清晰,无细胞空泡化和细胞核偏移现象。(3)与对照组相比,10%蚕沙组肌肉蛋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天冬氨酸、谷氨酸、鲜味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10%蚕沙组脂肪、灰分、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0%蚕沙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肌纤维密度和硬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弹性、回复性和剪切力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10%的蚕沙不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不会损伤草鱼肝脏和肠道的组织形态,会降低肌肉的水分含量,显著提高肌肉的蛋白质、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改善草鱼肌肉质构特性,提高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草鱼 生长性能 肝肠组织形态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总多酚含量与体外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沈维治 邹宇晓 +2 位作者 刘凡 施英 廖森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3-1078,共6页
为揭示桑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于不同生长季节采摘6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桑叶,测定桑叶提取液中的总多酚含量以及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清除.OH能力和清除O2-.能力,分析桑叶总多酚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量效关系。6个供试桑品种以抗青10号... 为揭示桑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于不同生长季节采摘6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桑叶,测定桑叶提取液中的总多酚含量以及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清除.OH能力和清除O2-.能力,分析桑叶总多酚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量效关系。6个供试桑品种以抗青10号的桑叶提取液抗氧化活性较强,不同生长时期采摘桑叶样品以5月份采摘桑叶的提取液抗氧化活性较高。不同桑品种桑叶提取液的抗氧化、清除.OH和O2-.活性与桑叶提取液中的总多酚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总多酚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桑叶总多酚含量可以作为评价不同桑品种及不同生长季节药用桑叶抗氧化作用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总多酚 抗氧化能力 相关性 品种 生长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荔枝果干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韦杰 肖更生 +5 位作者 徐玉娟 廖森泰 唐道邦 吴继军 温靖 林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95-100,共6页
采用6种热泵干燥工艺和1种热风干燥工艺干燥荔枝,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荔枝果肉可滴定酸度、复水率、总糖、褐变度和总酚含量等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热泵干燥各工艺条件加工的荔枝果干除总酚含量外,可滴定酸度、... 采用6种热泵干燥工艺和1种热风干燥工艺干燥荔枝,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荔枝果肉可滴定酸度、复水率、总糖、褐变度和总酚含量等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热泵干燥各工艺条件加工的荔枝果干除总酚含量外,可滴定酸度、复水率、总糖和褐变度等指标评价普遍优于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加工的荔枝果干挥发性风味物质中芳樟醇、香叶醇、香茅醇、柠檬烯等荔枝典型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和高于热风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热泵干燥 热风干燥 品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蛹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制备和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鲁珍 穆利霞 +2 位作者 刘军 邹宇晓 廖森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测定了蚕蛹酶解液的各项指标,从而确定了选用8 h的酶解产物作为Maillard反应的前体物质。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蚕蛹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肉味香精的风味成分,共鉴定出46种风味化合物,包... 测定了蚕蛹酶解液的各项指标,从而确定了选用8 h的酶解产物作为Maillard反应的前体物质。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蚕蛹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肉味香精的风味成分,共鉴定出46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醛酮类11种(5.96%)、吡嗪类5种(16.39%)、噻唑类8种(45.13%)、呋喃类化合物4种(13.31%)、酸类6种(14.66%)及其他化合物11种(4.54%)。其中噻唑类、吡嗪类、酸类及含硫化合物是Maillard反应产物的重要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酶解产物 肉味香精 气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呈味肽制备天然复合调味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鲁珍 秦小明 +3 位作者 穆利霞 邹宇晓 刘军 廖森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11,共5页
呈味肽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氨基酸合成或酶水解后得到的、分子量500~1500Da之间的低聚肽,具有特殊的呈味效果,是高档复合调味品、香精香料的重要基料。主要综述了呈味肽的种类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呈味肽在未来天然复合调味料产品中... 呈味肽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氨基酸合成或酶水解后得到的、分子量500~1500Da之间的低聚肽,具有特殊的呈味效果,是高档复合调味品、香精香料的重要基料。主要综述了呈味肽的种类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呈味肽在未来天然复合调味料产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味肽 制备 天然复合调味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蚕蛾营养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军 廖森泰 +4 位作者 邹宇晓 穆利霞 施英 刘凡 沈维治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为高效提取雄蚕蛾的营养活性成分,在比较不同方法提取雄蚕蛾营养活性成分的效果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乙醇提取雄蚕蛾粉营养活性成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饲养雄蚕品种获取的雄蚕蛾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泡30 d的提取方法,可溶性固... 为高效提取雄蚕蛾的营养活性成分,在比较不同方法提取雄蚕蛾营养活性成分的效果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乙醇提取雄蚕蛾粉营养活性成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饲养雄蚕品种获取的雄蚕蛾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泡30 d的提取方法,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黄酮的溶出率最高;自制雄蚕蛾粉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30 min后,上述营养活性物质的溶出率次之,而用乙醇直接提取的溶出率最低。优化乙醇提取雄蚕蛾粉营养活性成分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5%,原料质量浓度50 g/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70℃。虽然采用乙醇浸泡雄蚕蛾的方法溶出的营养活性物质最多,但以雄蚕蛾粉为原料,采用优化的乙醇浸提工艺技术更适用于规模化生产雄蚕蛾营养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蚕蛾 营养活性组分 乙醇浸泡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热泵干燥特性及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彩玲 林羡 +4 位作者 徐玉娟 肖更生 唐道邦 吴继军 张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121,125,共8页
以整果龙眼为原料,研究高温热泵干燥不同工艺条件对龙眼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与干燥风速相比,干燥温度对龙眼整果干燥速率影响较大,干燥温度越高,干燥用时越短;风速对龙眼干制加工时间的影响随干燥温度的减... 以整果龙眼为原料,研究高温热泵干燥不同工艺条件对龙眼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与干燥风速相比,干燥温度对龙眼整果干燥速率影响较大,干燥温度越高,干燥用时越短;风速对龙眼干制加工时间的影响随干燥温度的减小而增大;干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加速期、恒速期和降速期,降速期为干燥的主要阶段;除65℃、1.0m/s干燥条件外,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整果龙眼热泵干燥的活化能为25.12KJ/mol;采用10种薄层模型拟合龙眼整果的热泵干燥曲线,发现Midilli模型模拟效果最优,该模型能根据热泵干燥的时间、温度和风速为整果龙眼的干燥过程提供可靠的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热泵干燥 干燥特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式腊肉热泵薄层干燥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雪娇 肖更生 +3 位作者 唐道邦 余元善 徐玉娟 吴继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为提高广式腊肉干燥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和物料水分控制准确度,通过测定广式腊肉不同温度、风速条件下的热泵干燥水分比(MR),选用11种常用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比较,根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卡方(χ2)值确定了... 为提高广式腊肉干燥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和物料水分控制准确度,通过测定广式腊肉不同温度、风速条件下的热泵干燥水分比(MR),选用11种常用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比较,根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卡方(χ2)值确定了最佳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拟合了干燥模型常数、系数与干燥温度、风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wo term模型比其他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广式腊肉的热泵干燥规律,含水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在干燥温度50~60℃和风速0.4~1.0m/s的范围内,可以用来描述广式腊肉的热泵干燥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肉 热泵干燥 数学模型 薄层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