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10个屠宰场猪肉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依辛 田雅 +5 位作者 马广宇 丁立 邓森荣 魏琦麟 徐志宏 向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了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等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生猪屠宰场的污染情况。采集广东惠州和清远两地共10家生猪屠宰场498头猪肉样品,分别经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和Bolton肉汤增... 为了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等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生猪屠宰场的污染情况。采集广东惠州和清远两地共10家生猪屠宰场498头猪肉样品,分别经改良EC新生霉素增菌肉汤、SC(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和Bolton肉汤增菌,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检测,阳性菌液再分别涂抹于山梨醇麦康凯平板、DHL(胆硫乳琼脂)和Skirrow血琼脂,挑取疑似菌落再次PCR验证,计算检出率。结果显示,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阳性样本2份,检出率0.4%,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本70份,检出率14.06%,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结果表明,惠州和清远两地屠宰场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其中沙门氏菌污染较为严重,惠州地区检出率高于清远地区。提示屠宰场应加强屠宰过程中环境和加工用具的消毒,以保证屠宰环节的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场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沙门氏菌 空肠弯曲菌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修饰对革兰阴性菌毒力及外膜囊泡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君 李冰 +7 位作者 蔡汝健 宋帅 勾红潮 楚品品 卞志标 王令 闫鹤 李春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3,共6页
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G^-)菌的内毒素,刺激机体引发炎症反应,为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主要存在于细菌细胞壁外膜上,也是外膜囊泡(OMVs)的主要成份。OMVs是细菌从膜上脱落下来的一种囊状结构,含有大量的LPS、外膜蛋白及其他成分,具有良... 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G^-)菌的内毒素,刺激机体引发炎症反应,为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主要存在于细菌细胞壁外膜上,也是外膜囊泡(OMVs)的主要成份。OMVs是细菌从膜上脱落下来的一种囊状结构,含有大量的LPS、外膜蛋白及其他成分,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亚单位疫苗。大多数LPS由类脂A、核心寡糖和O抗原多糖组成,这3个组分的合成影响着LPS的结构,继而影响细菌的毒力和细菌分泌OMVs的产量、毒性及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论文主要对LPS的合成转运过程中结构修饰对G^-菌毒力及其OMV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为革兰阴性菌致病机理研究及开发新型亚单位疫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结构 革兰阴性菌 毒力 外膜囊泡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屠宰场分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钟巧贤 袁淑英 +4 位作者 梁秋燕 袁明贵 彭新宇 徐志宏 向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4,共5页
为了解2018年-2019年从广东省内生猪屠宰场分离的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用普通PCR法检测blaNDM-1等10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9株大肠埃希氏菌... 为了解2018年-2019年从广东省内生猪屠宰场分离的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等1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用普通PCR法检测blaNDM-1等10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9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生素存在耐药差异,其中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氯霉素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最低为5.26%,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位于31.58%~84.21%之间;mcr-1、tetM、floR和rmtB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blaNDM-1等6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范围为5.26%~89.47%。生猪屠宰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耐药且多重耐药严重,分离株携带丰富的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场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微量肉汤稀释法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防污染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卞志标 郭怡德 +5 位作者 席振军 柯海意 蔡汝健 孙铭飞 勾红潮 李春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检测环境中易产生气溶胶污染,经常导致qPCR检测产生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临床上已发现MGF基因缺失的变异株,现有的...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检测环境中易产生气溶胶污染,经常导致qPCR检测产生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临床上已发现MGF基因缺失的变异株,现有的检测方法将无法满足野毒株与变异株鉴别检测的需求。为了解决qPCR易产生假阳性,ASFV核酸检测靶标基因过分单一的问题,建立了ASFV的防污染双重q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根据C962R基因和MGF-505-2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UNG酶达到防污染的目的,建立了ASFV的防污染双重q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C962R基因和MGF-505-2R的基因标准品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果。该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的ASFV基因标准品;特异性强,与猪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副猪嗜血杆菌(Hoemophilus parasuis)、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及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较好,变异系数小于1.75%,使用该检测方法对194份临床组织样品检测,与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比较,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符合率为100%。该方法预期可用于ASFV野毒株与MGF-505-2R基因缺失株的鉴别诊断,为深入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MGF-505-2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GDqy2017的分离及S和ORF3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楚品品 蒋智勇 +6 位作者 林德锐 徐志宏 李艳 勾红潮 卞志标 李春玲 蔡汝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7,共8页
2017年广东某猪场送检腹泻死亡仔猪小肠样本,经实验室检测、细胞分离及RT-PCR鉴定,确定分离到1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GDqy2017,克隆并测定其S基因与ORF3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Vero细胞高度适应,第1代即出... 2017年广东某猪场送检腹泻死亡仔猪小肠样本,经实验室检测、细胞分离及RT-PCR鉴定,确定分离到1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GDqy2017,克隆并测定其S基因与ORF3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Vero细胞高度适应,第1代即出现细胞病变(CPE),第4代起1d内即出现CPE,且CPE时间和形态稳定。其S基因长4 158nt,与经典毒株CV777、中国疫苗株CV777及韩国疫苗株attenuated DR13核苷酸同源性为94.2%、94.1%、94.2%,氨基酸同源性为93.4%、92.7%、93.0%,存在2处插入、2处缺失及98处突变(与经典毒株CV777相比),属于不同进化群,与国内2010年后参考株(除CHXBC-01-2015、CH/GDQY/2011)在同一进化群,S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存在突变,其中有1处新突变出现(640位F→S),其ORF3全长675nt,不存在疫苗株中的大片段缺失及表达截短现像,但存在突变,进化树分析显示与经典毒株CV777、疫苗株属于不同进化群,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为后续PEDV分子生物学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及研制更为有效的疫苗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 S基因 ORF3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的抗体芯片分析
6
作者 李艳 王磊 +5 位作者 蔡汝健 蒋智勇 勾红潮 楚品品 宋帅 李春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13-117,174,共6页
为分析猪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收集猪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不同感染时段(24、48 h)的血清,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检测32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猪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后血清细胞因子表... 为分析猪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收集猪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不同感染时段(24、48 h)的血清,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检测32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猪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感染后24 h,血清细胞因子中有5种细胞因子表达出现了显著性变化,其中表达升高2倍以上的细胞因子有4种(G-CSF、IL-6、KC、MCP-5);感染后48 h,血清细胞因子中共有4种细胞因子表达出现了显著性变化,其中表达升高2倍以上的细胞因子有3种(G-CSF、KC、MCP-5);感染24 h和48 h后IL-1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炎性细胞因子在猪葡萄球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从血清中筛选猪葡萄球菌相关蛋白分子标记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芯片 猪葡萄球菌 炎性细胞因子 分子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