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蔡奇芳 孙栋 +2 位作者 谭炎全 林金来 戴慧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MF和MPF值的变化特征,为康复治疗疗效评定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MF和MPF值的变化特征,为康复治疗疗效评定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股直肌和半腱肌的肌电信号,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收集MF和MPF值,经过30d至45d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再次采集相同条件下股直肌和半腱肌的MF和MPF值。结果:股直肌和半腱肌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时M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动运动时MF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的MP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信号可反映脑梗死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MPF值优于MF值,sEMG可作为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表面肌电图 中位频率 平均功率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不同强度随意运动时的sEMG反应特点 被引量:11
2
作者 戴慧寒 王健 +3 位作者 杨红春 李天骄 蔡奇芳 林金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5,2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及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研究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与其神经运动控制的关系。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实验方法设计,采用上肢...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及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研究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与其神经运动控制的关系。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实验方法设计,采用上肢屈肘和下肢伸膝静态运动,以及肘关节和膝关节动态屈伸运动负荷试验,采集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信号振幅和拮抗比值等sEMG信号活动特征。结果:最大用力收缩时,上、下肢患侧主动肌AEMG小于健侧,而拮抗比大于健侧;小强度静态运动负荷过程中,患侧上肢主动肌的AEMG略高于患侧,拮抗比明显大于健侧。患侧下肢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和股内侧肌(VM)的平均AEMG、%DET标准化值大于健侧,拮抗比小于健侧;小强度动态运动负荷过程中,上肢患侧主动肌AEMG明显高于健侧。下肢患侧VL、RF和VM的AEMG均值具有增大趋势,但无明显差异。而患侧拮抗比明显小于健侧。结论:脑卒中患者由于高位神经元和运动控制功能受损,导致其患侧在最大随意收缩时运动单位募集能力下降,而在轻负荷运动时运动单位募集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脑卒中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