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黄元 王波 +4 位作者 黄俊杰 袁倩敏 陈晓凡 王晓虎 王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109-121,共13页
为摸清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野生鸟类分布、种群特点、活动规律和迁徙规律,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以广州市从化区为核心的9个区县)进行4个季度、为期1年的野生鸟类多样性... 为摸清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野生鸟类分布、种群特点、活动规律和迁徙规律,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以广州市从化区为核心的9个区县)进行4个季度、为期1年的野生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记录鸟类146种,隶属于16目51科;其中优势物种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和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在居留型组成方面,留鸟占总种数的65.1%,冬候鸟占21.9%,夏候鸟占9.6%。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占68.5%,古北界占21.2%,广布种占10.3%。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9种。从化区和增城区的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其他7个区县;聚类分析表明,从化区与增城区的鸟类物种相似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鸟类 物种多样性 样线法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复门原虫有性发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昱瑶 宋勇乐 +12 位作者 彭导俊 戚南山 廖申权 李娟 吕敏娜 林栩慧 蔡海明 胡俊菁 尹理君 陈祥杰 朱易斌 申邦 孙铭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寄生虫,包括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艾美耳球虫等,严重威胁人和动物健康。有性发育阶段是顶复门寄生原虫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寄生虫形成卵囊与完成遗传进化的关键一步。论文综述顶复门...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寄生虫,包括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艾美耳球虫等,严重威胁人和动物健康。有性发育阶段是顶复门寄生原虫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寄生虫形成卵囊与完成遗传进化的关键一步。论文综述顶复门原虫有性发育阶段的研究进展,讨论此阶段使用疫苗或药物阻断该类寄生虫流行的可行性,为顶复门原虫有性发育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复门 原虫 有性发育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肉类预制菜安全卫生风险及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元 张翩 +5 位作者 陈荟茜 姚悦 伍洁丽 陈锦良 王晓虎 王刚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央和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然而,预制菜的安全卫生问题引发了消费者担忧。畜禽肉类预制菜在预制菜中占有重要比例,其安全卫生问题的解决与否影响着民众对预制菜产品的接受度。该文对畜...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央和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然而,预制菜的安全卫生问题引发了消费者担忧。畜禽肉类预制菜在预制菜中占有重要比例,其安全卫生问题的解决与否影响着民众对预制菜产品的接受度。该文对畜禽肉类预制菜整个供应链上的安全卫生风险进行了逐一剖析,包括养殖环节的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农药污染和疫病病原,加工环节使用违规的添加剂和添加剂过量,保存和运输环节的冷藏温度、包装破损、污染杂质。对此,该文从企业角度提出对策:积极进行质量规范和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配合、参与和推动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可追溯管理系统;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新检测方法的应用、肉类物理防腐技术的应用和新型冷藏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安全卫生 风险 对策 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视角下中药抗菌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乔常宏 陈翔宇 +10 位作者 刘宝玲 罗琴 刘丁语 何振文 王晓虎 陈晶 张翩 黄元 白挨泉 王刚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随着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传统中草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小、抗耐药性和广谱等优点,在抗菌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和显著效果。随着测序技术、高分辨率... 随着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传统中草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小、抗耐药性和广谱等优点,在抗菌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和显著效果。随着测序技术、高分辨率质谱等的发展,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抗菌机制的研究。转录组学技术可用于筛选和验证差异表达基因,以了解中药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途径。蛋白质组学可帮助识别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解析其与致病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检测代谢产物的变化,以识别在中药和细菌之间的相关代谢物的差异。然而,单一的组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组学联合分析可更全面地了解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中药对细菌感染的调控机制。笔者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联用技术方面系统性总结了中药抗菌活性及中药影响群体感应、生物膜形成、物质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等抗菌机制的研究,旨在为中药抗菌机理的解析和抗菌药物筛选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研究 蛋白组学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中药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罗琴 刘丁语 +10 位作者 刘宝玲 乔常宏 陈翔宇 何振文 王晓虎 陈晶 张翩 黄元 王刚 刘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4-561,共8页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来预防病毒感染。中药因具有成分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且能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病毒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研究中。传统中药为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但传统试验手段进行抗病毒药物研发耗时久且工作量大,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组学数据分析药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筛选、评价药物疗效和发现新的药物靶点的有力手段。因此,笔者总结分析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联合分析在中药抗病毒中的研究进展,通过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在抗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还可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病毒作用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多组学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人工驯养灵长动物的病毒组特征及猴痘病毒筛查
