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替代化肥潜力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巧义 于俊红 +6 位作者 黄建凤 黄旭 李苹 付弘婷 唐拴虎 刘一锋 徐培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可替代部分化肥使用,是种植业减肥增效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明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对于全省化肥减施增效、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省主要农作物水稻(O... 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可替代部分化肥使用,是种植业减肥增效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探明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其替代化肥潜力,对于全省化肥减施增效、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省主要农作物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薯类(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和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广东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9年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养分资源量及区域分布情况进行估算,并根据不同作物推荐养分用量计算各地区的养分需求量,分析秸秆养分资源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2019年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1951.00×10^(4) t,其中粤西秸秆资源量最大,其次是粤北,珠三角地区最少。全省秸秆的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资源总量分别达到19.26×10^(4)、4.51×10^(4)、33.51×10^(4) t,其中水稻的秸秆养分资源量最大,占全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63%;其次是甘蔗秸秆养分资源,占18%;第三大秸秆养分资源是花生,占10%。湛江市的秸秆养分资源最大,占全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25%,其中甘蔗和水稻秸秆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茂名市和肇庆市,占11%和8%,以水稻秸秆养分资源为主。广东省2019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65.91×10^(4) hm^(2),理论上养分需求量为46.18×10^(4) t N、15.78×10^(4) t P_(2)O_(5)、40.41×10^(4) t K_(2)O,秸秆养分资源替代化肥的潜力为N 22%、P_(2)O_(5)19%、K_(2)O 70%。不同种植制度下秸秆替代化肥的潜力不同,其中,水稻和甘蔗秸秆替代钾肥潜力最大,大豆秸秆替代氮肥潜力最大,而薯类秸秆替代化肥潜力最低。不同地区的秸秆养分资源替代化肥潜力不同,其中湛江市和广州市秸秆替代氮肥的潜力最高,分别达30%和29%;珠海市和梅州市秸秆替代磷肥的潜力较高,分别达26%和24%;梅州市秸秆替代钾肥的潜力最高,达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产量 秸秆养分资源 化肥替代 区域分布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还田土壤病毒类群与细菌氮循环相关基因的关联
2
作者 陈玮玮 铁梅 +6 位作者 周昌敏 孙丽丽 顾文杰 卢钰升 邓盾 徐培智 解开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1-643,共13页
【目的】病毒是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宿主群落和土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探析稻草还田下稻田土壤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辅助代谢基因(AMGs)的表达,有助于揭示病毒在稻田土壤氮循... 【目的】病毒是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宿主群落和土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探析稻草还田下稻田土壤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辅助代谢基因(AMGs)的表达,有助于揭示病毒在稻田土壤氮循环过程中的深远影响,为了解病毒在土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新视角。【方法】长期稻草还田定位试验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始于2015年。选择稻草不还田对照(CK)、1.1倍稻草还田(S1,单季稻草还田量7075 kg/hm^(2))、1.2倍稻草还田(S2,单季稻草还田量7750 kg/hm^(2))、1.3倍稻草还田(S3,单季稻草还田量8425 kg/hm^(2))、稻草全量还田(S,单季稻草还田量6400 kg/hm^(2))5个处理土壤样品,采用宏基因组和宏病毒组测序技术,分析了稻田土壤病毒、细菌以及AMGs结构。【结果】稻田土壤病毒优势科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微小噬菌体科(Microviridae)、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和类双生病毒科(Genomoviridae),但仍有84.62%~93.92%病毒科未被分类或未知。稻草还田量对稻田土壤病毒的影响显著,S处理中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S1、S2和S3处理中类双生病毒科(Genomoviridae)的丰度显著降低,而未分类或未知病毒科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稻田土壤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稻草还田量和水稻生育期对土壤优势细菌门均无显著影响。共检测到8条病毒contigs携带有机氮转化基因glnA、gltD、gdhA和ncd2/npd,这些病毒contigs在稻草还田处理中的丰度几乎全部高于CK。宿主预测结果表明,2条携带氮循环基因的病毒contigs宿主为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其余病毒contigs未预测到宿主。细菌ncd2/npd基因丰度与微生物量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5,n=10),而与铵态氮、硝态氮总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108,n=10)。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显示,稻草还田显著影响了稻田土壤细菌的α多样性(P<0.0007);细菌携带的有机氮转化基因ncd2/npd显著影响了稻田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P<0.0039)。