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友 黄裕立 +2 位作者 吴焱贤 周艺 何宗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44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3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141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44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3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141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96例,成功率为93.2%,经股动脉组手术成功139例,成功率为9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0.05),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1),但手术耗时长(P<0.05),造影剂用量及X线照射时间较股动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股动脉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解红 伍兆民 董少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了解顺德地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耐药株的进一步产生。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32及配套G-杆菌鉴定卡(GNI+卡)及药敏卡(GNS-120... 目的:了解顺德地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耐药株的进一步产生。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32及配套G-杆菌鉴定卡(GNI+卡)及药敏卡(GNS-120卡)上机鉴定和药敏。同时用纸片扩散法做手工药敏试验。结果:医院感染156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外科ICU。在常用的14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到100%,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9.2%和16.7%。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各有差异,其中头孢他啶为16.7%,头孢吡肟为27.6%,而头孢曲松耐药率虽为11.5%,但其中介率却达到51.9%,头孢替坦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9.9%和62.2%。亚胺硫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高度抗菌活性,耐药率只有1.9%和3.2%。结论:院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亚胺硫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重症病人抢救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接触情况调查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琼芳 廖玉联 黎月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2期311-312,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综合医院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接触与暴露情况,为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调查了24所综合医院1232名临床护士首次接触化疗药物时间、接触药物种类和频率、每周配药和注射操作次数... [目的]调查分析综合医院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接触与暴露情况,为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调查了24所综合医院1232名临床护士首次接触化疗药物时间、接触药物种类和频率、每周配药和注射操作次数、防护用品使用种类、药物暴露情况等。[结果]二级医院护士化疗药物接触较多,三个级别医院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种类、化疗药物暴露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化疗药物意外暴露主要发生在配制化疗药物、静脉输液、静脉注射和输液拔针时。[结论]低级别医院护士防护意识尤为淡薄,防护技能不足,药物意外暴露增加,应从加强教育和行为学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临床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化疗 职业接触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使用计算机细菌污染调查分析
4
作者 郑红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82-282,共1页
关键词 细菌污染 计算机 医院感染 医院信息网络 消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对内脏蛋白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卫东 陈小伍 +2 位作者 何威 刘清波 吴志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行PTCD同时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组(试验组)和单纯行PTCD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内...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行PTCD同时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组(试验组)和单纯行PTCD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内脏蛋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2等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内脏蛋白指标ALB、TRF、PRE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上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对ALB、PRE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TRF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TR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TCD外引流胆汁回输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内脏蛋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D 胆汁回输 肠内营养 肝功能 内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修订与信度、效度检验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文兰 黎月英 +3 位作者 冯锦屏 何燕君 伍惠凤 陆嘉欣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9期922-926,共5页
目的:对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修订,为评估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程度提供适用工具,为落实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确定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修订量表,再通过预试验调查,专家考评,反复改进与修订,形成包含... 目的:对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修订,为评估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程度提供适用工具,为落实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确定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修订量表,再通过预试验调查,专家考评,反复改进与修订,形成包含5个维度12个条目的评估量表。对456例住院患者进行测评,分析量表应用的信度、效度,并与效标量表进行效标效度及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结果:总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91,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530~0.796;重测信度0.982,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650~0.994。各条目得分与总分Peason相关系数在0.500~0.813之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共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293%,各因子载荷范围为0.490~0.900。修订量表总分与效标量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09,灵敏度为89.4%,特异度为97.3%。结论:修订后的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所有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并能筛选出不同风险程度,为临床护理进行针对性的跌倒预防、监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跌倒风险 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治疗率与控制率的因素和干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熙福 王坚平 +7 位作者 欧阳荣超 廖玉联 吕仲群 马红宝 严励 罗志萍 罗良福 郑佩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干预对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新桂社区内已确诊的6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门入户、集中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患者的各种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干预对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新桂社区内已确诊的6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门入户、集中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患者的各种影响因素,个性化跟踪干预、监督治疗和定时监测血压。结果:高血压病人防治常识贫乏,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族史以及血压升高程度等均与高血压治疗和控制有关。个性化干预后,患者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率、控制率均显著提高,运动率从18.8%上升到55.5%,服药率从21.3%上升到90.0%,血压控制率从12.0%上升到55.6%(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都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控制产生直接影响,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贫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用个性化干预,是提高社区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率 干预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治疗 高血压病患者 血压控制率 社区高血压 个性化 研究对象 监测血压 防治常识 文化程度 经济状况 血压升高 防治知识 针对性 社区内 家族史 干预后 上升 服药率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探讨 被引量:22