6
作者 李娜 任照文 +4 位作者 张翩 袁子国 陈晓凡 廖明 王晓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1-400,共10页
目的明确广东地区灵长动物携带病毒群落的结构特征,并评估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猴痘病毒(MPXV)通过人工驯养灵长动物传入我国的风险。方法在广东省14个地级市的20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动物园采集灵长动物样品,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鉴定广东... 目的明确广东地区灵长动物携带病毒群落的结构特征,并评估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猴痘病毒(MPXV)通过人工驯养灵长动物传入我国的风险。方法在广东省14个地级市的20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动物园采集灵长动物样品,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鉴定广东地区人工驯养灵长动物携带病毒组的结构特征;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MPXV进行检测,以确认MPXV经广东省人工驯养灵长动物传入的风险。结果共收集灵长动物口咽拭子和粪便489份。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广东地区人工驯养灵长动物粪便中的病毒组结构复杂且具有地区差异,其中丰度最高的是Alphaflexiviridae和Virgaviridae的成员,其次为Parvoviridae和Genomoviridae成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广东省内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动物园的灵长动物全部为MPXV阴性。结论广东省人工驯养灵长动物携带病毒引起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风险极低,且MPXV通过广东省人工驯养灵长动物传入我国的风险几乎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动物 宏病毒组 猴痘病毒 人兽共患病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丘陵山区生态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河源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梅盈洁 马艳平 +3 位作者 王硕文 李辉明 戴远棠 刘振兴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0年第6期6-10,共5页
河源是广东典型的丘陵山区之一,水库、河流、山区水塘等养殖水域丰富,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龟鳖、鳜鱼、鲟鱼等特色养殖为辅。渔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效益,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产业链短、结构单一、科... 河源是广东典型的丘陵山区之一,水库、河流、山区水塘等养殖水域丰富,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龟鳖、鳜鱼、鲟鱼等特色养殖为辅。渔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效益,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产业链短、结构单一、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本文对河源丘陵山区生态渔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进一步提出加强山区渔业产业规划、引入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加大科技支撑和渔业模式创新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丘陵山区 生态渔业 发展对策 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某猪场母猪流产的病原检测和分析
8
作者 聂晶晶 陈家璐 +5 位作者 陈家玥 徐绍栋 瞿云芝 刘志成 张建峰 张春红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2024年1月,广东某规模化猪场出现部分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为诊断发病原因,通过采集流产母猪血液、死胎脏器,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3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弓形体等常见致母猪流产病原,并通... 2024年1月,广东某规模化猪场出现部分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为诊断发病原因,通过采集流产母猪血液、死胎脏器,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3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弓形体等常见致母猪流产病原,并通过测序方法鉴定病原基因型及亚型;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培养细菌病原,并开展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显示,该场流产母猪感染了猪圆环病毒2d亚型与河流漫游球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的河流漫游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氟苯尼考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河流漫游球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及周边省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谱系8毒株变异规律和传播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康溥 任照文 +3 位作者 蔡汝健 吕宗吉 黄育浩 王晓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01-2011,共11页
