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水稻土有机质和氮、磷、钾肥力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继川 彭智平 +5 位作者 徐培智 于俊红 林志军 吴雪娜 杨林香 崔金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3,共4页
为了解目前广东水稻土壤肥力现状,调查了广东水稻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广东省水稻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处于13级的土壤分别为86.34%、94.15%、91.... 为了解目前广东水稻土壤肥力现状,调查了广东水稻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广东省水稻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处于13级的土壤分别为86.34%、94.15%、91.02%和90.62%;而土壤有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处于13级的土壤为10.54%。除土壤速效钾以外其他指标总体处于较丰富水平,建议在水稻生产中要继续注重有机肥的投入,尤其要注重钾肥的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水稻土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广东省多宝水库水质变化调查
2
作者 魏岚 刘传平 +5 位作者 陈勇 孙丽丽 刘忠珍 邹献中 巫金龙 杨少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1-175,共5页
2011—2012年对多宝水库16个采样点进行了定期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各采样点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对水库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主要来源。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多宝水库主体水域水质在采样... 2011—2012年对多宝水库16个采样点进行了定期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各采样点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对水库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主要来源。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多宝水库主体水域水质在采样期间均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总氮、NH3-N、BOD;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多宝水库主体水域水质除冬季为一般水质外,其余季节为严重污染或中等污染,其主要污染源可能是上游猪场养殖废水排放。猪场废水入库河段的水体全年为劣V类,属于严重污染水平;主要超标污染指标与主体水域一致。水库水体中Cu、Zn、As的含量均未超标,只有Mn含量在春秋两季超标。在检测的4种抗生素中,氯霉素和四环素可以在水库水体中被检出,而其在猪场附近水体中的含量分别达到5.35、18.56μg/L。多宝水库的氮磷等有机污染以及抗生素污染可能主要来源于上游养猪场废水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水库 水质评价 水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沼液对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培智 黄继川 +4 位作者 彭智平 于俊红 林志军 杨林香 吴雪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73,共3页
施用沼液对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提高白菜的产量,与化肥处理相比增加了白菜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白菜品质;与对照相比,施用沼液提高了白菜N含量和N、P、K... 施用沼液对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提高白菜的产量,与化肥处理相比增加了白菜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白菜品质;与对照相比,施用沼液提高了白菜N含量和N、P、K、Ca的养分累积量,但是沼液用量过高也会降低养分农学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白菜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市辣椒种植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智平 王群 +4 位作者 黄继川 涂玉婷 吴雪娜 林志军 杨林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36-40,共5页
调查了湛江辣椒主要种植区土壤养分状况,结果显示,辣椒种植区土壤p H平均为5.09,酸性土壤占63.4%,强酸性土壤占14.6%;土壤有机质平均为2.10%,其中低于2.00%的土壤占56.1%,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27.1 mg/kg,90.0 mg... 调查了湛江辣椒主要种植区土壤养分状况,结果显示,辣椒种植区土壤p H平均为5.09,酸性土壤占63.4%,强酸性土壤占14.6%;土壤有机质平均为2.10%,其中低于2.00%的土壤占56.1%,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27.1 mg/kg,90.0 mg/kg以上土壤占87.7%,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72.5、231.0 mg/kg,均处于丰富水平;中微量元素方面有效钙平均值为594.8mg/kg、有效镁平均值为145.7 mg/kg,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效锌含量丰富,而有效硼平均值为0.24 mg/kg,低于0.64 mg/kg的土壤占100.0%,处于缺乏状态。建议在该区域可适当注重氮素投入,注意氮磷钾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秸秆回田培肥土壤,适当补充钙镁元素,采用叶面施肥补充硼元素。以土壤肥力检测为依据开展科学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辣椒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 辣椒 土壤养分 土壤PH值 土壤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区域秸秆和畜禽粪便有机钾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继川 彭智平 +1 位作者 徐培智 涂玉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83-89,共7页