【结论】稻草还田显著影响稻田土壤中病毒类群的相对丰度,促进病毒所携带的有机氮转化基因表达出更多的辅助代谢基因,进而有利于土壤氮循环。高稻草还田量通过影响土壤病毒和细菌的α多样性,间接影响细菌携带的ncd2/npd基因的相对丰度,最终对有机氮转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稻草还田 病毒 细菌 氮循环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系统中磷循环影响砷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晓扬 黄宇 +1 位作者 佘梓健 徐梓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稻田砷污染一直是环境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会对人们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砷和磷的化学性质相似,磷对土壤和水稻中砷的吸附、迁移和转化有较大影响,研究稻田系统砷和磷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砷磷的互作关系有助于进一... 稻田砷污染一直是环境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会对人们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砷和磷的化学性质相似,磷对土壤和水稻中砷的吸附、迁移和转化有较大影响,研究稻田系统砷和磷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砷磷的互作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磷循环影响水稻砷吸收机制。该文综述了稻田砷、磷的迁移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磷-砷竞争吸附的动态平衡、磷对砷氧化还原反应的间接调控作用、磷对砷甲基化和挥发的双重作用、多元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方面,提出了利用磷调控砷污染稻田水稻砷吸收的展望,以期为加强砷污染稻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砷污染 磷循环 砷的迁移转化 磷与砷的竞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黄旭 唐拴虎 +5 位作者 徐培智 黄巧义 卢钰升 蒋瑞萍 李苹 付弘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5-96,105,共3页
应用3种控释肥料及2种缓释肥料在水稻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进口控释肥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养分利用率最高;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料可以改善水稻后期的生育性状,增加产量,提高养分... 应用3种控释肥料及2种缓释肥料在水稻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进口控释肥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养分利用率最高;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料可以改善水稻后期的生育性状,增加产量,提高养分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与普通肥料相比,缓/控释肥料处理增加水稻产量1.7%-19.0%,增加稻秆产量2.2%-23.6%,与对照相比氮、磷(除CRF3处理)、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13.6%-55.7%、7.2%-18.1%和4.8%-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水稻 产量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磷钾指标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旭 张桥 +3 位作者 梁友强 张育灿 徐培智 唐拴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6-80,共5页
在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07~2008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7.2212Ln(x)+59.705、r=0.6... 在对广东省多个市县2007~2008年开展的水稻"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中的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的水稻土有效磷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7.2212Ln(x)+59.705、r=0.671,有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9.3529Ln(x)+46.928、r=0.486,有效磷含量与推荐施磷量的数学模型为:y=-0.023x+4.463、r=-0.716,有效钾含量与推荐施钾量的数学模型为y=-4.1001Ln(x)+24.834、r=-0.817;提出了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的极低、低、中、中高、高5个等级指标及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的磷、钾肥推荐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水稻 养分丰缺指标 磷素 钾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不同水库底泥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魏岚 刘传平 +5 位作者 邹献中 杨少海 陈勇 孙丽丽 巫金龙 宁建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04-1310,共7页
采用分级浸取分离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0个典型水库底泥的氮磷营养形态分布和污染状况;并通过模拟覆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库底泥氮磷形态及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10个水库底泥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全氮含量为0.33~3.... 采用分级浸取分离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0个典型水库底泥的氮磷营养形态分布和污染状况;并通过模拟覆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库底泥氮磷形态及理化性质对内源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10个水库底泥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全氮含量为0.33~3.31 g.kg^-1,平均值为1.70 g.kg^-1;全磷含量为0.14~2.63 g.kg^-1,平均值为1.31 g.kg^-1。底泥氮磷主要以可转化态形式存在,可转化态氮磷含量占总氮磷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1.2%~71.4%和53.6%~93.2%。