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抗体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敏 贾春玲 +7 位作者 杨德胜 魏文康 朱燕秋 黄元 陈晶 张健騑 宣华 向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为了解广东省规模化猪场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采集于广东省14个市的28个规模化猪场的1 015份猪血清进行H1亚型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H1亚型抗体总阳性率为40.9%,猪场阳性率高达92.9%(2... 为了解广东省规模化猪场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采集于广东省14个市的28个规模化猪场的1 015份猪血清进行H1亚型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H1亚型抗体总阳性率为40.9%,猪场阳性率高达92.9%(26/28);H3亚型抗体总阳性率为16.8%,猪场阳性率为78.6%(22/28)。其中粤西和珠三角地区H1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6%和45.4%,H3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和20.8%;而粤东和粤北地区H1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和12%,H3亚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和0。说明在广东省被调查的猪场中,H1和H3猪流感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其中H1型感染率高于H3型。广东省SIV流行情况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 血清学调查 H1亚型 H3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PRRSV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Nsp2、ORF3、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锦玲 王晶钰 +3 位作者 宋长绪 黄忠 蔡汝健 杨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6期39-43,共5页
为了探究广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分析所分离毒株的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用RT-PCR方法对广东11个地区66个养殖场的189份病料进行了PRRSV的检测,结果表明,样本的PRRSV总阳性率为48.7%(92/189),其中变异株占63.... 为了探究广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分析所分离毒株的分子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用RT-PCR方法对广东11个地区66个养殖场的189份病料进行了PRRSV的检测,结果表明,样本的PRRSV总阳性率为48.7%(92/189),其中变异株占63.0%(58/92);阳性病例样本经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成功分离到9株PRRSV。对分离到的9个毒株进行ORF3、ORF5基因和Nsp2主要变异区基因的扩增、克隆、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其中2株Nsp2基因没有缺失,7株病毒的Nsp2基因发生了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相同的缺失,即第481位有一个氨基酸缺失,第532-560位有连续29个氨基酸缺失。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毒株GDYF、GDZC、GDEP、GDSD、GDSH2、GDTH1、GDTH2与国内的HB-1(sh)/2002毒株及其它高致病性PRRSV同源性较高;GDX071108和GDSH1则与VR2332、RespPRRSVMLV、CH-1a的同源性较高,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60.3%-100.0%。系统进化分析发现,GDX071108与PA8和RespPRRSVMLV的亲缘关系很近,与VR2332亲缘关系较近;而GDYF、GDZC、GDEP、GDSD、GDSH2、GDTH1、GDTH2则与JXA1、GD、HUB1、HUB2、HN2、HUN1、HNyz、HEB1、HUN4都在HB-1(sh)/2002的同一分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分离鉴定 遗传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温肖会 魏文康 +3 位作者 丘婷 翟少伦 周秀蓉 吕殿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74-77,117,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不同养禽场分离的229株大肠杆菌进行2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结果]229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不同养禽场分离的229株大肠杆菌进行2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结果]229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1%、80.0%、76.9%和75.5%,其次是多西环素和链霉素(74.7%和68.6%),但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8.3%)。229株大肠杆菌存在多重耐药性,其中6株大肠杆菌可耐26种药物。[结论]广东省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耐药情况严重,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养殖场应合理使用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结果为养殖场选用合适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V广东变异株分离及NSP2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元 禹思宇 +1 位作者 宣华 向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1,共6页
2006年以来,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位于NSP2基因上的30个氨基酸的缺失已成为区分我国2006年以来的PRRSV高致病性毒株和2005年以前的经典流行毒株的特异性标记。本试验在广东省分离到一个新型的PRRSV毒... 2006年以来,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位于NSP2基因上的30个氨基酸的缺失已成为区分我国2006年以来的PRRSV高致病性毒株和2005年以前的经典流行毒株的特异性标记。本试验在广东省分离到一个新型的PRRSV毒株BL2,其NSP2基因540位-563位(相对于VR2332 ORF1a)发生24个氨基酸序列的缺失,该缺失位于高致病性株的缺失区域内,但缺失长度小于高致病性株。国内外文献未曾报道过类似的突变。以NSP2部分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与该毒株同源性最高的是我国2005年分离的经典毒株SHB(91.5%),同时该毒株与我国2006年后流行的高致病性毒株也有较高的同源性(89.9%-91.3%)。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毒株显示高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新型变异株 NSP2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猪安全卫生监督的几项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琴苓 罗卫强 +5 位作者 魏文康 王永 黄忠 吕殿红 李小军 贾春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0-113,共4页