根据资料查阅统计了华南区域(广东、广西和海南)主要作物秸秆(水稻、玉米、香蕉、甘蔗、花生、薯类、豆类、蔬菜和烟叶)和畜禽粪便(猪、家禽、肉牛、羊、兔、役牛、奶牛和母猪)的资源量及有机K_2O资源量。结果表明,2008—2014年间华南... 根据资料查阅统计了华南区域(广东、广西和海南)主要作物秸秆(水稻、玉米、香蕉、甘蔗、花生、薯类、豆类、蔬菜和烟叶)和畜禽粪便(猪、家禽、肉牛、羊、兔、役牛、奶牛和母猪)的资源量及有机K_2O资源量。结果表明,2008—2014年间华南区域年均秸秆资源量为6 571.09万t,广西、广东和海南分别占秸秆资源总量的61.59%、32.53%和19.89%;秸秆K_2O资源量为85.95万t,广西、广东和海南分别占秸秆K_2O资源的48.56%、43.65%和7.78%。在畜禽粪便方面,2010—2014年间华南区域畜禽粪便排泄量年均为19 645.16万t,广西、广东和海南分别占55.42%、36.76%和7.82%;畜禽粪便年均有机K_2O资源总量为65.28万t,广西、广东和海南分别占52.60%、39.32%和8.07%。华南地区有机钾资源体量大,具有很好的挖掘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钾 秸秆 畜禽粪便 肥料 农业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腐植酸肥料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彭志对 黄继川 +4 位作者 于俊红 李文英 杨林香 林志军 吴雪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6-8,共3页
施用腐植酸肥料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肥料能够有效提高茶青产量,增加茶芽密度、百芽重,其中黄腐酸的效果优于腐植酸钾。在增加茶芽密度方面,夏茶的效果优于秋茶,百芽重方面以秋茶优于夏茶。同时,施用腐植酸肥... 施用腐植酸肥料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肥料能够有效提高茶青产量,增加茶芽密度、百芽重,其中黄腐酸的效果优于腐植酸钾。在增加茶芽密度方面,夏茶的效果优于秋茶,百芽重方面以秋茶优于夏茶。同时,施用腐植酸肥料能够提升茶叶品质,以黄腐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产量 品质 腐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肥力及环境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黄继川 彭智平 +4 位作者 徐培智 涂玉婷 杨林香 吴雪娜 林志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69-76,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施沼液对水稻产量、重金属含量、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稻秆生物量;提高稻秆N、P、K含量和籽粒N含量,促进N、P、K养分的累积。与无肥对照相比,随着沼液用量...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施沼液对水稻产量、重金属含量、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稻秆生物量;提高稻秆N、P、K含量和籽粒N含量,促进N、P、K养分的累积。与无肥对照相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稻秆As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籽粒As以及稻秆和籽粒Pb含量没有升高风险,而稻秆和籽粒Cd含量随沼液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稻秆和籽粒中Hg与Cr未检出。施用沼液土壤有机质得到明显提高,改善土壤p H;而土壤重金属Cd、Cr、As 、Pb、Hg含量均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值(GB 15618-1995),无重金属污染风险;但As、Cr含量与沼液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长期施用沼液有可能导致土壤As、Cr含量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水稻 产量 养分 土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镁肥用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继川 彭智平 +3 位作者 于俊红 林志军 吴雪娜 杨林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76,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镁肥用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镁肥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提高薯块粗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且薯块氮、钾、镁等养分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珠三角地区冬种马铃薯适宜...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镁肥用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镁肥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提高薯块粗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且薯块氮、钾、镁等养分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珠三角地区冬种马铃薯适宜的镁肥(MgO)用量为7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间作对伴矿景天和苋菜生物量及C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明灯 艾绍英 +4 位作者 李盟军 王艳红 杨少海 罗英健 余丹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35-37,共3页
