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县域农业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驱动机制——以广东省蔬菜生产为例
1
作者 冯珊珊 陶亮 梁俊芬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3-1304,共12页
基于1992-2023年广东省县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及GIS技术,系统揭示蔬菜生产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发现:1)时间维度上,蔬菜生产经历了从小规模、分散生产逐渐转向规模化、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的发... 基于1992-2023年广东省县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及GIS技术,系统揭示蔬菜生产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发现:1)时间维度上,蔬菜生产经历了从小规模、分散生产逐渐转向规模化、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历程,蔬菜生产集聚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具有“分散-稳定-集中”的阶段性特征;2)空间格局上,2005年后蔬菜生产形成三大核心集聚区:珠三角“增城-博罗-惠城”设施蔬菜高值集聚区、粤西以高州为中心的冬种北运连片集聚区、粤北“连州-阳山”高山夏秋蔬菜集聚区;3)驱动机制分析显示,资源禀赋构成空间集聚的自然基底,产业政策发挥重要驱动作用,地理标志促成品牌溢价,市场需求提供核心驱动力。研究构建了“时空演化-驱动机制-政策响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三区协同”发展战略:在珠三角侧重高附加值设施蔬菜与智慧农业融合、粤西重点打造“冬种北运”规模化生产基地、粤北培育高山夏秋蔬菜供应基地,通过要素整合、政策赋能、品牌增值和市场拓展四维联动推动蔬菜产业集群规模能级跃升。研究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提供空间优化方案,对同类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尺度 蔬菜生产 地理集聚 时空演化 驱动机制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及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韵菲 陶亮 罗旖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0-1611,共12页
面向广东以新质生产力支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为下一阶段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寻找一条可行的实施路径,采用专家咨询法评估了广东省30年来(1990-2020)农业生产水平、资源环境保障度以及农业绿色发展潜力,建立了农业绿色... 面向广东以新质生产力支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为下一阶段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寻找一条可行的实施路径,采用专家咨询法评估了广东省30年来(1990-2020)农业生产水平、资源环境保障度以及农业绿色发展潜力,建立了农业绿色发展潜力解释模型并探讨了其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990-2020年,广东省农业生产水平综合评分提升15%,但80%的城市农业资源保障度有所下降,2020年,农业绿色发展潜力较高的深圳、东莞和江门3个城市为全省贡献了大部分“盈余”。对农业绿色发展潜力的影响上,农业资源使用效率>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供给能力>农业资源保障度>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且6个指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从空间格局看,广东农业生产水平呈现从珠三角沿海向周边递增的梯度变化;农业资源环境保障度则呈高、低保障度城市分别局部集中、中等保障度城市东西向大范围连片格局。全省农业绿色发展低潜力区从1990年的区域性分布转变为2020年的范围性分布。对于人口压力和资源约束“双高”的城市,亟需从依靠消耗资源向创造资源转变;对于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强的城市,则需将农业绿色发展潜力转化为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满足广东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建议从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重点领域政策法规、加快绿色生产科技创新以及建立健全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等4个方面,着力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广东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资源环境 发展潜力 聚类分析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格局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国锋 贺斌 +5 位作者 谢志宜 刘军 王安侯 廖彤 王博瑾 郝贝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7-2215,共9页
掌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和排放特征,对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年广东省276个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断面的监测数据,分析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4个区域农村生活污染、种... 掌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和排放特征,对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年广东省276个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断面的监测数据,分析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4个区域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流失和养殖业污染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在县域尺度上评价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水质COD、TN、TP、NH4^(+)和NO_(3)^(−)浓度最大值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高值均出现在农村生活污染监测断面,表明全省农村生活源污染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贡献最大。2)粤北地区监测断面水质指标浓度和污染指数显著小于其他区域(P<0.001);珠三角地区生活源和养殖源污染指数(Ii=2.59和1.97)最大,以及种植源和养殖源污染比例(37%和36%)最高;而粤东地区种植源污染指数最大(Ii=1.93),生活源污染比例最高(51%)。3)县域尺度农村生活源污染状况最严重,尤其珠三角和粤东地区重污染和严重污染区县较多,以珠海金湾区(Ii=9.76)、东莞市(Ii=7.29)、潮州饶平县(Ii=6.75)和汕头潮南区(Ii=5.83)污染最突出;养殖源和种植源暂无严重污染等级,重污染区县也相对较少,零星分布在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地区。4)全省109个区县,农业源污染等级为清洁、轻度污染、污染、重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比例依次为20%、43%、20%、15%和2%,清洁区县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严重污染和重污染区县则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综上,广东省农村生活源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大,珠三角和粤东地区农业源污染状况较粤西严重,粤北污染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种植业 养殖业 生活污染 空间特征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39