【目的】使用贝叶斯系统动力学方法重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2,PRRSV-2)谱系8毒株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5个省份间的传播及遗传演化规律,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 【目的】使用贝叶斯系统动力学方法重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型(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2,PRRSV-2)谱系8毒株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5个省份间的传播及遗传演化规律,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的针对性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来自上述5省所有可用的PRRSV-2的ORF5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选取其中的谱系8毒株,剔除重组序列及可疑序列。将空间数据结合病原体的进化与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利用BEAST及相关软件计算病毒的共同祖先、核苷酸替代速率及不同地理位置间可能的传播方向和迁移速率等。【结果】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南方5省猪群中流行的PRRSV-2被分为4个谱系,其中154株被鉴定为谱系8毒株。在剔除1株重组毒株和3株可疑毒株后,来自上述5省的谱系8毒株ORF5序列具有强烈的时间信号,且最佳拟合模型为GTR+I+G。贝叶斯系统动力学分析表明,5省间谱系8毒株具有2.748×10^(-3)核苷酸替换/位点/年(95%HPD:2.053×10^(-3)~3.428×10^(-3))的核苷酸替代速率,它们的最近共同祖先可能出现在2002年(95%HPD:1998-2005年)。据SPREAD3计算,广西的毒株向广东(Rate=0.876)、湖南(Rate=0.892)、江西(Rate=0.883)、福建(Rate=0.889)传播,以及部分福建毒株向广西(Rate=0.897)传播。【结论】自2005年以来,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5省猪群中流行的PRRSV-2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谱系8毒株具有较高的核苷酸替代速率,且有效种群大小在2006-2007年和2009-2013年明显上升。同时,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5省谱系8毒株的最近共同祖先可追溯至2002年,且以广西作为潜在发源地在该地区持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分子流行病学 贝叶斯系统动力学 系统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智勇 楚品品 +2 位作者 陈天宝 李春玲 蔡汝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97-105,共9页
【目的】监测2021年广东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PRRSV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在广东省内不同地区PRRSV检测为阳性的37个规模猪场采集... 【目的】监测2021年广东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PRRSV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在广东省内不同地区PRRSV检测为阳性的37个规模猪场采集521份患病猪组织样本进行PRRSV检测。对样本进行ORF5基因测序,采用DNAStar分析ORF5核苷酸的同源性及其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并用Mega7.0构建基于ORF5基因的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从37个猪场采集的样品PRRSV阳性率为24.4%,猪场阳性率为45.9%。通过测序分析获得17株来自不同猪场的PRRSV ORF5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毒株均属于北美毒株(PRRSV 2),其中有5株属于Lineage 8(JXA1-like和CH-1a-like)谱系,9株属于Lineage 1(NADC30-like和NADC34-like)谱系,3株属于Lineage 3(QYYZ-like)谱系,没有监测到Lineage 5(VR2332-like)谱系的毒株。17株PRRSV毒株的ORF5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3%~99.5%,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0.0%~98.3%。【结论】2021年广东省PRRSV流行株以Lineage 1(NADC30-like和NADC34-like)和Lineage 8(JXA1-like和CH-1a-like)谱系为主,占比分别为52.94%和29.41%,Lineage 3(QYYZ-like)谱系降为次要流行株,占比为1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ORF5基因 NADC30毒株 NADC34毒株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民生 柯海意 +4 位作者 施科达 杨冬霞 翟少伦 臧莹安 李春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12-3225,共1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规模化猪场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病原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比较其相关性,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2021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规模化猪场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病原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比较其相关性,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2021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死猪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测序分析,随后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通过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确定其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分离菌需在含有血清和NAD的培养板中生长;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菌为红色,可判定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通过生化试验、PCR结果及测序分析确定分离到20株APP,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性。所有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且约50%菌株呈8重及以上耐药;其中对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5%、65.0%、55.0%和48.8%;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菌主要对四环素、磺胺异噁唑、氟苯尼考和林可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而对头孢唑啉(先锋Ⅴ)和阿奇霉素敏感。23种主要耐药基因中共检测到bla、aph(2″)-Ⅰb、sul1、sul2、sul3、tetA、tetB、tetM、tetO、tetR和floR这11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5%、85%、50%、60%、75%、30%、100%、85%、100%、70%和80%;未检测到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相关耐药基因。【结论】从广东省猪群中分离到的APP表现出广泛耐药性,且为多重耐药,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表明耐药基因的携带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可能存在其他未检测的耐药基因,或存在新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分离鉴定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禽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思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敏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9年第1期8-11,共4页