通过苋菜与Cd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间作和轮作的盆栽试验,探索间作和轮作对苋菜、伴矿景天生物量及其地上部Cd含量的影响,考察伴矿景天修复Cd中轻度污染菜地土壤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间作和轮作都没有显著影响苋菜和伴矿景天的单株生物... 通过苋菜与Cd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间作和轮作的盆栽试验,探索间作和轮作对苋菜、伴矿景天生物量及其地上部Cd含量的影响,考察伴矿景天修复Cd中轻度污染菜地土壤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间作和轮作都没有显著影响苋菜和伴矿景天的单株生物量及其地上部Cd含量,轮作显著影响土壤pH值和乙酸铵-Cd含量。土壤pH值和乙酸铵-Cd含量与苋菜和伴矿景天地上部Cd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矿景天 苋菜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甜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雪娜 彭智平 +3 位作者 涂玉婷 杨林香 林志军 黄继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86-91,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甜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农学效应及甜玉米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氯-6-三氯甲基吡啶能够有效提高甜玉米产量和改善农艺性状,但与施肥模式及甜玉米品种有关,其中鲜甜5号...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甜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农学效应及甜玉米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氯-6-三氯甲基吡啶能够有效提高甜玉米产量和改善农艺性状,但与施肥模式及甜玉米品种有关,其中鲜甜5号玉米在一次性施肥配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条件下增产19.2%,华美甜8号玉米在分次施肥配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条件下增产3.4%,而且鲜甜5号和华美甜8号玉米在配施2-氯-6-三氯甲基吡啶条件下穗长、穗直径、秃尖长及秃尖率得到明显改善。说明施用2-氯-6-三氯甲基吡啶能够提高氮肥的偏生产力,提高甜玉米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甜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在植株全氮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荣辉 黄玉芬 +3 位作者 曾芳 许桂枝 欧俊 李盟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7-58,61,共3页
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植株全氮的有效方法。方法检测范围为0-90mg/L,回归系数r=0.9996,检测限为0.03mg/L,方法回收率为100.7%~101.6%,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结果均在标准误差允许范围内,绝对偏差为0.8%~1.9%,通... 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植株全氮的有效方法。方法检测范围为0-90mg/L,回归系数r=0.9996,检测限为0.03mg/L,方法回收率为100.7%~101.6%,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结果均在标准误差允许范围内,绝对偏差为0.8%~1.9%,通过连续流动与凯氏定氮法测定实际植株样品,测定结果绝对偏差在0.13%~1.31%之间,表明该方法检测稳定可靠;同时,相对于凯氏定氮法,每个样品检测仅需1min,单个样品检测试剂消耗总量仅3.65mL,氢氧化钠用量仅为凯氏定氮法的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 植株全氮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地区茶园土壤肥力状况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智平 黄继川 +4 位作者 于俊红 彭志对 林志军 杨林香 吴雪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3,共3页
梅州茶园土壤肥力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属于强酸性至酸性,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大量元素氮、磷和钾的有效含量较低,缺乏严重;有效钙及有效镁含量处于缺乏状态,而有效硫含量丰富。建议在茶叶栽培管理中注重有机肥的补充,平衡施用氮... 梅州茶园土壤肥力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属于强酸性至酸性,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大量元素氮、磷和钾的有效含量较低,缺乏严重;有效钙及有效镁含量处于缺乏状态,而有效硫含量丰富。建议在茶叶栽培管理中注重有机肥的补充,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料,同时适当补充钙和镁元素的不足,以保证茶叶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肥力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地区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及微生物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继川 彭智平 +4 位作者 于俊红 李文英 吴雪娜 林志军 杨林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5,8,共3页
调查了梅州地区代表性茶区土壤微量元素及土壤微生物状况。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梅州3个茶区土壤有效铁含量丰富,未出现低于临界值样本;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丰富,仅汤坑茶区9.09%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缺硼临界值;而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除汤坑茶... 调查了梅州地区代表性茶区土壤微量元素及土壤微生物状况。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梅州3个茶区土壤有效铁含量丰富,未出现低于临界值样本;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丰富,仅汤坑茶区9.09%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缺硼临界值;而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除汤坑茶区未发现低于临界值样品外,其他2个茶区缺乏均较严重。土壤有效锰含量均出现低于临界值样品,以清凉山茶区缺乏较严重。土壤细菌在微生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土壤放线菌和固氮菌与多种养分因子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微量元素 微生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影响生菜生长和Cd吸收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明灯 艾绍英 +3 位作者 杨少海 李盟军 王艳红 罗英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9-71,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水分处理对生菜生物量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显著影响生菜的生物量,影响生菜地上部和根的Cd含量,且生菜地上部(或根)Cd含量与土壤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持水量从45%提高到75%,生菜地上...