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勘察设计单位账务体系与核算办法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修芳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21,共2页
勘察设计单位以项目为生产对象,其技术含量高且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项目必须由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完成。本文主要就"营改增"背景下,勘察设计单位如何设置账务体系和会计核算进行探讨。
关键词 勘察设计单位 营改增 账务体系 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江顺大桥抗风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志文 洪涵 +3 位作者 梁立农 万志勇 薛亚飞 陈政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19,共8页
采用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跨700m的广东江顺大桥主桥结构抗风性能进行研究,包括主梁、桥塔气动参数试验与CFD模拟、主梁1/60几何缩尺比节段模型测振试验、主梁1/25几何缩尺比节段模型涡振试验、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研究等... 采用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跨700m的广东江顺大桥主桥结构抗风性能进行研究,包括主梁、桥塔气动参数试验与CFD模拟、主梁1/60几何缩尺比节段模型测振试验、主梁1/25几何缩尺比节段模型涡振试验、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研究等.结果表明:该桥在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具有足够的抗风稳定性,在设计风速下涡振性能和抖振响应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大比例主梁节段模型得到的涡振振幅小于常规比例节段模型得到的涡振振幅,表明采用常规比例模型进行桥梁主梁涡振性能评估是偏于保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风洞试验 计算流体动力学 抗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三维模拟方法及重叠段近接分区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王明年 张晓军 +1 位作者 苟明中 崔光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279,共7页
合理地模拟盾构隧道掘进的全过程及盾构隧道重叠段近接分区是一个难点。依托深圳地铁3号线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工程进行研究,建立了能全面反映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三维模拟方法,并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对盾构隧道重叠段... 合理地模拟盾构隧道掘进的全过程及盾构隧道重叠段近接分区是一个难点。依托深圳地铁3号线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工程进行研究,建立了能全面反映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三维模拟方法,并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对盾构隧道重叠段进行了横向近接分区,同时采用位移变化速率准则对盾构隧道重叠段进行了纵向近接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重叠段横向近接分区为:F≤F?时为无影响区,F?<F<0时为弱影响区,当F≥0时为强影响区;纵向近接分区为:小于0.3 mm/d为无影响区,0.3~1.5 mm/d为弱影响区,大于1.5 mm/d为强影响区。研究成果应用于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数值模拟以及盾构隧道重叠段区间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亦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三维模拟 重叠隧道 近接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硅质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红中 周永章 +5 位作者 杨志军 高乐 何俊国 梁锦 曾长育 吕文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钦州—杭州(钦-杭)结合带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跨越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5省(区)。大致以南岭为界,该带可划分为北、中、南三段。中段与南岭带重合,大致分布在北纬24°~27°范围,以北为北段,包括江西、浙江及安徽南... 钦州—杭州(钦-杭)结合带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跨越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5省(区)。大致以南岭为界,该带可划分为北、中、南三段。中段与南岭带重合,大致分布在北纬24°~27°范围,以北为北段,包括江西、浙江及安徽南部,以南为南段,包括粤西桂东南地区。钦-杭结合带跨带内沉积硅质岩广泛发育,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展示它们主要为热水成因。硅质岩相关的热水活动分布偏向于靠近结合带的两侧。钦-杭结合带"北、中、南"三段的硅质岩时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南段及两侧邻区大规模热水活动集中于晚古生代,中段及两侧邻区的集中于早古生代,北段及邻区的热水活动集中于元古宙。这种大规模热水活动自北向南逐渐变新的特点与钦-杭结合带分段演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作为热水活动地质遗迹的硅质岩,其形成与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钦-杭结合带的几个拉张阶段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富含硅质的热水活动伴随了丰富的成矿作用,热水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热水沉积型金矿在该构造带内均较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杭结合带 硅质岩 热水活动 分段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解析解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爱荣 申富林 +2 位作者 张俊平 禹奇才 汪荷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以新型空间拱桥——斜靠式拱桥为研究对象,提出斜靠式拱桥发生侧倾失稳时主拱肋与稳定拱肋间横撑切向和径向受力模型,基于Ritz法,构造桥梁各主要构件的变形能、外力势能以及吊杆非保向力势,首次推导出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的解析... 