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深度胶囊网络的高光谱和LiDAR数据融合分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雄山 赵艮平 程良伦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26-2529,共4页
针对高光谱和LiDAR成像优势,通过构建三维深度胶囊网络(3D-deep capsule network,3D-DCN)探索了这两种遥感数据源在城市地物分类上的应用。该网络通过使用两层3D-CNN结构实现融合后数据的非线性特征映射,然后紧跟胶囊网络生成代表特征... 针对高光谱和LiDAR成像优势,通过构建三维深度胶囊网络(3D-deep capsule network,3D-DCN)探索了这两种遥感数据源在城市地物分类上的应用。该网络通过使用两层3D-CNN结构实现融合后数据的非线性特征映射,然后紧跟胶囊网络生成代表特征的矢量并实现卷积、封装和分类;针对胶囊网络层间的非线性激活函数提出一种称为e-squash的非线性激活函数用于特征学习。在城市数据集上的分类实验表明,使用LiDAR高程特征数据极大地改善了高光谱图像分类精度,采用提出激活函数的3D-DCN在城市数据分类方面比经典分类方法和未采用e-squash的胶囊网络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LiDAR 地物分类 胶囊网络 e-squash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特征的分段卷积神经网络对象级情感分类方法
2
作者 周武 曾碧卿 +3 位作者 徐如阳 杨恒 韩旭丽 程良伦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24,132,共10页
对象级情感分类旨在判断句子中特定对象的情感极性类别。在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研究中,常在模型的池化层采用最大池化操作提取文本特征作为句子表示,该操作未考虑由对象所划分的上下文,因此无法得到更细粒度的对象上下文特征。针对... 对象级情感分类旨在判断句子中特定对象的情感极性类别。在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研究中,常在模型的池化层采用最大池化操作提取文本特征作为句子表示,该操作未考虑由对象所划分的上下文,因此无法得到更细粒度的对象上下文特征。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特征的分段卷积神经网络(multi-feature piecewise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MP-CNN)模型,根据对象将句子划分为两个部分作为上下文,并在池化层采用分段最大池化操作提取上下文特征。此外,该模型还将有助于情感分类的多个辅助特征融入其中,如词的相对位置、词性以及词在情感词典中的情感得分,并通过卷积操作计算词的注意力得分,有效判断对象的情感极性类别。最后在SemEval 2014数据集和Twitter数据集的实验中,取得了较基于传统机器学习、基于循环神经网络以及基于单一最大池化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更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特征 分段 卷积神经网络 对象级情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语义差网络的方面级别情感分类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碧卿 徐马一 +4 位作者 杨健豪 裴枫华 甘子邦 丁美荣 程良伦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172,共14页
方面级别情感分类旨在分析一个句子中不同方面词的情感极性。先前的研究在文本表示上,难以产生依赖于特定方面词的上下文表示;在语义特征分析上,忽略了方面词的双侧文本在整体语义上与方面词情感极性之间具备不同关联度这一特征。针对... 方面级别情感分类旨在分析一个句子中不同方面词的情感极性。先前的研究在文本表示上,难以产生依赖于特定方面词的上下文表示;在语义特征分析上,忽略了方面词的双侧文本在整体语义上与方面词情感极性之间具备不同关联度这一特征。针对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双通道交互架构,同时提出了语义差这一概念,并据此构建了双通道语义差网络。双通道语义差网络利用双通道架构捕捉相同文本中不同方面词的上下文特征信息,并通过语义提取网络对双通道中的文本进行语义特征提取,最后利用语义差注意力增强模型对重点信息的关注。该文在SemEval2014的Laptop和Restaurant数据集以及ACL的Twitter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1.35%、86.34%和78.18%,整体性能超过了所对比的基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方面级别情感分析 双通道架构 语义差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面位移激励下微视觉运动追踪精度劣化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洲 梁炽聪 +1 位作者 蔡远馨 吴衡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为在微米级尺度量化表述离面位移激励值-聚焦面内微视觉运动追踪精度劣化值的映射特性,使用光学显微镜、工业相机和空间纳米定位平台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分析离面位移的形成机理,使用方差函数评价图像清晰度,搜索最佳对焦平面并设定为... 为在微米级尺度量化表述离面位移激励值-聚焦面内微视觉运动追踪精度劣化值的映射特性,使用光学显微镜、工业相机和空间纳米定位平台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分析离面位移的形成机理,使用方差函数评价图像清晰度,搜索最佳对焦平面并设定为聚焦平面,作为计算离面位移的基准。其次,设计空间多自由度纳米台,将其末端执行器作为微视觉追踪目标,生成聚焦平面内的运动轨迹,同时同步生成可控可测的离面位移。然后,选取灰度值模板匹配法与感兴趣区域划分法作为当前微视觉运动追踪算法,测量聚焦面内的运动轨迹。最后,加工纳米台样机,搭建微视觉运动追踪系统,使用电容传感器作为评价手段,计算不同离面位移引起的微视觉运动追踪精度劣化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微视觉运动追踪精度随着离面位移的增大而不断劣化,具有显著且可量化的相关性。针对给定的76.1 μm×63.7 μm视场、15 Hz采样率与灰度值模板匹配法,(7.7±2.5)μm或更大的离面位移导致微视觉测量系统完全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觉运动追踪 离面位移 精度劣化 纳米定位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