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性血液净化及其联合血液吸附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清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海棠 窦献蕊 +4 位作者 张炜 谢文祯 潘键怡 简汝堃 梁瑞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联合血液吸附治疗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方法:37例MODS患者分为日间CRRT组(26例)及日间CRRT+吸附组(11例)。在治疗初始及3次治疗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待检,同时每次治...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联合血液吸附治疗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方法:37例MODS患者分为日间CRRT组(26例)及日间CRRT+吸附组(11例)。在治疗初始及3次治疗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待检,同时每次治疗过程2、4、6、8h留取滤液待检。EILSA法测定血清及超滤液中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10)。结果:(1)治疗前,MODS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37例患者经治疗后5例好转。对病情好转的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时APACHEⅡ评分均<20,两种治疗方法都可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2)37例患者经治疗后32例死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改变,但治疗后两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有明显差别,日间CRRT+吸附组明显低于日间CRRT组。(3)各时间点滤液中不能检测到细胞因子。(4)两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分别为88.5%和81.8%。结论:(1)MODS患者TNF-α、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2)两种治疗方法都有明显降低细胞因子的作用,且联合血液吸附对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更好,不论是致炎或抗炎因子均能从循环中被清除。(3)虽然日间CRRT联合血液吸附加强了对炎症因子的清除,但与单纯日间CRRT相比,并没有增加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 血液吸附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窦献蕊 胡海棠 +5 位作者 刘燕芬 麦慧芬 肖建平 张坤方 张炜 简如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88-159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患者25例,10例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15例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选择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患者25例,10例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15例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单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串连血液灌流治疗4次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的改变。结果: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分别为82.47±21.66、80.57±17.18和54.11±22.93、56.87±9.27;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分别为86.35±19.25、40.07±21.40和57.64±14.10、30.21±10.54,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水平。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都有明显清除作用,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血液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腹腔镜技术在放置腹膜透析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窦献蕊 胡海棠 +5 位作者 刘秀英 苏丽娟 卢瑞兴 张炜 简汝堃 剧永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47-3648,共2页
目的:利用微型腹腔镜并固定透析管尾端等改良方法行腹膜透析置管,了解手术效果。方法:选择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成功后,取脐下作一长约0.3cm切口(A孔),CO2气腹控制在8~10mmHg后穿入0.3cm Trocar,导... 目的:利用微型腹腔镜并固定透析管尾端等改良方法行腹膜透析置管,了解手术效果。方法:选择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成功后,取脐下作一长约0.3cm切口(A孔),CO2气腹控制在8~10mmHg后穿入0.3cm Trocar,导入3mm0°硬镜,在脐下2~5cm经右腹直肌位置做约0.5cm附加切口,穿入0.5cm Trocar(B孔);在左下腹的穿入0.3cm Trocar(C孔),将腹膜透析管尾端用丝线缝一个直径3mm左右的环,从B孔导入腹腔,第一个cuff固定在腹直肌内,尾端按自然弯曲放在道格拉斯腔,用一个0.3cm的钛夹穿过缝合的环将腹膜透析管头端固定在附近的腹膜皱襞上。常规皮下隧道并固定。结果:手术置管成功,麻醉成功后手术时间约10min,术后3d间歇性腹膜透析,10d后改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无渗漏等并发症。结论:用微型腹腔镜并固定透析管尾端等改良方法行腹膜透析置管患者痛苦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渗漏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腹膜透析 微型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