以新型空间拱桥——斜靠式拱桥为研究对象,提出斜靠式拱桥发生侧倾失稳时主拱肋与稳定拱肋间横撑切向和径向受力模型,基于Ritz法,构造桥梁各主要构件的变形能、外力势能以及吊杆非保向力势,首次推导出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的解析解,并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验证该解析解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稳定拱肋、吊杆非保向力、以及主拱肋与稳定拱肋间横撑对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增设稳定拱肋可使桥梁侧倾失稳临界荷载提高1.6~1.8倍左右,同时随着稳定拱肋倾角的增加,临界荷载呈增大趋势;②受吊杆非保向力以及桥面系的影响,桥梁侧倾失稳临界荷载可提高约3.5倍左右;③横撑的径向抗弯刚度对斜靠式拱桥侧向失稳临界荷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靠式拱桥 侧向稳定性 临界荷载 能量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阻尼滑板支座体系在常规桥梁中应用探索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雷 陈政清 +1 位作者 陈彦北 孔令俊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目前中小跨径装配式组合梁桥的支座形式多采用普通板式支座,其抗震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很好的满足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本文在已有减隔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减隔震体系,即钢阻尼滑板支座体系,该体系具有... 目前中小跨径装配式组合梁桥的支座形式多采用普通板式支座,其抗震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很好的满足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本文在已有减隔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减隔震体系,即钢阻尼滑板支座体系,该体系具有经济性和减隔震性能良好的优点。并对一实际工程的中小跨径桥梁进行了理论验证,结果表明钢阻尼滑板支座体系减隔震效果良好,可以较好的满足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具有广阔的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跨径 新型减隔震体系 钢阻尼滑板支座体系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靠式拱桥结构侧倾失稳分析的Ritz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爱荣 汪荷玲 +2 位作者 禹奇才 张俊平 申富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7,共7页
采用Ritz法,首次推导了主拱肋拱脚铰接、稳定拱肋拱脚固接边界条件下,斜靠式拱桥的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稳定拱肋弯曲变形能和扭转变形能、主拱肋与稳定拱肋间横撑切... 采用Ritz法,首次推导了主拱肋拱脚铰接、稳定拱肋拱脚固接边界条件下,斜靠式拱桥的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了稳定拱肋弯曲变形能和扭转变形能、主拱肋与稳定拱肋间横撑切向和径向弯曲变形能及吊杆非保向力位势和桥面系侧向弯曲变形能对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拱肋的侧向弯曲变形能对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有一定的影响,而扭转变形对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影响甚微;若忽略横撑的所有变形能,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降低65%~83%,即横撑对斜靠式拱桥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的影响非常显著;随着稳定拱肋倾角的增加,侧倾失稳临界荷载系数λcr呈增大趋势,且增设稳定拱肋对提高斜靠式拱桥的侧向稳定性大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靠式拱桥 侧倾失稳 临界荷载系数 RITZ法 铰接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凝冰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谭忆秋 赵立东 +1 位作者 蓝碧武 陈克群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1-766,792,共7页
针对南方高原潮湿路面,采用沥青路面上面层常用密级配AC-16混合料,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反复凝冰的试验条件,然后对经历不同凝冰次数的试件进行体积指标、力学性能、高低温性能以及水稳定性等各项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反复凝冰对混合... 针对南方高原潮湿路面,采用沥青路面上面层常用密级配AC-16混合料,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反复凝冰的试验条件,然后对经历不同凝冰次数的试件进行体积指标、力学性能、高低温性能以及水稳定性等各项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反复凝冰对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料的初始空隙率对反复凝冰过程中的混合料空隙率有重大影响;高温稳定性随着凝冰次数的增加而衰减;力学性能、水稳定性以及低温性能在反复凝冰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减,约前8次衰减较快,之后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反复凝冰 体积参数 力学性能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榕江大桥主桥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雷 徐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4,共6页