8
作者 黄明光 殷海东 +4 位作者 赵洪斌 曾秋涛 蒋煜文 杜庆钧 陈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采用椎弓根钉技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5例,手术方式均为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比...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采用椎弓根钉技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5例,手术方式均为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比较全部病例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及伤椎自身成角。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术后早期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1、0.02、0.01),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与术后早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61、0.82、0.39)。末次随访时7例ASIA分级B~D级患者的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了1~2个级别,无一例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等,植骨全部骨性融合。结论: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增加固定节段稳定性,减少后凸畸形和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置钉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 椎弓根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卫东 陈小伍 +6 位作者 梁智强 冯家立 吴志强 冯剑平 刘清波 何威 陈坚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3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切脾方法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断流方法采...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3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切脾方法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断流方法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33例在全腔镜下完成(其中2例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需手助。手术时间170~430 min,平均250 min。术中失血100~1000 ml,平均533 ml。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33例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6 d。30例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13个月,2例再出血,1例原发性肝癌。结论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门奇断流术 门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大便失禁皮肤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36
10
作者 冯锦屏 胡靖青 +1 位作者 黄妮娜 周胜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323-2325,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效果。方法:对176例ICU大便失禁重症患者,按年度分别分为干预组(87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肛周皮...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干预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的效果。方法:对176例ICU大便失禁重症患者,按年度分别分为干预组(87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肛周皮肤炎症反应发生情况和每天护理时数、护理费用。结果:干预组发生Ⅰ度皮炎3例,无Ⅱ、Ⅲ度皮炎发生,无合并真菌性皮炎,对照组发生不同程度的皮炎共19例,其中5例合并真菌性皮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每天每例平均护理时数和护理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预防大便失禁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干预 重症患者 大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及其联合血液吸附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清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海棠 窦献蕊 +4 位作者 张炜 谢文祯 潘键怡 简汝堃 梁瑞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联合血液吸附治疗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方法:37例MODS患者分为日间CRRT组(26例)及日间CRRT+吸附组(11例)。在治疗初始及3次治疗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待检,同时每次治...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联合血液吸附治疗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方法:37例MODS患者分为日间CRRT组(26例)及日间CRRT+吸附组(11例)。在治疗初始及3次治疗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待检,同时每次治疗过程2、4、6、8h留取滤液待检。EILSA法测定血清及超滤液中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10)。结果:(1)治疗前,MODS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37例患者经治疗后5例好转。对病情好转的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时APACHEⅡ评分均<20,两种治疗方法都可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2)37例患者经治疗后32例死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改变,但治疗后两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有明显差别,日间CRRT+吸附组明显低于日间CRRT组。(3)各时间点滤液中不能检测到细胞因子。(4)两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分别为88.5%和81.8%。结论:(1)MODS患者TNF-α、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2)两种治疗方法都有明显降低细胞因子的作用,且联合血液吸附对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更好,不论是致炎或抗炎因子均能从循环中被清除。(3)虽然日间CRRT联合血液吸附加强了对炎症因子的清除,但与单纯日间CRRT相比,并没有增加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 血液吸附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蔡奇芳 孙栋 +2 位作者 谭炎全 林金来 戴慧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MF和MPF值的变化特征,为康复治疗疗效评定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MF和MPF值的变化特征,为康复治疗疗效评定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股直肌和半腱肌的肌电信号,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收集MF和MPF值,经过30d至45d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再次采集相同条件下股直肌和半腱肌的MF和MPF值。结果:股直肌和半腱肌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时M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动运动时MF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的MP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信号可反映脑梗死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MPF值优于MF值,sEMG可作为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表面肌电图 中位频率 平均功率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殷海东 黄明光 +5 位作者 黄东生 苏培强 彭焰 杜庆均 张文通 杜开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57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马凡综合征1例。根据患者术前CT设计拟固定胸椎的椎... 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57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马凡综合征1例。根据患者术前CT设计拟固定胸椎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并用于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术后根据螺钉是否突破椎弓根的皮质壁来判断置钉准确性。结果:全部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591枚,胸椎417枚,腰椎174枚,术后530枚螺钉的轴线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准确率为89.7%,其中胸椎置钉准确率为86.8%(362/417)。61枚螺钉的轴线突破椎弓根皮质壁,胸椎55枚,腰椎6枚。55枚偏置的胸椎椎弓根螺钉中52枚螺钉的实际进钉点与术前设计一致,其中19枚钉尖位于椎体内;3枚螺钉为术中实际进钉点选择失误,螺钉轴线突破椎弓根皮质壁的距离均不超过4mm。无脊髓、大血管及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个体化选择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可提高脊柱侧凸患者胸椎置钉的准确率,减少术中进钉点选择失误所致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弓根 内固定 螺旋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窦献蕊 胡海棠 +5 位作者 刘燕芬 麦慧芬 肖建平 张坤方 张炜 简如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88-159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患者25例,10例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15例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选择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行血液透析患者25例,10例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15例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单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串连血液灌流治疗4次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的改变。