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水分处理对生菜生物量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显著影响生菜的生物量,影响生菜地上部和根的Cd含量,且生菜地上部(或根)Cd含量与土壤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持水量从45%提高到75%,生菜地上部Cd含量降低33%;生菜地上部(或根)Cd含量与土壤乙酸铵-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处理生菜地上部Cd含量显著差异不是由土壤乙酸铵-Cd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土壤含水量处理不同造成的。因此,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的叶菜,可以通过调节土壤水分来调控其可食部分中的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水量 生菜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菜地土壤N_(2)O排放与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荣辉 艾绍英 +4 位作者 李盟军 唐明灯 宁建凤 罗英健 余丹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59-62,共4页
为了明确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广东菜地土壤N_(2)O排放和蔬菜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用密闭式静态箱法,对施用酰胺态氮(尿素)、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硝酸钙)和对照菜地土壤N_(2)O排放进行连续监测,并对蔬菜产量、养分含量等进行分析... 为了明确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广东菜地土壤N_(2)O排放和蔬菜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用密闭式静态箱法,对施用酰胺态氮(尿素)、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硝酸钙)和对照菜地土壤N_(2)O排放进行连续监测,并对蔬菜产量、养分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明显增加了菜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各处理排放通量高峰出现在施肥后2 d和3 d,从大到小依次为施酰胺态氮0.22 mg/m^(2)·h、施硝态氮0.18 mg/m^(2)·h、施铵态氮0.14 mg/m^(2)·h、对照0.11 mg/m^(2)·h,施肥后6 d排放通量与对照持平。施用不同形态氮肥与对照比,显著提高了蔬菜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含量,但各形态氮肥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施用铵态氮(硫酸铵)能够有效降低N_(2)O排放,同时保证蔬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形态 N_(2)O排放 蔬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秆剂用量、含水量及初始碳氮比对水稻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雅琪 王珊 +8 位作者 柳勇 陈应龙 KARIMAN Khalil 梁金明 温元明 周定志 陈展豪 张木 易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1-611,共11页
为了探明秸秆腐解的最佳初始条件,为腐熟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秸秆为腐解对象,设置不同的"金葵子"腐秆剂用量(因素A:A_0、A_(0.5)、A_(1.0);%)、含水量(因素B:B_(50)、B_(60)、B_(70);%)及初始碳氮(C/N)比(因素C:C_(20... 为了探明秸秆腐解的最佳初始条件,为腐熟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秸秆为腐解对象,设置不同的"金葵子"腐秆剂用量(因素A:A_0、A_(0.5)、A_(1.0);%)、含水量(因素B:B_(50)、B_(60)、B_(70);%)及初始碳氮(C/N)比(因素C:C_(20)、C_(22)、C_(25))等初始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研究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pH、种子发芽指数(GI)、C/N比、腐解率(DR)、水溶性有机碳(DOC)及紫外光谱参数(SUVA_(280)、E_2/E_3和A_(226-400))等指标的动态变化,以确定这些初始条件对水稻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腐解过程中,所有处理GI和DR值均随着腐解的进行逐渐升高;A_0B_(70)C_(25)和A_(0.5)B_(70)C_(22)处理C/N比持续下降,其他处理先升高后下降;A_0B_(50)C_(20)和A_(1.0)B_(70)C_(20)处理DOC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他处理持续升高,紫外光谱参数的变化反映了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性结构和腐殖化程度变化情况。(2)腐解结束时,未腐熟完全的A_(0)B_(50)C_(20)处理pH、GI和DR值(分别为7.05、34.9%和30.7%)明显较低,其C/N比(25.7)则明显较高,而大多数处理pH值符合腐熟堆肥标准(8.00-9.00),GI值符合毒性较低(≥50%)或完全腐熟状态(≥80%);A_0B_(70)C_(25)、A_(0.5)B_(70)C_(22)和A_(1.0)B_(60)C_(25)处理C/N比(分别为13.1、14.4、16.4)基本符合腐解产物最佳C/N比标准(15.0);A_(0.5)B_(70)C_(22)处理DR值(47.1%)最高。通过紫外光谱参数测定来预测GI值大小,为判断秸秆是否腐熟完全提供了一种替代性评价方法。直观分析法表明,水稻秸秆腐解最佳初始条件为"金葵子"腐秆剂0.5%、含水量70%、初始C/N比25;腐秆剂用量对DOC含量影响最大,含水量对C/N比、DR、SUVA280、E_2/E_3和A_(226-400)值影响最大,初始C/N比对pH和GI值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秆剂用量 含水量 初始C/N比 水稻秸秆 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