底泥内源氮磷的释放主要受氮磷的赋存形态和含量的影响,水库底泥总氮的释放量与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WAEF-N)、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SAEF-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814、0.807;总磷的释放量与碳酸盐结合态磷(WAEF-P)、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磷(SAEF-P)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0.957;这几种氮磷形态是上覆水体中氮磷的重要来源。同时底泥内源氮磷释放还与底泥机械组成有关,其中总氮和总磷释放量与底泥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0.638;而总氮的释放量与底泥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5。这可能与可转化态氮磷更多的分布在细粒级底泥中有关,细颗粒底泥氮磷释放是上覆水体氮磷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底泥 内源氮磷释放 底泥理化性质 氮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土有机质和氮、磷、钾肥力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继川 彭智平 +5 位作者 徐培智 于俊红 林志军 吴雪娜 杨林香 崔金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3,共4页
为了解目前广东水稻土壤肥力现状,调查了广东水稻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广东省水稻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处于13级的土壤分别为86.34%、94.15%、91.... 为了解目前广东水稻土壤肥力现状,调查了广东水稻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广东省水稻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处于13级的土壤分别为86.34%、94.15%、91.02%和90.62%;而土壤有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处于13级的土壤为10.54%。除土壤速效钾以外其他指标总体处于较丰富水平,建议在水稻生产中要继续注重有机肥的投入,尤其要注重钾肥的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水稻土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少海 李文英 +2 位作者 彭智平 黄继川 于俊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87,共3页
以规模化猪场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结合污染特点、处理条件及农村环境,通过对猪粪水分离沉淀、厌氧消化、沼液添加活性微生物菌剂、生化曝气、生物滤池和沼渣堆肥化处理及沼肥农用等各级针对性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总结,... 以规模化猪场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结合污染特点、处理条件及农村环境,通过对猪粪水分离沉淀、厌氧消化、沼液添加活性微生物菌剂、生化曝气、生物滤池和沼渣堆肥化处理及沼肥农用等各级针对性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优选出一套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规程,在保证污水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达标排放和猪粪(渣)无害化处理的前提下,这种处理工艺将各个单一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处理与利用的系统工程,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为热带亚热带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治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粪污 污染治理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酸性硫酸盐水稻土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巧义 唐拴虎 +5 位作者 黄旭 张发宝 杨少海 易琼 逄玉万 张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0-191,共12页
【目的】酸性硫酸盐水稻土(ASPS,简称反酸田)因强酸严重限制水稻生长,其产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南方典型中低产田。为了进一步提高反酸田的水稻产量,需要对反酸田土壤的主要限制因子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对症下药",有效... 【目的】酸性硫酸盐水稻土(ASPS,简称反酸田)因强酸严重限制水稻生长,其产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南方典型中低产田。为了进一步提高反酸田的水稻产量,需要对反酸田土壤的主要限制因子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对症下药",有效合理地改良土壤。本研究调查了不同产量水平下酸性硫酸盐水稻田的理化性状,探讨限制水稻生长的关键土壤化学因子,为反酸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调查结果,选择3种产量水平(4500、3000、1500 kg/hm2)的代表性反酸田为研究对象,并以因强酸而撂荒的水稻田作为对照,于2013年6月28日在不同采样点各采集8个耕作层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质,酸度,氮、磷、钾养分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等化学性状指标,比较不同田块间各种化学性状的差异,并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影响反酸田水稻生长的关键土壤化学因子。【结果】反酸田的酸度水平极高,其p H值在3.0 4.0之间,水溶性酸、交换性酸和吸持性酸含量分别达到0.6 5.6、2.7 6.3和1.3 14.1 cmol/kg;不同调查田块的酸度水平差异显著,高产田块的各种形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低产田块,尤以水溶性酸和吸持性酸的差异更明显。