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伟
杨康胜
+5 位作者
麦海妙
夏坚祯
杨文娜
区广鹏
黄瑞良
余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84-288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VSD护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修复缺损的患者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岁,皮肤坏死缺损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缺损面积4.0 cm×5.5 cm^10.5 cm×5.5 cm,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及外观,抗磨抗压性,穿鞋及负重行走及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以及满意度等。所有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1个窦道,边缘有点发黑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皮瓣外观良好,色泽正常,随访1~12个月,随访发现均正常穿鞋,无皮瓣磨损、溃烂,抗压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8 mm,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轻度色素沉淀,瘢痕不明显,对行走无任何影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患者满意。结论: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损伤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
足跟损伤术后感染
皮肤坏死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伟
刘圣曜
+5 位作者
刘强
陈铭青
严志强
区广鹏
黄瑞良
余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40-2343,共4页
目的: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6年1月,先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再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修复创面缺损患者12例,旋髂...
目的: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6年1月,先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再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修复创面缺损患者12例,旋髂浅腹股沟皮瓣8例,切取皮瓣后与受区血管吻合修复缺损创面。结果:20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股四头肌肌力正常,膝关节伸、屈0°-150°。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修复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缩短治疗周期,安全有效,因此是修复创面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
难治性创面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
被引量:
9
1
作者
刘伟
杨康胜
麦海妙
夏坚祯
杨文娜
区广鹏
黄瑞良
余斌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一科
南方医
科
大学南方
医院
创伤
骨
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84-2886,共3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编号:A2015510)
文摘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VSD护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修复缺损的患者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岁,皮肤坏死缺损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缺损面积4.0 cm×5.5 cm^10.5 cm×5.5 cm,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及外观,抗磨抗压性,穿鞋及负重行走及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以及满意度等。所有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1个窦道,边缘有点发黑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皮瓣外观良好,色泽正常,随访1~12个月,随访发现均正常穿鞋,无皮瓣磨损、溃烂,抗压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8 mm,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轻度色素沉淀,瘢痕不明显,对行走无任何影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患者满意。结论: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损伤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关键词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
足跟损伤术后感染
皮肤坏死缺损
分类号
R658.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伟
刘圣曜
刘强
陈铭青
严志强
区广鹏
黄瑞良
余斌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一科
南方医
科
大学南方
医院
创伤
骨
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40-2343,共4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编号:A2015510)
文摘
目的: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6年1月,先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再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修复创面缺损患者12例,旋髂浅腹股沟皮瓣8例,切取皮瓣后与受区血管吻合修复缺损创面。结果:20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股四头肌肌力正常,膝关节伸、屈0°-150°。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修复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缩短治疗周期,安全有效,因此是修复创面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
难治性创面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Keywords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artery flap
Refractory wound
Tissue defect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分类号
R658.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
刘伟
杨康胜
麦海妙
夏坚祯
杨文娜
区广鹏
黄瑞良
余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
刘伟
刘圣曜
刘强
陈铭青
严志强
区广鹏
黄瑞良
余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