广东省是传统的水禽养殖、加工和消费大省,但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水禽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是:禽流感、细小病毒病等老病不断出现变异;鸭腺病毒3型导致的"白肝"、鹅星状病毒导致的"鹅痛风&... 广东省是传统的水禽养殖、加工和消费大省,但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水禽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是:禽流感、细小病毒病等老病不断出现变异;鸭腺病毒3型导致的"白肝"、鹅星状病毒导致的"鹅痛风"等新疫病不断发现;新型番鸭呼肠孤病毒、坦布苏病毒等病毒感染的宿主不断扩大;以及细菌性疾病主要流行血清型出现变化。由于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过分依赖疫苗、抗体和化学药物,导致了药物盲目使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从养殖模式、精准诊断以及针对性防治等方面入手,有望实现我省水禽养殖行业的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 流行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艳红 宋帅 +4 位作者 温肖会 贾春玲 吕殿红 袁子国 罗胜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全球分布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动物生产和人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旋毛虫发育史复杂,整个生命周期都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为了能与宿主相互共存,其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避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全球分布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动物生产和人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旋毛虫发育史复杂,整个生命周期都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为了能与宿主相互共存,其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避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清除,从而建立长期的慢性感染。本研究从旋毛虫抗原变异、对宿主的免疫调节作用和通过形成包囊产生免疫隔离3个方面,对其免疫逃避机制进行阐述,将为深入了解旋毛虫的致病机制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感染 免疫逃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感染ST细胞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永生 张昆丽 +1 位作者 张建峰 贺东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4,共9页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可导致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和死亡,严重危害猪的健康。为研究PDCo V感染引起宿主细胞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及初步研究其感染机制,本研究提取PDCo V感染组和不感染该病毒的阴性对照组ST细胞样品总RNA,构建二者的c...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可导致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和死亡,严重危害猪的健康。为研究PDCo V感染引起宿主细胞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及初步研究其感染机制,本研究提取PDCo V感染组和不感染该病毒的阴性对照组ST细胞样品总RNA,构建二者的cDNA文库后采用Illumina HiSeq 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测序错误率均≤0.03%;Q20/%和Q30/%分别达98%和94%以上;GC含量在51.09%~55.1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及感染组细胞样品各组内的R值均>0.9,上述结果表明测序数据可靠,可用于后续转录组学数据分析。采用ggplot2软件分析两组细胞组内测序结果的相关性,并以相关系数R>0.9判定各组内测序数据的准确性;采用DESeq2软件并以P<0.05和log2(Fold change)>1为条件筛选两组细胞中转录显著差异基因;采用ClusterProfiler R软件对转录显著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采用Pheatmap软件对各组ST细胞中与免疫反应相关的转录显著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分析;随机选择9个转录显著差异基因经RT-q PCR验证RNA-Seq的结果。筛选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共筛选出5719个转录显著差异基因,其中3573个转录显著上调基因,2146个转录显著下调基因。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转录显著上调的基因与ST细胞的免疫应答、防御反应等功能有关;转录显著下调的基因与细胞的氧化还原和新陈代谢等功能有关;转录显著上调的基因参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天然免疫反应相关、肿瘤坏死因子等的信号通路;转录显著下调的基因与细胞物质代谢信号通路有关,包括氨基酸代谢、脂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信号通路。与免疫反应相关的转录显著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PDCo V感染的S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基因(IL-1R1、1L-6、IL-10RB、IL-15和IL-12A等)、抗病毒基因(MX1、OAS)和干扰素基因(INFAR1、IFN-ALPHAOMEG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PDCo V感染后,ST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被激活,但细胞的代谢反应降低,这更有利于减弱病毒在ST细胞中的复制,起到一定的抗病毒效果。9个转录显著差异基因的RT-q PCR结果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PDCo V的感染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转录组测序 转录显著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丁语 何振文 +4 位作者 刘宝玲 王刚 王晓虎 谭臣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6-747,共12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单链、非包膜的RNA病毒,目前可分为8个基因型。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HEV能引起人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动物的感染,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和母婴传播。HEV主要在发展中...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单链、非包膜的RNA病毒,目前可分为8个基因型。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HEV能引起人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动物的感染,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和母婴传播。HEV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散发的病例。