4
作者 杨国义 万开 +3 位作者 张天彬 罗薇 高原雪 万洪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2002年10月-2005年11月采集广东省典型区域(汕头市、湛江市、东莞市、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和佛山市顺德区)的农业土壤表层(0~20cm)样品444个,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分析,初步揭示广东... 2002年10月-2005年11月采集广东省典型区域(汕头市、湛江市、东莞市、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和佛山市顺德区)的农业土壤表层(0~20cm)样品444个,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分析,初步揭示广东省农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残留情况.结果表明:HCHs的检出率为95.9%,埘(HCHs)为未检出~104.38ng/g,平均值5.90ng/g;DDTs的检出率为95.7%,埘(DDTs)为未检出~157.75ng/g,平均值为10.18ng/g.HCHs的4种异构体中,w(β-HCH)最高,平均值为2.96ng/g,而P,P’-DDE是3种DDTs异构体中含量最高的,平均值为5.09ng/g.不同土壤利用类型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为水稻田〉菜地〉香蕉地〉旱坡果园地〉甘蔗地,汕头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明显高于该研究区的其他地方.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农业土壤中的DDTs和HCHs含量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相比,广东省典型区域污染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六六六 滴滴涕 残留量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杨国义 张天彬 +2 位作者 万洪富 罗薇 高原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7-392,共6页
分析了广东东翼(汕头)、西翼(湛江)和珠江三角洲(东莞、惠州、中山和顺德)等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8种重金属(Cu、Zn、Ni、Cr、Pb、Cd、As和Hg)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578个农业土壤表层样中,有230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 分析了广东东翼(汕头)、西翼(湛江)和珠江三角洲(东莞、惠州、中山和顺德)等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8种重金属(Cu、Zn、Ni、Cr、Pb、Cd、As和Hg)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578个农业土壤表层样中,有230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超标率39.79%,Pb没有超标,Ni超标最严重;果园土比水稻土、菜园土污染严重;不同区域的土壤污染程度是珠江三角洲>东翼(汕头)>西翼(湛江),珠江三角洲的西、北江流域(中山、顺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要比东江流域(东莞、惠州)严重。人为因素、成土母质和不同流域水质差异是造成广东典型区域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典型区域 农业土壤 重金属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21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楠 郝贝贝 +1 位作者 张思毅 贺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0-200,共11页
广东省是经济强省也是农业大省。为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等,使得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凸显。为揭示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来源,阐明农业面源污染... 广东省是经济强省也是农业大省。为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等,使得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凸显。为揭示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来源,阐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该研究基于1991—2021年历史统计数据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广东省各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负荷,阐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随时间发展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1991—2021年广东省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排放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2018年以来各污染物排放量出现小幅度降低。与1991年相比,2021年农业源COD、NH3-N、TN和TP排放量分别增长至1.9、1.9、1.7和2.2倍。(2)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是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种植业对农业源NH3-N、TN排放量的贡献率最大(占比分别为48%、52%),而畜禽养殖业对农业源COD、TP排放量的贡献率最大(占比分别为90%、51%);此外,水产养殖业对农业源各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在10%~16%之间,但其排放量及贡献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客观分析了1991年来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可以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污染 面源 排污系数法 广东省 畜禽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及其防控对策 被引量:30
7
作者 林兰稳 朱立安 曾清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5-1250,共6页
利用2009和2019年广东省农业统计年鉴数据,以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为基本单元,选取农田化肥施用量、畜禽养殖粪便排放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核算清单,对广东4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种养业结构调整是引起农... 利用2009和2019年广东省农业统计年鉴数据,以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为基本单元,选取农田化肥施用量、畜禽养殖粪便排放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核算清单,对广东4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种养业结构调整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从2008—2018年,全省各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禽畜养殖量(以生猪养殖为例)珠三角、粤东养殖量缩减,粤西、粤北养殖量扩增。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随之发生变化,2018年全省排放强度上升为687.45 kg·hm^−2,比2008年增加21.04 kg·hm^−2,其中珠三角、粤东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粤西、粤北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由农田施肥引起的TN排放强度除粤西上升外,其他区均下降,而TP排放强度各区均上升;由养殖业排放引起的COD、TN、TP排放强度,珠三角、粤东下降,而粤西、粤北则相应上升。