随产量水平的降低,反酸田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而水溶性硫、交换性硫、交换性锰、交换性铝含量显著提高,交换性钙、交换性锌、交换性铜含量差异不显著,反映出缺磷、缺钾、硫酸盐含量过高、铝毒、锰毒显著限制了反酸田的水稻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与各种形态酸含量和硫酸盐含量显著负相关,而交换性钙、锰、铜、锌、铝与各种形态酸含量和硫酸盐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反酸田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化学因子受土壤酸含量及硫酸盐含量的水平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水溶性硫、交换性硫、交换性铝、交换性酸、交换性锰、水溶性酸、吸持性酸、p H值、有效磷、速效钾等组成一个相对均质的变量群组,概括了64.99%的不同产量水平下反酸田理化性状的总变异度,为影响反酸田产量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其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交换性铝、交换性酸、交换性锰、水溶性酸、吸持性酸为影响反酸田产量水平的负效应变量,而p H值、有效磷、速效钾为影响反酸田产量水平的正效应变量。【结论】硫酸根含量过高、铝毒、锰毒、酸毒、缺磷、缺钾是限制反酸田产量的主要土壤化学因子。酸、硫酸盐是反酸田的发育产物,是影响广东省反酸田水稻生长的原生及根本性障碍因素,而铝毒、锰毒、缺磷、缺钾等是因土壤中酸、硫酸盐含量较高时引起的次生障碍因素。因此,在反酸田的改良过程中需以减缓黄铁矿氧化、促进黄钾铁矾水解,降低耕层土壤酸、硫酸盐含量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硫酸盐土 理化性状 水稻田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有机肥料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文贱 逄玉万 +3 位作者 欧俊 文伟发 张政勤 李国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68,共3页
当前广东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迅速,在提高农产品质量、资源化利用工农业固体废弃物、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许多需要优化改进的方面。通过分析近年来广东省有机肥料产业化特点,提出... 当前广东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迅速,在提高农产品质量、资源化利用工农业固体废弃物、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许多需要优化改进的方面。通过分析近年来广东省有机肥料产业化特点,提出了当前有机肥料企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产业化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广东蕉园的改进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苞梅 姚丽贤 +3 位作者 李国良 何兆桓 周修冲 涂仕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分别采用高梁[Sorghum bicolor(L.)moench]和香蕉(Musa acuminata colla)作为指示作物,利用ASI法进行广东香蕉园土壤养分评价的比较研究,以确定ASI法在广东蕉园土壤中的适宜指示作物。研究结果表明:(1)高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香蕉园土... 分别采用高梁[Sorghum bicolor(L.)moench]和香蕉(Musa acuminata colla)作为指示作物,利用ASI法进行广东香蕉园土壤养分评价的比较研究,以确定ASI法在广东蕉园土壤中的适宜指示作物。研究结果表明:(1)高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香蕉园土养分亏缺顺序为番禺南沙点P>N>Zn;番禺东涌点和灵山点N>Ca;高州沙田点N>Ca>Mg;博罗长宁点N>P>Mg;四会大沙点N>P。(2)香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香蕉园土养分亏缺顺序为番禺南沙点N>P>K;博罗长宁点和四会大沙点N>P;N是番禺东涌点、番禺灵山点及高州沙田点的唯一限制因子。(3)N是广东省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及四会大沙点6个香蕉主产区有代表性香蕉园土的第1养分限制因子。(4)建议在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时,盆栽试验仍可采用高粱作指示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园土壤 系统研究法 高粱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合水水库淤积物直接利用对蔬菜种植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建凤 邹献中 +2 位作者 杨少海 陈勇 操君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5-58,共4页
利用网室盆栽试验,以当地大田土壤为对照,种植辣椒、生菜和油麦菜,探讨广东合水水库淤积物直接农业利用对蔬菜生长、营养元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淤积物种植的辣椒、生菜和油麦菜的每盆产量分别为111.25、110.04和115.84g,... 利用网室盆栽试验,以当地大田土壤为对照,种植辣椒、生菜和油麦菜,探讨广东合水水库淤积物直接农业利用对蔬菜生长、营养元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淤积物种植的辣椒、生菜和油麦菜的每盆产量分别为111.25、110.04和115.84g,但均显著低于当地大田土壤种植蔬菜的产量;水库淤积物种植的辣椒果实、生菜和油麦菜植株含水率在78%~82%之间,相对低于当地大田土壤种植的蔬菜含水量;从蔬菜营养元素吸收及品质情况来看,水库淤积物种植的蔬菜氮素吸收量、维生素C含量与大田土壤种植之间差异不明显,而磷、钾、钙和镁元素的吸收量不同程度的低于大田土壤种植,硝酸盐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水库淤积物种植条件下的累积量相对高于大田土壤种植。综合考虑蔬菜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品质情况,合水水库淤积物作为土壤种植蔬菜进行农业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达到当地大田土壤种植条件下的蔬菜产量和更好的蔬菜品质,需要对淤积物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后再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淤积物 农业利用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不同产地香蕉园土壤养分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苞梅 姚丽贤 +4 位作者 张政勤 何兆桓 周昌敏 李国良 涂仕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29,共4页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广东省雷州半岛和粤西地区典型蕉园土壤进行土壤养分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砖红壤对磷、钾、硼和锌的平均吸附率分别为69.2%、24.3%、52.9%和26.7%,粤西地区蕉园土壤对磷、钾、硼和锌的平均吸...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广东省雷州半岛和粤西地区典型蕉园土壤进行土壤养分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砖红壤对磷、钾、硼和锌的平均吸附率分别为69.2%、24.3%、52.9%和26.7%,粤西地区蕉园土壤对磷、钾、硼和锌的平均吸附率则分别为43.9%、17.0%、39.8%和22.5%,整体上广东蕉园土壤对硫的吸附能力均很低。可见,蕉园土壤对磷、硼的吸附能力较强,对钾和锌的吸附较弱。但不同产区蕉园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不同,雷州半岛蕉园砖红壤对磷、钾、硼和锌的吸附能力要强于粤西蕉园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养分 香蕉园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广东省多宝水库水质变化调查