商品肉猪安全卫生监督的有效实行是保障动物健康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所必须的重要措施。随着对肉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相关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来,猪肉安全卫生监督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实践证明,通过病原学监测和血... 商品肉猪安全卫生监督的有效实行是保障动物健康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所必须的重要措施。随着对肉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相关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来,猪肉安全卫生监督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实践证明,通过病原学监测和血清学监测手段的实施,产销联建监督、远程诊疗与流通监控模式的运行,生猪产销联建、动物卫生可追溯系统及屠宰猪肉的二分体激光灼刻检疫标识系统建设与应用,肉猪安全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根据笔者多年的应用实践,对现代安全卫生监督关键技术应用包括疫病监测、流通监控与可追溯、产销联检、屠宰检疫等技术等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宣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猪 卫生监督 关键技术 远程诊疗 可追溯性 激光灼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广东分离株ORF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海燕 刘志成 +3 位作者 郭慧霞 周恒 朱余军 张春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16,共5页
为了解广东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PCV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针对ORF2基因的1对特异性引物,从分离于广东省的8株PCV2分离株BL、HD、Li、GD01、GD02、H... 为了解广东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PCV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针对ORF2基因的1对特异性引物,从分离于广东省的8株PCV2分离株BL、HD、Li、GD01、GD02、HD01、HD02和HD03株的细胞培养物中扩增ORF2基因,扩增片段克隆到pMD18-T上,获得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8株PCV2分离株ORF2基因与其他PCV2 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7%~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6%,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中7株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属于PCV2b-1A/1B,HD01株属于PCV2b-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ORF2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鸽病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与思考——以河源地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梅盈洁 杨建伟 +1 位作者 孙敏华 康桦华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第12期56-58,共3页
近年来,广东省养鸽业发展迅速,肉鸽出栏量位居第三,但疫病一直是养鸽业的一大限速因素。为了实现精准用药、减少抗生素使用,本项目组在河源地区开展了养殖现状、常见疫病调查,制定了鸽新城疫免疫程序、细菌病药物使用方法,这为鸽病绿色... 近年来,广东省养鸽业发展迅速,肉鸽出栏量位居第三,但疫病一直是养鸽业的一大限速因素。为了实现精准用药、减少抗生素使用,本项目组在河源地区开展了养殖现状、常见疫病调查,制定了鸽新城疫免疫程序、细菌病药物使用方法,这为鸽病绿色防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推广,能够帮助养鸽场实现精准减抗、提质增效。展望未来,养鸽业将从种源、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等多方面进行提升,走上科技兴业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防控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广东流行毒株遗传分型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儒曙 苏惠龙 +4 位作者 杨傲冰 禹思宇 黄岩 向华 张健騑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10期27-31,共5页
2006年至2009年期间,从广东省各地采集病、死猪的脾脏、淋巴结、或扁桃体,用RT-PCR的方法扩增猪瘟病毒的E2全基因,用国际通用的进化分析软件对这6株病毒进行遗传分型,结果显示这6株猪瘟野毒均属于基因2.1亚群。推测广东省猪瘟病毒流行... 2006年至2009年期间,从广东省各地采集病、死猪的脾脏、淋巴结、或扁桃体,用RT-PCR的方法扩增猪瘟病毒的E2全基因,用国际通用的进化分析软件对这6株病毒进行遗传分型,结果显示这6株猪瘟野毒均属于基因2.1亚群。推测广东省猪瘟病毒流行毒株目前主要以2.1亚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遗传分型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广东分离株对断奶仔猪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淼 王贵平 +2 位作者 李春玲 杨冬霞 宋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05-107,119,F0003,共5页