因此,广东应结合各区农业实际,立足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排放过程拦截。应采取如下的措施:(1)加强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研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2)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应用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先进技术;(3)深入开展禽畜粪污土地承载力研究,提高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等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 污染源变化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矿物作用下环境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降解行为
8
作者 程鹏飞 李代微 +4 位作者 颜子竣 田芹 戴志聪 秦好丽 刘同旭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9-3369,共11页
为了阐明铁锰矿物与抗生素和抗性基因间的作用机制,深化对环境中抗生素与抗性基因降解行为的理解,改善抗生素与抗性基因修复技术,本文系统揭示了铁锰矿物对抗生素的多元降解机制:表面Brønsted酸、Lewis酸和羟基位点协同催化抗生素... 为了阐明铁锰矿物与抗生素和抗性基因间的作用机制,深化对环境中抗生素与抗性基因降解行为的理解,改善抗生素与抗性基因修复技术,本文系统揭示了铁锰矿物对抗生素的多元降解机制:表面Brønsted酸、Lewis酸和羟基位点协同催化抗生素水解;基于半导体特性介导的抗生素光降解;矿物中Fe(III)/Mn(IV)等变价组分直接氧化抗生素或活化过硫酸盐/过氧化氢产生活性自由基实现深度矿化;同时,上述过程产生的自由基也可破坏抗性基因,抑制其迁移转化过程.铁锰矿物已证实可有效去除土壤、水体、污泥及畜禽粪便等环境介质中的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其降解行为受环境pH值、有机质含量、共存离子浓度及水分条件等因素动态调控.本文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抗生素和抗性基因降解途径和毒性、原位动态表征技术以及铁锰矿物应用工艺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物 锰矿物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典型红壤区表土剥离适宜性评价
9
作者 曹伏龙 冯楚君 +4 位作者 郑武平 梁雪映 袁宇志 郭颖 郭治兴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表层高肥力土壤是耕地资源的“精华”。表土剥离是应对耕地面积锐减、保持土壤质量、减少土壤资源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和国家、省级相关标准规范,构建了包括3个准则层和11个指标层的广东省表土剥离... 表层高肥力土壤是耕地资源的“精华”。表土剥离是应对耕地面积锐减、保持土壤质量、减少土壤资源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和国家、省级相关标准规范,构建了包括3个准则层和11个指标层的广东省表土剥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权重;基于物元模型开展了广东省典型红壤区农林业用地的表土剥离适宜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①表土剥离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区面积分别占广东省典型红壤区农林业用地的32.49%、49.24%、16.24%、2.03%,表土剥离对于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十分重要;②表土剥离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乐昌市和连州市境内的河谷和山间盆地、云浮市的云浮丘陵、河源市与汕尾市交界的山间丘陵等区域,主要原因是矿山开采等人类活动导致区域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剥离 物元模型 红壤区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典型地区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污染状况评价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国义 罗薇 +2 位作者 张天彬 万洪富 高原雪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6-479,共4页
研究了广东省西翼的湛江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市、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和佛山市顺德区等典型地区大型蔬菜生产基地中4种蔬菜148个样品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污染现状。采用国家标准(GB18406.1—2001)进行评价,在所检测的蔬菜样品... 研究了广东省西翼的湛江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市、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和佛山市顺德区等典型地区大型蔬菜生产基地中4种蔬菜148个样品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污染现状。采用国家标准(GB18406.1—2001)进行评价,在所检测的蔬菜样品中,有36.5%样品的硝酸盐含量超标,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以WHO/FAO规定的日允许摄入量换算得到的标准评价蔬菜的硝酸盐污染状况,污染程度严重的蔬菜样品占62.2%,中、重度污染的占16.9%,轻度污染的占20.9%。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因而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控制该地区蔬菜中硝酸盐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流失特征监测研究——以广东省珠海正坑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继增 万洪富 +1 位作者 吴志峰 卓慕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广东省珠海正坑小流域为例,通过对小流域次降雨事件中径流流量及其非点源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过程的变化的监测研究发现,径流初期流量急剧增加,达峰值后逐渐衰减;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流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除可溶磷、CODCr和BOD5在整... 以广东省珠海正坑小流域为例,通过对小流域次降雨事件中径流流量及其非点源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过程的变化的监测研究发现,径流初期流量急剧增加,达峰值后逐渐衰减;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流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除可溶磷、CODCr和BOD5在整个过程中变化比较平稳外,T—N,NH4+—N,T—P,NO3-—N以及SS的浓度峰值几乎同时出现,所不同的是污染物浓度峰值均比径流流量峰值提前,待污染物峰值出现后,随即开始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非点源污染负荷 降雨 径流流量 水土流失特征 广东 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广东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相对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春 吴志峰 +2 位作者 程炯 李少英 刘庆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7-405,共9页