目前,检测HEV的常用方法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也有学者利用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和CRISPR系统等新型检测方法进行HEV检测。在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利巴韦林、干扰素或多烯磷脂酰胆碱(PPC)等化合物治疗HEV引起的感染,也可使用中药单味或复方改善临床症状并作协同治疗。接种疫苗被认为是预防和控制HEV感染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仍无有效的HEV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传统的灭活苗和减毒苗无法批量制备。当前HEV疫苗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基因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联合疫苗和口服疫苗等。接种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的重要措施,采用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也可控制该病的流行。笔者主要通过对HEV的检测方法、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HEV的防控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HEV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检测方法 治疗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ISG 20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抗PEDV感染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王梦璐 张志杰 +8 位作者 李之晗 聂晶晶 瞿云芝 张春红 刘志成 沈海燕 张建峰 孙亚妮 李玉谷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4,共8页
为了研究猪干扰素刺激基因20(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20,ISG20)的序列信息及其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增殖的影响,以提取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总RNA为模板扩增猪ISG 20基因... 为了研究猪干扰素刺激基因20(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20,ISG20)的序列信息及其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增殖的影响,以提取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总RNA为模板扩增猪ISG 20基因的CDS区序列,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进而构建pcDNA3.1-3×Flag-ISG20重组质粒转染入IPEC-J2细胞鉴定表达情况。此外,在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中感染PEDV分析ISG20对PEDV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猪ISG 20基因CDS区的大小为516 bp,编码171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为8.84;猪ISG20存在2个N-糖基化位点和23个磷酸化位点,主要定位于细胞骨架和细胞质中,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构建的pcDNA3.1-3×Flag-ISG20重组质粒能够在IPEC-J2细胞中表达,蛋白大小约为19.6 ku,而且可以明显抑制PEDV的增殖;克隆了猪ISG 20基因,并且在IPEC-J2细胞中重组质粒pcDNA3.1-3×Flag-ISG20能够表达且发挥抑制PEDV增殖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PEDV与ISG20的相互作用,以及以此为靶点筛选抗PEDV生物制剂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20 生物信息学分析 真核表达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场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符德佳 康桦华 +5 位作者 曾宪军 樊志红 陈杰 黄炜乾 蒋顺进 彭新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24-138,共15页
【目的】研究养殖场鸡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有效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 【目的】研究养殖场鸡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有效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5种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通过PCR检测菌株携带的常见耐药基因。对其中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CARD抗性基因数据库预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共分离到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这些菌株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多粘菌素敏感。PCR检测发现,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携带13种常见的耐药基因,其中,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CMY-1、BlaSHV和BlaCTX-M,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KPC,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B、QnrS和QnrA,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等12种耐药基因与其耐药表型表现一致,而Mcr-1基因与其表型相反。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显示,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携带了59种耐药基因,涉及31类抗生素药物,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最多,其次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预测到覆盖度和同源性均在98%以上的耐药基因共有23种,分别为FosA6、CRP、KpnF、KpnFG、KpnE、OqxA、OqsB、SHV-11、Tet(D)、CTX-M-27、QnrB65、DHA-1、Aph(4')-Ia、MsrE、QnrB2、Aph(3')-Ia、Sul1、CmlA6、FloR、AadA12、Ant(3'')-IIa、ArmA、Sul2。【结论】在养殖场鸡饮水中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在分离菌株上均检测到Mcr-1基因,但分离菌株均对多粘菌素敏感,且均未检测到D类碳青霉烯类酶OXA-48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 肺炎克雷伯氏菌 多重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呼吸道应答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池周颖 李天旭 +6 位作者 吴亚鑫 瞿孝云 李思婕 孙敏华 张建峰 廖明 杜寿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70-3979,共10页