为研究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广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血清型菌株对断奶仔猪的毒力和致病性,并了解从豚鼠试验中筛选出来的副猪嗜血杆菌毒力株是否对其宿主也具有同等毒力,通过腹腔接种的方式感染6周龄健康断奶仔猪,感染... 为研究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广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血清型菌株对断奶仔猪的毒力和致病性,并了解从豚鼠试验中筛选出来的副猪嗜血杆菌毒力株是否对其宿主也具有同等毒力,通过腹腔接种的方式感染6周龄健康断奶仔猪,感染活菌含量7×109 CFU,攻毒后观察3周,每天记录其临床症状、剖检死亡及濒死的猪,分离细菌并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从豚鼠试验筛选出的广州地区流行血清型4型、5型、12型的强毒株和弱毒株通过腹腔接种7×109 CFU/头副猪嗜血杆菌都可以引起仔猪发病,但血清型之间及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之间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存在差异,血清5型分离菌株强毒株H45和弱毒株H9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血清4型和12型分离菌,血清4型H25和12型H31的毒力分别强于其弱毒株H33和H30,24 h后死亡的仔猪具有明显的格氏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断奶仔猪 腹腔接种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表位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宋帅 李春玲 +2 位作者 贾爱卿 杨冬霞 李淼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7-91,共5页
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的主要功能单位,能有效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随着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研究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论文中概述了近几年用于研究T细胞表位的预测方法和鉴定方法,... 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的主要功能单位,能有效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随着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研究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论文中概述了近几年用于研究T细胞表位的预测方法和鉴定方法,以及在B细胞表位研究中所用的表位肽扫描技术、蛋白质"切割"法、噬菌体展示技术、X-衍射与核磁共振、表位预测方法等技术,并对每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为从事抗原表位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从而更有利于表位肽疫苗的研制和诊断方法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预测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振兴 柯浩 +2 位作者 郝乐 马艳平 林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13-115,共3页
对罗非鱼分别饲喂添加0、83、166、333、666 mg/kg茶多酚的基础饲料,研究茶多酚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物酶活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66 mg/kg茶多酚可显著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增重率提高16.99%,特定生... 对罗非鱼分别饲喂添加0、83、166、333、666 mg/kg茶多酚的基础饲料,研究茶多酚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物酶活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66 mg/kg茶多酚可显著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增重率提高16.99%,特定生长率提高7.72%,且没有增加饵料系数;同时可提高罗非鱼的免疫水平,白细胞吞噬指数比对照组提高97%,血清溶菌酶活力提高51.8%,提高肌肉SOD活性。饲料中添加333 mg/kg茶多酚可提高肝脏的CAT活性。但添加茶多酚并没有提高GSH-Px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罗非鱼 生长性能 吞噬指数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达条件对Eimeria tenella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铭飞 覃宗华 +5 位作者 谢明权 袁建丰 吕敏娜 余劲术 吴彩艳 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8-1165,共8页
为探讨不同原核表达载体、不同表达温度对重组表达Eimeria tenella丙二酸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活性的影响,以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的E.tenellaⅡ型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Et-MCAT)编码序列为基础,分别设计引物... 为探讨不同原核表达载体、不同表达温度对重组表达Eimeria tenella丙二酸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活性的影响,以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的E.tenellaⅡ型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Et-MCAT)编码序列为基础,分别设计引物扩增完整ORF,采取截除信号肽而保留转导肽以及切除信号肽和转导肽的不同策略,选择pMAL-c2x、pET-32a(+)和pProExHTa3种不同表达载体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DE3)后,在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利用酮戊二酸脱氢酶(KDH)偶联系统测定表达产物的酶活性,以评价不同表达策略对表达效果和表达产物活性的影响。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惟切除信号肽和转导肽后的功能蛋白编码区能表达,Rosseta(DE3)/pMAL-c2x-mcat体系的可溶性表达量高于Rosseta(DE3)/pET-32a(+)-mcat,但二者表达产物的酶活性相似,且均随着诱导温度的降低其可溶性蛋白表达量增加。但Rosseta(DE3)/pProExHTa-mcat体系仅能表达不溶性蛋白,且复性后无酶活性,改变诱导温度对表达效果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表达载体和诱导温度对大肠杆菌所表达EtMCAT的活性及其表达形式有显著影响,其中融合标签和表达温度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涵体表达的重组酶即使复性处理仍难达到酶活性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移酶 表达载体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7型毒株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吕敏娜 杨恒 +8 位作者 孙铭飞 李娟 林栩慧 张健騑 廖申权 戚南山 吴彩艳 李华春 陈琴苓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1287,共7页
