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朱飞奇 陈略 朱瑾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黄连素0.40 g(3次/...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黄连素0.40 g(3次/d)+阿托伐他汀20 mg/d组(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0);治疗后3个月时,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1.69±2.29)和(281.43±311.05)mg/L、(7.81±12.48)和(321.59±289.35)mg/L、(2.16±3.34)和(376.55±249.72)mg/L,但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治疗药物与观察时间点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40 mg/d)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小檗碱 降血脂药 C反应蛋白质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致短暂性脑缺血43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黎宏庄 包仕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13-514,共2页
目的:提高颅外段颈动脉硬化所致短暂性脑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内科治疗水平。方法:对43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明确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并给予干预危险因素、溶栓、抗凝等治疗,观察患者愈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39例行内科治... 目的:提高颅外段颈动脉硬化所致短暂性脑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内科治疗水平。方法:对43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明确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并给予干预危险因素、溶栓、抗凝等治疗,观察患者愈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39例行内科治疗,4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43例均行抗血小板药物,12例行抗凝治疗;1年内发生脑卒中1例,2年内2例,3年内4例,22例随访2~6年无TIA再次发作,10例发作间隔较治疗前延长、持续时间缩短。手术治疗4例均解除颅外段颈动脉的阻断,无TIA再次发作,随诊2~4年无不良反应。结论:溶栓、抗凝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经内科治疗无效且动脉狭窄严重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 内科治疗 患者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诊治体会 结论 水平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