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地区蓝舌病流行病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吕敏娜 林丽琴 +7 位作者 陈琴苓 张健騑 廖申权 李娟 戚南山 李华春 吴彩艳 孙铭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9-501,共3页
为探明广东省牛羊蓝舌病(BT)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与2014年的4月~7月在广东省13个市的不同牛场和羊场随机采集716份血清样品。采用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对这些血清样品进行BT病毒(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TV抗体的阳性率为56.70... 为探明广东省牛羊蓝舌病(BT)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与2014年的4月~7月在广东省13个市的不同牛场和羊场随机采集716份血清样品。采用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对这些血清样品进行BT病毒(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TV抗体的阳性率为56.70%(406/716)。其中牛和羊BTV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69.62%(362/520)和22.45%(44/196),表明广东省牛羊普遍存在BTV感染,而且牛的感染率比羊高。通过对新生犊牛的BTV抗体跟踪,分析其母源抗体的存在以及其维持时间,结果显示新生犊牛能够获得7周以上的被动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 库蠓 竞争性ELISA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一株牛源流行性出血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3
2
作者 吕敏娜 朱建波 +10 位作者 李娟 杨振兴 林栩慧 陈琴苓 张健騑 廖申权 戚南山 吴彩艳 陈志虹 李华春 孙铭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了解广东反刍动物流行性出血病(EHD)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采集的牛血液样品进行EHD病毒(EHDV)的RT-PCR检测,对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将阳性样品接种BHK-21细胞连续传3代时出现细胞病变,扩增出了VP7基因,进行BLAST序... 为了解广东反刍动物流行性出血病(EHD)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采集的牛血液样品进行EHD病毒(EHDV)的RT-PCR检测,对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将阳性样品接种BHK-21细胞连续传3代时出现细胞病变,扩增出了VP7基因,进行BLAST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国内外EHDV分离株的同源性达98%~100%,TCID_(50)为10^(-6.5)/50μL,不能凝集鸡红细胞,表明该分离株为EHDV,命名为GD-N133。根据VP2基因序列的分析和微量中和试验结果,确定该病毒株为EHDV-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血清型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主细胞自噬与胞内寄生虫感染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永宣 李娟 +9 位作者 付亚芬 赵雅栋 吴彩艳 戚南山 廖申权 吕敏娜 林栩慧 张健騑 仝宗喜 孙铭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0-773,共4页
细胞自噬又称为自食,是细胞在受到饥饿、营养能量匮乏、应激等一系列因素刺激时,经由溶酶体分解细胞器和蛋白等物质的过程[1]。它是真核细胞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古老而保守的生物学过程,是维持细胞正常物质代谢平衡和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细胞自噬又称为自食,是细胞在受到饥饿、营养能量匮乏、应激等一系列因素刺激时,经由溶酶体分解细胞器和蛋白等物质的过程[1]。它是真核细胞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古老而保守的生物学过程,是维持细胞正常物质代谢平衡和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作为真核细胞内物质分解代谢的两条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细胞 寄生虫感染 相互作用 自噬 胞内物质 分解代谢 生物学过程 细胞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9年我国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1型毒株的分离与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卓然 吴健敏 +7 位作者 朱建波 王金萍 吕敏娜 肖雷 杨振兴 廖德芳 李华春 杨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43-2052,共10页
【目的】掌握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血清1型毒株(EHDV-1)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特征,为开展EHDV-1血清型特异性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9年... 【目的】掌握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血清1型毒株(EHDV-1)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特征,为开展EHDV-1血清型特异性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9年通过在我国云南、广东和广西设立牛羊虫媒病毒监控点和哨兵牛,定期采集哨兵牛血液样本进行虫媒病毒分离;通过微量中和试验确定EHDV分离株的血清型,然后对EHDV分离株的部分基因节段(Seg-2、Seg-3和Seg-6)进行RT-PCR扩增、双向测序及序列分析,并利用BioEdit计算EHDV基因组各节段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结果】2013—2019年从云南、广东及广西的虫媒病毒监控点共分离获得33株EHDV,其中7株为EHDV-1型毒株。分离获得的7株EHDV-1型毒株Seg-2、Seg-3和Seg-6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其平均相似性分别为(97.65±1.51)%、(94.87±4.72)%和(97.61±1.41)%,对应的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平均为(97.69±1.36)%、(99.49±0.32)%和(97.51±2.47)%。基于Seg-2、Seg-3和Seg-6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均显示,不同EHDV-1型毒株可划分为东方(Eastern)和西方(Western)2种地域型,东方地域型毒株分离自中国、日本及澳大利亚,西方地域型毒株主要来源于美洲和非洲。在基于Seg-2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分离获得的7株EHDV-1型毒株归属于西方地域型,且聚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进化分支;在基于Seg-3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分离获得的7株EHDV-1型毒株分属2种地域亚型(Eastern-1和Eastern-2),分别与日本EHDV-1型和EHDV-6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在基于Seg-6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分离获得的7株EHDV-1型毒株属于东方地域型,与日本EHDV-1型毒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EHDV-1型毒株已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流行,其Seg-2和Seg-6序列分别具有最近的共有祖先病毒,而Seg-3序列来自不同的祖先病毒。西方地域型毒株Seg-2序列在我国流行EHDV-1型毒株中的出现,说明西方地域型毒株在侵入我国后可能与本土流行的毒株发生重配,即我国流行EHDV-1型毒株为西方地域型与东方地域型的重配型毒株,为防范强致病性西方地域型毒株传入我国而造成畜牧业重大经济损失提供了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 EHDV-1型 病毒分离 遗传特征 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江地区某猪场塞内卡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元 刘涛 +5 位作者 陈锦良 王晓虎 陈晶 梁培新 黄武 向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107-111,共5页
塞内卡病毒是新发现的一种小RNA病毒,能使猪产生类似水疱样病变,并引起仔猪死亡。塞内卡病毒作为外来病原,近几年呈现蔓延趋势。从广东阳江地区某猪场采集病变组织和血清进行检测分析,针对塞内卡病毒VP1-2A基因进行RT-PCR扩增,得到特异... 塞内卡病毒是新发现的一种小RNA病毒,能使猪产生类似水疱样病变,并引起仔猪死亡。塞内卡病毒作为外来病原,近几年呈现蔓延趋势。从广东阳江地区某猪场采集病变组织和血清进行检测分析,针对塞内卡病毒VP1-2A基因进行RT-PCR扩增,得到特异性的单一条带。对PCR产物序列分析表明,与2015年美国毒株USA/GBI29/2015的同源性最高、为99.2%,而与我国2017年毒株CH-HN-2017的同源性为97.1%。将水泡皮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盲传4代产生显著病变,滴度可达107TCID50/0.1mL。对采集的16份血清进行抗体中和试验表明,发病种猪的抗体效价最高达到1︰4096,9头种猪全部感染SVA,发病率为66.7%,总感染率为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病毒分离 序列分析 抗体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