为监测广东省蓝舌病流行状况,2014年从广东省某一奶牛场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虫媒病病原,对经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核酸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经鸡胚静脉接种后取肝,研磨后离心取上清转接C6/36细胞和BHK-21细胞,出现CPE,RT-PCR检... 为监测广东省蓝舌病流行状况,2014年从广东省某一奶牛场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虫媒病病原,对经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核酸阳性的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经鸡胚静脉接种后取肝,研磨后离心取上清转接C6/36细胞和BHK-21细胞,出现CPE,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的VP7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电镜观察病毒粒子,证实分离到蓝舌病病毒,命名为GD/ST2014。进一步扩增VP2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以及血清中和试验,表明此分离株为血清型7型。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牛源蓝舌病病毒血清型7型的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分离 鉴定 血清型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益生菌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苏惠龙 李儒曙 +4 位作者 贺湘仁 陈锦珍 韩卓宙 刘宇 张健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6-158,共3页
在成年长白种公猪的饲料中,以0.3 mg/kg(以硒浓度计算)添加富硒益生菌,研究了富硒益生菌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种公猪精液中的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比对照组高,但精液中的精子畸... 在成年长白种公猪的饲料中,以0.3 mg/kg(以硒浓度计算)添加富硒益生菌,研究了富硒益生菌对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种公猪精液中的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比对照组高,但精液中的精子畸形率比对照组低,说明富硒益生菌能明显改善种公猪的精液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硒 益生菌 种公猪 精液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鸭疫里氏杆菌病流行概述 被引量:23
15
作者 吴彩艳 程淑琴 +8 位作者 张建峰 李娟 林栩慧 董嘉文 吕敏娜 廖申权 戚南山 孙铭飞 刘雅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90,共5页
鸭疫里氏杆菌因其血清型多且复杂,抗药性严重,其已成为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为进一步提高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水平,论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制定... 鸭疫里氏杆菌因其血清型多且复杂,抗药性严重,其已成为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一种主要疾病。为进一步提高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水平,论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诊断方法 疫苗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的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嘉彬 马艳平 +5 位作者 柯浩 郝乐 刘振兴 马江耀 梁志凌 李玉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6,共9页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分别建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与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AS)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嗜水气单胞菌pilin基因、温和气单胞菌zipA基因设计特异性LAMP...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分别建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与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AS)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嗜水气单胞菌pilin基因、温和气单胞菌zipA基因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在恒温条件下利用实时浊度仪对2组引物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并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酸染料颜色变化对扩增结果进行判定。结果显示,LAMP实时浊度法能够特异地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最低检出限分别为46 fg·mL-1和320 fg·mL-1,是普通PCR方法的104倍和102倍;并能应用于已知临床样品检测。该研究建立的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高效、特异、灵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实时浊度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和有机硒对日本鳗鲡生长性能·抗氧化水平及溶菌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振兴 周结珊 +4 位作者 马艳平 郝乐 马江耀 梁志凌 柯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56-158,共3页