14
作者 魏岚 刘传平 +5 位作者 陈勇 孙丽丽 刘忠珍 邹献中 巫金龙 杨少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1-175,共5页
2011—2012年对多宝水库16个采样点进行了定期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各采样点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对水库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主要来源。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多宝水库主体水域水质在采样... 2011—2012年对多宝水库16个采样点进行了定期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各采样点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对水库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主要来源。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多宝水库主体水域水质在采样期间均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总氮、NH3-N、BOD;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多宝水库主体水域水质除冬季为一般水质外,其余季节为严重污染或中等污染,其主要污染源可能是上游猪场养殖废水排放。猪场废水入库河段的水体全年为劣V类,属于严重污染水平;主要超标污染指标与主体水域一致。水库水体中Cu、Zn、As的含量均未超标,只有Mn含量在春秋两季超标。在检测的4种抗生素中,氯霉素和四环素可以在水库水体中被检出,而其在猪场附近水体中的含量分别达到5.35、18.56μg/L。多宝水库的氮磷等有机污染以及抗生素污染可能主要来源于上游养猪场废水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水库 水质评价 水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优质稻健康基地长效运行机制探讨
15
作者 张政勤 文伟发 +3 位作者 逄玉万 罗文贱 杨义芳 杨少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8-10,共3页
分析了广东省当前优质稻生产的特点,试验示范证明优质稻健康生产基地可以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平均提高产量506.3 kg/hm2,节支增收1 301元/hm2。通过总结广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建立的优质稻健康基地的正常运行模式,初步证明了其可行... 分析了广东省当前优质稻生产的特点,试验示范证明优质稻健康生产基地可以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平均提高产量506.3 kg/hm2,节支增收1 301元/hm2。通过总结广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建立的优质稻健康基地的正常运行模式,初步证明了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广东省优质稻健康基地运行的方向和需要避免发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基地 优质稻 长效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复混肥行业应对“民工荒”的策略
16
作者 文伟发 张政勤 +3 位作者 李国富 罗文贱 逄玉万 赵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19-220,共2页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现象尤为突出。这对于复混肥这种高强度劳动力行业来说,严重阻碍了复混肥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农民工短缺的原因及其对复混肥行业的冲击,针对性地提出复混肥行业应对农民工短...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现象尤为突出。这对于复混肥这种高强度劳动力行业来说,严重阻碍了复混肥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农民工短缺的原因及其对复混肥行业的冲击,针对性地提出复混肥行业应对农民工短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荒 劳动密集型 复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规模化猪场养殖模式及废弃物处理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饶国良 林蔚 +3 位作者 王荣辉 李盟军 宁建凤 艾绍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3期1-4,共4页
养殖模式与废弃物管理方式是影响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介绍了广东省规模化养猪业环境污染现状、主要养殖模式、厌氧发酵系统在猪场废弃物管理中的应用及其运行效果等内容,建议规模化猪场应针对不同养殖模式特点,结合养殖场实际情... 养殖模式与废弃物管理方式是影响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介绍了广东省规模化养猪业环境污染现状、主要养殖模式、厌氧发酵系统在猪场废弃物管理中的应用及其运行效果等内容,建议规模化猪场应针对不同养殖模式特点,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厌氧发酵系统工艺,提高猪场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全面了解广东省规模化猪场发展现状和污染治理模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废弃物管理 厌氧发酵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与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菜心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18
作者 李晓晴 杨佳雨 +8 位作者 陈少明 李柳峰 黄文茵 宋钊 陈潇 常静静 顾文杰 李静 张白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0-2160,共11页
