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败酱草治疗炎性肠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凤云 王卓 +3 位作者 王晓玉 李卫东 邓向亮 韩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239-4253,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败酱草(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治疗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用机制。方法败酱草活性成分来源于TCMSP数据,同时结合PharmMapper数据库获得成分靶点。基于CooLGeN、N...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败酱草(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治疗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用机制。方法败酱草活性成分来源于TCMSP数据,同时结合PharmMapper数据库获得成分靶点。基于CooLGeN、NCBI、Genecards数据库来获取炎性肠病相关靶点,使用jvenn在线分析工具获得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3.6.1分析软件与结合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使用ClueGO插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同时将度值前5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败酱草治疗炎性肠病潜在活性成分16个,交集靶点有82个,主要涉及了细胞迁移、脂多糖反应、炎症反应等44种生物学功能,NF-κB、IL-17、TNF等33条信号通路与炎性肠病的相关。分子对接显示,败酱草的活性成分与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蒙花苷、灰绿曲霉酰胺、西托糖苷、黄草乌碱丙、异荭草素与阳性对照药柳氮磺砒啶的打分值大小比较接近。结论本研究初步发现败酱草中治疗炎性肠病的潜在活性成分,为其深入研究或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酱草 炎性肠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