【目的】通过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上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其感染鸡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方法】将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GD10142,按照100μL/只(108 EID 50/100μL)的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方法感染SPF鸡,并在感染后观察鸡... 【目的】通过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鸡上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其感染鸡上呼吸道引起的炎症反应。【方法】将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GD10142,按照100μL/只(108 EID 50/100μL)的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方法感染SPF鸡,并在感染后观察鸡的临床特征,采集感染后0、1、3、5、7、9 d的咽拭子和血清样品;感染后5和9 d剖检观察鸡的呼吸道和肺脏病理变化,收集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咽拭子、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的变化规律,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分析血清中和抗体的活性;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气管灌洗液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H9N2亚型AIV感染后鸡没有出现典型的临床特征,但感染后1~5 d在咽拭子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且感染3 d后病毒载量最高,感染5 d后检测不到病毒核酸;感染5 d时,在气管灌洗液、气管和肺脏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前两者载量高于肺脏;血清总IgG和H9N2亚型AIV特异性IgG在感染后3 d增多,感染后5~9 d维持较高水平,且具有较强的病毒中和活性;血清IL-10、IL-1β、TNF-α和NF-κB也在感染后3 d开始呈上升趋势;但气管灌洗液中IL-6、IL-10、IL-1β、TNF-α和NF-κB含量很低,且感染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9N2亚型AIV感染鸡呼吸道模型,确定上呼吸道是H9N2亚型AIV主要感染和增殖部位,H9N2亚型AIV感染诱导机体产生促炎和抑炎细胞因子,可能是感染动物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深入探索H9N2亚型AIV的致病机制和宿主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呼吸道感染 免疫应答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晓婷 李娟 +10 位作者 陈兵 刘俊杰 戚南山 廖申权 吕敏娜 林栩慧 蔡海明 胡俊菁 宋勇乐 白银山 孙铭飞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2-301,共10页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感染鸡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肠道损伤等,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球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无性阶段到有性阶段的转换并局限于一个宿主。目前对球虫的研究主要包括...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感染鸡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肠道损伤等,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球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从无性阶段到有性阶段的转换并局限于一个宿主。目前对球虫的研究主要包括在细胞生物学及其不同生命阶段的蛋白质表达和运输机制、宿主细胞入侵和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新型药物靶标筛选等方面。鉴于研究问题的多样性,以及减少和取代动物试验的要求,建立高效的体外培养模型成为研究鸡球虫生物学特性、抗球虫疫苗和药物的基本条件。笔者重点阐述了鸡球虫体外培养模型及其在药物抗虫效果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鸡胚培养模型、二维培养模型(原代细胞培养模型、传代细胞系培养模型)及三维类器官培养模型。越来越多培养技术的突破为研究球虫生命周期阶段和干预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深入了解鸡球虫致病机制、抗球虫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美耳球虫 体外培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翔宇 黄元 +9 位作者 刘宝玲 罗琴 陆泳锟 何振文 刘丁语 乔常宏 王晓虎 王刚 白挨泉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02-4013,共12页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能引起猪和人感染,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猪链球菌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是其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知猪链球菌是在感染的黏附、集结和分散3个阶段形成生物被膜,其...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能引起猪和人感染,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猪链球菌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是其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知猪链球菌是在感染的黏附、集结和分散3个阶段形成生物被膜,其中毒力因子(荚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和溶血素)起到主要作用,整个形成过程由细菌细胞的信号转导系统进行调控。细菌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是细菌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它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并通过调控水平基因转移、复制、生物被膜形成等方式增强细菌耐药性,同时在增加细菌密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够增强猪链球菌的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涉及QS系统调控、胞外聚合物的形成、细胞外DNA作用、外排泵作用、生物被膜结构和水平基因转移。明确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调控及生物被膜引起耐药的机制,对猪链球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化学消毒剂、高温、紫外线和臭氧均能破坏猪链球菌的生物被膜并杀灭细菌;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等化学合成药物能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或破坏生物被膜,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实现治疗猪链球菌感染的目的。此外,部分中药对猪链球菌的生物被膜有抑制和破坏作用,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耐药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笔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调控机制及其引起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的防治策略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猪链球菌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生物被膜 调控机制 耐药机制 药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