结果: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分别为82.47±21.66、80.57±17.18和54.11±22.93、56.87±9.27;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分别为86.35±19.25、40.07±21.40和57.64±14.10、30.21±10.54,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比较,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TNF-α及IL-10水平。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都有明显清除作用,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血液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兴丽 杨婉仪 +1 位作者 周成宇 于新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观察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将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溶栓... 目的:观察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将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达96.89%;对照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达55.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为对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各项护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卧床休息,取DVT体位,穿弹力袜,认真地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康复指导,导管的妥善固定,及保持伤口无菌,可保证溶栓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趾甲沟炎手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丁卫华 罗洁珍 +1 位作者 李瑞华 洪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09-25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甲沟炎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探索针对难治性甲沟炎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对难治性的甲沟炎分别进行拔甲、甲床部分切除及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治疗,对比各种手术治疗的复发情况。结果:嵌甲Ⅱ型或凹陷...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甲沟炎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探索针对难治性甲沟炎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对难治性的甲沟炎分别进行拔甲、甲床部分切除及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治疗,对比各种手术治疗的复发情况。结果:嵌甲Ⅱ型或凹陷型甲沟炎行拔甲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92.0%和100.0%;行甲床部分切除术复发率分别为58.3%及94.3%;行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复发率分别为2.4%和4.3%。结论:拔甲对难治性甲沟炎的治疗完全无效;甲床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治疗效果不理想,缺乏应用的价值;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后,趾缘的宽厚度及高度被降低,避免残甲与甲缘相互挤压,可得到较好的根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沟炎 趾甲分型 个性化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不同强度随意运动时的sEMG反应特点 被引量:11
17
作者 戴慧寒 王健 +3 位作者 杨红春 李天骄 蔡奇芳 林金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5,2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及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研究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与其神经运动控制的关系。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实验方法设计,采用上肢...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及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研究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与其神经运动控制的关系。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实验方法设计,采用上肢屈肘和下肢伸膝静态运动,以及肘关节和膝关节动态屈伸运动负荷试验,采集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信号振幅和拮抗比值等sEMG信号活动特征。结果:最大用力收缩时,上、下肢患侧主动肌AEMG小于健侧,而拮抗比大于健侧;小强度静态运动负荷过程中,患侧上肢主动肌的AEMG略高于患侧,拮抗比明显大于健侧。患侧下肢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和股内侧肌(VM)的平均AEMG、%DET标准化值大于健侧,拮抗比小于健侧;小强度动态运动负荷过程中,上肢患侧主动肌AEMG明显高于健侧。下肢患侧VL、RF和VM的AEMG均值具有增大趋势,但无明显差异。而患侧拮抗比明显小于健侧。结论:脑卒中患者由于高位神经元和运动控制功能受损,导致其患侧在最大随意收缩时运动单位募集能力下降,而在轻负荷运动时运动单位募集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脑卒中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肢体外周神经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洪 肖丽达 +1 位作者 古琳若 张广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004-01~2006-05对30例肢体外周神经正常者和32例肢体外周神经病变患者(肢体外周神经损伤25例,肢体外周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膜瘤4例)行肢体外周神经高频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004-01~2006-05对30例肢体外周神经正常者和32例肢体外周神经病变患者(肢体外周神经损伤25例,肢体外周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膜瘤4例)行肢体外周神经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正常肢体外周神经纵切面超声表现为条索状管形结构,其表面为连续带状高回声,内部为多条平行线性回声;横切面为圆形、椭圆形,内有散在点状回声结构。肢体外周神经损伤诊断正确23例,误诊2例。其中神经完全或部分断裂者声像图表现为神经外膜的带状高回声及内部平行线性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神经炎性肿胀粘连声像图表现为神经增粗,神经外膜的带状高回声模糊,内部平行线性回声不清晰。肢体外周神经源性肿瘤诊断正确7例,误诊1例。其声像图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可见肿物与神经纤维相连,并观察到神经纤维瘤的中心有神经经过,而神经鞘膜瘤无此征象。结论: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损伤和肿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外周神经 损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小伍 王卫东 +1 位作者 冯剑平 刘清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9月~2007年5月,行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13例,其中外伤性脾破裂出血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6例。结果全部镜下完成,未使用手辅助。手术时间... 目的总结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9月~2007年5月,行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13例,其中外伤性脾破裂出血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6例。结果全部镜下完成,未使用手辅助。手术时间150~30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50~800ml,平均350ml,术后住院5~9d,平均7.5d,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6个月,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脾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NT-proBNP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吴焱贤 黄裕立 +3 位作者 陈玉映 胡允兆 钟建开 吴赛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35-213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观察NT-proBNP是否可作为判断NSTEMI冠脉严重程度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入选入院时无明显心功能不全表现的NSTEMI患者15...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观察NT-proBNP是否可作为判断NSTEMI冠脉严重程度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入选入院时无明显心功能不全表现的NSTEMI患者152例,同时入选144例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入院时NT-proBNP水平。依冠脉造影结果将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及三支血管病变。并分析NT-proBNP与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N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为612(72~221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48~456)ng/L](P<0.05)。随着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NT-proBNP逐渐升高,变量间相关性分析提示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25,P<0.01)。结论:N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NT-proBNP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氨基末端脑钠肽原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