为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广东省2000、2005和2010年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并基于情景模拟法估算气候和土地覆盖类型稳定条件下的植被... 为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广东省2000、2005和2010年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并基于情景模拟法估算气候和土地覆盖类型稳定条件下的植被NPP,对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在植被NPP变化中的相对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对植被NPP具有显著的正向控制作用,气温与植被NPP表现为显著负相关,降水不是该区域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各气候因子与植被NPP的相关性具有季节和区域差异性。在气候不变条件下,土地覆盖变化整体上增加了NPP,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与城市扩张格局相类似,不同生态区存在差异性,以珠三角区的贡献最大。总之,气候波动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较为复杂,取决于气候因子的波动特征以及与NPP的相关性;其它因子(城市热岛、农耕活动和园林管理等)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整体上增加了N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波动 土地覆盖变化 CASA模型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钟继洪 谭军 郭庆荣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研究了广东省耕地资源变化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建国以来,广东省耕地资源和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要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加大后备资源开发力度,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不断... 研究了广东省耕地资源变化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建国以来,广东省耕地资源和人均耕地逐年减少,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要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加大后备资源开发力度,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生产力。图1,表3,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壁垒”对广东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环境整治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炯 林锡奎 +1 位作者 毕洪亮 吴志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92-95,共4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绿色壁垒在促进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体现出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已将绿色壁垒设置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技术障碍。广东农产品贸易受绿色壁垒的影响极为深刻。认真分析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绿色壁垒在促进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体现出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已将绿色壁垒设置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技术障碍。广东农产品贸易受绿色壁垒的影响极为深刻。认真分析影响广东省农产品品质的原因,从农业环境保护及其综合整治的角度实行农产品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壁垒 农产品 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发展态势刍议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昊平 秦红杰 +5 位作者 贺斌 尤毅 陈金峰 邹春萍 杨思雨 郝贝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19-1926,共8页
碳中和战略的提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内在需求。农业农村区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农业生产是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主要面源污染源之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是实现农业农村环境改善和碳中... 碳中和战略的提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内在需求。农业农村区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农业生产是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主要面源污染源之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是实现农业农村环境改善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局限于农业环境温室气体减排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单一层面,对两者的相互关系缺乏系统了解,导致传统的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与面源污染控制模式相割裂,难以实现面源污染治理与碳中和目标共赢。如何权衡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达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梳理农业面源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阐述了面源污染与温室气体同源共生的关系;基于面源污染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殊途同归的关系,提出了去污减排与固碳增汇协同并举的治理思路;基于传统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模式,结合新形势下的碳中和理念和技术,从模型优化、体系升级和新兴技术多层次多角度系统阐述了基于碳中和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发展态势,揭示了共同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发展路径。该文整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前沿热点报道,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新形势下的农业系统发展思路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农业面源污染 温室气体 碳源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质量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桥 张育灿 +5 位作者 李海峰 郑超 袁宇志 郭治兴 梁雪映 郭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目的】为合理利用不同耕地质量的土地,提高耕地的保护与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掌握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土壤养分状况。【方法】以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生... 