榕江大桥是一座柔梁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其纵向合理抗震体系和减震措施,设计了1∶20缩尺试验模型,并开展了四台阵振动台试验。通过改变塔-梁的连接方式,建立了无约束体系和粘滞阻尼器体系的试验模型,并分别测试不同地震激励下的地震反应... 榕江大桥是一座柔梁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其纵向合理抗震体系和减震措施,设计了1∶20缩尺试验模型,并开展了四台阵振动台试验。通过改变塔-梁的连接方式,建立了无约束体系和粘滞阻尼器体系的试验模型,并分别测试不同地震激励下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与无约束体系相比,粘滞阻尼器体系不能减小结构的纵向加速度反应,但能够有效减小纵向位移反应,且随着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加,位移控制的效果更明显;在具有相同动峰值加速度的不同地震波激励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存在差异,甚至相差较大,应选取与工程场地频谱特征值相符的地震波进行桥梁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塔斜拉桥 振动台试验 抗震结构体系 粘滞阻尼器 无约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阻尼装置应用于斜拉桥横向减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雷 徐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9,共7页
为探究新型钢阻尼装置对斜拉桥横向抗震的影响,以广东榕江大桥为工程背景,设计了1∶20的缩尺试验模型,并开展了4台阵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横向钢阻尼体系比横向固结体系一阶频率低;新型横向钢阻尼体系相比横桥向固结体系能有... 为探究新型钢阻尼装置对斜拉桥横向抗震的影响,以广东榕江大桥为工程背景,设计了1∶20的缩尺试验模型,并开展了4台阵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横向钢阻尼体系比横向固结体系一阶频率低;新型横向钢阻尼体系相比横桥向固结体系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位移反应及加速度反应,且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减震效果越加明显,证明横向钢阻尼体系是合理的。因而,选择合适的钢阻尼装置可以提高斜拉桥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振动台试验 横向钢阻尼装置 横向固结体系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叠加的反应谱拟合的新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雷 陈政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9-244,共6页
本文研究了反应谱拟合的时域叠加法,发现时域叠加法保留了实际加速度记录的全部相位特性和时变频谱特性,对原始地震动修改最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保留输入记录的非平稳特性和保持原始地震动的自然积分关系,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在此... 本文研究了反应谱拟合的时域叠加法,发现时域叠加法保留了实际加速度记录的全部相位特性和时变频谱特性,对原始地震动修改最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保留输入记录的非平稳特性和保持原始地震动的自然积分关系,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时域叠加的反应谱拟合的窄带时程反演构造法。该方法通过单自由度体系的稳态反应推导出窄带时程与反演输入时程之间的关系式,无需进行复杂的傅里叶逆变换,计算量小且精确简便,可非常方便地求出反演输入时程。通过本文方法可对任意时程波进行调整改造,改造后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既能与设计目标反应谱相符,又能保持原地震动加速度在时域上的特性,改造前后的时程波具有高度相似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合理可行,且拟合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谱拟合 时域叠加 反演新方法 人工时程波 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彭可可 文方针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在分析和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动床物理模型,进行70余组试验,观测在不同的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群桩冲刷情况,研究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分析潮汐往复水流与单向恒定流分别... 在分析和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动床物理模型,进行70余组试验,观测在不同的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群桩冲刷情况,研究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分析潮汐往复水流与单向恒定流分别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推求潮汐水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群桩 局部冲刷 动床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孔压非均布双层地基一维固结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唯伟 张军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84,共5页
根据双层地基固结理论,推导出瞬时加载、单面排水、初始孔压非均布的一维固结解答。给出了双层地基不同工况对应的简化初始孔压分布图,以便实际运用。通过编制的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初始孔压分布对双层地基一维固结性状的影响。结合硬... 根据双层地基固结理论,推导出瞬时加载、单面排水、初始孔压非均布的一维固结解答。给出了双层地基不同工况对应的简化初始孔压分布图,以便实际运用。通过编制的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同初始孔压分布对双层地基一维固结性状的影响。结合硬壳层地基固结的计算实例,分析了硬壳层应力扩散效应对固结曲线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孔压分布 混合法 双层地基 一维固结 应力扩散 硬壳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