【目的】研究氮肥配施生物炭、有机肥对菜心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为优化菜心养分管理策略、推动菜心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和2023年,在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开展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 【目的】研究氮肥配施生物炭、有机肥对菜心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为优化菜心养分管理策略、推动菜心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和2023年,在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开展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氮肥用量,包括不施氮(−N)和优化氮肥用量(N 135 kg/hm^(2),+N)处理;副因素为有机肥(+M)和生物炭(+C)处理。在收获期取样测定菜心生物量、养分含量,并计算养分积累量,并监测2023年菜心生长期内叶面积、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有机肥和生物炭施用均能提高菜心生物量,但施用效果受施氮量的影响,在−N条件下,+C和+M处理两年生物量较−N处理分别平均提高了18.6%和84.5%,而在+N条件下,+C和+M处理生物量比+N处理分别平均增加了10.1%和48.3%。不论是否施用氮肥,有机肥对菜心生物量的提升效果均优于生物炭,−N+M处理两年生物量分别比−N+C增加了19.2%和88.9%,+N+M处理两年生物量较+N+C分别高27.0%和41.1%。氮肥与生物炭、有机肥配施主要提高了收获期菜心氮含量,−N+C、−N+M处理在2022和2023年菜心收获期氮积累量分别较−N处理增加了38.6%、94.4%和51.3%、226.2%,+N+C、+N+M处理在2022年和2023年菜心氮积累量较+N处理分别提高了5.0%、42.1%和31.7%、132.1%。与−N处理相比,−N+C处理菜心收获期磷、钾、镁和硼积累量两年间无显著性差异,而−N+M处理菜心磷、钾、钙和镁积累量均显著提高。无论施氮与否,有机肥对菜心不同生育期生物量和叶面积的促进作用均优于生物炭。【结论】氮肥与生物炭或有机肥配施均能促进菜心生长,提高菜心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不论是否施氮肥,有机肥的施用效果优于生物炭。因此,在高产、高效菜心生产中应结合生物炭和有机肥特点进行合理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机肥 菜心 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配比对华南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易琼 吴腾飞 +5 位作者 曾招兵 唐拴虎 付弘婷 李苹 戴文举 张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7-1316,共10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华南双季稻区优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处理;T2,速效氮肥单施处理;T3,60 d控释尿素单施...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华南双季稻区优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处理;T2,速效氮肥单施处理;T3,6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4,9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5,6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6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T6,9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9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动态分析不同处理的水稻叶片SPAD值,灌浆后地上部、剑叶、穗部氮含量及干物重;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计算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由早、晚稻年平均产量可知,施用控释尿素的T3~T6处理较速效氮肥单施的T2处理产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增幅为4.7%~8.5%。其中,T5处理产量(5.8 t/ha)最高,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但与T6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与T1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提高了早稻剑叶SPAD值,T6处理的剑叶SPAD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始终高于T5处理,T3处理的剑叶SPAD值总体高于T4处理。T5处理产量较高归因于其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同时保持较高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植株地上部氮含量逐渐下降,而干物重逐渐增加,且各处理不同部位干物重存在明显差异,至收获期,T5和T6处理穗干物重均显著高于T2处理,但T5处理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相对低于其他施氮处理。各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表观回收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氮素表观回收率以T3处理最高(35.7%),氮肥农学利用率以T5处理最高(7.3%)。【结论】等氮肥用量下,30%60 d控释尿素配施70%速效氮肥处理在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可作为华南双季稻区的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养分配施 氮素吸收积累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辉 李倩 +4 位作者 陈细珍 陈永 蒋瑞萍 欧俊 徐培智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第6期12-15,共4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确保科研人员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加强实验室管理,逐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目的。本文总结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过...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确保科研人员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加强实验室管理,逐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目的。本文总结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完成的关于制度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危险化学品管理平台建设、仪器共享管理系统构建和门禁管理系统优化等重点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安全体系 信息化 构建与探索 农业科研院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