[目的]为益生菌及有机硒在鳗鲡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长孢娄徳酵母、乳明串珠菌、枯草芽孢杆组成复合益生菌,并通过调整富硒长孢娄徳酵母的含量在复合益生菌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硒后投喂日本鳗鲡,探讨益生菌及有机硒... [目的]为益生菌及有机硒在鳗鲡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长孢娄徳酵母、乳明串珠菌、枯草芽孢杆组成复合益生菌,并通过调整富硒长孢娄徳酵母的含量在复合益生菌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硒后投喂日本鳗鲡,探讨益生菌及有机硒对鳗鲡生长性能、抗氧化水平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富硒酵母(Se-Y1)的生物量为6.94 g/L,菌体硒含量为1 446.90μg/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1 377.88μg/g,有机硒转化率为95.24%。投喂45 d后,益生菌可以显著提高幼鳗的生长性能以及肝脏SOD、CAT活性,并降低饵料系数以及肝脏组织的MDA、NO含量,还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力。投喂125 d后,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0.4 mg/kg有机硒没有进一步提高益生菌对鳗鲡的有益作用,而0.8 mg/kg有机硒则抑制了益生菌的作用。[结论]长孢娄徳酵母、乳明串珠菌、枯草芽孢杆菌在日本鳗鲡幼鳗生长早期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抗氧化水平和溶菌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益生菌 有机硒 长孢娄德酵母 乳明串珠菌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乐宜 蔡汝健 宋长绪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9,共6页
从广东惠州某猪场患有心包炎和肺炎的病猪内脏器官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分析,初步确定为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 )。利用 PCR 方法对16 S rRNA 基因以及毒力基因 plo、nanH、nanP、cbpA 基因进行扩... 从广东惠州某猪场患有心包炎和肺炎的病猪内脏器官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分析,初步确定为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 )。利用 PCR 方法对16 S rRNA 基因以及毒力基因 plo、nanH、nanP、cbpA 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Blast 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16 S rRNA 基因与GenBank 数据库中分离自野猪、牛、羊、林麝等动物的化脓隐秘杆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6%~95.0%,证实该分离株为猪化脓隐秘杆菌(A.pyogenes)。毒力基因扩增出 plo、nanH、fimA 基因,未扩增出nanP、cbpA、fimC、fimG 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噻肟、新生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恩诺沙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链霉素、磺胺异噁唑、四环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新诺明、诺氟沙星耐药。本研究为猪化脓隐秘杆菌的鉴定及其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隐秘杆菌 分离鉴定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根提取物对鸡脾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乔红杰 王贵平 李春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8,共5页
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了金荞麦根乙醇提取物药物血清对鸡脾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时效及量效关系。首先通过预试验确定含药血清制备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方案和采血时间点的确定。根据预试验结果,设立4个试验组即高(40... 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了金荞麦根乙醇提取物药物血清对鸡脾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时效及量效关系。首先通过预试验确定含药血清制备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方案和采血时间点的确定。根据预试验结果,设立4个试验组即高(40g生药/kg.d)、中(24g生药/kg.d)、低剂量组(6g生药/kg.d)和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灌服2次,连续14d,末次灌服后40、80、120、180min分别翅下静脉采血,无菌分离血清,经56℃、30min灭活备用。同时,通过体外试验系统中的血清不同添加量试验,确定以2.5%的金荞麦根含药血清为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含药血清的添加量,采用MTT法来探讨金荞麦根各含药血清对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荞麦根含药血清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呈明显的时-效及量-效关系,其中以中剂量组120min时相含药血清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为最强(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根提取物 血清药理学 淋巴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鉴定及伪狂犬病的防控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元 陈晶 +5 位作者 赵翠玲 陈锦良 向蓉 王晓虎 向华 黄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61-2467,共7页
2011年以来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在中国大范围流行致伪狂犬病(PR)再次暴发。广东某猪场发生疑似PR引起母猪较大范围的流产,为此本试验展开对该病诊断和防控方法的研究。随机抽取流产和未流产母猪血清,应用ELISA检测PRV gE和gB抗体;... 2011年以来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在中国大范围流行致伪狂犬病(PR)再次暴发。广东某猪场发生疑似PR引起母猪较大范围的流产,为此本试验展开对该病诊断和防控方法的研究。随机抽取流产和未流产母猪血清,应用ELISA检测PRV gE和gB抗体;同时采集发病仔猪脑组织PCR检测PRV gH片段。对全场母猪紧急接种PRV变异株灭活苗,分别应用ELISA和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前后的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已发生流产母猪血清PR gE抗体均为阳性,而未流产母猪血清抗体见弱阳性;流产母猪PRV gB抗体的S/P值高达4.0,未流产母猪也达3.3。PCR检测3头病仔的脑组织均为阳性,测序表明其gB基因与2012年流行毒株BJ-YT-2012序列相似性为100%。ELISA检测免疫灭活疫苗前母猪血清PRV gB抗体S/P值为1.603,免疫4周后升高到2.88;特别是中和抗体从1∶24升高到1∶213。这与免疫疫苗1周后母猪流产开始减少,2周后母猪少见流产的结果吻合。研究结果提示,PRV经典株疫苗产生的PRV gB抗体对变异株的保护作用不佳,而变异株疫苗的保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变异株 检测 鉴定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