【目的】为合理利用不同耕地质量的土地,提高耕地的保护与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掌握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土壤养分状况。【方法】以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耕地地力等级和土壤养分的基本状况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耕地地力等级以三等、四等和二等为主,土壤有机质以三级(54.87%)、二级(24.20%)和四级(17.03%)为主,土壤有效磷以二级(39.49%)、一级(31.16%)和三级(24.49%)为主,土壤速效钾以四级(42.21%)、五级(23.47%)和三级(14.99%)为主。【结论】一等地力等级耕地面积少且分布不均,二等地力等级耕地大面积分布在山区地区,三等和四等地力等级耕地空间分布较为均匀、遍布整个粮食生产功能区,五等地主要分布在山区,粤东、粤西和珠三角的肇庆,六等地在珠三角肇庆、广州、东翼揭阳、山区河源等地分布较多;土壤养分等级以三四级为主,不同养分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功能区 地力等级 土壤养分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污染物氯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璟 王照洋 +5 位作者 田富箱 孙丽娟 刘超男 陶建伟 许文武 吕亚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34-3246,共13页
水消毒是保护人体健康免受病原体侵害并防止病原体在水中传播的基本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中.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易与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无机物、污染物以及原水中存在的游离氯、溴或碘反应,生成新型污染物(... 水消毒是保护人体健康免受病原体侵害并防止病原体在水中传播的基本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中.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易与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无机物、污染物以及原水中存在的游离氯、溴或碘反应,生成新型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其中氯代消毒副产物(chlorinate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Cl-DBPs)是检出率和浓度水平最高的一类.Cl-DBPs可引发内分泌紊乱及“三致”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然而造成这些不良影响的毒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因此,全面了解Cl-DBPs的毒性效应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Cl-DBPs的种类和来源,探讨了Cl-DBPs及其混合物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人体健康的毒性效应,为评价Cl-DBPs的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消毒 氯代消毒副产物 生态环境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朱雅琪 巫静 +5 位作者 余震 邓玉 刘德洪 徐长林 吕亚辉 杨国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15-118,125,共5页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了解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对保障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重金属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了解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污染农田的治理方法,对保障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阐述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概括了目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治理方式,分析了这些治理方式的差异性和优缺点,并对未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现状 污染治理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梅州植烟区主要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19
作者 梁嘉伟 郑武平 +2 位作者 曹伏龙 郭治兴 王荣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406-2410,共5页
为明确广东梅州主要烟区土壤的养分丰缺状况,该研究在梅州6个烟叶主产县,采集83个土壤样品,对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烟区土壤改良、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整体偏酸;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丰富,... 为明确广东梅州主要烟区土壤的养分丰缺状况,该研究在梅州6个烟叶主产县,采集83个土壤样品,对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烟区土壤改良、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整体偏酸;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丰富,适宜、偏高、较高比例分别为8.4%、32.5%和59.1%;土壤全氮含量整体偏高,适宜、偏高、较高比例分别为4.8%、24.1%和71.1%;土壤有效磷含量偏高、较高比例分别为2.4%和97.6%;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适宜、偏高、较高比例分别为13.3%、24.1%、25.3%和37.3%。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应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合理利用土壤调理剂改良酸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州烟区 植烟土壤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典型地区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郝蓉 宋艳暾 +1 位作者 万洪富 彭少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1-2029,共9页
参考美国EPA标准方法对南亚热带潮汕地区农业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分析,并对其分布和来源进行研究,最后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范围从22.1ng/g... 参考美国EPA标准方法对南亚热带潮汕地区农业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分析,并对其分布和来源进行研究,最后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范围从22.1ng/g到1256.9ng/g,与其它地区的污染程度和一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相比,该区处于中等污染水平。高温裂解是土壤PAHs的主要来源。OCPs在被禁止20a后在土壤中仍有残留,残留水平从4.6ng/g到1021.5ng/g,其中HCHs和DDTs的残留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早期使用残留是其主要污染源,但新近仍有DDT和硫丹的输入。PAHs和OCPs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和亚表层,且随着深度的加深,污染逐渐减少,但40cm以下,污染变化很小。菜地土壤PAHs污染水平低于稻田土壤,而OCPs污染水平高于稻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土壤 多环芳烃 有机氯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